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 云
亲情书信在留守儿童与父母间“飞来飞往”
江苏省靖江市教师发展中心 张 云
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特殊和庞大的儿童群体,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在对“农村3-6岁留守儿童”进行心理问题研究时指出,由于留守儿童的家长无论是祖辈抚养者还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孩子的内心感受、情感需要、社会性发展基本不关心,甚至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感情自己还不知道。因此,留守儿童通常负面情绪较多,经常感到烦躁、孤独、闷闷不乐,无缘无故发脾气等。靖江市属于苏中地区,留守儿童一直较大范围存在。我们考虑到,父母在儿童的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无法替代,只有建立起父母与儿童之间的沟通之桥,才能让留守儿童舒展心扉,感受快乐。于是,在教师几度谋划中“亲情书信”出现了。然而,由于教师、家长教育观念差异,以及通信不畅,书信的往来经历了一波三折。
当提及给父母写信时,孩子们都流露出期待、羞涩的神情,然而,当问及“你想跟爸爸妈妈说什么”时,不少孩子面露难色,常常几句“妈妈,我想你!”“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啊?”便无话可说了。面对大半页空白的信纸,执笔的老师们有些尴尬。老师们分析:这些孩子由祖父母抚养,本身生活经验匮乏,语言表达能力较弱。那么,让孩子们对父母说些什么,又该怎么说呢?
经过研讨,我们决定结合节日开展专题活动,让这些孩子在活动中感受快乐,丰富经验,学习表达。“暖暖端午节”“快乐儿童节”“激情中秋节”“我的新年愿望”等系列活动便由此产生了。“暖暖端午节”活动中,不善表达的瑞瑞小朋友画出了跟奶奶一起包粽子的过程,老师代为转述:“爸爸,我今天和奶奶一起包粽子,奶奶好厉害,包了8个,我只包了1个,还有米漏出来了,包粽子好难啊。我把我包的粽子留下来等你回来吃。”在“快乐儿童节”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学会的本领画了出来,向爸爸妈妈报告自己的进步:“我认识了路旁的花叫紫薇,可漂亮了!”“我折了个小钱包送给你。”稚嫩的画、可爱的手工作品、老师的话组成了一封封情深意重的信,飞向了远方,飞向了孩子日夜牵挂的地方。
虽然事先跟家长取得了联系,但寄出的信大多石沉大海,回信寥寥无几。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神,老师们拨通了家长的电话。“收到信的,蛮好的!忘记回信了。”“对不起,这阵子忙,没来得及回信。”怎么办?面对家长的不理解、不支持,亲情书信还要继续吗?
“老师,能不能再写一次信,我上次的画没画好!”一个孩子的嗫嚅让我们心酸。再写一次,不,再写很多次,总有一天,家长会有回应的。这次,信封里除了孩子精心准备的信,还悄悄藏着老师的信:“妞妞爸爸,您好!我是妞妞的老师,想跟您说说妞妞的情况,孩子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对她的童年来说,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希望能和您一起帮助她。”老师情深意切的话语和孩子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让家长感动了,一封封回信陆续来到了孩子的手上。“宝宝,这是你长这么大,妈妈第一次给你写信。妈妈也想你,过两天就回去看你!”“宝贝,爸爸发工资了,给你买漂亮衣服。”关心的话语从老师的口中念出,思念父母的情绪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开心的笑容在孩子脸上绽放。
留守儿童豆豆不高兴,因为她的爸爸妈妈不能及时给她回信。经过电话联系,豆豆妈妈非常为难:“我们这边没有邮局,寄个信要跑很远。”原来如此,是我们没有考虑到家长的实际困难。为了能够照顾这些不方便的家长,QQ群、微信这些现代工具也被运用到“飞来飞往”联系之中。据调查,苏中地区的家长经济条件并不差,基本都拥有智能手机,只是平时祖辈抚养者没有或不会使用,因此不能及时对话。了解此情况后,教师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孩子的作品传给家长,并让孩子与父母视频。QQ群里,好多家长因此加强了联系,对亲子交流越来越重视。
在这种“你来我往”的信件传递中,留守儿童叙述了自己在各种活动中的经历,表达了对父母的想念,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性格都得到了明显的发展。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在此过程中也深受感动,他们及时了解到孩子的进步,体会到亲子教育的重要性。“飞来飞往”的活动仍在继续,希望每一个留守儿童在同一个蓝天下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童年生活不再灰暗,如初升的太阳绽放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