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静芝
(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江苏常州 213178)
基于数字化环境下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的策略之我见
☆ 周静芝
(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实验学校,江苏常州 213178)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正以无孔不入的速度渗透于教学元素中,并以其完备的理论体系、独特的应用创新、实用的实践策略、一语中的的评价重构等要素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最佳辅助”。数字化环境与个性化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于小学数学而言,这种轻松、高效的学习环境是一种优势。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深谙两者之间的融合手段,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
数字化环境;小学数学;个性化学习;策略探索
小学数学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锻炼学生的计算能力,完善学生的抽象思维,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这也正是小学数学地位高的关键原因。因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响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营造数字化环境,凸显教学的个性化与鲜明特色,从而深度开发并挖掘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学诊断与监控找到了新的方向,教师可利用此技术准确把握个体学生的学习困难乃至群体学生的通病,进而给予针对、及时的点拨,实现学情分析、师生交流、学习活动三大转向。
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教师以往会教学生编口诀、记口诀、用VI诀,但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过于浪费课堂时间的缺陷。事实上,对于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他们对口诀中不同数字的背诵熟练程度是不一致的,有的学生对“六七四十二”很熟练,但对其他口诀却不能信手拈来。为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相应教学资源共享测试平台上独立地针对九九乘法表进行组式问题;然后将学生的问题与答案共同保存在数据库中,后台会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从而形成一份个性化的反馈报告,教师可以通过此份报告查看错误、分析错因,然后对症下药。
在上述案例中,数字化环境发挥了将学生所犯错误放大化的作用,既能帮助每位学生认清自我,也能协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形成兼顾全班共性和学生个性的专项训练,实现学情分析、体现师生交流,为有效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数字环境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建构,它摒弃了传统数学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弊端,创造了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型课堂,同时它也强调了双向融合、交互交替。因此,为数字化的个性教学开垦一片新的天地是教师的责任所在,网络中流行的工具软件也自然成为教学的利盾,推动着数学教育的发展。
比如:在《圆的周长》的授课环节中,教师可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在输入框中输入不同的圆的直径,让计算机获取不同的周长。待此工作完成5-8次后,教师将所有的数据统计到一张总列表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接着,教师还需指导学生从周长除以直径所得到的商中发现两者之间的数量关系,从而引出常量π=3.1415926.,至此,教师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向学生介绍我国历史上伟大数学家祖冲之发明的圆周率,帮助学生领悟其中蕴含的极限思想。
从以上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探究味”与“实验味”是非常鲜明的两大元素,只有突出这两点,学生才能定下心来研究其中的奥妙。教师借助实用型工具软件,一来将学生聚焦点置于对问题的选择与分析上,二来节约了课堂时间,一举两得。
目前,小学数学个性化教学得益于数字化环境的创造,它使得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界限。通过交互式平台的开放性与自主调节性,教师可推动“课堂学习的个性化、互动化及差异化”三大马车齐头并进。在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实时观察终端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推进个性化学习的深入,实现教学相长。
比如:在讲解“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S”的相关算法时,学生产生的第一个想法便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熟悉的长方形来求解。因此,在转换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部分学生不能对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自然也就难以转化为长方形;还有一些学生难以理解切换思考的精髓,无法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底、高与长方形的长、宽之间的互换关系;更有少部分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记忆不牢,以上情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均有可能发生。但由于班级是一个集体,开展个别化辅导几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为了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师可教授给他们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实时上传自己的学习方案与进度的技能,教师通过登入系统发现学生上传的问题,就会逐一为他们讲解,从而有效利用了课余时间,落实了个性化学习的宗旨。
借助互动式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聆听、观看教师不同于上课讲解的方式,更可以随时随地观摩同伴的学习过程,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从而公平、公正地展开竞争合作性质的学习活动。数字化环境下的学习平台自带的微视频也是一大亮点,学生可以在平台上搜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亦或是对掌握不到位的难点进行针对性反复剖析,获得个性化指导 。
总之,数字化学习并非是颠覆传统,而是以新兴技术为中间媒介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造与创新,实现教学由旧到新的跨越。随着虚拟实验室、智能评分系统等平台的相继出现,教师应从小学起重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因此,渗透数字化学习是教育变革趋势所需,无论是一个环节、一个知识点亦或是一个软件,都可以被纳入个性化学习的领域中来。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志平.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变革的生态意蕴[J].全球教育展望,2015,(02):115-121.
[编辑:闫长松]
青海:启动“五防”课程进校园活动
近日,分别以《防性侵》《防校园暴力》为主题的两堂现场示范课,让青海省西宁市阳光小学的学生们受益匪浅。以此为契机,青海省教育厅关工委正式启动“五防”课程进校园活动。
据了解,“五防”课程包括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暴力、防灾害、防意外事故5项知识。每门课程基于儿童赋权的视角,通过40分钟的现场示范课,为儿童普及安全保护知识,并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最基本的儿童安全知识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培育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少儿应对不同困境的生活技能,帮助他们尽可能避免遭遇意外伤害,健康成长。
据悉,青海省教育厅关工委将指导督促全省各地各级教育部门把“五防”课程进校园活动纳入学校安全教育总体计划,动员鼓励更多教师参与到“五防”课程进校园活动中,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织就一张安全保障网。
(王英桂)
G434
A
1671-7503(2017)21-00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