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精神对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启示

2017-01-25 01:55牛一岚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井冈山小康社会

曾 铭,牛一岚

(1.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井冈山精神对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实践的启示

曾 铭1,牛一岚2

(1.东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东华理工大学 文法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井冈山革命精神的最新阐释,其内涵包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四个方面。当前,我国正处于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工作尽管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难题。为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用井冈山精神指导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必须从四个方面着手:坚定执着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实事求是探索扶贫的路径,艰苦奋斗攻克脱贫的难关,依靠群众力求全面的脱贫。

井冈山精神;农村精准扶贫实践;启示

为进一步减少贫困人口,在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拥有长期扶贫工作经验的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扶贫工作格外重视。2013年11月,他到湖南实地考察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自此,精准扶贫工作在我国逐渐展开。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而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面对日益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我们应该发挥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精神,打赢新时期的扶贫攻坚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学习和理解井冈山精神,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对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至关重要。

一、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今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这意味着新时期我们要坚持和弘扬井冈山精神,将井冈山精神的实质同社会主义建设结合起来,使之发挥更大的激励作用。

1.坚定执着追理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扎根于基层群众,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特别是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和红军不仅要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坚持战斗,而且要自力更生搞好经济建设、保障民生,还要总结革命的经验教训、谨慎前行,可谓百转千折、历尽艰辛。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凭借着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信不疑,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战胜了一批又一批的敌人,使革命形势快速发展。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正是有了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坚定信念,干部群众才能上下一心,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奠定了红色革命的基础。当时,党的领导人时刻不忘对中国共产党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一些同志头脑中“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困惑,毛泽东指出,“这些红色政权将继续发展,日渐接近全国政权的取得”[2],同时作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伟大论断,让那些困惑的军民在黑暗中看到了曙光。毛泽东的这一论断宣传了人民军队必将取得胜利的思想,坚定了人们的信心,鼓舞了革命战士的斗志,从而使广大革命战士不怕困苦、不畏艰辛,为了革命事业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正是由于对崇高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才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2.实事求是闯新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观点,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对中国革命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摸索中前进,走了不少弯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党内的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等错误思想泛滥,致使革命屡次陷入危机。八七会议以后,党内逐渐克服了诸多错误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基本情况出发,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分析了中国的主要形势以及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态度闯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型革命道路,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革命实际出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调查研究,探索出了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即井冈山道路。中国共产党人在此创造了大约26个第一,如第一个军官学校、第一个造币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等。因此,井冈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这些实事求是的探索不仅是对苏联革命道路的创新,而且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点。这种典型的闯新路精神,为以后的革命实践和社会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3.艰苦奋斗攻难关。艰苦奋斗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正是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才能不断克服革命进程中的诸多困难,创造出一个个军事奇迹。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当地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地处偏远,经济发展异常落后,军民生活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衣被不足、医疗药品短缺,再加上当时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以致根据地的对外贸易中断,金融货币不能正常流通,党和红军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然而,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艰难情况下依然能够坚持革命事业,从不后退、从不掉队。特别是党员干部能够以身作则,充分发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带领广大军民冲破重重困境,最终走向了革命胜利的道路。正是坚守了这种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红军才克服了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的种种困难,打破了国民党的重重封锁,广泛播种着革命的火种,不断扩大根据地的影响力,为革命的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新时期我们必须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攻难关的革命精神,努力攻克面临的各种困难,不断取得新的突破。

4.依靠群众求胜利。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胜利的根本路线,依靠群众、团结群众,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是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国革命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党和红军之所以能够在敌众我寡、异常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并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由此点燃了人民群众的热情,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下,党和红军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毛泽东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根本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也是群众路线的必然结果。因此,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必须发扬革命斗争时期的精神,坚持依靠群众路线不动摇,尤其是在国内外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毫不动摇地坚持群众路线。

