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俞 丽
幼儿绿色器械开发利用的问题与对策
无锡江阴市第二实验幼儿园 俞 丽
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是实现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体育器械,它的形式、功能和适用与否不仅直接关系着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情绪和行为,而且影响着幼儿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构想。所谓的绿色器械是指安全卫生,生态环保,能反复使用,可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的自制器械。近年来,为了满足幼儿户外锻炼的需求,我们从幼儿园体育器械现状分析入手,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绿色器械,实现和维护着幼儿体育器械“绿色”的本质诉求。
幼儿园体育器械基本以购买的现成小型玩具与传统的中大型器具为主,它们大同小异、价格过高,在种类、数量上已不能满足幼儿运动锻炼的需求。很多幼儿园也尝试着通过自制一些器械,丰富幼儿的体育活动。但由于材料的局限,教师盲目跟风制作,使得自制的器械类型单一,呈现模式化,不能很好地满足幼儿的锻炼需要。
1.从自然中寻找绿色器械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必须以大自然为您的生物园,才会有丰富的收获。”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我们充分挖掘大自然的优势,对大自然中的稻草、麦秆、石、土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如我们赋予稻草生命,做了以稻草为主题的“稻草人王国”。孩子们在王国里快乐地“打怪兽”“跳草屋”……发展了投掷、跳跃、躲闪等技能。树林中的一个个小树桩或高或低,稍作加工后就成了形状各异的梅花桩,孩子们勇敢地在上面蹲、站、走、跑,演绎着一部部“武林传奇”。一块块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石子、瓦片,铺一铺、粘一粘、堆一堆就变成了凹凸不平的石子路、高高低低的城墙,孩子们时而走“田埂”,时而翻“城墙”,乐此不疲。自然界的绿色器械生态环保,拉近了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让孩子们回归田园,在美好的环境中锻炼了身体,享受到了运动带来的愉悦。
2.从生活中收集绿色器械
生活中废弃的材料随处可见,如果我们能做一个有心人,将这些材料再利用、再创造,很快这些废旧物品就会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件新器械,为孩子的锻炼增添生机活力。如各种饮料瓶、易拉罐,经过清洗消毒,再钻洞、加根皮筋就能变成发展孩子臂力的拉力器。大大小小的包装盒,挖一挖、粘一粘,就变成了孩子们翻滚、跳跃的坦克车、围墙。
3.从民俗文化中捕捉绿色器械
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收获时,各民族都会进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人们庆祝时所使用的道具也可以迁移成为孩子户外锻炼的绿色器械。如两根木棍既可以是黎族人竹竿舞中的道具,又可以是孩子户外游戏中要翻越的“小沟”“山坡”;空的纸箱扎上小竹竿或在一把梯子上绑张椅子就变为“新娘”乘坐的“花轿”;泡沫和横幅两两组合变成了舞龙队员手中的“长龙”。趣味性、娱乐性较强的民间体育游戏中也渗透着一些绿色器械,如铁丝围成圈可以滚铁环,碎布扎成团可以踢毽子,一条长绳加个陀螺可以抽陀螺等。
生态环保的自然物,随处可见的废旧物,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给了教师多元的选择,教师不再盲目地跟风去制作器材,单一的、模具化的器械逐渐走向丰富、多样化,拓宽了渠道的绿色器械也渐渐满了起来。
从教师自制的器械作品中可以看出,由于评比要求的局限,部分教师比较看重器械的外观,他们会挖空心思地制作出色彩鲜艳、别具一格的体育器械,但是真正实用、耐用、符合孩子需要的器械却很少。有些教师为了在评比时取得好成绩,会将自己精心自制的器械高高放起,甚至有时担心孩子玩坏他们的作品,会用栅栏在作品周围围个圈。面对这些精心自制的体育器械,孩子们只能远远地观赏,碰不得、摸不得、玩不得,好看的自制体育器械似展览馆中的藏品,变成了一件件“看具”。
1.根据幼儿的需要,研发器械
首先,同一种材料制作出不同器械。如一个易拉罐可以做成高跷、梅花桩、保龄球、响罐。在“精彩在创新中绽放”教研活动中,教师们自由组合,分成了“瓶罐叮当”“百布穿线”“万纸千箱”三大组。他们研究瓶、纸、布的特性,在奇思妙想、亲密合作中,做出了千姿百态、功能不一的绿色器械。其次,同种器械也可以用不同特质的材料进行制作。如“投掷物”可以是报纸揉成团做成,可以是布和沙子缝制而成,也可以是夹子和硬纸板做成。
2.根据家长特长、职业特点设计器械
