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研究

2017-01-25 08:45王立娜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贫困人口农民工精准

王立娜

(中共涟源市委党校,湖南 涟源 417100)

人本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研究

王立娜

(中共涟源市委党校,湖南 涟源 417100)

注重“造血”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转型是精准扶贫的人本要义。将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提升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恰与精准扶贫的人本理念不谋而合。基于人本理论视角,准确把握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关系,尝试探寻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以助推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优化精准扶贫模式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人本理论;农民创业;精准扶贫;融合发展

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攻坚努力,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绩,但现今仍有逾5000万贫困人口。如何使这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成为“十三五”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当前贫困内涵从单纯关注收入贫困向更多地关注心理、能力、权利贫困转变和农村开发式扶贫实践效益日益递减的形势下,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亟需通过提高贫困村和贫困农民的内生发展能力来兼顾人本理念和扶贫效率。而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农民工返乡创业恰在形塑新型农民①的同时,又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可以说,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良性互动的可能性。就环境而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环境与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环境有着很大的重合性,多为农村。就对象而言,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体可能就是农村贫困人口或是带动部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体。就目标而言,无论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还是精准扶贫,都旨在提高农村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鉴于两者在环境、对象上的相似性以及在目标上的一致性,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与精准扶贫政策的有效对接无疑会相得益彰。当前,国内将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相结合的文献主要散见于扶贫部门领导的会议讲话中,从学术上进行深入探讨的研究成果还很少。[1]且多以宏观的创业理论或扶贫理论为基础,少有从人本身发展的角度来对创业主体或是贫困对象做微观意义上的探讨研究。本文认为,为更好地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和精准扶贫工作展开,着眼于人本理论这一崭新视角,探索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之路不失为一种有效且极具现实意义的新尝试。

一、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人本理念

人本理念即“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它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人本理论为指导,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人本理念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权利的重要性,其价值诉求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实践领域中。首先,经济发展倡导人本经济,强调经济增长只不过是实现人的发展手段,人的全面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才是发展的目的。其次,政治发展主张执政为民,强调党的政权由人民赋予,政治实践中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再次,文化发展注重新人塑造,强调文化建设的根本在于提高人的素质,塑造体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要求的自主独立、开拓创新、契约法治、诚信负责的新型人格。最后,社会建设旨在和谐构建,强调在社会建设中不仅要使民众各显其能、各尽其责,而且要尊重人们的利益诉求,保障人们各得其所。因此,人本理念、人本实践的实质是人的全面发展。[2]就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和精准扶贫政策而言,两者都是国家为实现科学发展而制定出来的,在本质上均内蕴着科学发展的人本理念。

(一)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力量是精准扶贫的主攻方向

当前,扶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为确保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保证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党中央审时度势地制定了精准扶贫开发战略。

从理论层面来看,精准扶贫战略需回应新时期中国贫困内涵所发生的新变化。对“贫困”的认识,学术界通常将其划分为收入贫困、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心理贫困四种类型。[3]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贫困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摒弃以往单纯考察收入贫困的惯性思维,新时期对贫困的考察还应更多地关注能力贫困、权利贫困和心理贫困。其实,相比于收入贫困,其他三种贫困更加难以解决,因为它们的本质是贫困的“隐身”,是导致收入贫困的关键因素。

从实践层面来看,精准扶贫战略需应对当前中国扶贫工作所面临的种种困境。从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中国的扶贫工作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现实难题。首先,在扶贫目标上,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而温饱离小康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在扶贫方法上,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心理效益;重被动服从,轻主动参与和自我发展;重政府单一主导,轻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最后,在扶贫结果上,扶贫实际效益日益递减,存在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

由此可知,在当前中国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之际,要积极回应新时期人们对贫困内涵的新注解以及有效应对中国扶贫工作所面临的现实难题,精准扶贫战略需更多地考虑脱贫的质量和可持续性。而确保脱贫质量、实现可持续脱贫就要遵循科学发展规律,坚持以人为本,将扶贫开发的主要方向转变到增强贫困村和贫困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上。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培育农村内生发展力量的有效途径

