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与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建设研究

2017-01-24 18:34师盼盼
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7期
关键词:话语权丝路大国

师盼盼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经济探讨】

“一带一路”倡议与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建设研究

师盼盼

(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8)

21世纪以来,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蒸蒸日上,开始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成为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力量,奉行大国外交,在外交上更加积极进取、奋发有为。从2013年秋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到正式运行实施,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新时期,中国正在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这条和平、友好、交流之路,发出自己的声音,传递自己的能量,提供自己的方案,进一步提升在国际上的制度性话语权。“一带一路”倡议所传递的理念、致力的文化与贸易交流、开辟的创新路径给中国提升制度性话语权带来了希望,提供了话语平台。

“一带一路”;全球化;共享;文明复兴;全球治理;制度性话语权

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质

(一)大国外交催生“一带一路”倡议

21世纪以来,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大国日益繁荣富强、蒸蒸日上,经济实力逐渐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开始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发挥引领作用。中国以大国的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奉行大国外交,也决定了中国在外交上必须更加有作为。新一届的领导集体上台之后,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外交上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倡议,塑造中国新形象。“大国是国际体系中的重要行为体,大国外交是当代国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强调,中国必须有自己特色的大国外交”[1]。同时,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增长乏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仍未摆脱危机的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动力不足、发展更是困难,然而中国却能在此期间,经济保持中高速稳定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和动力源。因此,中国有能力也有意愿为全球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助力全球共同发展以及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中提到,“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接着又于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进一步提出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自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此的分析、阐释很多,将此表述为“一带一路”。同时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是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开始进入实际操作运行阶段的标志。

(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质

1.“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实现经济共同发展

为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深入进行对外开放,发展经济,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时也是为了积极推动丝路沿线国家发展倡议的相互对接,加强跨区域合作,实现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济复苏增长,共同发展。“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复合型的互联互通网络,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项目将推动沿线各国发展倡议的对接与耦合,发掘区域内市场的潜力,促进投资和消费,创造需求和就业,带动经济发展”[4]。因此,“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旨在区域经济发展倡议的对接融合,帮助丝路沿线国家经济建设,实现经济的复苏增长,是一个实现经济发展的倡议。

2.“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方案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等一批新兴国家的崛起,主导全球化的发达国家内部涌现出反全球化的浪潮,甚至近年来出现的逆全球化思潮。全球化最初是由发达国家主导并推动的,然而现在他们却想提早退出。这让我们不知所措。对于这样的状况,以及当今世界全球化不可阻挡的潮流,中国转换思维,创新形式,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向西部推动区域新合作,实现合作共赢,推动全球力量的再平衡,以完善经济全球化的机制,这既符合中国“走出去”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需要,也是让全球化惠及更多偏远国家和地区的努力。总的来看,共建“一带一路”是新时期中国推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模式,也是我国探索推进全球化健康发展的新尝试。

3.“一带一路”倡议是一条共享共赢倡议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指出:“一带一路”是一项系统的崭新工程,我们以共商、共建、共享为行动原则。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综合国力增强,取得的经济成就令世界惊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之路。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综合国力的提升,中国日益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新一届领导集体上台以来,中国梦的提出,中国日益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

另外,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的经济恢复缓慢,增长乏力,资金以及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而中国仍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令世界各国眼前一亮。“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国际社会表现出广泛关注与强烈反响。世界渴望分享中国机遇、中国模式与中国方案,解决各国面临的发展难题”[5]。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应时而出,“一带一路”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先后出台运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的是向沿线国家分享中国的发展经验,分享中国特色发展模式,让中国的发展惠及全球,早日摆脱危机影响;以区域合作的新倡议新理念,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市场运作、坚持互利共赢,让有关国家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因此,“一带一路”倡议是一条共享经验,共赢发展的倡议。

4.“一带一路”倡议是实现文明复兴的倡议

“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文明复兴的机遇,而且也是沿线广大发展中国家文明复兴的机遇。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提出“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从汉唐到明清,一直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是灿烂的文明古国。所以,我们所要实现的伟大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腾飞,更重要的是文明的复兴。而丝路沿线各国也曾经都是文明古国。进入近代,中国和丝路沿线各国遭遇西方文明的入侵,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之后也一直落后于西方。因而“一带一路”提供了一个机遇,在中国以及在丝路沿线各国,弘扬“丝路精神”,交流合作,共商共建,互联互通,中国分享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助力各国发展。“中国模式鼓励发展中国家自主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先进、适用、有利于就业与绿色环保的产能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让合作成果更多地惠及中外人民,实现中外共同发展与繁荣,在开创人类新文明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文明的伟大复兴,建设人类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实现古老‘丝路文明’的复兴”[5]。

