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治彬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23)
践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徐治彬
(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部,浙江 杭州 310023)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要科学认识、正确把握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要有一个宏观的大视野。这个宏观的大视野,就是要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视角来加以理解和把握。
“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提出、形成并确立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的战略性特征,要求我们对它的研究、理解和把握必须具有宏观的大视野,必须与我国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鲜明的主题有机结合起来。比如,如何理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形成和确立所产生的影响?如何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积极作用?搞清楚上述问题,是我们深刻理解、科学把握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世界社会主义事业曲折发展,特别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必然结果,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伟大旗帜、根本方向和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紧紧围绕这一主题,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谱写了十分精彩的篇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的新变化,党和中国各族人民需要亟待破解的重大课题,就是如何续写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精彩的篇章。“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鲜明主题和根本指向,是未来中国发展进程中续写新篇章和破解新课题的行动纲领。
(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精神,说一千道一万,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内涵丰富,思想深邃,其总的源头就是党的十八大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题,共有十二个部分。在报告的第三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在报告的第五部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和主要举措;在报告的第十二部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明确提出了“从严治党”的全面性要求和主要举措。
虽然后面的三个方面与现在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在内涵上并没有根本区别,基本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具体来说,“全面深化改革”只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表述上的简化,两者在基本内涵上完全相同。因为改革和开放紧密相联,相互包含。“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相比,只是少了“推进”两个字,在基本内涵上也是完全相同的。十八大报告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但其思想和要求已经体现在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论述之中。可以说,党的十八大精神已经蕴涵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
(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出发而提出、形成和确立的
对于一个执政党治国理政来说,是否具有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和大智慧,至关重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生动展示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大视野、大思路、大战略和大智慧。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3]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视野分析,当前我国既面临着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也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和严峻挑战。尽管中国经济建设成就巨大,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位,但201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280美元,排在世界第73位,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按照我国现行扶贫标准,2015年仍有5775万农村贫困人口亟待脱贫,“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我国还有2亿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4]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以及居民之间收人分配差距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在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我国进一步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制约;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创新能力远远不能适应发展需求;国际国内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既面临着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压力,又面临着对内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压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任务复杂而又艰巨,等等。在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的新形势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形成、确立,正在顺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这一客观要求。
(三)确立“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产物。它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统筹协调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凸显了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体现了全局和重点的统一、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的统一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统一;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一切为了人民的基本观点,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明确把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和追求作为不懈的奋斗目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作为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理论,把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提升到应有的战略高度;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党的领导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就必须全面从严治党。
由此可以看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没有丢掉老祖宗,没有丢掉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生动地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具体国情、时代特征的有机统一,鲜明地凸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精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表明,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进行的,它将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持和发展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生动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进步的美好蓝图。
(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特色
科学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要使科学社会主义与时俱进,就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本国国情、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由于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国情、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才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政治前提下,在立足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的现实基础上,在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历史潮流的宽广视野中逐步形成的。
正因如此,“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科学社会主义创造性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顺应了新形势下我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形成了统一全党和全国人民思想和行动的发展、改革、法治、治党的重要共识;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崭新境界,对我国发展、改革、法治、治党作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的顶层设计;凝聚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治国理政的新鲜经验,向世界宣示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对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创新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它集中体现了新形势新实践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应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势,凸显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从多方面多维度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思想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为本世纪头20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目标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全面,强调小康要覆盖所有的领域和人群,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的认识。
“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想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总目标、主要任务和举措,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动力源泉的认识。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思想阐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举措,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
“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思想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要把思想建党和制度相结合,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老虎苍蝇一起打,进一步丰富、拓展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保证的认识。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反映了时代发展对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要求,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5]