创业是以创新为本质的市场驱动行为,是促进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4]为解决“三农”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自2007年以来,8个中央“一号文件”从不同层面提出要大力鼓励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而2016年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在90个县市区的全面展开更是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摆在了历史性的发展战略高度。

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可有效增加农村人力资本。返乡创业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它在实现创业农民工自我价值和提高农民自身能力的同时,也为农村建设增加了人力资本。就创业农民工而言,他们是农民中的精英,为农村带来了技术、经验、现代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返乡创业既是他们追求经济的有效手段,也是他们实现自我的有效途径。就一般农民而言,通过参与返乡创业农民工的创业实践,在创业农民工的典型示范效应下,农民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能力均会有所增强,其中一部分也会主动加入创业行列,带动更多的人实现自我发展。就农村而言,返乡创业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所需要的新型农民,通过带动当地农民更新思想观念并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大大增加了农村的人力资本。

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可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返乡创业农民工倾向于运用自己的技能、经验和资源并结合当地特色进行创业,这些创业活动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迁升级,使得农村经济由过去以单一的农业生产经营为主转为多元化产业同步发展,为农村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二是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农民工返乡创办的企业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容量大、门槛低、易接受的就业渠道,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新的就业途径和收入增长点。[5]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百县农民工回乡创业调查的资料推算,平均每一个返乡创业者能够带动周围4人就业,使每人每年收入增加约5000元。[6~7]

可以说,无论是在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方面,还是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作用都不容小觑。而这一作用的显现得益于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实践对人本理念的始终践行。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

精准扶贫的人本理念体现为注重“造血”以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内生转型。而农民工返乡创业作为农民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脱贫致富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恰与精准扶贫的人本理念高度契合。在当前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多重挑战的形势下,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进行有效对接以促进两者协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扶贫有助于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

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虽然创业意愿是创业实践的前提和基础,但有了创业意愿不一定会进行创业实践或即便是进行了创业实践也未必会创业成功,期间良好的创业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农民工返乡创业面临着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创业政策支持不足等等困境,这些困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工的返乡创业实践。而精准扶贫政策因其注重“造血”,在资金、人才、服务等方面均给予了贫困村和贫困农民相应的支持,一定程度上优化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

第一,精准扶贫有助于增加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当前,自有流动资金不足和资金筹措困难是返乡创业农民工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可能催生两个严重后果:一是打击农民工创业者积极性,大批优秀创业项目无法正常启动;二是农民工所创办的企业在发展中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倒闭风险。[8]可以说,创业资金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民工返乡创业。而精准扶贫政策可以瞄准那些在贫困地区创业或自己即扶贫对象的农民工,将扶贫资金转为创业资金,将创业贷款纳入扶贫贷款,有效地缓解返乡创业农民工资金不足的困境。

第二,精准扶贫有助于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就整体而言,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自身创业素质极为有限。他们多为高中及以下文化水平且绝大多数没接受过创业技能或技术培训,[9]特别是他们中的少数存有“小农思想”,其返乡创业的主要目的是谋生。另外,缺少具备相应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的不足。而中国正在推进实施的职业教育培训、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等精准扶贫工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力不足的困境。

第三,精准扶贫有助于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氛围。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因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重视不够,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现有政策多是“倒逼”出台,缺乏适应性和可操作性,且部分地方政府因服务意识不强,对政策宣传不够,多数返乡创业农民工难以真正享受到相关的创业支持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而精准扶贫政策作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的补充,能有效彰显并延伸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贫价值,提高地方政府对返乡创业农民工的重视程度和服务意识。另外,电商精准扶贫工程、旅游精准扶贫工程等均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创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既丰富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形式,又增加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成功率,还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的加快形成。

