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的田野上不懈耕耘
——记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郭晓平

2017-04-19 05:26王振国
湘潮(上半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共党史党史历史

★王振国

在红色的田野上不懈耕耘
——记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郭晓平

★王振国

在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举行的“党史讲堂”上,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郭晓平作了题为《历史积累与党史研究》的报告。郭晓平就历史积累与党史研究的关系作了解读,深入阐述了注重6个积累的重要意义,即知识积累、史料积累、文化积累、方法积累、理论积累、感情积累。他着重强调,要在学术研究中增进对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感情,在增进感情的过程中增强研究动力,提升研究能力。这6个方面的积累,是郭晓平从事党史工作多年的收获和切身体会,也激励着他在这块红色田野上不懈地耕耘。

30多年来,他先后担任河南党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党史博览杂志社社长、总编辑,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和副巡视员等职,1997年任编审、研究员。他曾担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现任邓小平思想生平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刘少奇党建经济思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南省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他还是郑州大学教授、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近现代河南与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2015年,郭晓平被中央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全国党史部门党史研究领军人物。

★ 参与河南党史部门历来重大项目和打造全国知名党史期刊

1982年,郭晓平从郑州大学历史系毕业,进入刚刚成立的中共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编纂委员会,也就是后来的省委党史研究室。这时,各地各级党史部门正在建立,党史工作刚刚起步,资料征集与整理任务十分繁重。郭晓平把全身心都投入到党史工作中去。

郭晓平参与了河南省党史工作机构建立以来所有的重大项目、经历了多岗位锻炼。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资料的征集编纂,到河南党史基本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的编写,党史人物传的规划设置与重要传记的撰写,党史期刊与图书的编辑出版,以及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委部署的调研课题,他都兢兢业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中国共产党河南历史(第二卷)》的编写过程中,作为党史研究室的分管领导,从编写大纲的设置到具体的文字表述,他都反复推敲,一丝不苟,并与编写组全体成员集中在一起,对修改稿逐字逐句地斟酌完善。2014年《中国共产党河南历史(第二卷)》出版后,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和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党史研究室承担的国家社科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抗日战争时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河南省走在全国前列,第一批完成调研工作,并出版调研报告。河南党史网站也在全国较早建设,不断更新完善,成为宣传党的历史、交流党史工作的重要园地。

办刊是郭晓平在河南省党史部门工作以来的一段难忘而又收获颇多的经历。20世纪80年代,《河南党史研究》是全国党史部门为数不多的国家正式期刊,首届全国核心期刊;20世纪90年代初期,河南党史期刊率先改革,易名《党史博览》,走向社会;1996年,党史博览杂志社与财政脱钩,全额自收自支,走向市场。在社长、总编辑郭晓平的领导下,杂志社同仁齐心协力,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党史期刊转型和发展之路,使杂志成为全国优秀党史期刊、河南省一级期刊。杂志的发行量长期保持在10余万份,深受社会各界的喜爱,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对于党史期刊如何立足文化市场,郭晓平在实践中进行了系统的思考,有关论文发表在《出版发行研究》等报刊,为党史期刊改革提供了思路。

郭晓平还担任河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刘少奇党建经济思想研究会副会长。这两个学会由于成绩突出、管理规范,连续多年被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评为先进社团。刘少奇党建经济思想研究会是国内研究刘少奇生平与思想的唯一的独立学术团体,成立以来著作颇丰。2009年,研究会组织国内知名学者编写的《刘少奇大辞典》,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是第一部完整记述刘少奇生平业绩、精要阐释刘少奇思想理论、全面汇总刘少奇研究资料的大型工具书,在学术理论界产生很大影响。郭晓平作为副主编之一,参与了这部170万字巨著的构思、设计和编审,并且承担生平编的撰写工作。

郭晓平在豫图讲坛作学术报告

★ 研究领域涉及党史多个时期

进入党史部门后,郭晓平的研究方向均与河南地方党史相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史编写中,他承担有关解放区(他自己的研究涉及了党在白区的历史)和城市民主运动的史料征集工作;在编纂社会主义时期历史资料中,他关注体现河南特色的“三农”问题;在新时期如何弘扬革命传统精神的讨论中,他深入思考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为了把史料做扎实,把问题搞清楚,他把党在地方的活动与全国大局联系起来,与党在各个阶段的方针路线联系起来。为了全面准确把握党的历史,他把视角由一省拓展到全国,由一个时期延伸到党的全部历程,由此形成以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以研究内容与编写工作相结合的学术思路。郭晓平的研究成果,既反映了普遍现象,又解析了具体问题,形成了独特研究风格。他的一些阐述、一些论点具有创新意义,被学术界所认可和接受。

