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为民爱民”理念的有效途径
2017年1月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受到全国民政系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明确提出了各级民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
会议旗帜鲜明地指出,“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宗旨,是民政工作的核心职能和神圣使命,是党对民政工作的根本要求;“爱民”是做好民政工作最重要的情怀,是对民政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是从事民政工作必备的素养和操守。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提出,是民政部党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民生民政工作指示精神的重要成果,是对民政工作理念和宗旨的最新概括。为民政系统弘扬优良传统、履行为民职责、凝聚奋进力量注入了强大动力。
民政服务对象在基层,民政工作成效体现在基层,基层是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最好平台,深入基层推动基层民政工作就是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的重要途径。
在这次行动中,各工作组蹲点到乡镇,吃住在农户,深入城乡社区,与民政对象交朋友,了解他们的现实困难,掌握他们的迫切需求,满怀真情努力推进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体现出“真、严、实”作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
第22工作组沉下心思,扑下身子,和贵州当地镇村干部交朋友,早上一起散步谈心,晚上一起聊家常,掌握了许多真情况,听到了很多真心话。工作组自发捐款,为入户看望的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以前在部里谈到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等民政对象时都是抽象的数字,当看到了数字背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令人同情、痛心的生活困境,一种重任在肩、想要改变他们现状和未来的迫切愿望,让自己的内心再也无法平静,那沉甸甸的期待像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工作的真正成效。”一位工作组成员如此感慨道。
第24工作组深入宁夏灵武市王家嘴村等5村、11个镇的15个老年饭桌进行了随机检查,对敬老院、福利院、救助站、社区照料中心、农村老年活动场所、五保户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其中郝家桥镇老饭桌受到老年人的普遍欢迎,较好解决了空巢和子女临时不在身边时老人的就餐问题。但也细心发现了个别村的老饭桌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村干部对老饭桌的运营、老年人就餐等情况反应不实,存在虚报用餐人数和非老年人享受老年人待遇用餐等问题。引发了工作组对背后原因的深思……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了解实情又怎能交出一份“为民爱民”的满意答卷?只有对基层民政干部酸甜苦辣有真切感受,对民政对象的艰难困苦有深切关注,“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才能成为真正融入血液的价值追求。
第19工作组到太原市救助站进行突击检查,按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督查表》逐条了解情况、逐项进行核对,详细翻阅了救助登记表、托养记录等工作档案,细致查看了从进站到出站每一环节的工作流程。与救助站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深入交流,询问其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体会到救助站同志日常工作的艰辛。第11工作组开赴辽宁省后,由面到点,由浅入深,前后分别与县、镇政府领导、民政部门负责人、民政助理、低保专员、村干部、民政对象进行了4次座谈,大家畅所欲言,不拘形式,将基层最真实的情况、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到台面上。说到难处,基层民政干部潸然泪下,也阵阵揪紧了工作组同志的心。
内心有所震动,才会自觉从基层角度出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基层民政干部身上,工作组看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读懂任劳任怨的孺子牛精神淬炼成金。
把服务对象的权益放在第一位,是“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的核心要求。始终恪守为民之责、深怀爱民之心,时刻把服务对象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才能维护好、发展好、保障好服务对象的基本权益;始终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开展工作,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真实掌握其所需、所盼、所急、所难,才能强化对服务对象的服务保障责任,积极回应服务对象的关切;始终以服务对象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评价工作质量的最高标准,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第8工作组抵达上海宝山区后,直接坐出租车、用手机导航,突击检查宝山区临时救助站,逐一检查了接待窗口、男女宿舍区、值班室、食堂厨房等场所,查阅了值班记录、救助人员档案、工作人员名录,并与在岗人员进行了工作交流。工作组紧盯每个流程、摸被褥、掀锅盖、看消防、查厕所、翻台账、核数字……在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工作组一边与该站工作人员一起吃从食堂打来的与救助对象相同的晚饭,一边共同观看该站帮救助对象寻亲返乡的记录视频。看到动情处,回想与工作人员和被救助人员的交流细节,工作组同志深感做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既要怀着爱心,也要坚守信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情怀其实就蕴藏在那干净整洁、摆放整齐的被褥、饭盒、脸盆、毛巾、牙刷、牙膏中,浸润在那香甜可口的一饭一粥里。
第31工作组成立临时党小组,严格落实以“党建带业务,业务促党建”的组织生活要求。工作组在湖南省桂东县采取走村入户、突击检查、市井访谈、村民夜话等方式,体民情、察民意。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大部分群众因享受到民政救助资金,生活有了较好的保障,家庭收入达到甚至超过了当地脱贫标准,但也有少数群众因病、因学、因建房,生活仍然困难。工作组最终认识到,只有帮助老百姓算好生产生活帐,算好收入支出帐,算好脱贫致富帐,真情实意地为困难群众服务,才能让“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一点一滴、一针一线地落实到老百姓的心里头、手里头、屋里头。第17工作组走村串户,与困难群众、优抚对象、老人拉家常,与天津当地区乡村干部“唠嗑”。每到一处,工作组都能感受到他们从惊讶、怀疑到信任、感动的情绪变化。基层民政干部和群众纷纷感慨,在民政干部身上,看到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第3工作组深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牙己村,翻山越岭、走村入户,走访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和建档立卡贫苦户,与困难群众促膝交谈,深入了解有关民政政策的落实情况,询问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听取他们的诉求和对民政工作的意见建议。第16工作组利用周六时间开展主题党日教育活动,祭奠缅怀重庆市歌乐山革命先烈,深化作风转变。
工作组同志满怀真情、热情、激情,一竿子插到底,直接到县乡村,察民情、接地气,历练本领,锤炼作风,求真务实,把中央的精神和政策传递落实到一线,送到急需的基层群众中去,养成好的工作作风、习惯、风气和氛围;真正做到对照部党组的要求,对照蹲点地区的实际,对照困难群众诉求,明察暗访,狠抓落实,影响带动着地方民政部门作风转变;真正体会到广大基层民政干部长期兢兢业业,克服工作任务重、设施设备简陋、工资报酬低、经常加班加点等困难,坚守在最需要的岗位上的难能可贵。真正认识到中央层面需要不断提升政策的合理性、接地气的程度,确保广大群众能够得到实惠、多得实惠,需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蹲点工作开展以来,工作组亲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在基层得到高度认同;亲见好政策难以落实落地的尴尬困境;亲见困难群众因残因病致贫的疾苦;亲见相聚与别离间不能承受之重的期待眼神……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不是简单的提法创新,而是要求在认识上一致,明确民政部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立场;不是喊破嗓子的嘴上功夫,而是要求在思想上统一,不断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不是按部就班被动干工作,而是要求在情感上认同,真正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中;不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而是要求在行动上同步,切实履行为民服务的职责,努力提升为民服务的水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工作组看到文件报表未反映出的情况之时,当听到工作汇报未曾提及的内容之际,更加体会到眼睛向下、脚步沾泥是何等重要,更加感受到贴近群众、融入群众是何等必要,更加坚定了翻山越岭、走村入户的信念和意志。良好的开局是成功的一半。民政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大行动让全国民政系统和基层干部群众,共同见证了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的进一步贯彻落实,见证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民政工作重要决策部署的有力推动,见证了各级民政干部亲民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相信,在部党组的高度重视下,32个工作组将进一步融入基层,更加扎实有效地工作,接地气,抓落实,攻坚克难,奋力前行,书写出民政“为民爱民”的时代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