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磊
(321004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 金华)
浙江省家庭体育活动现状调查研究
——以金华市婺城区为例
刘 磊
(321004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 浙江 金华)
近年来,伴随着浙江省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体育作为一种健康的家庭生活方式,成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改善家庭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家庭成员一起从事体育活动,不仅使家庭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且增进了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促进了家庭和睦与社会的稳定发展。本文从家庭角度出发,根据问卷统计结果,将金华市婺城区家庭主要划分为未育家庭、主干家庭、学龄前儿童家庭、中小学生家庭、空巢家庭和其他家庭六类家庭来进行研究。
家庭体育;调查;体育活动
对于被调查家庭的基本情况,本文主要从被调查家庭的结构类型、被调查者年龄、城市家庭网、家庭成员最高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收入五个方面来研究。
(一)家庭的结构类型
为了研究金华婺城区家庭体育活动的现状,不同家庭结构类型会造成调查结果的交叉,家庭类型包括单身家庭、未育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空巢家庭、单亲家庭、隔代家庭和其他家庭。
(二)家庭被调查者的年龄
六类家庭类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主要集中在31-40岁和51-60岁,未育家庭中被调查者大多数集中在20-30岁,主要承担丈夫和妻子的角色,以年轻家庭为主;主干家庭和空巢家庭的被调查者都是51-60岁人群较多,这与问卷发放形式有关,问卷发放集中在社区活动现场,主干家庭中年长的父母和空巢家庭中的老年夫妇成为了主要调查者,同时也说明这部分人群是社区活动的主要参加者;学龄前家庭和中小学家庭的被调查者承担着丈夫、妻子和父母的角色,相比而言学龄前家庭的被调查者属于“前高峰型”,以20-30岁和31-40岁为主,中小学家庭的被调查者属于“中高峰型”,以31-40岁和41-50岁为主,其他家庭的被调查者相对分布在各年龄段(不包括60岁以上)。
(三)家庭成员中最高文化程度
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内容,教育对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意识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金华市婺城区被调查的六类家庭类型中接受过高等教育(大学以上)的分别为:未育家庭85.1%,主干家庭50.4%,学龄前家庭为82.8%,中小学家庭77.6%,其他家庭为72.8%,空巢家庭占18.5%,以大学(含大专)为线,大学(含大专)以下各类家庭所占比例分别为:未育家庭14.9%,主干家庭49.6%,学龄前家庭为17.2%,中小学家庭22.4%,其他家庭为27.2%,空巢家庭占81.5%,这说明金华市婺城区家庭(除空巢家庭外)文化程度普遍较高。
(四)家庭经济收入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家庭经济条件直接影响家庭体育消费水平、消费模式以及家庭体育消费观念。根据《金华统计年鉴2015》统计结果显示,金华市婺城区5000户城镇居民的家庭平均每人年现金收入为41103元,低收入户平均为18824元,中等收入户平均为36153元,高收入户为74096元。
(一)家庭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未育家庭在家庭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上,排在前三位的是:①全家人一起锻炼;②和朋友、同事的家庭一起锻炼;③和其他亲属一起锻炼。这说明未育家庭作为年轻家庭,家庭成员较少,家庭结构简单,选择全家人一起锻炼的组织形式较多,既能增进夫妻间感情,又可以锻炼身体,另外,没有子女需要照顾,和朋友、同事相聚的机会也比较多,组织几个家庭一起参加体育锻炼也不失为一种既可以休闲、娱乐又可以沟通感情的好方式。
(二)家庭体育活动的参与目的
家庭体育活动强身健体的功能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主干家庭、学龄前家庭以及其他家庭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目的以增进感情为主,其次是强身健体,可见,不同类型家庭在选择家庭体育活动时均以家庭特征、家庭结构为主,以家庭中的子女为主,家庭体育的情感功能逐渐被人们意识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家庭和睦以及情感交流。未育家庭和空巢家庭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目的则以休闲娱乐为主,其次是强身健体,两类家庭虽然都以休闲娱乐为主,但未育家庭是以追求时尚的休闲娱乐方式为主,而空巢家庭则是以消遣、娱乐、不感到空虚寂寞为主的休闲娱乐方式。中小学家庭考虑到子女处于身体生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使子女强身健体参与必要的体育运动成为了家庭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参与体育活动的同时,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促进家庭和睦。
(三)家庭体育的消费情况
伴随着金华市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家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以及商品和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体育作为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一个方面,也是逐年递增的。金华市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收益情况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婺城区作为金华市的中心城区,同时也是金华市的经济繁荣、金融活跃的商贸金融区,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收益情况这一上升的趋势也反映了居民家庭在体育方面的投资和消费需求不断增长,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服务及质量不断改善,为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体育文化需求提供了物质基础和保障。
(一)社区组织家庭体育活动的阻碍因素