关于白区历史的研究。郭晓平的主要成果为论文《论中国共产党白区方针策略的形成》(《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1期)、《1945-1947年中国城市学生运动区位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第8期)等,著作《第二条战线史论》(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等。郭晓平对党的白区工作方针、策略的形成进行了系统梳理,对有关定义首次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党领导的民主运动作历史分析,成果被有关报刊图书转载、摘编和收录,学术观点得到认同。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有论文《论新民主主义人权观》(《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3期)。论文首次从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出发,对人权问题进行正面阐释,成为这一研究领域中突破性的成果,因此获得首届张静如中共党史党建优秀论文奖。与此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有郭晓平主编的《中国共青团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这是国内第一部团史著作,新中国首任团中央书记冯文彬为之作序,给予高度评价,出版后获得任弼时研究基金奖励。

关于解放区历史的研究。河南不仅是全国第二大苏区鄂豫皖的首府所在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河南及其周边还分布着多块根据地(解放区),在全国的战略影响极大。郭晓平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率先开始对中原解放区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编纂出版的《中原解放区》一书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奖。随着此项研究的普遍展开和逐步深入,他把对根据地研究的重点放在经济和社会问题上,主要论著为《太行根据地的金融货币斗争》(《中共党史研究》1995年第4期)、《毛泽东、邓小平与新解放区土地政策的形成》(《党的文献》1997年第1期)、《邓小平主持中原局工作的历史功绩》(《中共党史研究》2014年第6期)等。与此相关的成果还有《经略中原若干史实辨析》《论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豫边区的枪会》《中原解放区史》等。其中,《毛泽东、邓小平与新解放区土地政策的形成》《经略中原若干史实辨析》等论文,通过详实的史料分析,将长期存在争议的问题予以澄清,有利于拓展研究领域以及编修军史和地方党史。

关于“三农”问题的研究。2001年,郭晓平作为省委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在大别山区一个贫困县任总队长。为了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为现实服务的作用,并且结合党史第二卷、第三卷的编写,郭晓平把视角放在“三农”问题上。他的研究从正反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贫困地区的村级债务典型,二是先进地区的共同致富典型。在驻村工作的短短一年间,郭晓平主持完成了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省贫困地区村级债务的形成历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他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对农村经济体制变革以来由于地域、政策和历史等原因形成的集体经济债务,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调研报告刊登在河南省委的《内部参阅》上,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省委书记作出批示说:“这份调查,把贫困乡村债务的问题基本说清楚了。对形成债务的原因分析较为清晰,解决的办法也有一定的见解,可以借鉴。这样的调查比长篇大论的官样文章有用。”省委常委、秘书长批示增发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扶贫办、省驻村办、各省辖市市委、市政府,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与此同时,郭晓平对集体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进行持续考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向党委政府提出科学建议。其中的论文《从刘庄南街竹林集体经济的发展看“两个飞跃”的科学性》(《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2期)、《新中国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带头人的历史变迁》(《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10期),通过历史分析和现实考察提出建设性思考,得到有关党委、政府和理论界的重视,均获得中央党史研究室颁发的优秀成果一等奖。

关于红色文化的研究。河南省是党史资源大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省委党史研究室加强了对红色文化的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各地在红色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方面取得很大进展,同时也出现一些偏差。郭晓平敏锐地抓住问题的关键,对于如何真正发挥红色资源进行阐释,强调要处理好精神与载体的关系。他先后发表《红色资源的主体是精神》《文化与精神:中共历史的载体与主体》《关于苏区文化与苏区精神的思考》《新长征:长征精神的历史诠释》等论文,对于正确认识和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价值,有着积极的作用。其中关于红色资源主体的阐述,成为几乎所有相关研究述评的共选。他在全国党史文化论坛提出,以“党史精神”涵盖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精神”,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具体的精神,引起与会者的关注和讨论。

从事党史工作以来,除去工作中的职务作品,郭晓平出版研究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近半数为核心期刊,包括《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党政干部论坛》《毛泽东思想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抗日战争研究》《史学集刊》《史学月刊》等。他还承担党史人物传、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的撰写任务,完成并出版《张国华》《王化云》等传记。郭晓平的研究成果,荣获全国党史部门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青年奖4项;入选河南省“五个一工程”2项。他主持与参加的国家和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结项出版后均获优秀成果奖励。

