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板块概念及其在概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张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1)
板块概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认识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将板块概念引入概论课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大学生具体、辩证地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差异,可以相对准确地把握中国的真实发展水平,看到我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增强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板块概念;概论课;教学;应用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1]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实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引导学生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等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区域发展不平衡,而不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动态性,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现有的GDP总量和人均GDP等概念却不能够全面地反映这一过程。张维为在《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了板块的概念,而将这一概念引入概论课教学中,就为认识中国的基本国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通过这样的视角来看中国的区域差异及中国的发展,就能够引导学生相对准确地把握中国的真实发展水平,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能看到中国在发展中的优势,又能增强对中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张维为指出,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至少可以把中国分成两大板块,即准发达国家板块(或发达板块)和新兴经济体板块(或新兴板块),这两大板块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存在着一定差距,但是它们之间实现了高度互补的良性互动,成为中国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并将继续推动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2]。准发达国家板块,包括整个沿海发达地区,特别是长三角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京津唐都市圈以及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的城市群,也包括一些内地城市。该区域是中国率先发展起来的部分,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已经具备了发达经济体的主要特征,在基础设施水平、商业繁华程度、生活方便程度、人均教育水平、整体科技实力等方面均达到或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水平。而之所以称该区域为准发达国家板块,是因为在环境指标、公民素质等方面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3]。同准发达国家板块相对应的是超大型新兴经济体板块,基本上包括了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于准发达国家板块较为落后,但同时却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一是该板块的人们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净资产大大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初中教育基本普及,主要传染性疾病已被控制住。二是该板块经济充满活力,近年来的增长速度普遍高于中国的发达版块,特别是在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与发达版块在人才、技术和市场方面形成了良性互动。三是两大板块是一个有机整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它们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建立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和国家内部的整合。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加之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天人合一”的文化取向以及“和而不同”的中华文明框架的形成,决定了较之世界上其他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而言,我们实现了国家内部较高程度的整合,从而为两大板块的良性互动奠定了基础。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此后,他又在很多场合对中国梦进行了深刻阐述。中国梦的提出和阐释释放出了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激励国人团结奋进的一面精神旗帜。中国梦既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追求人民幸福的个人福祉,顺应了群众对更美好生活的期盼,能够直抵人们内心深处,因而也就有了更强大的感召力。中国梦唤起我们民族百年来的共同梦想,凝聚和激励全体中国人民,激发民族热情,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所产生的强大号召力和感染力为两大板块的整合提供了精神动力。在经济发展与变革的过程中,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变化,两大板块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是不断变化的,板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倾斜的影响较大。因此,两大板块之间包括板块内部也存在着竞争,在特定条件下竞争的程度也会相当激烈,但是在实现中国梦这一共同目标的指引下,各地政府能够从国家建设大局出发,不断促进板块之间良性互动机制的完善。
2.中央政府的全面规划和大力推动。中国政府是一个具有现代化导向的强势政府,这样的强势政府有其内在的动力,有数千年历史的传承,也有数千年的实际操作经验,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的一部分[4]。从现实来看,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超大型的规模给国家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要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更好地推进发展和保持稳定,就必须有高效的国家机关以及国家各机关之间的密切合作,以便迅速集中全国各族人民的意见和要求,迅速讨论研究、作出决议,并切实贯彻执行。政府有很强的组织动员和社会掌控能力,有利于集聚国家力量、人民意愿办成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大事,具有较高的效率。在强势高效的中央政府推动下,我国从1978年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开始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东部沿海地区利用其有利条件加快改革开放,较快地发展起来。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目标即将实现和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的情况下,党中央沿着邓小平的思路,开始从总体上考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重点从“第一个大局”向“第二个大局”转变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缩小地区差距及开发西部的指导方针和决策[5]。20世纪末到“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相继实施,在此基础上“十二五”又开始推进体现国土空间开发管制理念的主体功能区战略。随着国家区域政策的不断完善,两大板块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也将随之逐步完善,从而实现1+1>2的中国效应。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两大板块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和支撑作用。方便快捷的交通体系可以使两大板块间实现高效、低成本的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目前,覆盖全国的高速公路网已经形成,中西部地区铁路加快建设,跨区域快速通道基本形成,高速铁路逐步成网,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1.9万公里。2020年,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的将建成投产,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6]。随着布局合理、高效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完善,必将大大推动两大板块间的良性互动。
在概论课教学中,引入板块的概念,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改进教学效果。
