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吴小雁
这个月初,保监会开始摸底新型信用保险欺诈了。
保监会在对各财险公司下发的《关于报送信用保险虚假贸易典型案例的通知》中指出,近期有部分保险公司反映贸易信用保险业务出现一些新型虚假贸易欺诈现象,要求各财产保险公司报送可供行业借鉴或具有参考价值的虚假贸易典型案例。
其实,保监会上个月就已将监管“指挥棒”指向信用保险,就《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并首次对近几年发展迅猛的网贷平台信保业务作出明确规范,要求保险公司不得与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或正在整改的网贷平台开展信保业务。这意味着,网贷平台今后想要和保险公司“牵手”,将面临更严格的资质审核。
所谓信用保险,是以各种信用行为作为保险标的的保险。当义务人不履约而使权利人遭受损失时,由保险人提供经济赔偿。伴随着信用保险业务的迅猛发展,如何让保险更“保险”,成为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新课题。
找准痛点。
近几年,信用保险业务渐受险企青睐,很多传统公司开始涉足互联网,以互联网生活场景为出发点开发出多个险种,保险与消费展现出相互促进的“共生效应”。数字显示,我国互联网保民数量目前已达到3.3亿,同比增长42.5%。由于业务发展过快,行业鱼龙混杂,一些保险公司也暴露出内控管理不健全、风控措施不到位等问题。从保监会公布的上半年保险消费者投诉情况看,“销售误导”与“理赔难”仍旧是行业的两大顽疾。归根到底,诚信问题是金融体系最大的风险之一,亦是痛点所在。
开好处方。
近日,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保监会联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在京召开《关于对保险领域违法失信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发布会,推出了28项联合惩戒措施。与此同时,各地保监局也行动起来。比如安徽保监局针对部分寿险公司销售人员在微信朋友圈散布虚假信息和欺诈误导消费者等问题约谈相关保险公司,要求全面开展自查清理。对整改不力的,通过追责、通报等方式督促落实。目前已清理销售人员朋友圈不实讯息6万余条。
强筋壮骨。
在今年3月的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大力倡议提高信用保险覆盖率,对企业出口业务提供有力支持。两会后仅一周时间,《互联网金融报告2017》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正式发布,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报告认为,中国已经初步具备实施“监管沙盒”的基础条件。
“监管沙盒”的概念最早由英国政府于2015年3月率先提出。即以实验的方式创造一个“安全区域”,适当放松参与实验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监管约束,激发创新活力。这种金融创新模式在国际上受到极大关注。
在前不久的2017年北京市重点项目融资对接会上,有关单位向金融部门喊话“希望针对新业态、新产业、新商业模式出台有针对性的新融资政策,如在信用保险保单质押等方面步子迈得再大一些。”有专家直言,从单个金融科技创新开始进行先行试用信保领域“监管沙盒”机制,逐步实现金融机构、消费者和监管者的良性互动,不失为一种创新性的探索。
回归其本质,是金融保险业强筋壮骨的根本。可以预见,未来,拥有信用,将是最强“保险”和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