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河北师范大学 050024)
为什么真定人爱看戏
刘 静 (河北师范大学 050024)
真定,即历史上的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时代的常胜将军蜀汉名将赵子龙便是诞生于此。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直到公元1723年,为了避清王朝皇帝胤禛的名讳,将用了1000多年的真定改为正定。
元代真定路是京师大都的南大门,是出入大都的重要门户,因临近全国的政治中心而成为南北交通要冲。便利的交通成为促进元代真定路经济发展的极为有利的因素。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的真定极其繁华。《马可·波罗游记》曾夸耀此地是一座“贵城”,“恃工商为生,饶有丝,以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几与南宋杭州并驾齐驱。元代著名诗人纳新也在《河朔访古记》中描述称,真定路极其繁华壮丽,“豪商大贾并集于此”,一派歌舞升平的城市盛景。
在元曲发展的鼎盛时期,中国的北方曾形成了三个元曲创作与演出的中心,即真定(今河北正定)、平阳(今山西临汾)、大都(今北京)。与后两个“中心”相比,真定作家群具有形成时间早,且文化素质高的特点,他们对元曲的繁荣作出了较大贡献。真定作家群何以领一时之风骚,真定人为何那么热衷于戏曲。这就不得不提及几位历史关键人物——“封龙三老”、史天泽史樟父子、白朴、李文蔚、戴善甫、侯正卿、尚仲贤等。
“封龙三老”是金元时期的诗人和名宦,三人关系密切。“三老”中的元、李二人在真定路所辖封龙书院授徒讲学,白朴、李文蔚等是其学生,侯克中、史樟等亦与之交。“三老”与真定路及当时北方许多军政大员来往密切,这为他们身边学生进入仕途、得交显宦创造了条件。真定元曲作家较少怨世、愤世之作,便与他们交往的人物和生活的环境大有关系。
戏曲史料《录鬼簿》中在散曲作家中列有史天泽,史天泽对真定元曲的繁荣可谓是至关重要。史天泽是元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是终元一朝惟一官至右承相的汉人。他好贤乐善,金亡后归依的名士颇多,他均待以宾礼,并在一起讲究经史,推明治道。他对赋诗和写杂剧也有兴趣,与一些杂剧作家来往密切,元初真定杂剧的兴盛当与他的支持有关。元杂剧兴盛时,前期作家共56人,其中活跃在真定的剧作家有白朴、李文蔚、尚仲贤、史樟、戴善甫、侯克中、汪泽民7人,创作杂剧45种,形成了以白朴为首的作家群落。其中白朴的创作成就仅次于关汉卿,位居“元曲四大家”一时间,真定名家云集,佳作频出,成为元代早期仅次于元大都的戏剧活动中心。这些繁荣的背后,与史天泽这个汉人高官的保护与扶持是紧密相连的。
剧曲作家中列有史樟,并未标明其父子关系,致使元曲史中一对父子作家鲜为人知。通过考证史天泽父子的生平事迹及思想性格,进一步了解史氏父子继往开来,秉承先祖兼济天下的大志和优秀品格,他们不仅仁义忠信,更兼喜爱填词作曲,文武兼备,与众多曲作家以上乘的经典之作,奠定了真定成为元杂剧中心和摇篮的历史地位。
元曲四大家中白朴地位显赫,白朴位列“元曲四大家”之一,是真定(现在的正定)成就了他的元曲生涯。白朴50岁以前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真定度过的,主要从事杂剧创作,也写过不少词、曲。白朴的杂剧,火爆了瓦市勾栏,铸就了元曲巅峰,形成了以白朴为代表的真定元杂剧作家群。被中国建筑专家梁思成评价为“庄严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的阳和楼(在正定),以及阳和楼前的木牌坊、石狮子、青砖灰檐的民居店铺,碧瓦红墙的寺院庙宇,加深了白朴的艺术积淀,点燃了他的艺术才华,使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坦诚的胸臆、高妙的才情与新鲜活泼的民间文学形式水乳交融的状态。一场又一场狂欢火爆的民间歌舞,一个又一个的岁时节日,滋养了他创作民间传统文化的根基,使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市井色彩、通俗之美。在白朴和一批聚集在真定的杂剧作家的努力吟唱中,真定崛起为元初杂剧兴盛的中心之一。
真定人李文蔚与剧作家白朴交往密切,也是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曾任江洲路瑞昌县尹。作杂剧12种。《燕青博鱼》是他的代表作。
戴善甫也是元代戏曲作家,真定人。所作杂剧有:《紫云亭》《风光好》《玩江楼》《红衣怪》《伯瑜泣杖》等五出。
侯正卿也是元代真定人。所作《关盼盼春风燕子楼》一出。
与此相关的是,在元杂剧演出方面,真定也是名角会聚,演出频繁,推进了元杂剧的繁荣,促使真定成为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心。是元杂剧深深流淌在真定人血液里的另一重要元素。成为 “吃瓜群众”的重要生活内容。当时,真定还是元代戏剧中心。在真定,白朴结识了尚仲贤、李文蔚、侯正卿、史樟等一批著名的杂剧作家,并与杂剧演员天然秀及其他歌妓、乐工来往密切,这就为真定成为一时间剧作家群聚,名角汇聚,演出剧务链条的形成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促使真定形成元杂剧的文化名城,吸引着全国元杂剧的粉丝们集聚这里,更加带动了当地群众对元杂剧的关注。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真定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经济繁荣,政治受保护,文化领域里备受崇尚的元杂剧走在前列,元杂剧在真定形成了以白朴为首的作家群落,这些作家、书会、名角、演出等的集聚,促使真定成为全国元杂剧的大都会,滋养着真定人,丰富着真定人的生活,促使元杂剧融进真定人血液里,形成了真定人“一言不合”就看戏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