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远生
土地革命时期中央军委湘籍成员巡礼
★夏远生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指挥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先后建立了中央军事部、中央军委、中革军委。毛泽东、任弼时、罗亦农、李立三、邓中夏、彭德怀、贺龙、李富春、曾中生、颜昌颐、欧阳钦、李卓然、黄公略、潘心源、伍中豪、谭震林、刘士奇、蔡申熙、袁国平、陈赓、萧克等20余位土地革命时期中央军委中的湘籍成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军事斗争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胜利,作出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巨大贡献。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和革命者血染浦江、湘江、长江。面对反动派的屠杀政策,中国共产党高举起工农革命大旗,进行武装抵抗,创建人民军队,掀起了土地革命新高潮。
毛泽东鲜明生动地写道:“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在中国的广大区域内,组织了人民的政府,实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创造了人民的军队——中国红军。”
“雄伟的井冈山,八一军旗红。开天辟地第一回,人民有了子弟兵。从无到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一首当年人们耳熟能详的革命歌曲,唱颂的是一个简明的道理,也就是毛泽东的结论——“井冈山革命斗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湖南是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策源地,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建军地,是毛泽东思想的最初形成地。在开天辟地的建军史上,一大批湖南共产党人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卓越功勋。毛泽东明确指出:“革命失败,得了惨痛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进入了创立红军的新时期。”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始了创建人民军队的伟大斗争。
为了发动南昌起义,7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决定,派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中央秘书长邓中夏等同志到九江、庐山多次召开秘密会议,李立三、邓中夏和林伯渠、郭亮、夏曦、易礼容等湖南共产党人参加,研究提议“实行在南昌暴动”和起义领导问题,贺龙、颜昌颐等人到九江参与筹划武装起义。颜昌颐、欧阳钦参与起义部队的编组,李立三任前敌委员会委员,颜昌颐任前敌军委委员,贺龙临危受命,担任起义总指挥。
8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维汉参与主持八七会议,毛泽东、罗亦农、蔡和森、任弼时、邓中夏、彭公达等出席并发言,选举产生的16人组成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中有李维汉、罗亦农、任弼时、毛泽东、邓中夏、彭公达、李立三7位湖南人。会议旗帜鲜明地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实行历史性的转变。毛泽东第一次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会后,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尝试建立工农革命武装力量。
在人民军队创建初期的主要武装起义中,湖南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演出了一场场可歌可泣的壮剧。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毛泽东和湖南省委领导的秋收起义,第一次举起中国共产党的红旗,创建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进军井冈山,开创了井冈山红军、井冈山道路、井冈山根据地,为创建中央红军奠定了前提和基础。
朱德、陈毅和湘南特委领导的湘南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第三、第四、第七师,与秋收起义部队会师井冈山,建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由此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贺龙和湘西特委领导的桑植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创建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和湘鄂赣特委领导的平江起义,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创建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
在创建工农红军的过程中,在中央军委、地方军委中的一批湘籍将领敢为人先,作出了杰出的历史贡献。
1925年9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四届二次扩大会议,决定“中央委员会之下必须设立军事委员会”。1925年底、1926年初,中共中央正式成立该机构,改称中央军事部。军事部3名委员中,任弼时是中央军事部最早的委员之一。在军事部内,颜昌颐任军事部技术书记,负责组织与联络工作;欧阳钦任军事部秘书;陈东日、武文元等任军事部干部。1927年7月中旬,中央军委派军事干部陈东日、武文元到湖南汝城整编农军、领导武装斗争,召开汝城军事会议,将各地农军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陈东日任师长。
朱德曾说:“大革命时代,许多进行军事运动的同志,当时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等同志,以及党所举办的秘密军事训练班的同志,对我军的创建是有功劳的。没有他们所进行的军事运动,就不能有独立团,就不能有南昌、秋收、广州、湘南等起义。”从而肯定了早期中央军委工作的重要性。
任弼时——中共中央军事部最早的委员之一,192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指导湖北、湖南的秋收起义。1928年留守中央工作时,他要求将割据区域建立的军队“正式定名为红军”,规定了红军建军基本原则的雏形,与李维汉一起致信朱德、毛泽东,批准红四军在罗霄山脉中段建立湘赣两省革命根据地。
1927年初,为加强对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直接领导,中共中央决定“组织特别军委”,由6人组成,颜昌颐、罗亦农为军委委员。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中央军事部由9人组成,其中有罗亦农、邓中夏、颜昌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农委作出关于武装问题决议案,要求中央及各省的军委应充分注意农民自卫军问题。
罗亦农——192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早期军事委员会委员,参与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和湖北秋收起义。周恩来在党的六大上称赞他“真是上海暴动的创造者”。
