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完善创新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工伤保险

2017-01-25 21:15王东进
中国医疗保险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专委会工伤保险工伤

文/王东进

坚持以完善创新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工伤保险

文/王东进

在人社部和各有关方面的关心支持下,经过持久的努力筹备,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工伤保险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正式成立了。这是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喜事,是工伤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件大事,也是广大从事工伤保险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一大盛事。专委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的研究工作不断在向广度和深度进发,标志着搭建起专司工伤保险研究的科研机构和交流平台,标志着我国工伤保险事业将进一步走向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现代化的道路,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的制度功用,使工伤职工获得更加有效、更加可靠的工伤保障权益。兹事体大,故撰此拙文,是欣喜、是庆贺,更是希冀。

一、深刻认识成立工伤保险专业委员会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拟议中的这个专委会,已经酝酿多年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未能如愿以偿。但是,从来也没有放弃过这个夙愿。并非出于个人偏好,而是因为它是势有所趋、事有所需、人有所盼的客观必然。其必要性和重大意义在于:

(一)助力“三位一体”工伤保险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需要

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中,工伤保险制度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也是世界上建立最早、覆盖国家最多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从19世纪80年代肇始于德国,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世界上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建立了这项保险制度。雇主应对雇员参保、保障雇员职业安全负全责(而不是责任分担),则是国际共识和各国一致的做法。

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发展已有60多年了。现行工伤保险制度是根据2004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建立起来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工伤预防、待遇补偿和工伤康复相结合“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体系。这一制度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较好地维护了广大职工的工伤保障权益,有效地化解了用人单位的职业风险,促进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较好地发挥了社会“安全网”和经济“助推器”的作用。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时,制度覆盖人数只有4000多万人。十多年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基本覆盖职业人群,基金规模不断增大,基金运行总体平衡,工伤保险待遇水平大幅提高,工伤职工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目前,全国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已达22073万人,比初期增长了5.5倍;全国工伤保险基金年收入规模达737亿元,比初期增长了19倍;享受待遇人数达196万人;基金累计结存1411亿。社会反映总体良好。

但是,工伤保险制度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一是制度体系还不够健全,“三位一体”的保障功能尚未全面而充分地发挥。许多地方还停留在工伤补偿的层面。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环节还相对薄弱。如何全面充分发挥“三位一体”的制度功能;如何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用好工伤预防费用,用活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和差别费率机制,促进企业改善生产条件、强化安全生产;如何进一步规范工伤康复工作,最大限度地恢复工伤职工的生理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促进其重返社会,重新工作,等等,则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解决好的重要课题。二是制度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尚未实现职业人群全覆盖。特别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新的经济组织、新的就业形式的不断涌现,在产业结构、企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方式和劳动关系不断变化、利益诉求与利益格局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如何将各种经济组织的从业人员,特别是将两亿多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以及各类新业态的从业人员等,纳入工伤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既是艰巨的任务,又是严峻的挑战。三是政策还不够配套、不够完善。如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程序还比较复杂、周期也比较长;社会上对工伤保险待遇和第三人民事赔偿的双重赔偿问题认识还不统一。四是工伤保险基金统筹层次不高、抗风险能力不强;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实现工伤保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理论、政策和实际问题需要改革创新。所有这些,都需要有一个专门的组织机构来凝智聚力,全面深入系统地进行研究,提出科学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操作方案,为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工伤保险制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二)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内在要求和发展逻辑

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章程载明,其研究范围既包括医疗保险,也包括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回顾研究会走过的十年历程,对工伤保险的理论研究、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地方实践和国际经验等虽然也很重视,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中国医疗保险》杂志上设立专栏,组织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撰文,将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广为传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应该说是做到了“不忘初心”。

但是,实事求是地说,由于研究会人手少、任务重,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中需要研究的课题就应接不暇,对工伤保险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常有“力不从心”之叹。研究会要砥砺前行、做大做强,向着建设医保一流智库的目标迈进。就必须要向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进军,就必须搭建新的平台,汇聚更多的专业人士、社会英才,打造更为专业的研究团队。由是,尽快筹建工伤专委会就成了首选事项(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还会组建一些专门机构。此处不赘)。只有组建起专委会、专司工伤保险研究,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才会在继续做好医疗保险研究的同时,开创工伤保险研究的新格局、新境界,取得工伤保险研究的新成果,为助力“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事业发展作出新贡献。