5.“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尝试,更是彰显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近代以来,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缓慢,落后于世界,因此全球治理一直是在西方大国的主导下进行的。2008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中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参与全球治理。“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尝试。中国开始在全球金融领域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建议,解决全球经济问题,促进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中国作为蒸蒸日上的崛起大国,走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之路,“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谱写新篇章,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作用日益彰显,着眼未来,我们应认真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积极承担中国肩负的国际责任”[1]。“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正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帮助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展现大国责任和担当的表现。

二、“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的实践

(一)“一带一路”倡议获得越来越多的国际成员的支持

“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秋季提出,至今已经三年多的时间。“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倡议已经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有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形成与扩大。中国企业对沿线国家投资达到500多亿美元,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开花,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以说,“一带一路”倡议来自中国,但成效惠及世界[6]。就像外交部长王毅在今年两会答记者问上所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但更是世界的”[7]。目前,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支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并且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安理会等重要决议也将“一带一路”建设内容纳入全球治理。“一带一路”逐渐从理念、愿景、倡议,变为现实行动,开工建设如火如荼,一系列建设成果令人欣喜。

(二)“一带一路”从理论走向实践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顺利推进,从梦想到现实;中蒙俄经济走廊落实推进,以及孟中缅经济走廊等六大经济走廊建设提速;澜湄合作一年以来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展现了“澜湄速度”和“澜湄效率”;中非一系列合作项目投资运行等等。“一带一路”建设贯通亚欧非三大洲,助力亚洲发展,使沿线国家资金融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为沿线国家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创新经济增长点,重塑全球力量平衡。

“五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带一路”的重点区域。“据统计,到2016年6月30日为止,中国已开通中欧班列共39条,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非欧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正在逐步形成。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节奏也进一步提速。从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30日,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外签署建设的重大能源项目多达40项,涉及1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8]。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也提到:“我们和相关国家一道共同加速推进雅万高铁、中老铁路、亚吉铁路、匈塞铁路等项目,建设瓜达尔港、比雷埃夫斯港等港口,规划实施一大批互联互通项目。目前,以中巴、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等经济走廊为引领,以陆海空通道和信息高速路为骨架,以铁路、港口、管网等重大工程为依托,一个复合型的基础设施网络正在形成。”[9]

在贸易方面,中国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已经在20多个国家建设56个经贸合作区,为有关国家创造近11亿美元税收和18万个就业岗位”[9]。在民心凝聚方面,中国政府鼓励发展国际文化教育方面的交流。“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9]。在资金方面,亚投行已经投入17亿美元贷款的建设资金,同时“丝路基金”投资的投入也达到40亿美元。

(三)“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共商全球发展大计

2017年5月14日和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次会议是中国推动主办的国际性会议,自提出以来就得到众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习总书记在此次论坛的开幕式讲话中,在现实维度方面总结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们在某些领域取得的新的重大突破,论坛期间还通过了《联合公报》。因此,这次会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习总书记还指出了“一带一路”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习近平主席提出:“第一,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第二,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繁荣之路。第三,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开放之路。第四,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第五,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9]同时还指出了我们接下来怎么做的问题。另外,在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上,各界代表围绕“一带一路”就合作、发展、战略对接、民间交往等达成了广泛共识,为“一带一路”建设指明了方向。未来“一带一路”建设会更加接地气,更加务实,更加符合各个参与国家的利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三、“一带一路”倡议与提升中国制度性话语权建设

“制度性话语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经济政策、规则及国际机制的制定等方面的影响力和决策权。比如,徐明棋给此术语概括出两层含义:一是有发表看法以及发表的看法得到关注和重视的权利,且这种权利在制度体制上得到了保障;二是在全球经济治理涉及制度改革和重构的问题上,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10]。

