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企业与党组织的“定责共建”
——以盐田区非公企业的党建创新为例

2017-01-24 20:07:17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党组织责任党员

田 丽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分校,广东 深圳 518000)

非公企业与党组织的“定责共建”
——以盐田区非公企业的党建创新为例

田 丽

(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分校,广东 深圳 518000)

如何把非公企业与党组织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实现“共建共融”,一直是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短板。“定责共建”制度以责任视角,把党组织巧妙地融入到非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管理层,实现了非公企业和党组织的“共建”,是基层党建的一个创新,并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党务工作者、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员工组成合力,是“定责共建”制度功能最大化的重要保障,必须不断地增强三方面的责任和权益意识。

非公企业;党建;“定责共建”

非公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非公企业的不断壮大,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越来越重要。习近平同志强调:“非公有制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各地区积极探索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据中组部2014年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过半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但是,如何提高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发挥党组织引导非公企业沿着正确轨道前行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深圳市盐田区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过程中,以责任为中心,以共建为目标,创新了一条“定责共建”的非公企业党建制度,使党组织与非公企业融为一体,克服了以往非公企业与党组织两张皮的窘境,真正发挥了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政治保证作用。

一、非公企业与党组织的责任定位

非公企业在谋求自身发展,获得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具有鼓励、支持、引导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提高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对非公企业与党组织的相应责任进行定位。

(一)非公企业的责任定位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非公企业由于规模小、灵活性强等特点,得到快速发展,在稳定增长、促进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方面、创新技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非公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履行应有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也带来了一系列矛盾和问题。2016年3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指出:“广大民营企业要积极投身光彩事业和公益慈善事业,致富思源、利义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非公企业的责任从整体上分为社会责任和单位内部责任。社会责任主要是指单位对外部的责任,具体包括解决就业责任、环保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公益慈善责任等等。当前,非公企业已经成为解决我国就业压力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吸收了大量从农村分流出来的劳动力,成为解决农民工就业的主力军。此外,非公企业在不断吸收新增就业人员的同时,也在不断接纳从公有制企业、政府等分流出来的就业人员。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非公企业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实体,在保护生态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从外部看,企业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整个人类、社会和国家的持续健康发展,从内部看,有利于非公企业转变经营方式,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非公企业具有遵守国家法律的义务,不能打擦边球,不钻法律的空子,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然,非公企业还具有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商品的责任,杜绝假冒伪劣的产品,避免“劣质奶粉”等商品的出现,杜绝“大头娃娃”事件,自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帮贫救困体现了社会的人文关怀,非公企业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积极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是应有的责任。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按章纳税也是非公企业应该承担的责任,不逃税漏税,既要利,又要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另一方面是单位内部责任。单位内部责任主要是指单位对内部员工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责任,具体包括企业发展壮大的责任、保障员工权益责任、安全责任等等。非公企业都有一个成长、发展和壮大的过程,所以,非公企业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的发展。非公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员工的劳动是利润的源头,员工的创新能力是发展壮大的内在动力,非公企业只有维护好员工的利益,把企业员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关心爱护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保障员工利益是非公企业生存、发展、壮大应具有的责任。非公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保障安全生产是非公企业生产的必要条件,更是不容推卸的责任。

非公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已经自觉不自觉地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单位内部的责任。但是,社会责任和单位内部责任履行的如何?有没有破坏生态、逃税漏税、压榨员工等行为?这些问题都需要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才能解决。

(二)党组织在非公企业中的责任定位

2014年中组部的数据显示,我国非公企业已建立162.7万个党组织,占非公企业总数的58.4%。也就是说,全国还有115.9万个非公企业还没有建立党组织。习近平同志认为新型政商关系“就是‘亲’、‘清’两个字”。亲就是关系融洽,清就是两袖清风,这说明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具有紧密关联性。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领导核心,在非公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党的基层组织承担着重要的责任。第一,监管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责任。利益是非公企业发展的第一要义,在利益的诱惑下,非公企业能否守住道德底线、遵守法律法规、按章纳税、保护环境等等,能否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和单位内部责任,这些都是未知数。地沟油、生态危机、拖欠农民工薪酬等问题的频繁出现,充分地说明了许多非公企业是无法自觉履行应有的责任。为此,必须加强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对非公企业的监管责任,保障非公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这也是党组织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第二,帮助非公企业发展壮大的责任。党组织不仅有保障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责任,而且还有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责任。非公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因而,党组织应该鼓励企业创新,为企业的发展壮大出谋划策,与企业共生共荣,这些都是党组织应该积极主动承担的责任。第三,维护非公企业员工合法权益的责任。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非公企业的党组织当然也要以维护企业员工合法权益为宗旨,是其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二、非公企业与党组织“定责共建”制度的创新