(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生发可持续扶贫效应

关于当前中国的脱贫攻坚形势,“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了,剩下的贫困人口大多贫困程度较深,自身发展能力比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10]针对当前脱贫攻坚所面临的返贫压力加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主观能动性不强等挑战,精准扶贫要实现全面脱贫目标,必须以提升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身脱贫致富能力为任务中心,以高质量脱贫、可持续增收和有效防止返贫为目标导向来创新现有扶贫开发模式。而农民工返乡创业恰好契合精准扶贫的战略目标和要求,是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在精准扶贫大道上走得更好、更稳的有效途径。

第一,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突破传统扶贫理念。精准扶贫旨在突破以往将贫困人口置于被动地位的扶贫理念,树立“助贫困人口自助”的扶贫理念。而农民工返乡创业恰好能实现“贫困人口自助”的目标。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能破解贫困地区农民的“心理贫困”②,提高他们的主体性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改变他们以往“吃、等、靠、要”的心理;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提升贫困农民自身脱贫能力,带动他们从创业走向创富、创新,提高其脱贫的质量、实现增收的可持续性;三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因具备有效整合资源、快速积聚资本、典型示范效应等特性,能加速扶贫理念从赐予式扶贫向参与式扶贫转变。

第二,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丰富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是为应对当前中国扶贫开发工作所面临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多种多样、扶贫投入碎片化、扶贫方式整合不够等诸多挑战而提出来的。而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一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再生扶贫力量。对于那些有创业意愿但缺乏创业资金、技能和经验的农民工,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可以给予他们创业支持,帮助他们通过创业脱贫致富。而这部分农民工创业者通过发挥示范效应又可以带动和吸引更多的贫困农民走上依靠创业脱贫致富的道路。如此以往,大大再生了扶贫力量。二是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对当前主流扶贫模式产生整合优势、补齐短板的效应。农民工返乡创业能将旅游扶贫、电商扶贫、职业教育培训扶贫、扶贫小额信贷、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扶贫、龙头企业带动扶贫等扶贫工程进行有效整合,形成物质、政策、制度等资源流动、调配的资源整合平台,从而有效地聚合了政府、企业、社会扶贫资源的力量,提高扶贫资源运行效率和效益。三是农民工返乡创业多结合当地特色,能有效发挥产业集聚效应,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能深入挖掘和整合贫困地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能量,激发贫困地区的内生发展力量。

第三,农民工返乡创业有助于优化扶贫治理。形成推动贫困对象内生转型的常态化效应,精准扶贫需构建“政府-市场-社会-社区-贫困户”五位一体的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11]而农民工返乡创业恰为优化精准扶贫治理体系创造了条件。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本质上是以提高贫困对象内生发展能力的人本式扶贫实践,能促使政府角色由扶贫开发的主导者向为贫困对象脱贫致富挂幕搭台的服务者转变。这一角色的转变在很大程度上会加速政府职能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方向转变,促使政府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建立结构更完整、制度更完善的扶贫体制体系上。另一方面,农民工返乡创业能整合政府、企业、民间组织、社会公民等多种社会力量来参与贫困对象脱贫致富的过程,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扶贫模式中政府单一主体、单一力量治理的缺陷,为构建多元复合、协同互动、合作公治的扶贫治理体系提供了有效路径。

三、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路径选择

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在“十三五”时期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探索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道路应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之义。当前,虽然扶贫部门相关领导和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关注到了农民创业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的显著意义,但多停留在初步探索与小范围尝试上,鲜有对如何实现二者融合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从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政策的人本共性出发,以提高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通过瞄准创业贫困人口、出台创业扶贫政策以应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在资金、人才、政策上面临的困境;通过发挥创业示范带动效应以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

(一)完善人口瞄准机制,实现创业主体与扶贫对象有效对接

精准扶贫的实质是使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贫困目标人群,即注重贫困人口识别和扶贫资源(资金、项目)瞄准。[12]要使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实现创业主体与扶贫对象的有效对接是前提。

