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兰王国军郑 颖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政法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2)
【石家庄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平安建设背景下基层社会综合治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以石家庄市为例
申玉兰1王国军2郑 颖1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 政法教研部,河北 石家庄 050051;2.石家庄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 办公室,河北 石家庄 050012)
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长效化改革仍处于探索起步阶段,成熟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石家庄市以撑起最平安省会建设这片天为目标,进行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改革,其宝贵经验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综合治理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石家庄;综合治理;做法;启示
自2013年以来,石家庄市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四年荣获河北省第一。石家庄市扎实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政法、综治、维稳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总结石家庄市近年来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做法及启示,可以为新形势下基层平安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石家庄市整合调解、仲裁、诉讼、行政复议等资源,构建起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一大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得到妥善解决,2016年全市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到96.2%。
一是推进诉调对接中心建设。石家庄市制定出台《关于完善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机制的实施方案》《关于完善人民调解和诉讼对接机制的意见》,在市、县两级法院建立诉调对接中心,对诉至法院的纠纷进行过滤、疏导、分流,引导当事人自愿选择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同时,建立了调解优先、案件分流、书面委托、结果反馈、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等制度,初步形成了诉讼与非诉讼化解方式有效衔接的工作体系。截止2016年底,市县中心累计调解、分流矛盾纠纷3852件,减轻了法院审判压力。
二是完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石家庄市建立了市级疑难纠纷化解中心。截止2016年底在重点行业、领域已经建成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721个;在市县两级建立了22个诉调对接中心,培树了一批以“帮大哥”为代表的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优秀调解员和调解室。全面推进“民调通”平台建设,全市共配备信息采集终端5277部,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民调通”全覆盖。成立市级行业性、专业性疑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对当事人申请调解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受理行政和审判机关委托调解的专业性、行业性矛盾纠纷,实现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审判的有机衔接。
三是探索建立“二五八十”矛盾化解新机制。结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际,市综治办指导高邑县、栾城区大力开展机制试点建设,高邑县还探索“二五八十”矛盾化解新机制,该做法今年已向全市推广。“二”是指分类排查,分类指导;“五”是指五种矛盾化解方式,调节、仲裁、复议、裁决、诉讼;“八”是指八类突出矛盾纠纷: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劳动社保、征地拆迁、医患纠纷、环境污染、非法集资、民间借贷。“十”是指十个领域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医疗卫生、征地拆迁、土地权属、物业管理、土地承包经营、劳动社保、交通事故、环境保护、婚姻家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此外,高邑县还出台了《中心矛盾纠纷等级认定与处置工作规范》,拓宽了矛盾化解渠道,提升了工作效能。
启示:一是综治工作要结合地方特点,探索多种形式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做到全面布局、整体推进,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建设标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分类施策,多元化解,全力调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二是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是新时期化解基层群众矛盾,保障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的必然要求。基层党委和政府要强化综治工作,需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石家庄市将以人为本的“个性化设计,精准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基地化建设”融入重点人群管理中,初步建立了重点人群服务管理新机制。
一是全面实施精神障碍患者帮扶工作。2016年,石家庄市综治办、卫计委、公安局等12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绿丝带工程”深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的意见》,全面提升精神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平安省会建设。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干预、广泛覆盖、依法管理”的原则,石家庄实施了“绿丝带工程”,完善了精神障碍患者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截止2016年底,全市共建立心理工作室22个,配备专业人员240人。创办了“心灵之约”广播节目,成立了突发事件心理救援队伍、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等心理干预平台,受益人数达1500余人。石家庄市被中央列为12个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联系点之一。
二是针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出台帮扶政策。2015年石家庄市在全市实施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点医院治疗“零负担”救助政策,2016年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以奖代补政策,较好破解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难题。实行“零负担”政策后,截止2016年底,已为全市279人提供了一站式减免服务;政府还列支497万元为全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投保了监护人责任险,落实了1094名监护人以奖代补资金。
三是大力推进青少年法育基地建设和社区禁毒康复工作。石家庄在各县(市)区普遍建立了法育基地,从源头上预防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同时,大力推进社区禁毒康复工作,着力构建动态管控、戒毒治疗、心理矫正、帮扶救助、宣传教育“五位一体”综合服务体系。