(三)广大工伤保险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共同愿望和迫切企盼

我国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来,特别是《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以后,我们无论在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还是在工伤预防、经济补偿和工伤康复等实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探索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相对而言,工伤保险科学研究,无论是理论研究、政策研究、还是规范标准研究,都还比较薄弱,既不够全面、也不够深入和系统。总体上说,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究其原因,一是一些同志对工伤保险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尤其对开展工伤保险全面系统深度的研究工作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未纳入“法眼”,更未提上议事日程。二是缺少工伤保险学术研究的平台,尚未汇聚起一支优秀的专家团队,也没有形成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正确理论基础的制度很难建成科学可靠的制度;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难免会带有一定盲目性,容易“跟着感觉走”,容易产生主观随意性,容易发生偏颇或失误。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与实践良性互动、相互激荡,才能让我们在迅速变化的形势中赢得改革发展的主动权。因此,如何将改革的实践经验上升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理论,用以指导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建设的实践;如何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脉搏,特别是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职业领域的新业态背景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对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提出前瞻性、战略性的新思路、新举措;如何按照“三位一体”的要求,不断健全、完善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如何加强工伤保险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建设,解决工伤保险服务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等等。既是工伤保险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工伤保险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的殷切企盼。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立工伤保险专委会,则是势有所趋、事有所需、人有所盼,顺势而为、顺理成章的必然逻辑了。

二、坚持以完善创新发展为主线,全面深入系统地开展工伤保险研究

成立专委会并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搭建这个平台,把各方面有志于工伤保险研究的专家学者、仁人志士汇聚在一起,组织成一个专司工伤保险研究的强有力的研究团队,全面深入系统地研究工伤保险。

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工伤保险,一定要坚持以完善、创新、发展为主线,以破解工伤保险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为重点,以助力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悉心求工伤保险客观规律之真,全力务工伤职工权益之实。

——完善,主要是在遵循工伤保险客观规律和坚守工伤保险基础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方针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完善制度要素、政策体系和标准体系。

——创新,既要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又要在管理方式和管理工具上创新,也要在工伤保险理念、理论和制度体系上创新。既要学习借鉴国际上好的做法和经验,更要立足国情、尊重实践,坚持“四个自信”,把我国在工伤保险实践中创造的成功经验,作出具有中国智慧的理论概括,提出中国理念、中国思路、中国概念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

——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中心,是全局,工伤保险研究(无论是完善性研究,还是创新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全在于应用,全在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在于助力工伤保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开这个中心、大局,离开发展这个“硬道理”,任何研究都会显得苍白无力,也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工伤保险,才能在完善、创新、发展上有新的格局、新的境界、新的局面和新的贡献,挂一漏万式,或浅尝辄止式、零敲碎打式的“研究”,即使有一些“鸡零狗碎”的成果,由于对全局、整体、长远等缺乏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是不可能搞出什么名堂的,更不可能提出有助于工伤保险事业发展全局的新的建树的。全面深入系统研究,又必须以破解工伤保险实际工作中的难点为重点。“没有重点,就没有政策”(毛泽东语),抓不住重点,也就是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点,才能带动一般,重点问题解决了,其他矛盾便好解决了,全局就活了。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所以,工伤保险研究要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这样,工伤保险研究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对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和事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鉴此,专委会要亲力亲为并组织会员在如下六个方面开展深度研究。

一是制度研究

工伤职工的权益能否得到可靠的保障,工伤保险事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根本在制度。因为制度是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的(邓小平语)。对制度的研究应摆在首要的、基础的地位,既要从学理上研究,也要从法理上研究。制度研究要遵循“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原则,使工伤保险制度与相关的各项制度顺畅衔接、相互贯通、同向着力,形成制度合力,使“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日臻健全完善和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政策研究

政策是制度功能效用的体现,也是制度存废兴衰的体现,它既是制度运行的重要机制,也是制度治理的重要工具。政策研究应该是工伤保险研究的关键环节。政策研究的重点,一是把实践中遇到的“政策障碍”,加以梳理,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二是把实践中富有创新性的做法和好的经验,提炼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新的政策,丰富和完善工伤保险政策体系。政策体系要力戒繁琐庞杂,“好看不好用”,要务求简便易行、适用管用,避免叠床架屋、“政策打架”等现象的发生。