历史画卷是在直面挑战和问题中展开的。当前,我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面临着诸多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例如,发展方式滞后、城乡发展失衡、科技创新落后、收入差距拉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为“四个全面”的产生提供了动力,而且从问题导向的逻辑看,也提供了新的方向。”[6]“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直指当前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了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20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对治国理政来说,制定和实施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尤为重要。有了目标,才有方向,才有为之奋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大体用20年的时间全面建设一个更高水平的小康。十六大之后的1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同时,需要认真对待并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党的十八大鲜明地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向人民和历史作出了庄严承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又一座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世纪头20年如何正确坚持和健康发展的一个集中表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重要的是“全面”二字。第一,覆盖的区域、民族、人群是全面的。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中国人民,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为民造福、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执政理念。第二,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也涉及党的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领域,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和环节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前景光明、任务艰巨,难题叠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足迹遍及20多个省区市,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对如何破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诸多难题作了科学的回答。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了指导思想、遵循原则、新的目标要求和主要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系列讲话重要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战略部署,综合施策,精准扶贫,着力解决好农村和少数民族的全面小康问题。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拼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会如期由宏伟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由之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开放,使我国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迸发,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勃勃生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未来的征途上,我们要战胜来自方方面面的风险和挑战,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必须继续攻克体制机制上的各种弊端,全面深化改革。
中国改革经过30多年,已经进入深水区,容易的改革已经完成,剩下的都是攻坚战与啃骨头。在深化改革中,有的改革举措会触动部门利益和既得利益者,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每一项改革都会影响到其他改革并迫切需要其他改革配套进行。因此,深化改革不能单兵作战,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考虑到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做到改革目标全方位,既要有改革的总体目标,又要有各个领域改革的具体目标;要做到改革领域全覆盖,既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又覆盖党的制度建设和国防军队建设等;要把改革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只能采取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改革没有句号,永远在路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握时代、实践和人民的新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既确定了总目标,又制定了明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涉及的具体改革任务达336项之多。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历了三年多的历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各项重大改革正闯关夺隘,改革的壮阔画卷已徐徐铺展。经过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意义的认识更为深刻,目标更为明晰,指向更为鲜明,方法更为科学,态度更为坚决。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要继续清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全方位优化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理念、治理效率,就必须具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凤凰涅槃的决心,敢于担当的政治勇气,对于那些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弊端,对于那些“难啃的硬骨头”,敢于突破条条框框限制,敢于冲破部门利益掣肘,做全面深化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
(三)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保障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从全球视野看,法治与现代化紧密相连。法治已成为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方式。没有法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警示我们: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如果离开了法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会失去坚实的制度根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不能得到顺利发展。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我们还必须清醒看到: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从立法到执法、从法治意识到法治文化、从法治体系到法治国家等各个方面,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我们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依法治国,要做到在法治治理中有全面的目标体系,既有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有全面依法治国的子目标,即法律规范体系完备、法治实施体系高效、法治监督体系严密、法治保障体系有力、党内法规体系完善;要做到共同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把依法治国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全过程与各个环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依法治国问题,描绘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蓝图。“全面依法治国书写的是法治史的新篇章,开启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7]
(四)全面从严治党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一个个伟大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十分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从严治党。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8]
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一个执政党执政的时间越长,肩负的责任就越重。从建党到今天,党承载的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历史责任,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更加艰巨,全面从严治党至关重要。全面从严治党,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反映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在要求。它是“全面”“从严”和“治”三者有机统一、三位一体的治党大格局。要达此目标,就要使治党内容、领域全覆盖,覆盖到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之中;要使治党主体、客体全覆盖,覆盖到党的各个组织和每一个党员。党的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既是从严治党的主体,也是从严治党的客体;要使“严”字贯穿到治党的全方位全过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党的建设永远在路上,从严治党也永远在路上,体现在我们党治国理政过程的始终。为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思想建设为根本、以从严治吏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以反腐倡廉为要务、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等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它是我们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集中整饬党风,严厉惩治腐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显著成效,赢得和振奋了党心民心,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巨大成就,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的全面从严治党问题,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重大意义和基本途径,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制度保障,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征程。只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等党内重要法规,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党就一定能够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大危险”,始终保持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总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战略全局和战略重点的统一,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及时回应了时代、实践、人民对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呼唤新期待,系统展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治国理政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主攻目标、重点领域,明确昭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和顶层设计,“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9]“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每一个全面,都具有战略地位和战略作用,都与其它三个全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它们共同统一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果我们把中国看成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飞驰的列车,全面深化改革是发动机,全面依法治国是稳压器,全面从严治党是火车头。“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作用,“就是使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在全党上下、举国上下开辟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统一路径的新境界。”[10]
[1]黄坤明.深刻理解“四个全面”的重要意义[J].求是,2015(13).
[2]徐京跃,霍小光.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3]习近平.领导干部要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N].人民日报,2015-02-03.
[4]任理轩.认识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新飞跃——三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2015-06-30.
[5]欧阳淞.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表达——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考[N].人民日报,2015-06-23.
[6]资金议.“四个全面”:创新特质·理论价值·推进思路[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5(05).
[7]人民日报评论员.法治让国家治理迈向新境界[N].人民日报,2015-02-28.
[8]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09.
[9]人民日报评论员.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N].人民日报,2015-02-25.
[10]于永军.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本质特征和基本要求[J].理论学习,2015(04).
责任编辑:刘建文
D616
A
1671-2994(2017)01-0005-05
2016-12-06
徐治彬(1957-),男,安徽阜阳人,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教授;浙江省首届高校优秀教师。研究方向: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