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 磊 吴伟伟
浅析当前开展装备“六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杨 磊 吴伟伟
本文通过分析装备“六性”工作在装备研制、生产以及使用阶段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提高人员能力、科学指标设置、规范阶段评审、加强使用阶段水平保持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工作意见建议,为进一步有效落实装备“六性”工作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当前,我军装备呈现出技术含量高、构造复杂、使用频繁的特点,装备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故障问题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如何破解新老装备完好率水平与部队实战化训练之间的矛盾,是当前装备工作的难点之一。近年来,部队上下高度关注装备“六性”(即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测试性、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的落实,将其作为装备论证、研制、生产、试验及维修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特别是在我国新型战斗机研制等航空航天重大装备项目上的成功实践,充分说明了做好装备“六性”工作对提升部队“两成两力”水平的巨大推动作用。因此,军代表系统和承制单位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从装备研制源头做好“六性”的设计和验证工作,确保向部队交付稳定可靠的武器装备,保证部队能够随时遂行各项任务。
当前,部队针对装备“六性”工作更新并发布了一系列标准及规定,对该类工作的实施时机、要求、流程等都做出了详细的规范。但是,由于部分承制单位自身设计能力不足、军代表系统相关监督经验缺乏,导致在工作实际开展过程中,与标准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造成了装备“六性”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方面,部分承制单位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从项目总体到末端配套,都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如何满足装备的技战术指标要求上,对装备“六性”指标要求既不做深入的调研论证,也不做规范的试验验证,仅仅将其作为次要指标来对待,存在定性要求过多、定量指标过少的问题。例如:某型装备研制合同中有关保障性的条款,要求“装备研制过程要严格控制器件的新旧比,尽可能的选用成熟器件。”这一条款中既没有指定器件的选用范围,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新旧比值,也就没有对设计人员形成有效的约束,使得该条款最终流于形式。另一方面,军代表系统作为装备的监造官,由于自身对装备“六性”相关标准要求学习不深、研究不透,对工作的开展时机、工作内容、评审标准等要求拿捏不准,没有对承制单位形成强有力的指导督促,最终导致装备“六性”工作大都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装备的研制过程中去。
二是对装备“六性”指标的设置不科学。一方面,对装备在实战环境下应具备的“六性”需求把握不准确。在装备研制过程中,承制单位由于技术、经费等原因往往很少在任务剖面下开展装备“六性”需求分析,大都参照以往经验提出“六性”指标要求,导致了相关指标与作战实际脱节,存在过高或过低的问题。过高的指标要求必然带来研制难度、经费的增加以及周期的加长,从而影响新装备战斗力的快速生成,也造成承制单位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的浪费;过低的指标要求也必然会带来装备实际作战效能的发挥,以及部队日常维护经费的增加等问题。另一方面,总体单位对“六性”指标的分配上也存在不尽合理的问题。特别是老旧装备改造项目,由于原装备相关指标要求较低,为达到系统整体要求,往往会对改造部分分配过高的“六性”指标,如某型装备改进合同中对某新增分系统可靠性指标分配为“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420000小时”,如此分配给承研单位带来了很大的设计和验证难度,最终导致该指标变成了无法验证的“书面指标”。
三是部分装备列装后“六性”水平保持难度增大。随着技术水平发展迅速,当前各类器件的更新换代周期大大缩短,特别是军民通用的电子类器件更新换代周期更是缩短至6个月,而部分老旧装备定型时间已超过10年,部分器件的采购、维修与需求差距较大,对装备保持原有的“六性”水平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例如:某型模拟训练系统采用的计算机显卡为ATI某型产品,目前该型显卡已经退市,工厂库存量有限,且该产品操作软件绑定了显卡底层特有函数,因此该型显卡的更新换代对装备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均产生了较大影响。另一方面,部分装备由于在研制阶段综合保障工程开展不足,导致配套保障资源建设严重滞后于主战装备,制约了部队维修保障能力的生产,使得装备“六性”部分指标无法保持交付时的水平。例如:某型装备随装交付部队的备件为一系列元器件级的芯片、模块,其更换不但需要专门的工具,还需要操作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技能,部队实际无法自主进行维修更换,造成装备交付后维修性、保障性等水平的下降。
四是军企双方人员相关能力水平存在不足。当前,随着装备承制单位总量的不断增加,部分承制单位特别是承担配套产品生产的小型企业,出于对产品的成本控制考虑,在产品研制过程中大多只关注可靠性、维修性等上级总体单位分配的指标要求,而忽略了对保障性等其他指标的研究,从而导致其相关专业的人才储备、试验设备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制约了企业相关技术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陆军装备存在着种类多、技术专业跨度大等特点,每型产品对装备“六性”的要求差异较大,而军代表系统特别是负责配套装备的军代表往往是一人主管多个型号项目,这就对主管人员的能力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当前,军代表系统内涉及装备“六性”的培训覆盖率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军代表在日常监督过程中对如何规范开展装备“六性”工作缺乏系统的认知及高效的管理方式。