启示:一是创新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要集中化解涉及特殊人群的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其实际困难,妥善处理其合理诉求,才能最大限度消除涉及特殊人群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不发生相关重大刑事事件、群体性事件。二是综合治理工作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聚焦重点群体、重点领域,以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着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才能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
石家庄市认真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精神,坚持以提高群众安全感为落脚点,总结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力推进全市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一是推动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石家庄市组织制订了《关于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争取财政资金3.67亿元,用于公共安全视频联网应用建设,各子项目进展顺利,被中央综治办确定为全国首批示范城市。目前,全市已经实现了“网格化”视频监控全覆盖。政法三级网升级改造完成,带宽由原来的600M扩容到20600M;市、县、乡三级综治视联网平台全部建设完成,实现了与中央、省、市互联互通;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视频共享平台通过了专家评审和项目招标,正处于施工阶段;行人(非机动车)卡口智能识别系统和人脸数据库即将建成投入使用。
二是加强寄递安全服务管理,大力实施“驿路平安”工程。石家庄市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快递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邮政业安全生产规范、寄递渠道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安全责任倒查等制度,落实了三个“100%”要求,创建了违法失信主体预警和联合惩戒制度,设立了举报电话和“129信箱”,在全市初步形成了事前有效预防、日常严格监管、事发妥善处理的一条龙管理模式。
三是大力推动公众广泛参与平安建设。石家庄市组织开展“红袖标工程”“哨兵工程”,形成了一批以“常山红”志愿者队伍为代表的群防群治品牌;组织推动“六无”基层平安创建,突出抓好平安社区、平安医院、平安学校和平安家庭创建,全市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显著提高,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启示:一是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是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和紧迫工作任务,是基层基础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快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需动用社会各种有效资源,以建立治安防范网络为手段,实现打、防、管、控一体化。二是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集打击、防范、管理、控制等治安管理诸层面于一体,必须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健全综合型保障机制,集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治安防控体系运作。
石家庄市把开展社会治安重点地区、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和深化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作为深化推进“平安石家庄”建设的一条主线,“点”“面”结合,多措并举,积极创新。
一是创新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机制。首先,石家庄市出台了《关于完善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判机制的实施办法》,市综治办每季度组织公安治安、情报、刑侦等部门开展治安形势分析研判,一大批治安混乱、案件多发的重点地区得到了有效整治。通过定期分析研判,四年来共挂牌督办治安“乱点”216个,一大批治安混乱、案件多发的重点地区得到有效治理。其次,坚持以保障铁路安全运行无事故为目标,大力推进铁路护路联防。创造性地在全市铁路沿线405个村(居)全面建设铁路护路工作站,搭建起基层护路工作平台,此经验被中央护路办推广。
二是创新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整治机制。首先,针对电信网络犯罪频发的形势,石家庄市建立了省市一体化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截止2016年底,中心共紧急止付、冻结账户5892个,资金2838万元,打掉诈骗话务平台、伪基站1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为群众挽回损失4000余万元。其次,加强进京非访治理。充分利用通报、约谈等综治手段,不断强化治理工作力度,进京非访总量大幅减少;再次,强化了命案防控工作。制定印发了《关于对重大刑事命案和“民转刑”命案防控责任的问责办法》,建立了命案调查评议机制,每季度对刑事命案逐一评议并全市通报,对民转刑命案的责任单位实施问责。
三是深化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首先,市综治办组织制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建设三年规划(2017-2019)》《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和《健全落实综治维稳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从制度上补齐了综治工作“短板”。其次,大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截至2016年底全市22个县(市)区261个乡镇(街道)全部按照国标建成综治中心,配齐了功能室,接入了综治视联网、“9+X”信息系统及区域视频监控图像。再次,推进综治组织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县乡村三级综治组织建设规范,统一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标准。最后,切实加强综治队伍培训,建立健全了队伍培训制度,实现了县乡两级综治办主任、综治成员单位负责人年度全员轮训,提升了综治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启示:综治工作一要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迅速行动,全面开展清查摸底、落实整改整治、加强督导检查,同时加大基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整治工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才能取得明显实效。二要深化认识,加强领导。组织协调、解决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各类隐患问题,坚决做到稳定压倒一切,强化专项整治工作保障。三要对排查出的重点区域和突出治安问题,认真进行梳理分析研判,查找原因,坚持排查和整治齐头并进,深入研究,因情施策,突出打击重点。四要深入推进综治平安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基层基础工作能力,为打造基层平安建设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王玉华
D035
A
1009-0169(2017)07-0042-03
本文为2016年度河北省党校系统科研项目的研究成果。
申玉兰(1962-),女,河北邯郸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主任、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行政法学研究;王国军(1972-),男,河北赞皇人,石家庄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综治四处处长,主要从事法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研究;郑颖(1976-)女,河北石家庄人,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教授,主要从事法理学、行政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