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点评
1 9月12日是全国“预防出生缺陷日”,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每年新生缺陷儿约90万例。自2003年取消强制婚检以来,婚检率下降到目前的不足10%,新生儿出生缺陷10多年间翻了一倍。专家呼吁,加强婚前孕前检查,控制出生缺陷。
本刊点评:优生优育不仅关系着个人和家庭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发展。“取消强制婚检”固然尊重了个人权利、保护了个人隐私但后果却是不能承受之重。可见,在政策制定及实施方面,政府还是应该从大局出发,该严则严,该强制还是要强制。“兜底”总归是最后且无奈的方案。
2 9月13日,据《新华社》报道,列入2017年宁夏民生计划的200个“儿童之家”已全部建成,其中159个“儿童之家”已投入运营。
本刊点评:“言必行,行必果。”这是一个有担当的政府应有的表现。宁夏取得的成绩,让我们看到了各级政府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相关部门高效的执行力、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如此团结的力量,任何困难都将被克服。
3 9月14日,据《北京晨报》报道,北京市民政局首次在官网上发布“撤销结婚证的公告”,撤销理由为“骗补”。
本刊点评:“骗补”和“骗保”类似,都是一种为了利益提供虚假信息的行为,都可以被认定为涉嫌“诈骗”。不要以为相关法规没有处罚措施我们就束手无策。法规不是孤立存在的,法律就是法规的基础。因此,如何依法提起公诉是打击这类行为的关键。
4 9月18日,据《工人日报》报道,一个专门以促进我国健康养老事业为目的的社会组织—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健康养老分会正式成立。据了解,我国享有健康管理服务的老人不足0.1%。
本刊点评:有研究表明,在保健方面1元钱的投入,可以节省8.59元的医药费,同时节省100元的急救费。要实现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的转移,不仅需要政府发力,更需要全民意识的提高。
5 9月18日,据《中国新闻社》报道,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轮椅哥”谭海波义务辅导留守儿童5年,现在终于站能起来为村里的留守儿童上课了。
本刊点评:谭海波坐轮椅开办“爱心书屋”和“免费学堂”的事迹感人至深。感动之余,相关部门还应深入思考,是否可以把这样的好老师聘用到教育队伍中来,让他们更无后顾之忧地从事教育工作。
6 9月19日,据《经济日报》报道,黑龙江省富裕县统筹使用医疗保险、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政策和资金,通过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兜底保险等6条医疗救助保障线,使贫困户就医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
本刊点评:因病致贫对于普通家庭来说都算得上一种困境,更何况困难家庭。六项举措帮助贫困户减少医疗支出,可以称得上全方位、无死角了。黑龙江省富裕县扎扎实实地密织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值得称赞。
7 9月20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东莞慈善”平台近日开始试运行,市民捐款或求助都可在手机上完成。
本刊点评:平台对申请者的审核过程、信息的公开方式以及账目公开的内容均设计得很完善。不能忽视的是针对“骗捐者”的防范和处罚,可以考虑增加“黑名单”制度,减少那些不良企图的“求助者”带来的巨大工作量。
8 9月23日,中央电视台播送了《辉煌中国》之健康养老节目:让2.2亿老人安度晚年。
本刊点评:中国已经步入老年社会,尽管还面临重重困难、任务艰巨,但是我们也需要总结所取得的成绩,肯定取得的成就。在十九大召开之际,这些总结将鼓舞我们砥砺前行。
9 9月25日,据《新华社》报道,湖北省通城县开展了对违法建设的“活人墓”集中拆除行动,共拆除“活人墓”300余座。
本刊点评:新闻让人看到的不是政绩而是失职。“违法建设的活人墓”,难道还有合法的?300余座活人墓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监管到哪里去了?作为管理者,应当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而不是依赖专项行动。
10 9月26日,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福康颐养中心正式挂牌,这是青海省首个以“租房入院”养老的家庭式医养结合养老院,标志着青海省开启“租房入院”养老服务工作新模式。
本刊点评:面对养老难题,各地都在不断探索各种新的形式、尝试各种新的解决办法。也许养老难题就没有“一招鲜”的解决方案。只有提供各式各样的优质服务,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收入水平,不同理念人群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