高校出版社“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现状与路径探究

2017-01-27 10:03徐华东
中国出版 2017年23期
关键词:选题学术出版社

□文│徐华东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构想。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基于此,教育部于2016年7月印发《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通知明确教育定位,围绕“一带一路”重点共建的“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提供两方面支撑:一是促进民心相通,二是为其他“四通”提供人才支撑。高校出版社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及人才培养的重点宣传平台,也肩负着“一带一路”理论研究与宣传出版的重要使命。

2017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发起,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和出版企业共同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这是出版界,尤其是高校出版社在落实“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一、高校出版社“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一带一路”主题出版不仅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服务大局,牢记使命、彰显责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实践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强化了高校出版社这一特殊群体,作为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繁荣学术、服务教育的社会责任。

1.“一带一路”主题出版是高校出版社提高社会效益和弘扬主旋律的需要

2015年2月9日,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指出,“始终坚持高校出版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见明确了高校出版工作的功能定位。高校要充分认识高校出版工作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特殊重要性,把出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支持出版单位的改革发展。[1]

2015年初,教育部还建议高校党委宣传部对高校出版社进行管理,“充分发挥高校出版工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是新形势对高校出版社提出的新要求,更意味着高校出版社担当民族文化传承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广的重要使命。

2.“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将强化高校出版社使命感、责任感的学术出版意识

高校出版社作为高校的组成部分之一,依托高校,与专家、学者联系紧密,与学术创新联系紧密,与科学研究的前沿联系紧密,所以高校出版理应关注高水平的学术成果,以反映思想文化创造和科学技术新成就为己任,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高校出版社的责任和使命是高校责任和使命的延续,有责任为传播优秀的学术成果提供出版资源,这也是高校出版社区别于其他出版社的重要标志之一。[2]

而“一带一路”便提供了这样一种机遇,其沿线国家和地区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必须在文化科技方面互相借鉴,共同创造,以便推动地区与社会的大力发展。所以,高校出版社需要有深远的眼光和学术责任意识,发现、支持“一带一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为我国学术积累、学术创新负好应尽之责。

3.“一带一路”主题出版推进高校出版社有机衔接“一带一路”的理论探索与实践行动

任何学术的发展,都经历由创新到传播、由少数人到大部分人掌握并运用于实践,再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的循环。没有学术的普及,就难以有更新的学术产生。学术图书出版是引导、传播和积累学术成果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说,学术出版是学术研究的物化形式,是学术成果的展示、传播平台。高校出版社是学术成果展示的平台,同时也是学术成果转化产能的重要引擎。所以通过“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工作的开展,可为“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文化交流提供有效借鉴,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决策参考。

二、高校出版社 “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现状

据统计,2013~2017年,共有125家出版机构基于“一带一路”进行选题策划,齐心开创了我国出版界在国家战略中“有为有位”的良好局面。其中,全国高校出版社中共有22家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69种,涵盖历史、政治、法律、经济、文化、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类别。虽然品种丰富、各有所长,但也出现选题规模差异较大、出版机构相对集中及选题同质化等现象。

1.“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规模不均衡

在22家高校出版社中,“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出版较为集中,出版5种及以上的高校出版社有5家,分别是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及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以上5家高校出版社共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41种,占比59%。

2.“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出版机构地域分布较集中

高校出版社“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出版多依靠地缘及学科优势。上述22家高校出版社中,有浙江大学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等10家分布在沿海省份,其选题多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展开;有兰州大学出版社、黑龙江大学出版社、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及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等4家分布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及六大经济走廊沿线,其多从“一带”切入“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及相关研究。此外,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等6家在京的高校出版社则充分发掘北京雄厚的学术资源和作者资源,多从“一带一路”政策法规、经济建设等宏观角度进行“一带一路”选题的开发。

3.“一带一路”主题图书以经济类、政治法律类和历史文化类选题为主

已出版的69种“一带一路”主题图书选题以经济类、政治法律类和历史文化类为主。此外,还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教育、语言、文学艺术、海洋、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其中,经济类选题为28种,占比40.6%;政治法律类选题13种,占比18.8%;历史文化类选题8种,占比11.6%;基础设施建设类选题6种,占比9%。

经济类选题以“一带一路”全面解读及分析研究,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合作,国内各省市及地区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等为主。政治法律类选题主要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的政治形势、安全与稳定、热点问题研究,沿线国家及地区法律法规和国际法研究等。文化历史类选题主要包括中外历史文化交流、传播与合作,丝绸之路上的文物、遗址等。

三、高校出版社 “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特点

各高校出版社精心打造的“一带一路”主题出版成果正持续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文化支持,主要呈现三大特点。

1.依托高校,形成专业性强、学科特色鲜明的出版特点

高校出版社依托于母体高校,从母体高校获得丰富的资源,利用母体高校的学科优势形成自身的出版特色。这是高校出版社发展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参与市场竞争最大的自身优势。如浙江大学出版社与“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西部发展研究院、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学术机构关系紧密,其中重点选题《“一带一路”读本》和《“一带一路”一百问》由国务院“一带一路”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发改委西部司指导,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合作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编写。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依托大连海事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结合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港航等特色专业,策划百余种选题,并将于今明两年陆续出版。其出版的《海上丝绸之路》画册参加了2015年美国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并举办了首发式,是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一带一路”特色出版参加主宾国活动的出版社。由此可见,高校出版社“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大多具有母体高校独特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渠道优势。