新中国成立初期,被西方国家封锁包围,基本上无法参与国际事务。直到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才逐渐地融入国际社会。从改革开放初到21世纪的前几年,由于经济力量薄弱,中国在国际社会上地位依然弱小,话语权无从谈起。但是随着中国以及新兴国家的复兴,大国的诉求也逐渐增多。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在全球的经济治理、经济恢复的调整中政策成效并不明显。面对全球经济低迷,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艰难,中国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开始同发达国家共同参与全球经济的治理。但是中国等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并得不到重视。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贸易大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30%,对全球减贫事业及可持续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国际社会中却远没有得到与其大国实力相符的影响力与话语权,参与国际机制等方面的影响能力有限。对此,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一项重要倡议。刚刚召开的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国主场外交展风采。1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代表齐聚北京参与会议,为更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才智,为解决当前全球发展问题建言献策,提供方案。中国积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方案,塑造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为提升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而努力。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为中国在国际上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带来了可能,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一)“一带一路”所传达的共享和“共同发展”理念为提升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一带一路”以沿线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让亚投行和丝路基金帮助沿线国家改善基础设施状况落后的现状,在中国有能力的条件下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共享经验,共同发展。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中国经验、中国模式、中国道路成为国际上的响亮名词,广大发展中国家也期望中国经验的传播与效仿。“一带一路”就给予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发展经验的机遇,中国模式助推丝路沿线各国探索独立的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及工业化进程;中国投入雄厚的资金,先进的高铁技术,成熟的道路建设经验等等,既推动了我国先进高铁技术的国际化,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提升了中国的影响力。

“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赢为原则,分享经验,资金扶持,共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深入推动全球化,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力量,贡献方案,为提升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奠定了基础。

(二)“一带一路”所致力的文化与贸易交流使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凝聚了话语力量

古丝绸之路以文化的交流与商品互换为主要内容,“一带一路”也致力于文化的交流与贸易互通,以“丝路精神”实现沿线国家的包容性发展。因为制度性话语权的提升不仅需要包括经济、军事等在内的硬实力,更需要软实力的提升。

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欧洲、非洲以及东南亚等丝路沿线国家时,都会在演讲中提到古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涌现的丝路人物,让听众感同身受、倍感亲切,拉近了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人民的距离,实现民心的相通。这就是文化软实力的强大作用。古丝绸之路上以“和平、友好、包容、交流”的精神实现了“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声,贸易的繁荣,文明的昌盛。我们的“一带一路”正是借“丝绸之路”之名,弘扬丝路精神,旨在实现文明的复兴,构建我们共同的丝路价值观。

“一带一路”所致力的文化与贸易交流必定实现沿线国家人民的民心相通,得到他们的认同与支持。这样,中国在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凝聚了力量,有利于提升其话语权能力。

(三)“一带一路”所开启的创新路径为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制度性话语权提供话语平台

全球经济治理是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按照一定制度规范对全球或跨国经济领域内共同问题的治理[11]。“一带一路”是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新尝试新探索,也是现实的选择。“一带一路”所开启的创新路径为提升中国的制度性话语权提供了尝试的机会。

中国作为后发的崛起大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的治理是让西方发达国家惧怕的,他们害怕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来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国际体制。因而当“一带一路”提出之时,也就受到发达国家的质疑。事实上,“一带一路”是我们宣传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平台,是我们在维护原有多边体制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国际金融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并非挑战现有的国际秩序,主导全球的治理权。通过“一带一路”,分享我们的理念与经验,为现有的全球经济领域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助力各国走出危机,实现全球经济的繁荣发展,这是一条创新路径。

“一带一路”是一条和平、经济、文化之路,是一条创新之路,在这条路上贡献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思路,承担起大国的国际责任与担当,重塑中国的国际形象,大国风范。这无疑使得国际社会更加了解真实的中国,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进而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制度性话语权,为中国方案助力全球提供可能性,提供话语平台。

[1]杨洁勉.不断谱写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6-04-14(07).

[2]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 (全文)[N].人民日报,2013-09-08(03).

[3]习近平.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在印度尼西亚国会的演讲 [DB/OL].[2013-10-03].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10/03/c_117591652.htm.

[4]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03-29(04).

[5]王义桅.“一带一路”的国际话语权探析[J].探索,2016,(02):51.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习近平主席在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全文)[DB/OL].[2017-01-18].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 o_674904/zyjh_674906/t1431319.shtml.

[7]王毅.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的记者会上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答中外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7-03-09(06).

[8]李焯芬.深入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N].人民日报,2017-01-16(07).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 (全文)[DB/OL].[2017-05-14].http://www.fmprc.gov.cn/web/ziliao_674904/zyjh_674906/t1461394.shtml.

[10]徐明棋.全球经济治理:提高我国制度性话语权[N].文汇报,2015-11-23(05).

[11]广东国际倡议研究院课题组.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倡议——未来10-15年[J].改革,2014,(05).

责任编辑:邓小龙

D822

A

1009-0169(2017)07-0037-05

师盼盼(1992-),女,河南洛阳人,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5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研究。

猜你喜欢
话语权丝路大国
新时代我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丝路梦
丝路
大国气象
丝路谣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媒体话语权对社会工作发展的影响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