邓中夏——1927年任中共中央秘书长、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早期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央军事部代部长,参与筹划南昌起义,主张“决定一独立的军事行动”——在南昌举行暴动。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政治活动家、革命理论家和工人运动领袖。
颜昌颐——1925年参与筹组中央军事部,中共中央早期军事委员会委员。1926年任中共湖南区委军事部部长,1927年参加组织指挥上海工人3次武装起义。南昌起义任临时前敌军委委员、起义军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党代表。参加海陆丰武装起义,为建立和发展海陆丰苏维埃政权作出了贡献。
1927年,中央军事部设立军事委员会,委员有李立三、颜昌颐、欧阳钦。
欧阳钦——1925年在苏联红军学校接受军事训练。1926年参加北伐军叶挺独立团。1927年任中共中央军事部组织科长、军事委员会委员,参加南昌起义筹备工作。
在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时,中共中央派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中央军事部委员罗亦农和中央军事部秘书长王一飞到湖南执行中共中央方针,改组中共湖南省委,王一飞任书记,整顿与恢复各级党组织。1927年12月,湖南省委发动长沙灰日暴动。1928年1月,王一飞因叛徒告密被捕,从容就义。
王一飞——1925年参与组建中央军事部。1926年北伐战争时任中共中央军事特派员。1927年参加八七会议,代理中央军事部部长。1927年12月10日领导长沙灰日暴动,任暴动总指挥。英勇就义时年仅30岁。
1928年中共六大召开以后的中央军委湘籍委员有颜昌颐、邓中夏、曾中生、李立三、李富春。军委秘书鲁易,参谋科长曾中生,组织科长欧阳钦,情报科长陈赓。1929年8月,由于白鑫叛变告密,颜昌颐与彭湃、杨殷、邢士贞等重要军事领导干部被捕牺牲于上海龙华。中央军事部(此时仍存在,与中央军委并列)巡视员潘心源赴湘赣边视察红五军、红四军,指导成立红六军。中央军事部巡视员柳直荀赴武汉、洪湖视察军事工作,指导扩大洪湖红军。
曾中生——中国革命军事家。中共早期军事理论家。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中共中央军委常委,鄂豫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始人之一。曾中生的军事遗著,成为毛泽东系统总结中国革命战争战略问题的重要参考。
李立三——1927年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参与决策和领导南昌起义。李立三回忆说:“1927年7月我第一次上庐山,和瞿秋白、张太雷、共产国际代表鲍罗廷等多人在此召开紧急会议,策划南昌起义事宜。”
李富春——1925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大革命失败后,任江苏省委代理书记、中央军委委员、广东省委代理书记、江西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共六届中央候补委员。
1930年2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中国党是处在夺取政权的前夜,有红军、苏维埃区域的存在,军委一定要健全,军事部与军委合二为一,直属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九人军委,周恩来、关向应、曾中生为常委”。军委委员还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宣传部长李立三。军委领导干部有欧阳钦、鲁易、蔡申熙、李卓然、曾希圣。
1930年6月,朱毛红军组建红一军团,宣告成立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随红一军团行动。当时简称“中革军委”。委员17人。毛泽东任中革军委主席,其他湘籍委员有刘士奇、黄公略、彭德怀、潘心源、伍中豪、谭震林。
毛泽东——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领导了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习近平总书记评价道:“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解决了缔造一个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武装力量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建成一支具有一往无前精神、能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新型人民军队。”
彭德怀——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参与领导井冈山斗争。“在人民军队建设上,彭德怀同志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建军原则,做了多方面的重要建树。”“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在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彭德怀同志都担任我军的高级领导职务,是毛泽东、朱德同志指挥全军的得力助手”。
黄公略——中国革命军事家。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参与领导平江起义和井冈山斗争。毛泽东主持黄公略追悼大会,亲撰挽联:“广州暴动不死,平江暴动不死,而今竟牺牲,堪恨大祸从天落;革命战争有功,游击战争有功,毕生何奋勇,好教后世继君来。”
潘心源——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1929年参加朱毛红军领导工作,任红四、红五、红六军总前委常委,红三军政委、红四军政委、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委员。1931年任浙南红十三军政委,同年被捕牺牲,年仅27岁。
伍中豪——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毛泽东称赞说:“中豪同志能打仗,会做群众工作,是个文武全才。”1929年后任红一军团第十二军军长、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红二十一军军长、闽西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是朱毛红军红一军团最早的军长之一。1930年10月牺牲时年仅27岁。
谭震林——1927年参加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称赞他是第一个赞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人。曾参加古田会议,拥护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开辟井冈山道路的坚定拥护者和忠诚实践者”,“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重要指挥员”。
刘士奇——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任红四、红五、红六军总前委常委。1931年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红二十七军军长。1933年在湖北红安被害,年仅31岁。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并成立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及统一指挥红军和地方政权的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红一方面军总政委、总前委书记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彭德怀任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滕代远任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以毛泽东为首的总前委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是湘、鄂、赣、闽、粤广大苏区统一党政军核心领导的开端,成为中国“红色区域的军事政治指导机关”“最高级政权组织”。
