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荷西
身在养老政策的夹缝里
文_陈荷西
最近几年,两个重要举措让农民工在养老方面有望缓解后顾之忧:一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并轨”,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这让在两地都缴过费的农民工参保者保险关系可以转移;二是只要参加职工养老险满15年,即可从城乡居民险转入职工养老险,在60岁后享受相应的待遇,这使得农民工的养老保险水平有望接近城市职工。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两项措施的受益者主要是壮年以及更年轻的农民工。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参保意愿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他们有时间在退休之前参保职工养老保险并缴满15年。
相比起年轻一代的农民工,老一代农民工在养老问题上很难从新政策中受惠,处境依然严峻。
在外打工的农民老张告诉记者,农民交不了城市里的养老保险,只能参加农村的“新农保”,他们一家四口每年每人缴费100元,60周岁后每月可领取70多元钱,据说多交能多得点,但村里人基本都交100元。
老张说:“大家都不想多交,不是不想60岁后多领些,是因为存款都很有限,都想用在当下。”老张很清楚,等他干不动了,回到村子,每月70元,“不够给孙子买糖吃的”养老金,将是他全部的养老保障。他的一名工友也是如此。不过,这名工友打算让子女们停掉这笔“赔钱”的“买卖”:“现在物价涨得这么快,随便到超市买点东西都要二三百,15年后每月7 0块钱能干嘛?不如现钱花着实在。”
第一代农民工夹在了历史与现在、农村与城市之间。
老徐在城里从事建筑工作30多年,如今快60岁了,可他从未办理过社会保险。
老徐所在公司的张经理说,他们公司承揽的都是维修、挖坑等重体力活儿,张经理手下有几十个农民工,四五十岁的居多,甚至还有六七十岁的。“这些人都是从很早就跟着我干活,当时还没有什么养老、医疗保险,企业没有保险意识,个人也没有。不过,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他们开始担心生活来源了,特别是看城里人都领退休金,他们逐渐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说实话,我们也知道应该给农民工上保险,但作为以雇佣农民工为主的企业,人员流动性大,有的短期工是按天付工资的,没法给他们交保险。不过话说回来,即使能交,我们确实负担不起为农民工交那百分之十几的保险费用,相对于交保险,农民工也愿意多拿工资。”
由于农民工工作流动性大,很难持续在一个地方缴费,再加上转移手续较为繁琐,不少农民工在外出务工前有参加新农保,但进入城市就业之后,会出现新农保断缴而又未在新就业单位缴纳社保的情况。
据了解,相对于从工钱里扣钱交保险,他们更愿意拿“现钱”,于是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双方非常“默契”地放弃了缴纳社保,达到了“双赢”。第一代农民工进城打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但是直到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大部分农民工才开始被纳入社会保障网,这就意味着,年近退休年龄的农民工很多人不满15年的缴费年限,无法领取养老金。
按照国家政策,他们在从业期间应该享受交纳保险的政策,但是由于“企业不愿交,本人也不愿交”等诸多因素,导致国家政策在这一层面执行不下来,但这部分人又到了一定的年纪,养老成了难题。而且农民的老龄化程度要比城市快,比例也比较大,现有的新农保政策保障标准又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