据调查,2007年6月,盐田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覆盖率已高达86.4%,辖区内呈现出一片“党旗红、企业兴”的景象。但是,许多非公企业党组织却出现“两层少一线多”的情况,“两层少”即决策层和管理层党员少,甚至没有党员,“一线多”即生产一线党员多。这种情况导致非公企业的党组织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企业决策、经营管理、文化建设,使企业党组织工作显得“无力可为”或“无所作为”,有被边缘化的倾向。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在这种状况下都无法有效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针对这种现象,盐田区大胆创新,敢于担当,以责任为创新的起点,以共建为目标,创造性地提出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定责共建”制度。2017年4月,习近平同志指出:“根据经济社会和结构变化,党的组织形式、工作方法也要与之适应。要积极推动民企党建工作探索,因地制宜抓好党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定责共建”制度的内涵

“定责共建”就是确定责任和义务,实现非公企业的党建和自建,即“共建”。非公企业与党的基层组织就双方在共建工作中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职能、任务等进行规定,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推动企业发展提供契约保障。采取的方式是非公企业董事会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签订《定责共建责任书》,进行签约定责。“定责共建”的具体内容是由企业董事会与党组织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针对当前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通过充分协商沟通而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通过“定责共建”活动融入到了非公企业的组织机构,并与股东大会、董事会、公司管理各阶层进行广泛互动,为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发挥作用开辟了道路。

(二)“定责共建”制度的特征

通过宣传,强化非公企业董事会与党组织“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党组织参与到董事会决策、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发挥企业党建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推动力、生产力和战斗力作用,克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被边缘化”的现象。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败,‘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革命时期支部建在连上,建设时期支部要建在生产线上,“定责共建”制度实际上就是把党组织深入到企业经营之中,把支部建在生产线上,从而发挥党员在生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1.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董事会决策,保障非公企业职责的履行和企业员工的权益。在非公企业中,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与董事会联席会议制度,原则上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对涉及企业发展和员工利益的重大问题,党支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依据法律法规就员工绩效考核制度、工资福利制度提出议案,推荐优秀人才并提出人事任免议案。建立党支部列席董事会议制度。凡不涉及商业秘密的议题,党支部负责人列席会议并发表意见。另外,在示范企业中,董事会成员和党支部委员共同组成经营决策委员会,对公司的重大问题,党支部都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提起议案、参与决策。经营决策委员会的成立,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做出了制度性规定,有效激发了党支部和党员参与企业决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一是建立公司内部各方利益协调机制。通过党群联席会、民情分析会、党员调解会,及时向公司董事会提出解决企业发展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意见建议;建立健全定期谈心接待、民主恳谈会等制度,搭建企业与员工沟通平台,及时协调解决影响公司和谐的突出问题。二是定期主持召开生产经营分析会。全体党员、部门负责人及员工代表参加,贯彻董事会的决策精神,总结生产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员工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各项任务。三是定期举办“我为企业生产经营献良策”活动。发挥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对被公司采纳的意见建议进行表彰。四是以企业管理和生产流程为依托,在生产链上建立党小组,开展争创“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技术攻关”、“红旗班组”活动及劳动竞赛等活动,把党的工作融入企业生产经营中。

3.非公企业党组织承担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如何把企业发展的各个要素有机地整合、调动和协调起来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定责共建”活动中,各基层党组织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通过开展企业文化宣传、党员和职工教育培训、员工文体活动、建立员工关爱机制等,树立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一是全面负责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企业文化手册,对公司的价值观、文化战略、管理理念等进行明确;打造了企业“文化长廊”;创办企业内刊,及时报道与企业相关的最新政策、公司生产经营状况等;开办网上培训平台。二是建立员工关爱机制。建立关心员工工作机制,关心员工思想工作和生活,切实帮助员工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三是精心组织开展活动,丰富员工精神生活。活动中,各级基层党组织精心组织策划了春节联欢晚会、每月的员工生日会、“七一”建党庆祝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员工的生活,又提升了党组织在员工中的威信。

(三)“定责共建”制度的成效

通过“定责共建”活动的不断深入,盐田区非公企业的各项责任得到有效的落实,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的责任也得到实现。实践证明,“定责共建”制度有利于实现“三方共赢”,即企业、党组织和企业员工三个方面的共赢,是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一大创新和突破。

1.有利于企业履行各项责任。“定责共建”制度的实施,增强了企业履行各项责任的主动性。企业董事会通过签订《定责共建责任书》,规定了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把企业的责任摆到明处,落到实处,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党组织参与到董事会的决策,加强了党组织对企业履行各项责任的监督,企业不再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逃税漏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等,避免了违规违法的生产经营,实际上就是主动承担了许多社会责任。

2.有利于党组织履行各项责任。“定责共建”制度重点解决了党组织无法融入非公企业的尴尬境地,使党组织在非公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中有了“实权”,具体明确了党支部在企业中的职能任务和责任,使党组织参与到董事会的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之中,并具体承担了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

