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邢台05470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孙振欣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农业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邢台054700)
鸡传染性喉气管炎(AILT)是由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禽疱疹病毒I型)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特征为病鸡咳嗽,有血样渗出物咳出,呼吸困难。本病传播速度快,养鸡场若不引起足够重视,将导致大面积传染,加大病死率,严重危害养鸡业的健康发展。
本病的病原为禽疱疹病毒I型的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ILTV),该病毒多存在于病鸡气管组织及其渗出物中,对外界环境没有较强的抵抗力,对脂溶剂如氯仿、乙醚等具有敏感性;5%石炭酸、1%苛性钠溶液及3%来苏尔能够将其灭活。
不同品种和日龄的鸡都可感染此病,临床上多发病于蛋鸡。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为病鸡和带毒鸡,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传播媒介主要包括被病毒污染的饮水、饲料和垫草等。鸡舍通风不良、鸡群拥挤、鸡只营养不均衡及饲管条件差或寄生虫感染等均可促发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见于寒冷冬季和初春时节,呈地区性流行,传播速度迅速,病死率高。
某养鸡场饲养蛋鸡5000羽,且免疫了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和流感疫苗,未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2016年12月13日,60日龄鸡出现伸颈、呼噜等轻微呼吸道症状,遂采用氟苯尼考、盐酸多西环素连续用药5d,治疗效果不显著,死亡鸡只增多;65日龄大群鸡呼吸困难,多伴有甩头、咳血症状,死亡持续升高。
经现场勘查可见鸡群精神颓废,张口呼吸,抬头伸颈伴有喘鸣声,咳嗽或甩头时,有血痰咳出,并附着在鸡笼、食槽或墙壁等处,严重病鸡缩颈闭眼,嘴有血染。病鸡喉头周围有泡沫状液体,被血液黏液或纤维蛋白凝块堵塞,导致病鸡窒息而亡。
病死鸡体况较好,鸡冠及肉髯出血呈暗紫色,口腔内混有大量的血样黏稠液体;病变局限于上呼吸道,喉头和气管黏膜有出血点,病情严重的在喉头、气管内有卡他出血性渗出物或纤维素性干酪样物质堵塞喉气管。喉部、气管黏膜肿胀坏死;部分病死鸡肝脏瘀血、胰腺有坏死灶,腺胃肌胃交界处出血,心肌外膜出血。
本病的临床症状较为显著,能够通过发病时节(冬季),出现呼吸困难、咳血症状及剖检病变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测。①细菌检测。取病死鸡心血、肝脏触片,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没有发现细菌;将心血、肝脏接种在麦康平板、SS平板和血清平板,于37℃下培养24h,未见细菌;取脾脏、肝脏接种厌气肉肝汤,于35℃下培养24h,可见肉汤清澈,没有气泡产生。②PCR检测。采集病死鸡肺脏病料和喉头黏液研磨,经冻融处理后进行PCR检测,结果显示传染性支管炎、新城疫和流感阴性,传染性喉气管炎阳性。
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结合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该养鸡场发生鸡传染性喉气管炎,需及时采取治疗措施控制疫情。
发病鸡隔离,结合鸡群具体情况,采用鸡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同时采用2%火碱对鸡舍周围地面进行环境消毒。全群饮水中添加黄芪多糖、VC、电解多维等提高鸡群免疫力,或投喂清瘟败毒散(主要成份:黄连、青黛、荆芥、防风、羌活等)进行治疗。亦可采用牛黄4g、双花20g,板蓝根、连翘各60g,水煎取200mL供病鸡饮用,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经上述治疗7d后,该养鸡场病鸡群呼吸道症状显著减轻,未出现死亡病例,有效控制了疫情。
注重日常饲喂管理,加强环境消毒,建立有效的生物安全体系,最大程度上避免病原侵入。同时做好鸡舍通风保温工作,鸡群饲养密度适中,确保鸡只营养均衡,适当提高饲料蛋白质含量,提高鸡群抵抗力。加强免疫接种,提高鸡群特异性抵抗力,采用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于35日龄首免,80~90日龄二免,能够有效预防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发生和流行。
1)鸡传染性喉气管炎作为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以病鸡呼吸困难和咳出血样渗出物为主要临床特征,剖检可见病死鸡喉头、气管黏膜肿胀出血,坏死,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2)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不能经蛋传播,因此亲代感染不会传染给子代。该病毒的唯一宿主是鸡,感染水平极低;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对热处理和消毒剂较为敏感,因此对鸡舍进行彻底净化可以阻止同一鸡舍不同批次鸡只的传染;同时通过严格防疫管理可切断病毒在生产区间的传播,有效控制疫情。
3)鉴于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具有一定的毒力,部分鸡只免疫后会出现疫苗反应,如肿眼和流泪,若鸡群抵抗力不强,环境不良,还会导致鸡群出现瞎眼,因此许多养鸡场不免疫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采用传染性喉气管炎弱毒疫苗免疫时,建议在疫苗稀释液中添加青、链霉素各2000IU/mL。■
10.3969/j.issn.1008-4754.2017.04.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