要有效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军厂双方共同努力,在强化认识、规范工作上下工夫,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强相关标准要求的宣贯学习。近年来,军队先后开展了装备质量提升工程、精品工程等工作,大力推进装备质量,承制单位应将此类工作与提升本单位装备“六性”工作水平相结合,组织设计、质量、生产人员深入学习相关国军标和规定要求,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使装备“六性”工作成为装备研制过程中的刚性要求,同时还应积极建立装备“六性”指标库,将同类型产品的“六性”指标进行收集汇总,以便于后续类型新型号产品相关指标的选择。另一方面,军代系统应加强所属人员装备“六性”管理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工作,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军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积极选送人员参加军队或地方组织的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军代表装备“六性”管理工作能力。
二是严把装备“六性”指标的设置关。坚持以实战需求为牵引制定装备“六性”指标要求,使“六性”指标真正从“实验室指标”变为“战场指标”,综合考虑新装备未来作战使用要求和现役类似装备的战场使用情况,并以各分系统对整个装备系统作战功能的影响为依据科学分配各项指标要求,避免出现指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确保“六性”指标设置满足装备任务需要。同时,应加强装备“六性”指标定性要求的定量转化,特别是在装备的设计方案等研制文件中,应随着研制工作的不断推进尽可能减少模糊的定量描述,不断细化指标要求,特别是对部队作战使用过程中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应提出直观明确的定量指标要求,以便于相关指标要求的落实及后续检验验收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是规范各阶段评审工作。国军标对装备“六性”指标在装备研制、生产各阶段评审工作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由于军厂双方以往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相关评审工作流于形式,未达到应有的效果。一方面,采用里程碑管理方式对各阶段装备“六性”评审工作的开展时机、内容等做出明确的要求,不满足要求的坚决不予转段,以评审倒逼承制单位不断提升自身“六性”设计水平,同时确保各项指标要求从感性需求一步步变为可验证的理性指标要求,避免“形式指标”的出现。另一方面,推行在任务剖面下开展指标考核的验证模式,进一步优化验证手段和判定标准,避免出现部分指标交付部队就不达标的情况。如可靠性检验验收应在条件应许的情况下采用温度、振动、供电等综合应力下进行,从而得到装备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可靠性水平,而不是在理想环境下得出的数据结论。
四是加强装备交付后“六性”水平的持续保持。强化风险的识别及管控,对确保装备在交付后保持良好的“六性”水平至关重要。一要严格管控产品设计和制造风险,加强降额设计和冗余设计审查,抓好原理样机向工程样机的转化,对外购件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从技术成熟度、供货渠道、质量保证等多方面进行权衡评价,确保外购件供应链保持顺畅,为批量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要及早识别老旧器件风险,特别是装备系统中的关重器件,科学开展备货量预测,合理建立器件库,保证满足装备的日常生产和为部队技术服务的需要;同时,一旦出现风险,应及时向军代室报告,并积极与总体单位协调开展新型号代用验证工作,确保及早选出合适的代用品,为后续办理相关技术状态更改审批留出足够时间,避免影响产品的生产和服务。三要进一步推动装备综合保障工程的有效落实,加强装备保障资源建设,包括保障设施、备品备件、部队人员培训等方面,并积极收集装备使用过程中的保障数据,不断评估系统的保障能力,从而持续优化装备保障方案,保证装备充分发挥、保持并恢复“六性”水平。
深入扎实开展装备“六性”工作,是实现装备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基础。军代表系统和承制单位要充分认清其重要意义,自觉在装备研制、生产及为部队技术服务过程中贯彻落实相关标准制度,加强装备“六性”的设计、验证及保持方法研究,不断提高装备综合保障能力水平,确保向部队交付实用、管用、好用、耐用的武器装备。
本文作者为陆军南京军代局驻扬州地区军代室工程师)
动力集团对华柴公司开展2017年第二次采购管理现场检查评价工作
根据动力集团统一部署,从10月26日到27日,集团生产运营部部长郑靖飚一行5人,对华柴公司开展了2017年第二次采购管理现场检查评价工作。
检查组依据《2017年动力集团采购管理检查诊断表》及《兵器集团精益管理实施与评价规范》,对华柴公司的采购基础管理推进情况、集中采购及采购目标完成情况、供应商管理、废旧物资处置等方面进行了现场检查评价工作,并对第一次采购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整改情况进行了验证。检查组成员在现场查阅了采购管理制度体系、采购统计及信息报送、降低采购成本、合格供方管理、废旧物资处理等共计17类资料。
通过检查,检查组对华柴公司的物资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制度健全、执行到位、行之有效。尤其是公司制定的《采购管理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实现了“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关于今年6月份对13个采购入口进行的物资采购及供应商管理进行的全面检查、整改、验证并形成了闭环;以及会同纪检监察处开展的中干离任、任职中期进行采购监督检查等工作成为公司采购管理工作中的亮点。最后检查组在制度行文、报表签字、兵器集采事项价格内部审定方面提出了3个完善性建议。
华柴公司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严格按照要求认真整改,努力完成2017年采购各项指标,为精益采购做好各项基础工作。(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