在一次家园自制绿色器械评比中,教师充分挖掘家长资源,根据家长的职业特点,为绿色器械的制作带入一些活力。如从事汽车修理的家长,利用职业的优势,给一个个轮胎打上孔,装上车轮,旧轮胎变成了轮胎滑板车;从事水电工职业的家长,将PV管进行组装,变成球筐、跨栏……通过每一届的绿色器械评比,孩子们不仅收获了丰富多样、实用美观的绿色器械,更增进了和家长之间亲密的情感,体验到制作的愉悦感、成功感。自制器械的过程不再是教师功利性的展现,而是师幼、家园共同参与体验的过程。
顺应幼儿的天性,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挖掘家长资源,自制的绿色器械鲜活灵动、可玩耐玩,再不是高高摆在那儿不可触摸的“看具”。
很多幼儿园领导、教师刚开始都比较重视自制体育器械,制作、参与、评比的形式丰富多彩。有时幼儿园还会邀请领导、家长代表、教师代表担任评委,但幼儿却很少参与。制作的、参评的器械何去何从?它们的价值如何发挥?教师们很少开展这方面的研究。有时评比结束没多久,自制的器械就会堆在体育室里,而教师、幼儿则反映没有玩具可玩。没有“玩”的研究过程,再好的体育器械也是一堆废旧材料,毫无价值,此时自制体育器械成了一出虎头蛇尾的形式主义“闹剧”。
1.旧物新玩
每一种器械都有其自身特有的功能与特点,都可以创造性开发新的玩法。可乐瓶制成的飞盘,玩久了幼儿难免会对它失去兴趣。当换种方式,幼儿把它当成陀螺来玩一玩,兴趣马上又回来了。在熟悉各种绿色器械的功能,掌握其技能后,引导幼儿对“旧”器械大胆想象,可以创造性地玩出很多新花样,也别有一番乐趣。
2.一物多玩
(1)运用肢体不同部位发挥玩的创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大胆进行各种身体运动,体验各种肢体动作的可能性。”面对同一种器械,幼儿可以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探索、游戏。如大班“好玩的报纸”活动中,幼儿用肩膀、手臂、手背、手指、腿、脚等身体部位顶或者拍,可以站着、坐着、躺着顶,也可以边走边顶,还可以边走边拍。在此过程中,幼儿身体各部位充分地与器械互动,玩出了创意,玩出了水平。
(2)调整锻炼形式,拓展玩的功能。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最好的玩具是那些幼儿能够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如“小袋鼠旅行”活动中,一人游戏时可以钻进布袋学袋鼠跳,学毛毛虫一扭一扭向前爬,学蚕宝宝翻来滚去;两人一组游戏时可以把布袋当作小车一人坐一人拉;三人一组游戏时可以把布袋当轿子玩抬花轿游戏;四人或六人一组游戏时可以把布袋当成小水沟,轮流跳、竞赛跳。面对同一种器械锻炼时,人数变化其锻炼的形式也可以发生改变。
(3)创设游戏情境,激活玩的乐趣。单纯进行一物多玩,玩久了幼儿也会腻。如小班“流星球”活动中,幼儿拿着流星球进行抛、扔、甩……不一会儿,他们就会失去兴趣。此时教师如果能够把幼儿带入特定的游戏情境中,赋予幼儿“小兔”的角色,让他们把流星球当作是打败大灰狼的武器。同样的流星球就能刺激幼儿不断探索,延长游戏的时间,各种玩法也应运而生。
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确指出:“只有创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户外锻炼中同一种器械,经过孩子的探索,一物多玩也能玩出各种花样,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
3.多物合玩
虽然一物多玩趣味多、玩法活,但是长时间单一玩某种器械,幼儿也会失去兴趣。将几种器械自由组合、搭配能衍生出更多的新游戏、新玩法,也更能促进幼儿可持续发展,达到锻炼的目的。
(1)同种器械新组合。户外锻炼中随着幼儿锻炼的密度、强度增大,仅仅一件绿色器械已经难以满足幼儿的活动量。如大班“疯狂跨栏”活动中,幼儿用PV管制成的“栅栏”练习跨、跳动作,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一个“栅栏”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锻炼需求。于是教师增加了多个“栅栏”,这些“栅栏”既可以在高度上进行组合,也可以从长度上依次摆放。
(2)辅助器械巧搭配。户外锻炼中,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滑板车+垫子,幼儿玩起了“钻山洞”;小棒+纸球,幼儿忙着“赶小猪”;推车+皮球,幼儿用力“运西瓜”……给绿色器械增加一些合适的辅助材料,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创造出一系列新玩法。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他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他的真世界。”旧物新玩、一物多玩、多物合玩,玩的过程中,绿色器械被玩活、玩火了,玩出了新意、创意,玩出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