★ 全方位贡献自己的能量

郭晓平把宣传普及党的历史作为职责和使命。他向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建议,在干部培训中开设地方党史课程,使党员领导干部既热爱家乡,又了解家乡,既有建设家乡的热情,又能熟知家乡的历史和风土人情,以便为地方发展制定出更好的政策。郭晓平尝试制作的授课软件,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深受听课者的喜爱。他利用各种机会,义务向社会宣讲中共党史和河南地方党史,听众包括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大中学校学生,还有许多离退休的干部职工。为了保证宣讲效果,郭晓平针对不同对象随时调整宣讲内容和语言方式。对于各级领导干部,他强调共产党的使命与党员的责任;对于高校教师和研究生,他增加了历史研究的现状与薄弱环节;对于企事业单位,他突出乡土色彩,深入浅出地讲述身边的人和事。郭晓平还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他以文学形式创作了多篇(部)党史题材的作品,受到读者的喜爱。2015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了郭晓平的长篇传记文学《寻找朱晦生》。作品用37万字的篇幅,160多幅珍贵照片,把一位隐蔽战线的优秀战士刻画得栩栩如生。许多读者都说,主人公20年潜伏的曲折经历,白色恐怖下孤军奋战的心路历程,无不使人肃然起敬。

为培养更多的研究地方党史的专门人才,2003年初,郭晓平被郑州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直接参与郑州大学酝酿申报“中共党史(含党建)”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论证申报工作。经过两年论证和宣传,2005年在全国第十批学位点申报中,郑州大学“中共党史(含党建)”硕士授权点以函评高分直接获得认定,郭晓平2006年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并当年招生。尽管郭晓平时任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业务管理工作十分繁重,但他从未放松对研究生的指导,鼓励他们刻苦学习,推出研究成果。他开设的地方党史研究课程,联系河南实际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教训,很受研究生的欢迎。在郑州大学,不少同学选择与河南地方党史有关的研究方向,撰写学位论文,郭晓平都给予热情的支持。他直接指导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不少获得河南省和郑州大学优秀学位论文,受到省教育厅和学校的表彰。

积极营造党史研究领域的学术氛围。学海泛舟30余载,郭晓平形成了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研究思想,对于党史工作的功能和党史学史的研究也颇有心得体会。他撰写的《党的两个历史决议与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2014年第6期),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举行的征文活动中获奖。他指出,两个历史决议分别在党史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决议的起草也是深入研究的过程;历史决议既是党史研究的经典之作,又对研究党的历史产生重大影响。两个历史决议及其形成过程,为中共党史研究确定了思想原则,规范了学术准则,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为党史研究领域形成严谨的治学作风和宽厚的学术氛围,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在全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郭晓平撰写的《创先争优活动对党史工作的七个推进》,即推进党史研究实事求是,推进党史工作与时俱进,推进党史探索视角创新,推进党史宣传普及持久,推进党史功效最大发挥,推进党史学科繁荣发展,推进党史队伍素质建设,在各地党史部门引起很大反响。他认为,无论是履行资政育人的职责,还是提高自身素质,党史部门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应当也必须成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讲团、决策实施的智囊团。

郭晓平(中)和他兼职郑州大学教授所带的研究生在一起

为后学提供正确的研究理念。郭晓平从事学术研究有一个理念:在地方党史部门工作的同志,若想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就必须把自己的研究方向与本职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一个有成就的党史学者,首先是一个称职的党史工作者。如果研究方向脱离了本职工作,那就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学术研究就只能是“副业”。如果把主要精力放在“副业”上,“主业”岂能做得尽善尽美。同样道理,如果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也就难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领域。郭晓平在大学期间,对台湾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关于海峡两岸革命运动内在联系的学位论文,发表在《史学月刊》杂志上。离开学校后,他又继续发表有关台湾民族民主运动的论著,但最终还是把这方面的学术研究画上了句号。他说这是党史工作部门的性质所决定的,党史部门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要征集和保存党的历史资料,要完成党史基本著作的编写。这和高校及其他科研单位不一样,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的选择不由个人。科研成果对于个人的得失也没有直接的助益。他对进入党史部门的新同志说,在党史部门搞研究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因为搞研究是无利可图的。搞好党史工作首先要热爱党史工作,热爱党的历史,这种热爱的感情会随着你在工作中的投入而日益加深,研究成果也就日益增多。

猜你喜欢
中共党史党史历史
第一次学党史
“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征稿启事
2020年“李大钊与中共党史研究”栏目发文统计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中共党史研究篇目索引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