二、当前农村精准扶贫实践面临的困境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意为准确、精确地消除贫困,属于扶贫的一种方式,也是扶贫的进一步深化。当前的精准扶贫,在我国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政府主导的一种消除贫困的方式,在具体实践中体现为对贫困人口和贫困区域的精确瞄准、精细化管理和合理的资源配置。精准扶贫旨在解决“扶持谁、靠谁扶、怎样扶、扶得怎样”等有关扶贫的重要问题,最终实现由传统的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现代的精准滴灌式扶贫方式转变[4]。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的学者提出,精准扶贫是在准确识别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贫困群体进行帮扶,从而达到快速脱贫的目的[5]。可见,精准扶贫与以往的传统扶贫不同,它是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环境和贫困人口的具体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通过对贫困人口的精确识别、精确帮扶和精确管理等方式消除导致贫困的各种因素与障碍,进而扭转以往扶贫方式的不足,最终达到增强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实现全面脱贫的长远目标。自精准扶贫战略落实以来,我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贫困人口逐渐减少。与此同时,精准扶贫实践中也面临不少难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脱贫信心不足,士气低落。扶贫先扶志,致富先治心,脱贫攻坚的关键在于激发当地群众的内在潜力。然而,在许多贫困地区依然存在着脱贫信心不足,士气低落的问题。一方面,部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扶贫主体责任意识淡薄,脱贫信心不足,表现为对当地贫困的情况认识不到位,对精准扶贫政策的理解有偏差,以致其不能够站在群众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为困难群众办实事,遇到问题互相推诿,不能够主动承担责任。另一方面,部分扶贫对象的士气低落,参与扶贫政策落实的主动性差。长期以来,物质扶贫是摆脱贫困最主要的方式,而单一的物质扶贫不仅滋长了贫困地区人们的惰性,更降低了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目前,我国的贫困区大多地处偏远,政府在精神扶贫、文化教育扶贫等方面缺乏应有的重视,居民传统保守思想严重,主动脱贫的动力不足,参与程度较低,难以配合自上而下的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在贫困群体中多数人没有树立脱贫的信心和脱贫的意识,无视农业生产和其他辅助收入,渴望“一夜暴富一夜脱贫”,“等靠要”、不劳而获思想严重,寄希望于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贫困户识别,为扶贫工作增加了困难。

2.扶贫管理机制不完善,扶贫人员自身素质不高。干部扶贫驻村帮扶机制是一项被我国扶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扶贫制度,但一些贫困县、贫困村对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持续性管理以及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难以适应扶贫工作的现实要求。一些扶贫人员的自身素质不高,工作不投入,敷衍了事,甚至是流于表面形式,追求“面子工程”,不能实事求是地落实扶贫工作,没有将有效的决策力和执行力体现到扶贫工作中,造成扶贫效果不明显。需要引起重视的是,一些驻村干部农村实践经验缺乏,工作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精准扶贫的实际效果。

3.扶贫力量单薄,扶贫方式缺乏创新。贫困地区多处于边远山区,交通不便,扶贫工作社会参与程度低,产业扶贫项目往往因为多方面的限制而难以覆盖全部贫困户。在实际帮扶工作中,地方政府及村委会难以充分考虑不同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了解其致贫原因,加上政府资金有限,扶贫资金不到位,难以做到有针对性地帮扶,这就使得脱贫工作更加艰难。同时,政府自上而下的单一扶贫政策往往以传统“输血”式扶贫为主,缺乏脱贫的内在动力,未能实现“造血”式扶贫的突破。而没有群众的积极参与,脱贫实践便无从下手,脱贫考核也将失去可信度,以致出现“被脱贫”“数字脱贫”的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更多地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不断创新扶贫方式。

三、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党和红军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让井冈山精神在精准扶贫实践中放射出时代的光芒,也为了更好地落实精准扶贫政策,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将井冈山精神融入农村精准扶贫实践中已是刻不容缓。