一方面,要识别创业扶贫对象。创业扶贫对象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是农村中有创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对于这类人群,要在农村贫困人口瞄准机制上增加是否有创业意愿的调查,通过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其进行动态管理;二是有创业意愿并带动了部分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或农民创业的农村人口,对于这类人群,要在了解其创业需求的基础上增加创业条件(如创业资金、创业人力资本等)的考察,通过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另一方面,要确保创业扶贫资源瞄准创业扶贫对象。就创业资金而言,一是政府可划定一定比例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和扶贫资金来设立创业补贴,对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并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第一类创业扶贫对象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对首次领取营业执照、吸纳已识别贫困人口且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连续缴纳4个月以上社会保险的第二类创业扶贫对象,按照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给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二是政府可整合通过财政补贴、成功创业者捐赠以及社会各界捐赠等形式收集的资金设立农民创业互助基金,对凡是与政府签订书面协议、承诺在创业成功后无条件地捐赠高于自己曾经享受过的农民创业互助基金额度善款的创业扶贫对象提供创业互助基金支持;三是政府可划定部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和扶贫资金来设立担保基金,委托创业贷款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由金融机构针对创业扶贫对象在创业过程中出现的流动资金不足、融资难等问题提供贷款支持。就创业项目而言,政府可将部分合适的政府建设项目给予有创业基础的创业扶贫对象,或者让条件成熟的创业扶贫对象参与到政府的建设项目中去。就职业培训而言,政府可划定部分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资金和扶贫资金来设立职业培训补贴,通过开设种植、养殖、建筑、农产品加工、服装加工、家政服务、互联网应用等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课程,加大对创业扶贫对象的培训力度。一是根据创业扶贫对象的创业基础和创业条件分别定期组织开展与其创业项目相关的具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二是针对由第二类创业扶贫对象所创办企业吸纳的贫困就业人口,根据其个人素质和就业属性定期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出台创业扶贫政策,保障创业实践与扶贫开发协调发展

农民创业扶贫政策是指导、支持、保障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的行动纲领。当前,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虽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及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政策,但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独立制定并施行的。出台农民创业扶贫政策对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融合发展乃势在必行。

一方面,要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外部环境。实现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离不开经由创业实践所需的硬环境和地方政府行政软环境所构成的良好外部环境。当前,农村贫困地区交通闭塞、信息等资源流通不畅仍是制约农民创业的瓶颈因素。地方政府部门要不断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基础建设的投入,通过完善电网规划,加强水利建设,改造通讯基站以及建设交通道路等来全面夯实基础设施,吸引更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通过统筹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降低农民创业的额外投资成本;通过设立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园并提供配套的基础设施和管理指导机构,在资金、土地、技术等方面给予农民工创业者支持,达到整合资源、优化创业实践的效果。另外,在行政软环境建设方面,地方政府应设立专门针对农民工创业者的服务平台,为农民工创业者在规避创业风险、选择创业项目等方面提供指导,在土地租赁、创业融资、工商登记、税收缴纳等方面开设便捷通道;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还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明确角色与定位,从以往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为农民工创业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

另一方面,要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考核评估体系。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一大目的是实现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因此,确保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要以是否实现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主要标准来落实脱贫攻坚责任。贫困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逐级立下军令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强化扶贫脱贫工作的责任考核。具体来说,要实行最严格的考核督查问责制度,对于那些完不成年度扶贫任务的领导干部要进行约谈,将扶贫工作成效纳入其个人工作绩效考核范畴;要建立创业扶贫资金违规使用责任追究制度,坚决从严惩处截留私分、虚报冒领、贪污挪用和挥霍浪费创业扶贫资金等违规行为。当然,对于那些能按期完成脱贫任务或有效地促进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的地方政府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其中物质奖励可作为该地区的创业扶贫发展建设资金予以发放,对领导干部给予荣誉表彰,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其个人工作绩效考核范畴。

