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在探索中明晰思路

2017-01-24 18:40武琪
财经界 2017年1期
关键词:智慧建设

武琪

自2008年底IBM提出“Smarter Planet”,到“Smarter City”,再到现在,“智慧城市”的探索历程已有八年时间。八年间,全球智慧城市热度不减,我国亦如此。“智慧城市在中国落地以后对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甚至对每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副主任、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办公室秘书处负责人单志广在“中国新兴智慧城市发展之路——政策解读”论坛上表示。

那么,到底什么是智慧城市呢?

按照单志广的理解,智慧城市在国外是工业化、城镇化,包括农业现代化完成以后,在后工业化时代发展的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高新技术来引领产业发展,实现美国或者发达国家继续引领全球的一个高端的、实例化的概念。“但在我国,智慧城市一定要结合国情。”他说,“实际上我们把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进行了非常好的融合,从概念上来讲,智慧城市是一个‘Smarter City,即越来越智慧的城市,是动态的、实时演进的,走在不断变化的路上,支撑它的新型技术内涵,例如大数据、云计算、AR、VR等也在不断变化。所以,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新技术概念。”

智慧城市概念提出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从一开始就把智慧城市作为国家战略层面的考虑,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指导智慧城市健康发展。2011年,国家发改委专门开展了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课题;2012年,国家发改委着手研究制定指导意见;2014年8月,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住建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出台;同年10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25个部门组成的“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部际协调工作组”成立,形成了国家层面跨部门统筹协调和沟通配合的工作机制;2015年12月,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批示,原有的各部门司局级层面的协调工作组升级为由部级领导同志担任工作组成员的协调工作机制,并更名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际协调工作组”,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共同担任组长单位。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部际协调工作组也据此明确了在“十三五”时期组织开展100个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任务部署。日前,由国家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指导、国家标准委和质检总局批准的《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标准也正式发布。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我国城市发展实际,顺应信息化和城镇化发展趋势,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和大数据发展战略,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而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已成为我国“十三五”时期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

目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多达几百个城市先后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据单志广梳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工信部、交通部、科技部与国标委、国家旅游局、国家测绘局等部门组织的智慧城市相关试点共有597个。“各地在资金、设施、应用、人员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投入,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苗头性问题和风险隐患。单志广直言,“这些风险包括体制机制创新滞后、试点示范政出多门、标准规范体系缺失,投资浪费缺乏实效、存在信息安全隐患等。”

部分智慧城市呈现“三高两低”的特征,即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低效能、低获得感。单志广分析称,一个智慧城市的规划往往都是上亿、几十百亿的规模,一些高技术的产品平台方案也有很多,但其建设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支持长效发展和自身造血功能,导致智慧城市建设的投入风险较大,同时,未来大数据融合、开放、共享的智慧城市平台也面临非常大的数据和系统层面上的信息安全挑战。和高投入、高技术相比,我们产生的结果是低效的,也是不那么令人满意的。

过去八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以城市信息化为主要方式展开,部分智慧城市建设名不副实,量大面广的智慧城市试点从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是虚假繁荣。

单志广用“一丑遮百俊”形容当前的智慧城市窘境。他以北京为例作出解释,“北京在‘十五末就已经明确表明‘数字北京已经建成,而且《智慧北京行动纲要》已经结束,但其交通拥堵和雾霾问题一天不解决,居民就不会认为这是一个智慧化的城市。”拥堵和雾霾不应该是一个智慧城市应该有的标配。此外,上海踩踏事故、天津危化品爆炸、深圳滑坡事故、多个城市的看海模式……一个个信息化度较高的城市,经济社会智能化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仍然不够,有信息无智慧的现象非常普遍,如何称之为“智慧城市”?

过去搞孤岛型建设,使得很多数据在各部门、各行业间被孤立隔离,“智慧城市建设目前的关键就是信息解决碎片化问题”,单志广认为。智慧的本质还是要源自于数据的融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服务。智慧城市核心是要解决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跨业务的硬骨头和老大难问题,一定要构建全流程、全覆盖、全模式、全响应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系统。

谈及当前地方上对智慧城市建设的误区,单志广表示,智慧城市建设要以问题为导向、为驱动,它并不是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堆积而成的,套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不能让智慧城市没有获得感,智慧城市如果能建成“不是因为互联网、云计算,而是抓到了现实需求”。因此,智慧城市的建设首先要考虑“城市”,而不是优先考虑“智慧的技术”,真正的以人为本,是抓住老百姓的需求。

走在探索途中的新型智慧城市

我们有很多新理念,但也有很多小问题;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很多愿景,但体验还是不尽如人意;我们过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于智慧化的理解还是过多停留在数字化、信息化层面上,它们虽可以推动智能化,但并不等于智能化、智慧化,单志广强调。站在“十三五”的起点上,研究新型智慧城市应该抛去过去我们对传统信息化的烙印。智慧城市是不断演化的过程,如今,我们依然走在探索的路上。近期,在大数据领域国家工程试验室建设中,国家专门提出了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可以提前进行模拟,以解决目前建设中盲人摸象的问题。

单志广强调,新型智慧城市本质上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固有秩序和利益进行博弈,一方面要求数据资源畅通流动、开放共享,另一方面要求促进城市管理体制、治理结构、公共服务产业布局更加合理优化、高效透明。

新型智慧城市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建设实效,本质是改革创新。新型智慧城市不能只有一些新的IT技术,同时要提升民众人文素质,否则智慧城市的含义是空洞无魂的。

在公开发表的文章中,单志广写道: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突出五大重要特征,即改革创新、务求实效、以人为本、活力永续、安全可信。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应重点把握好五点发展策略:政策集成、分级分类、多规合一、先进适用、多元协作。一言以蔽之,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打造中国特色、创造中国模式、提出中国方案,归根结底还要靠中国人自己的智慧。

下一步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将以评价为抓手来推动发展,以效果为导向引领建设。单志广介绍,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惠民服务、精准治理、生态宜居、产业经济、基础设施、网络安全、体制机制创新、市民体验等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是客观可量化的。与以往的类似评价相比,新型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加大了公众评价的权重。单志广说,未来评价工作中会利用支付宝城市服务和QQ弹窗的数据来投放问卷,这样就可以有代表性地选取一些老百姓来真正做评价。评价结果不是为了搞排名,而是做示范,探索可复制推广的发展模式。他透露,“目前的安排是,到2018年底分类筛选100个国家示范性新型智慧城市,‘以点带面、‘以评促建。”

猜你喜欢
智慧建设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2)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3)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