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2017-01-27 11:12:12
科学中国人 2017年9期
关键词:民办民办高校大学生

时 晨

宁波大红鹰学院

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

时 晨

宁波大红鹰学院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投进自主创业的潮流中,他们的加入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旨在对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给予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此能够对民办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水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分析;对策

一、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背景及研究意义

2015年3月“两会”召开,李克强总理提出“两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两创”已被确定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和增长的“双引擎”之一[1]。国家战略的实现,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群体,而大学生已然成为我国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对大学生的创业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2]。

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想要取得创业的成功,离不开高校、社会、政府等多方位的支持和激励,同时,高校、政府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也需要多视角全方位的研究建议,因此,摸清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尤其是相对毕业生就业率低的民办高校,有针对性地分析研究影响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因素,探求出在校大学生创业规律,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和政府部门制定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对改革及完善在校大学生创业激励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尽管国家和高校等多方面的支持,但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之路扔困难重重。众所周知,由于受其年龄、知识水平、资金、经验、创业认知情况等条件的限制,他们很难突破这些瓶颈。

(一)知识储备明显不足

《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5》显示,民办高校学生虽有一定创业信心,但面对创业市场,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创业的过程是管理、市场营销、人际沟通、经济等知识融合的过程,但在校大学生虽然会学习经济法、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但他们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无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所创事业中,不能有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二)资金困难,实践经验缺乏

由于在校大学生是纯消费者,其资金来源主要是父母、亲戚朋友和银行贷款,资金往往是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难以逾越的鸿沟,资金的不足常常使他们停滞不前,甚至很好的创业机会也只能放弃。另外,民办在校大学生虽然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但是在没有任何行业经验的情况下,大学生的视野是非常狭窄,对社会现实缺乏了解,他们在创业时常常冲动,缺乏对市场的深入分析研究,缺乏实践经验和管理能力,经常会使理想与现实相悖离,无法实现成功创业的目的。

(三)创新能力不强,创业教育欠缺

虽然民办在校大学生创业的很多,但失败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创新能力,很多大学生看到别人成功后就盲目跟风,不辨时机、不分因素的差异,抄袭别人的成功经验,缺乏对商机的洞察力以及敏锐的思考力等因素,自己的优势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有的高校不重视创业教育,所开设的创业课程多是重理论轻实践,有的高校也聘请公司的老师作为实践导师,但具体指导学生创业实践的时间较少。

三、促进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更好创业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促进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民办在校大学生自身、学校和国家应携手并进,努力创造一个更易于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社会环境。

(一)在校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1)积累创业经验,提高心理素质。在校大学生应努力将自己所学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发挥自己年龄优势,熟悉国家政策,多参加一些创业项目培训,强化创业相关知识与技能。创业过程充满艰辛,会遇到挫折和困难,甚至会遭遇创业失败,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做到不怕吃苦,能吃苦的心理准备,敢于直面困难,不断磨砺坚持不懈的毅力,保持积极的心态,多向他人学习,不断汲取优秀经验,结合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以利于在校大学生创业之路走的更稳。

(2)学会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公司的成立、市场的开拓、产品的推广等都离不开社会资源的调动与整合,民办在校大学生在这方面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这就要求他们平时利用在校业余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人脉和社会经验。在创业之初,可先去相关领域去实践,去学习,积累创业经验和人脉,为后面的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应改革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激励学生创业

很多有创新想法的学生由于课程考核和学习时间的限制,为在校大学生创业留下后顾之忧,这就要求学校改变原有的管理模式,允许有能力创业的学生提前毕业,鼓励他们用创新创业实践赚取学分,打破传统的考试获得学分模式。民办高校应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更加灵活的学习与学分制度,多种方式学习,系统探索和创新学时学制、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方法及考核形式等内容,建设开放式网络课程,建立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创客教育平台等,邀请企业高管和成功创业人士,建立企业与学生沟通交流实践平台,为民办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提供充分的资源。不仅如此,学校应对学生进行个别定制和大众普及的创业教育,积极引导,让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及时获取市场最新动态,为成功创业做好准备。

(三)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创新创业配套制度,营造良好创业环境

目前政府在不断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近几年政府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改进小额担保贷款管理积极推动创业促就业的通知》、《关于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一系列促进创新创业的文件政策。政府与高校应强化沟通协调机制,建立联合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与服务平台,制定激励优惠政策,鼓励地方企业与高校建立创新创业指导与实践合作平台,以针对性地加强技术指导,降低在校大学生创业贷款融资门槛,解决创业资金融资难问题,规范在校大学生创业审批程序,简化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创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

民办在校大学生创业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即可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又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因此他们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当今“双创”这个大环境,借助学校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引导,沉稳冷静,勇于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身创业实践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

[1]吴海燕,齐跃.我国在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其激励措施探索——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5(12)

[2]上官飞.南昌地区高校在校大学生创业调查与分析[J].高教研究,2010(1)

[3]许国彬.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实践及其经验借鉴[J].青年探索,2013(2)

本文系2016年度宁波大红鹰学院校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20161024)。

时晨(1984-),女,河南柘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民办民办高校大学生
民办本科院校开展文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与实践
成才(2023年13期)2023-10-24 08:48:32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基于学科竞赛的民办本科高校会计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
教育与职业(2014年4期)2014-04-17 09:06:16
民办高校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