一方面,落实党组织的监管责任。“定责共建”制度建立起了企业董事会与党支部良性互动长效机制,实现了企业决策有党的声音,企业管理有党的身影,员工关爱有党的温暖。党组织参与到董事会的决策,有权对企业发展和员工权益等重大决策发表意见,提出议案,这有利于对企业违法违规等现象进行监管。另一方面,落实党组织帮助企业发展壮大的责任。通过“我为企业生产经营献良策”的活动,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出谋划策;通过利益协调机制,协调企业内部矛盾,维护企业的和谐稳定;在生产链上,通过争创党员的责任区、先锋岗、技术攻关模范、红旗班组以及劳动竞赛,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最后,落实党组织维护企业员工权益的责任。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政党。而“定责共建”制度使党组织进入了决策层和管理层,使“两层”有了党的声音,从而能够使党组织在决策层面、管理层为企业员工争取权益,避免企业领导层侵犯企业员工的权益,从而维护其利益。

3.有利于实现“共赢共建”。“定责共建”制度明确了企业和党组织的责任,同时,规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共建。责任不是最终的目的,实现企业和党组织的共融共建才是“定责共建”制度的最终目的。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管理和经营之中,不是为了领导和干涉企业,而是为了保障企业的健康、快速的发展,监督企业各种责任的落实,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维护企业员工的利益。“定责共建”制度以企业为中心,通过制定企业和党组织各自的责任,促进了企业的发展,维护了员工的权益,增强了党组织在企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实现了企业、党组织和员工目标的高度一致,有助于实现三方面的共赢共建。

三、非公企业与党组织“定责共建”制度的完善

“定责共建”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企业、党组织和员工的共融共建共赢,但是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低、非公企业领导层责任和共赢意识不强烈、非公企业员工权力意识淡薄等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更好地发挥“定责共建”制度的作用,必须不断地完善之。

(一)增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

共产党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宗旨决定着其必须具有责任意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受侵犯。但是,据调查,由于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无法进入非公企业的核心层,与其他部门和行业相比,非公企业的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相对较低,责任意识淡薄。为了更好地发挥“定责共建”制度中党员的作用,必须加强对非公企业党员的党性教育,开展“两学一做”和“三严三实”学习,“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个支部、每名党员”,使其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责任,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2015年6月,盐田区实施了两新组织党建人才队伍建设“红领计划”,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人员的素质而做出努力。

(二)增强非公企业领导层的责任和共赢意识

食品安全、生态危机、农民工讨薪等问题的频繁发生,说明有许多非公企业没有很好地履行相应的社会责任和单位内部的责任。同时,由于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长期以来被弱化、淡化、虚化和边缘化,非公企业的领导层不重视内部的党建工作,没有认识到党建工作对企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企业发展与内部党建工作的共赢关系,导致非公企业领导层对党建工作具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认为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或者认为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没有作业,完全是浪费。为了更好地发挥“定责共建”制度的作用,必须对非公企业领导层进行教育,转变观念,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责任和共赢意识。一方面,增强非公企业领导的责任意识。通过培训教育,使非公企业的领导充分地认识,除了企业的发展和利润,扶贫救困、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大众的利益等等也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另一方面,增强非公企业领导的共赢意识。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从根本上说是为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并使其变强变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而不是限制、干涉、阻碍企业的发展,非公企业的发展和内部党建工作是相得益彰、目标一致的。非公企业的领导要转变观念,树立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共赢意识,积极主动地支持企业内部的党建工作。

(三)增强非公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

农民工是非公企业的主力军,一方面他们没有维权的意识,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即使有维权的愿望,但是成本太高,不愿意维权。“定责共建”制度的建立,为非公企业员工的维权提供了一个平台,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党组织解决问题。因而,应该通过宣传教育培训方式提高非公企业员工的维权意识,让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拥有哪些权利,维权的相关法律、渠道和平台,非公企业内部党组织的责任、义务以及非公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使其愿意维权、主动维权,变被动维权为主动维权,增强维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需要企业、党组织和员工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高效运转,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的力量,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就可能无法落实各种责任和义务,维护各种权益,影响非公企业的又好又快地发展。

[1]习近平.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讲话[EB/OL].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454192.html.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3.

[3]习近平.毫不动摇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EB/OL].http://www.360doc.com/content/1 6/0305/01/9851038_539511364.shtml.

[4]习近平:积极推动民企党建探索工作.http://news.sohu.com/20170518/n493507707.shtml.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5、1104.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5.

[7]习近平: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到每一个支部.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07/c_128872193.htm.

D267

A

1008-8431(2017)06-0016-04

2017-09-07

田丽(1978-),女,中共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分校讲师、博士。

(责编:李 园)

猜你喜欢
党组织责任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 03:39:24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新民周刊(2020年5期)2020-02-20 14:29:44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6:42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
期望嘱托责任
中国火炬(2014年12期)2014-07-25 1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