1.坚定执着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理想信念是照亮前进道路的灯,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战胜了一次次困难,取得了一个个重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6]精准扶贫实践要想取得重大成效,必须以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坚定执着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信念,这是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实践中所出现的脱贫信心不足、士气低落,扶贫管理机制不完善、扶贫人员素质不高,扶贫力量单薄、扶贫方式缺乏创新等问题,必须首先加强思想文化教育,使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相信政府的扶贫决心、坚定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必将实现的信念。为此,要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宣传作用,大力弘扬“坚定执着追理想”的精神,详细阐述精准扶贫政策以及共同富裕目标的前景,使广大党员干部、贫困群体对国家政策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端正自身态度,树立脱贫信心,鼓足脱贫干劲,将共同富裕的理念融入具体的扶贫实践中,为精准扶贫实践提供精神动力。

2.实事求是探索扶贫的路径。“实事求是闯新路”是党和人民用实践证明了的正确方式,也是当前精准扶贫实践必须坚持的工作方法。精准扶贫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精准管理。精准扶贫是对以往扶贫实践大而化之的深刻总结,是根据不同贫困地区的环境和农户的具体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扭转以往扶贫方式的不足,最终达到增强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目的,从而实现全面脱贫。为更好地践行精准扶贫政策,我们应该发扬“实事求是闯新路”的精神,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注重“闯”字的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全面分析致贫原因、认真制定脱贫政策,闯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3.艰苦奋斗攻克脱贫的难关。“艰苦奋斗攻难关”不仅是革命时期的宝贵财富,也是精准扶贫实践的应有之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任务重,这都为精准扶贫实践增加了新的难度。因此,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必须要做好艰苦奋斗攻难关的思想准备,特别是在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必须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艰苦奋斗攻难关的力量。脱贫致富事关脱贫地区的兴衰成败,与脱贫地区每个人密切相关,所以,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营造艰苦奋斗的社会氛围。首先,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坚定扶贫脱贫信心,积极投身于精准扶贫实践中,心系群众、多接触困难群众,敢于吃苦受累,以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努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其次,贫困地区的人们也应当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一味地依赖国家扶助,积极配合国家的精准扶贫实践工作,努力使自己摆脱贫困。

4.依靠群众力求全面的脱贫。“依靠群众求胜利”是精准扶贫实践的内在动力。实践已经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精准扶贫实践也必然需要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实际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必须凝聚全党全社会的力量,坚持群众路线,把政府专项、行业资助和社会参与扶贫等多股扶贫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相辅相成“三位一体”式的创新扶贫格局,从而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的社会合力[7]。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的同时也要注重贫困地区群众的广泛参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的根本。为此,要做好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产业、技术投入工作,注重培养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人才,以人力资本带动地区脱贫。一方面,注重社会参与式扶贫,凝聚社会的扶贫合力,加强地区之间的相互帮助,鼓励发达地区的产业引进、资金投入和人才输入,加大技术支持力度,增强社会扶贫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注重“造血”式扶贫,鼓励贫困人员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实践,激发其内生创造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以保证扶贫的可持续性。

井冈山精神是我国革命斗争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我们应当结合具体国情,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时代的光芒,继续引领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在于农村,关键在于精准扶贫。为更好落实精准扶贫政策,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我们应当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将其融入精准扶贫实践中,坚定执着追求共同富裕的理想,实事求是探索扶贫的路径,艰苦奋斗攻克扶贫的难关,依靠群众力求全面的脱贫[8]。

[1]宗言.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J].新长征,2016,(6).

[2]高亚东.井冈山精神对实现中国梦的启示[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

[4]莫光辉.精准扶贫:中国扶贫开发模式的内生变革与治理突破[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2).

[5]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6]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EB/OL]. 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7/c1001-25854660.html,2014-10-17/2017-04-21.

[7]习近平.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N].人民日报,2015-06-20(01).

[8]李慧,李波.红色中华:苏区民主革命思想的文艺阵地[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F323.8

A

1671-6701(2017)04-0010-04

2017-04-27

曾 铭(1990— ),男,河南信阳人,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牛一岚(1991— ),男,山西运城人,东华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井冈山小康社会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
“实事求是”定乾坤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井冈山上唱井冈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