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委员35人,其中有毛泽东、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谭震林、何长工、刘士奇、伍中豪、潘心源、袁德生、杨岳彬等11个湖南共产党员、红军指挥员。
滕代远——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1928年领导平江起义。历任红五军党代表、红三军团政委、红一方面军副总政委。
何长工——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历任红八军军长、红五军团第十三军政委、红军大学校长、粤赣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教导师政委、红九军团政委。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
1930年9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正式成立。共25人组成。其中有湘籍委员毛泽东、任弼时、彭德怀、贺龙、黄公略、蔡申熙、邓中夏、曾中生、袁国平、李富春。军委总参谋部左权、刘铁超、曾希圣、宋裕和;军委总政治部代理主任周以栗,秘书长李韶九、滕代远,组织部张际春、李弼廷,宣传部李卓然、李涛,后方政治部刘霞;军委经理部部长和财务部部长杨立三;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萧劲光、总队长何长工,政治部主任周以栗、刘畴西、欧阳钦;军委警卫团团长谭希林;军委总直属委员会书记李卓然;《红星》报主编李弼廷。
贺龙——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1928年领导桑植起义。朱德指出:“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军事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叶挺同志的6个团和贺龙同志的7个团,就是我们起义军的主要力量。”毛泽东评价贺龙:“对党忠诚,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他以长期的军事斗争实践、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军队建设经验,丰富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成为人民革命战争史上屈指可数的军事家,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我军创始人之一”。
蔡申熙——中国革命军事家。中共中央早期军事委员。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徐向前元帅高度评价他的功绩:“蔡申熙同志是红十五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对鄂豫皖红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最早牺牲的也是最年轻的军事家,战死沙场时年仅26岁。
袁国平——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红三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红八军政委,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代理主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1941年在皖南事变中牺牲。
此时,上海的党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仍然存在,直到1933年初才改为“上海中央执行局军事委员会”。
1931年1月,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决定,在上海的中央军委由湘籍委员陈赓等7人组成。向忠发被捕叛变后,李富春代理中央军委书记。后李富春去中央苏区,陈赓去鄂豫皖苏区。
陈赓——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曾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红四方面军师长、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中央红军彭杨步兵学校校长、中央红军干部团团长。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5人,其中有湘籍委员彭德怀、谭震林、孔荷宠、贺龙、毛泽东。
1934年至红军长征初期的中革军委委员共17人:其中有毛泽东、彭德怀、谭震林、贺龙4名湘籍将领。
1935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以毛泽东为首组成三人军事领导小组,作为最高军事决策领导机构,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内军内的领导地位。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以后,成立西北军委(中革军委),毛泽东任军委主席,彭德怀任军委副主席。
193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成立,由23人组成,其中有军委主席毛泽东,军委常委彭德怀、任弼时、贺龙,军委委员萧克。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时,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中央政治局洛川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11人组成,毛泽东为书记,湘籍成员还有彭德怀、任弼时、贺龙。这一届中央军委,领导人民武装力量完成了土地革命战争历史任务,并进入全民族抗日战争。
萧克——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参加湘南起义和井冈山斗争。历任红一方面军十二军军长、红六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副总指挥、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军长,是极少数在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都担任过领导职务的高级将领之一。
在中央军委系统工作过的湘籍将领还有很多,如:红四军军委书记罗荣桓,红四军军委秘书长谭政、黄益善,红三军军委秘书长张际春,红八军、红十六军军委书记邓乾元,红十六军军委书记于兆龙,湘鄂赣边特委军委书记张启龙,闽粤赣省军委参谋长、中央军委参谋长萧劲光,长江局军委书记周以栗,湘鄂西军委主席夏曦、委员段德昌、鲁易等。他们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为中国革命战争浴血奋斗、建树功勋。
2007年,在庆祝建军8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怀念敬爱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同志和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他们创建和培育了人民军队,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13位建军领导人中有5位湖南人,这是湖南共产党人的无尚光荣,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璀璨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