1.有助于大学生更加具体、辩证地认识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自20世纪70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持续超速增长,到2010年已经正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从人均来看,中国仍低于世界平均发展水平,中国的GDP总量无论居世界第一位还是第二位,其人均GDP仍低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7]。从区域发展来看,虽然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仍然大大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但是无论从总量指标还是从人均指标看,中国区域发展差距在2004年以来已呈现出逐步缩小的基本趋势。一些地区已经开始接近和进入经济发达地区的门槛,以上海市为例,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21602亿元,同比增长7.7%,人均GDP达90092元[8]。中国是一个超级规模的国家,一些省、市、自治区的经济体量就相当于世界上一个规模相当大的国家,国内的区域经济关系和差异性也是大多数国家内的区域经济关系不可同日而语的。因此传统的GDP总量巨大而人均GDP很低的现象并不能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性。在概论课教学中引入板块的概念,并对两大板块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就能够比较准确、实事求是地把握中国的真实发展水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引领和国家内部的整合下,有着强势、高效中央政府的全面规划和大力推动,加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使得两大板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完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认识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优势,可以用发展的眼光去认识中国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估中国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更加准确定位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不能因为存在局部的问题就否定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2.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基于板块概念以及对板块之间关系的分析,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的依据。改革开放之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非常低,经济基础薄弱,要迅速摆脱贫困,就必须运用各种资源和条件、千方百计地促进经济增长。由于资源禀赋和人文历史等多种因素的差异,所有地区要在一个时期实现同步富裕是不现实的。因此,在邓小平“两个大局”战略思想指导下,东部沿海地区利用自身有利条件和国家政策的倾斜,迅速率先发展起来,成为我们国家的发达板块。发达板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对新兴经济体板块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应。不可否认,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必然会带来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但是合理、适度的差距,有利于两大板块之间的良性竞争。邓小平也指出了解决区域贫富差距的办法,他说,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9]。上述解决办法实际上也可以看作是建立板块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和两个板块之间的互利互动,中国的区域发展会逐步变得更加平衡,地区贫富差距也会逐步缩小,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的发达板块会不断壮大,新兴板块会逐步缩小,直至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10]。
3.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信心。2015版教材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部分,增加了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内容。通过对两大板块良性互动条件及其优势的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具体地理解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通过发展和完善两大板块之间良性互动的机制,中国仍将具有进一步发展的机遇,从而增强大学生对国家发展的信心。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新常态将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是名列前茅的;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这是与改革开放时期前30多年相比照而论述的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11]。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可以从我国板块与板块之间良性互动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经济新常态将会给中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第一,新常态迫切要求我国经济加快转型升级,通过转型升级来推动经济增长,这是我国一个难得的机遇。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和新型工业化国家,都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快速发展的。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将技术含量较低、发展潜力不大甚至衰退型产业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的现象。中国是一个超大型国家,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梯度差明显,在国家内部就可以实现转移。因此,准发达国家板块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新一轮产业转移就为新兴经济体板块承接这些转移产业提供了机会和条件,相对于国家间的产业转移而言,我国内部的两大板块之间整合度较高,产业转移的过程也会相对容易,这也是我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优势。第二,由于资源禀赋和前期发展的差异,准发达国家板块和新兴经济体板块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形势和任务,因而具有互补性。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东部沿海发达地区面临着劳动力和土地成本提高的压力和调结构、保增长、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可以说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据统计,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产业的产值即达1.4万亿元。因此,转变发展方式就要求转移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对于新兴经济体板块来说,沿海产业向内地转移,正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好时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开放市场,引进先进的生产要素,建立和完善区域生产链,融入沿海地区产业分工环节,以产业转移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动经济转型,走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转型发展之路,从而进一步缩小区域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借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经验,但是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又有其特殊性,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已经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而言,准发达国家版块的经验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因而能够为新兴经济体板块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总之,概论课教学要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养大学生看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思维,而板块概念以及利用这一概念对中国内部两大板块具体特点和关系的分析,既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工具,也为构建思政课程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这些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1]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2][3][4][10]张维为.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38,39,132,48.
[5]高伯文.世纪之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丰富和发展[J].中共党史研究,2000,(6).
[6]发展改革委印发《中长期铁路网规划》[EB/OL]. http://www.gov.cn/xinwen/2016- 07/20/content_ 5093165.htm,2016-07-20/2017-02-10.
[7]金碚等.中国区域经济学前沿(2014-2015)[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4.
[8]李建平,李闵榕,高燕京.中国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发展报告(2013-2014)[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80.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4.
[11]金碚.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1).
[责任编辑 张敬燕]
G641
A
1671-6701(2017)03-0098-04
2017-04-10
张 璐(1982— ),女,河南南阳人,硕士,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