社区组织的家庭体育活动是除家庭自发参与的家庭体育活动外,比较常见的一种有组织主体的家庭体育活动,由社区组织家庭体育活动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首要的阻碍因素是家庭成员的时间不确定,占23.7%;其次是社区缺乏体育指导员,占19.5%,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社区家庭觉得时间受限,内容形式重复,没有兴趣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有的家庭更愿意自发参加一些自己喜欢的家庭体育活动,因此如何以社区为组织主体,组织居民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家庭体育活动成为了一个制约家庭体育乃至社区体育发展的问题。
(二)家庭自主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阻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在健身场馆、公园、社区等各类公共场所对北京市西城区部分家庭访谈调查结果显示,阻碍他们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从排序上看,未育家庭、学龄前家庭、中小学家庭和其他家庭普遍反映由于家庭成员工作、家务或学业繁忙无暇顾及成为阻碍他们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其次是周围缺乏场地器材,另外经济条件不允许作为阻碍他们参与家庭体育的因素也占了相当的比例。阻碍主干家庭参与家庭体育的首要因素也是工作、家务或学业繁忙无暇顾及,但由于主干家庭中家庭成员较多,家庭成员没有共同爱好成为次要阻碍因素。空巢家庭与其家庭相比没有了繁忙的工作,阻碍他们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周围缺乏场地器材以及缺乏运动知识与技能。
(三)家庭参与社区组织家庭体育活动的阻碍因素
通过对金华市婺城区部分社区的调查结果显示,除空巢家庭外其他五类家庭都会受到工作性质和参与时间不允许的影响,这就需要社区针对有需要人群在时间上做好调整。另外,未育家庭在参与社区组织的家庭体育活动时阻碍因素还涉及社区组织的活动单调不感兴趣,这可能是由于未育家庭时尚的健身观念的影响,他们更喜欢冒险,竞争激烈的活动形式。主干家庭由于家庭成员较多可能会产生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空巢家庭对于社区组织的家庭体育活动由衷的热爱,既可以锻炼身体、愉乐心情还可以充实退休后日常生活,但他们会受到如疾病、照看幼小的孙子孙女、家庭琐事等其他的因素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居民对健身需求不断增大,不同类型家庭在选择家庭体育活动时均以家庭特征和家庭结构为主,以家庭中的子女为主,家庭体育的情感功能逐渐被人们意识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促进了家庭和睦以及情感交流,可见,家庭体育的功能是不可忽视的,为促进浙江省家庭体育活动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加强科学指导和和谐家庭构建的宣传
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的作用广泛宣传科学健身,传授锻炼方法,还可以设立服务热线,解答有关问题,加强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倡导构建和谐家庭,建立相应的制度,对“体育之星家庭”、“体育优秀家庭”、“家庭体育积极分子”给予奖励和支持。
(二)政府“购买家庭体育服务”
政府增加对家庭体育的资金投入,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到家庭体育中来,增加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并支持家庭体育器材和服务的研发。政府加强政策制定与实施,适当调整工学矛盾,合理安排活动举办时间,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养,发挥体育院校、系的人员优势,鼓励体育院校的师生投入家庭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工作。
(三)把家庭体育的开展情况纳入社区工作考核范围
社区体育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政策保障、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监督奖励等措施,把家庭体育纳入社区的工作目标与计划中,建立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考核。”家庭体育作为社区工作要实现重要目标之一,在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大背景下,必定会为家庭体育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四)以家庭为核心,依托社区体育合理利用现有资源
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细胞,是推动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社区体育的发展同样需要家庭及其成员的支持,以家庭为核心,依托社区体育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好现有的体育场地资源,让社区资源更好地服务于家庭体育的发展。
本研究针对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家庭体育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家庭结构类型对家庭体育的不同需求做了深入的调查,对阻碍家庭体育发展的因素进行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策略。需求和供给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居民家庭体育服务的需求不断转变,为了不断满足居民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需求,单纯的依靠公共部门供给是不够的,不同类型家庭在选择家庭体育活动时均以家庭特征和结构为主,以家庭中的子女为主,以家庭成员的爱好为主等等,为了能够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不同需求的多元化的家庭体育服务,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把家庭体育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来认识、研究和开展工作,构建家庭体育服务体系,做到以服务为出发点,不断满足居民体育健身的需求。
[1]叶展红.关于开展家庭体育的构想[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
[2]蔡传明,黄衍存.现代家庭体育的社会学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1
[3]刘江南,周在平,刘永东等.穗、深、港家庭体育的比较研究[J].体育科学,1999,(4)
注: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成果课题编号2016N63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