三是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的动力和生命在于创新。要在做好工伤保险基础性理论研究的同时,着力加强应用性理论研究,特别是要对在实践中有价值的理论探索和观点作出科学的理论概括和表述,藉以逐步构建和丰富中国特色的工伤保险理论体系。

四是标准研究

无论是工伤的等级评定,还是康复状况的评估,都离不开科学、合理、可行的规则、程序和标准。要通过深入研究逐步构建一整套既符合国际通识,又体现中国特色,既科学严谨,又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检查和监督的规则、规范、标准体系。

五是“服务”研究

“三位一体”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传统工伤保险制度的“升级版”,其本质要义和显著特征,就是由经济保障(工伤补偿)转变为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而更注重服务保障。事实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工伤保险事业的发展,广大职工对工伤预防(安全生产、职业伤害等)、工伤康复等方面的服务保障诉求越来越高,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也越来越人本化、个性化和精准化。因此,要把工伤职工对服务保障的需求,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工伤服务保障的质量和水平。

六是法制研究

工伤保险本身就是法定保险(即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和授权举办的保险项目),加强法制研究和法制建设,是工伤保险制度建设和事业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工伤保险制度建设最根本性的建设。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和保障,没有科学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的护佑,没有严格而有效的遵法、守法和执法的能力,没有违法必究的监督和问责机制,工伤保险制度既不可能规范定型,更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现在,我国虽然有了工伤保险条例,但已经实施了13年了,2011年开始实施的《国务院关于修改〈工伤保险条例〉的决定》也已经过去6年多,“势易时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应通过认真研究,本着“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的原则,作出必要的修正和完善,也可根据研究的成果,提出将工伤保险条例上升为工伤保险法,和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法规、规章,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三位一体”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内在要求和发展逻辑的工伤保险法律体系。

三、努力将专委会建设成守规矩、有活力、敢担当、有作为的工伤保险领域一流研究团队

既然专委会的成立非常必要、意义重大,且历经艰辛、殊属不易,我们就应该倍加珍惜、倍加努力,把专委会建设好,把专委会的作用发挥好,使之真正成为一个守规矩、有活力、敢担当、有作为的工伤保险领域一流的研究团队。

(一)一定要守规矩、守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守规矩,首先要遵守政治规矩、政治纪律。坚持政治立会,政治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武装每个会员的头脑,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统领专委会的各项工作,使专委会始终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一定要遵守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的章程和专委会工作规则

要切实践行研究会聚贤、纳言、立说、献策的宗旨和厚德、求真、笃行、担当的会训,并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真正做到以厚德的胸怀去聚贤,以求真的精神去纳言,以笃行的执着去立说,以担当的勇气去献策。

(三)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和学术民主的良好学风

实事求是我们的思想路线,也是我们的学术研究路线。“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语)。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洋、只唯实的科学态度;只有发扬学术民主和“研究无禁区、宣传守纪律”的优良学风;只有形成尊重科学、尊重人才,追求真理、服从真理的良好风气,才能充分激发研究者的理论思维和研究热情,才能使智慧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不断产生与时俱进、有见地、有价值、能派得上用场的科研成果。

(四)一定要做好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工作

专委会本身只是一个平台,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为广大会员做好工伤保险研究的服务机构。研究的主体、主力是广大热爱工伤保险事业、致力研究、勤于思考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专委会要把他们汇聚起来,组织起来,真心诚意、周到细致地为他们做好组织、联络、协调、服务,形成既有凝聚力,又有战斗力;既有朝气,又有锐气;既有能力,又有活力的研究团队。这样才能不断向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攻坚克难,占领工伤保险研究领域的制高点。

古人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坚信,只要大家上下同欲、齐心协力、开拓进取,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专委会建设成守规矩、有活力、敢担当、有作为的工伤保险领域的一流的研究团队,就一定能为我国工伤保险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不愧于时代、不愧于人民的贡献!

(作者单位: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

(责任编辑:高星星)

猜你喜欢
专委会工伤保险工伤
中国中药协会石斛专委会
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碳减排科技专委会成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内科专委会召开2020年学术年会
中国妇幼健康大会暨母婴健康管理专委会年会纪要
工伤保险缴费不实 待遇有争议怎么办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