(三)扩大创业扶贫效应,促推创业实践和精准扶贫良性互动

推动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方面它在扶贫开发过程中提高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潮的形成,另一方面它又在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实践过程中实现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进一步生发了可持续的精准扶贫效应。精准扶贫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条件并赋予其减贫效应,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精准扶贫提供了途径并赋予其发展效应,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进一步促推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的良性互动,有待于扩大两者在互动中生发的创业扶贫效应。

一方面,要实现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示范作用与扶贫开发社会责任的有效对接。农民工返乡创业形成示范作用的前提是创业成功。农民工创业成功需要政府部门对农民创业者予以高度重视,满足其创业需求,在资金、人才、项目、政策等方面都予以相应的支持和帮扶。但政府对农民工创业者的支持和帮扶应建立在农民工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主动自觉地承担起农村扶贫开发的社会责任和建设任务之上。也就是说,对于创业成功的贫困农民工来说,应积极地参与国家扶贫开发事业的建设,主动向有创业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口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种帮助(如创业资金支持、创业经验传授、创业技术指导等),带动更多的农村贫困人口通过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对于那些接受政府创业扶贫政策支持的非贫困农民工创业者,要在创业过程中通过诸如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等方式承担扶贫开发责任。

另一方面,要营造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浓厚氛围。良好的氛围不仅有助于返乡创业农民工克服自卑心理、激发创业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对各种社会资源的调度难度、提高创业成功率。各级政府要从战略高度大力宣传创业扶贫政策,将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纳入中央文件、中央高级会议的重要议题中,制定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要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电视、广播、标语、海报等各种媒介宣传农民工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融合发展的现实意义和相关的各种优惠扶持政策,让有意愿来农村贫困地区创业的农村籍人口及时、全面了解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要鼓励学者研究论证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精准扶贫相关的课题,从中吸取有益建议,为制定农民创业扶贫政策提供参考依据;要对创业成功、带动周边人群脱贫致富的农民工创业者给予表彰并大力宣传他们的创业成功经验,发挥模范效应,在全社会形成积极进取、有序竞争、和谐共进的创业氛围,激发农民工返乡创业热情。

[注 释]

①“新型农民”即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高素质的农民。

②心理贫困是指个体因长期被排斥在群体生活之外而形成孤立无望、自卑无助、疑虑暴躁、安于命运、懒于工作、福利依赖等“适应贫困”生活方式、思维习惯乃至价值观念的“贫困文化”。

[1]莫光辉.农民创业与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J].攀登,2014,(04).

[2]贾英健.人本理念、人本实践与人的全面发展[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09).

[3]吴军宏.创业扶贫:对传统扶贫理论和实践的突破[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6,(02).

[4](奥)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邹建平译.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2.

[5]韦滢.新农村建设视阈下的返乡农民工创业问题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0,(10).

[6]王文礼.论返乡创业农民工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基于对陕西省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25).

[7]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农民工回乡创业现状的调查与政策建议[N].人民日报,2009-02-05.

[8]王立娜.“互联网+”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契机、挑战与对策研究[J].理论导刊,2016,(06).

[9]李敏.大众创业背景下农民工返乡创业问题探究[J].中州学刊,2015,(10).

[10]刘永富.全力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J].求是,2016,(06).

[11]李鵾,叶兴建.农村精准扶贫:理论基础与实践情势探析——兼论复合型扶贫治理体系的建构[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2).

[12]黄承伟,覃志敏.论精准扶贫与国家扶贫治理体系建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5,(01).

责任编辑:徐慧枫

F126

A

1008-4479(2017)03-0112-07

2016-11-3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身份秩序视阈中农民工的尊严诉求与社会政策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4ASH009)阶段性成果。

王立娜(1990-),女,湖南涟源人,中共涟源市委党校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

猜你喜欢
贫困人口农民工精准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隐形贫困人口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精准扶贫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