2.多为理论研究型专著,具有专业深度

高校是人才最集中的场所,是知识创新的策源地,拥有大批优秀的作者队伍。他们与高校出版社比邻而处,因此最有条件在第一时间内得到有关学术创新的信息,对学科的前沿成果有着最直接的及时的接纳,这既便于与广大教师开展交流与合作,又为率先出版高水平的学术著作提供了契机。如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带一路:产业与空间协同发展》一书从全球价值双环流的国际经济贸易格局出发,重点研究中国在“一带一路”上产业和空间的枢纽和引领机制。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物流系统研究》一书提出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物流系统港口与物流枢纽布局、运输通道构建思路,海运物流系统投资与运作模式、发展政策与措施,以及如何利用新兴信息技术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港航物流系统发展。可见,高校出版社 “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多数牢牢把握学术制高点,追踪学科领域最新发展,将科研的权威成果转化为自身出版的优势。

3.立足传统出版,促进媒体融合

纸质出版与数字出版的融合适应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更有利于“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立体化。在数字平台建设上,浙江大学出版社启动了“中国丝绸艺术数字资源库及服务平台”,围绕“一带一路”主题,建立面向用户提供资源服务的应用平台,以满足学术研究、文化教育、产业应用和文化交流互鉴的现实需求。该项目已入选2016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策划的“‘一带一路’知识服务体系与全媒体融合工程”项目也已入选2017年度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改革发展项目库。该项目以“一带一路”知识服务体系建设为主题,实现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多终端、多语言的全媒体融合工程,为“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四、高校出版社 “一带一路”主题出版存在的问题

“一带一路”图书在品种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以下问题。

1.选题策划不够全面均衡,“陆海统筹”稍显不足

高校出版社多依仗其较为丰富的作者和内容资源而忽略其他领域、其他学科和其他高等学校的出版资源,对母体大学的过分依赖性,使其缺乏参与市场竞争的动力。如某些沿海省份高校出版社选题策划中“重海轻陆”现象明显,多利用“地域优势”和“学科优势”着力开发“一路”相关选题。

2.选题规模较小,出版项目难以成体系

在已出版“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22家高校出版社中,有14家高校出版社出书规模在2种以下。部分出书规模5种以上的出版社,其出版书目相关性不大,未形成有规模的、系统的、权威研究成果。

3.多停留在理论研究层面,对具体实施借鉴意义不大

以经济类“一带一路”主题图书为例,其选题内容多是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的历史背景、目标愿景,战略规划,建设路径及举措进行全面解读为主。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推进需要从宏观分析转到注重对对方国情做翔实的基础资料分析上,通过深入研究对方国情和面临的风险因素,了解对方的合作需求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找到合作的现实路径,达到互利共赢。这就需要未来选题多从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所面临的问题和阻碍、风险与挑战,互联互通战略,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路径等方面出发。

4.普及性不强,形式较单一

主题出版物多给读者以“高处不胜寒”的印象,让人觉得其中宣传的理论枯燥乏味、深奥难懂,严重影响传播效果。各高校出版社已出版的“一带一路”主题图书均为传统纸质出版,在图书名、内容编排、叙述方式、装帧和印制等各方面均有很大提升空间,将理论问题转化为可读、可用和好理解的内容。[3]

五、高校出版社 “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的建议

未来“一带一路”主题图书的出版,各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应该在保证权威性、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实用性与可读性,力求给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更加准确、切实的帮助,给想要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读者提供生动有趣、更有深度和内涵的读本。

1.要注重学术品位,扩大规模效应

高校出版社应以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为己任,建立教材教学体系,重视高端学术著作的出版,努力出版“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一带一路”主题出版既需要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建构“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也需要从丝绸之路从古至今一以贯之的历史与现实特征,解析“一带一路”在世界范围内经济合作的方向及其地缘构造。这些研究成果都将为国家有关规划提供科学支撑,有助于社会各界深入理解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此外,还需要注重丛书整套的策划出版,突出项目合作方式,扩大“一带一路”研究、出版的规模效应,增强“一带一路”主题出版成果的权威性和可持续性。

2.要强调专业特色,突出实践应用

要将专业出版和“一带一路”主题出版紧密结合起来,高校出版社应当紧紧依托母体大学的专业实力和影响力,把学科品牌转化为出版品牌,这是高校出版社的天然优势。

要发挥高校出版社的“窗口”功能,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高校出版社承担大学教材、学术著作、科技图书的出版,是大学文化、学术的窗口。[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其科技水平相对落后。高校出版社应该把握机遇,把先进的科技成果通过版权输出的形式推广出去,传播到沿线国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3.要重视大众普及,促进民心相通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带”,更是“文化带”,而民心相通是基础。“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出版提供了新的机制和平台,同时中国出版在其中也具有特殊的功能和价值。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各国互相了解、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出版社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一带一路”主题出版不仅需要理论研究型著作,也需要知识传播的普及性读物。如用图的形式贯穿两千多年的丝路历史,图文相辅,探索丝路背后的深层内涵;用讲故事、说场景、话细节的方式,讲述“一带一路”建设中可知可感的人物和事件。

高校出版社要发挥其特色、优势,致力“一带一路”主题出版,为实现国家倡议决策担当责任,积极配合、做强做优主题出版,持续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文化支持。

猜你喜欢
选题学术出版社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我等待……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