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平台
短信平台
经过3年的努力,四川省经济发达镇试点改革推广到了300个城镇。一是充分下放事权,根据试点镇发展需要和承接能力,下放有利于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自主权”,并明确下放权限的方式、内容、时限、责任主体等细节。调整县(市、区)与试点镇的财力分配结构,探索建立有利于试点镇发展的财政体制,壮大试点镇财力,确保试点镇有钱办事。适当调剂增加试点镇编制,赋予试点镇通过公招、遴选或从高校选拔等方式引进急需紧缺人才的权力。实施人员“县管镇用”管理模式,在编制、人事关系不变的基础上,将县级部门派驻乡镇机构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权下放到乡镇,主管部门仅对乡镇进行工作考核,不再考核到个人。二是根据试点镇不同产业特点和功能定位,构建体现区域特色的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按照职能归口原则综合设置党政工作机构,在不增加乡镇编制、不变更现有体制架构的前提下,打破人员身份岗位限制,实行“一岗多责、统一调配、动人不动编”的管理方式。创新监管模式,建立以服务群众满意度、农村社会和谐度、工作运行有效度为主要内容的考评奖惩体系,实行工作成效通报和跟踪督办制度,促使乡镇切实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来。三是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试点镇将所有行政许可和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向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结合放管服改革,将社保、就业、计生等服务事项延伸至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免费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健全均衡多元的公共服务机制,将新增财力主要用于公共服务,积极培育引导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政府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投入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镇村治安巡逻网、镇村组三级调解工作网、流动人口服务网等“多网合一、一网多格、一格多员、全员参与”的基层社会网格化管理模式。
(四川省编办供稿)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印发《锡林郭勒盟盟直事业单位编制统筹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实行编制统筹管理使用,符合严控总量、盘活存量,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的要求,有利于在保障事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的目标。一是盟直事业单位所有空编由编委收回,事业单位不再保留空编,对不同类型的编制分类统筹,分类管理使用;二是根据部门申请,对用编单位进行职能评估后确定用编意见,确保用编公正科学;三是明确编制使用权限,除领导任职、政策性安置增编由盟编办审批外,其他用编由盟编委会审批,并综合考虑财政供养能力,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四是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建立协调配合监督机制,有序推进统筹管理。
(锡林郭勒盟编办刘忠伟供稿)
山东省高密市积极推进交通运输领域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一是整合执法职责。将市公路局承担的国、省道治理车辆超限超载执法职责划入市交通运输局。市交通运输监察大队受市交通运输局委托统一行使道路运政、农村公路路政、交通工程质量监督、公路(除高速公路)超限超载治理等行政处罚权和相应的行政强制权。市运输管理所、市县乡公路管理处、市交通运输局综合业务科不再行使原承担的行政执法职责。市交通运输监察大队、市运输管理所、市县乡公路管理处各自承担其职责范围内相应的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二是压减机构数量。市交通运输监察大队下设镇街区交通运输监察中队(挂镇街区交通管理所牌子),派驻镇街区工作,配备中队长(所长)1名。原镇街区交通管理所不再单独管理。三是划转人员编制。市交通运输监察大队的人员编制,在现有人员编制的基础上,按照“编随事走、人编同调”原则,从市运输管理所、市县乡公路管理处、镇街区交通管理所连人带编一并划转,划转人员原身份和职级不变。
(高密市编办杜双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