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错误观念举隅及纠正

2017-01-24 18:40:56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领导干部工作

晓 山

领导干部错误观念举隅及纠正

晓 山

观念问题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领导干部要正确区分观念的好坏新旧,有些观念要大力提倡树立,有些观念则要下决心摒弃。当干部就得有高要求,对那些在权力观、政绩观、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过时的、不太全面的、乍一看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的陈旧和错误观念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下决心坚决予以摒弃,努力培养和树立起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努力做一个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领导干部;观念;权力观;政绩观;工作作风;工作方法

观念是经过日常工作生活的常年累积、自然而然形成的各种认识的集合体。观念问题至关重要,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任何工作的推进,都必须经历一个从观念到行动、从行动到效果的过程。观念具有主观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要正确区分观念的好坏新旧,有些观念要努力接受和树立,有些观念则要下决心摒弃,不能把看似好实则不好的东西固化在脑子里,并因此产生错误的言行,影响个人的成长,阻碍工作的推进。当干部就得有高要求,这个问题不解决,很难做好工作。以下这些观念,有的过时了,有的不太全面,有的乍一看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对此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且下决心坚决予以摒弃。

一、权 力 观

1.胆大得官做

胆量是做事的决心和气魄,是干事创业必不可少的要素,许多事情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敢不敢的问题。我们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和“杀出一条血路”的胆识下起步的,也培养了不少有胆有识、改革创新的干部。现实中,一些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干部得到了提拔重用,他们一往无前、义无反顾,创造了实实在在的政绩,他们的胆大是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反之,一些干部把胆大用错了地方,他们是为了个人的前程和“乌纱帽”,有的弄虚作假、搞注水政绩、虚假宣传,捞取政治资本,以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有的认为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有的年纪越活越小、履历越来越好看,被提拔机会也就越来越多;还有的喜欢用这些所谓胆大的干部,助长了“胆大”之风。这些人即使一时“得官做”,最终也会被处理被问责,甚至“得牢坐”。

邓小平同志说得好,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做事要有所畏,有所怕,不能无所顾忌。要常怀敬畏之心。不要认为自己担任了一定的职务就有多了不起,就可以肆无忌惮,任何人在组织面前都是渺小的。要敬畏规律、敬畏组织、敬畏群众、敬畏权力、敬畏党纪国法,时刻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有所为有所不为,心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要常做老实之事。老实人不吃大亏。领导干部要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干老实事。当然,这仅靠个体自觉还不够,还需要组织敢于向“不老实”的人和事“亮剑”,坚决遏制“老实人吃亏”的逆淘汰现象。要常有坦然之态。领导干部政治上追求进步、职务上谋求升迁无可厚非,但不能刻意谋求自己的升迁,刻意了就会扭曲,就会胆大到跑官、跑票、跑关系。要坦然面对升迁,把职位当作为党和人民作贡献的平台,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到干好工作上。

2.有权就有威

有而可畏谓之威。权威就是对权力的一种自愿的服从和支持,是极具公众影响力的威望。一般来说,正当合法的权力,都会有与其相对应的权威,这是权力运行的必然保障和基本要求。一些领导干部误以为“有权就有威,权失威散尽”。事实上,组织赋予的只是权力,如何加强或减少自身的威,就要靠干部自身锤炼。通常,领导干部的权威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力服,领导干部担任一定的职务便会拥有一定的权力,大家出于基本的职业素养会听你的,这是最初级的威,让人不敢不服;二是才服,身携真理的力量和预判、决断能力,工作能力水平高人一筹,让人不得不服;三是德服,拥有崇高的人格魅力,讲公道、顾大局、凡事率先垂范,让人不忍不服。真正的权威是一种自愿的跟随和支持,既不是被动更不是强迫,“权力任性”非但不能让人信服,反而会损害威望、毁坏形象。

作为领导干部,要获得真正的“威”,除了要慎用权、用好权,还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升个人涵养。要以廉生威。“廉则吏不敢慢,公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廉洁奉公者,没有把柄在别人手上,敢于对错误言行进行揭露、斗争,弘扬正气正义。廉洁自律的干部往往受人敬重,而贪污腐败、徇私枉法的干部则要遭到唾弃。领导干部要时刻不忘贪欲之害,自觉修剪“欲望”之枝,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微慎初慎独,才能成为“榜样”和“标杆”,才能有威。 要以能立威。就是得有服人的真本事,有“几把刷子”,说话办事一针见血、抓住要害、直指本质和核心,遇到突发事件有危机公关的能力,遇到难啃的“硬骨头”有细化分解的能力,遇到尚不明确的挑战有未雨绸缪的能力,凡事深一层次、强一咫尺,叫人心服口服,威名自立。要以德树威。就是要有好的德行和个人形象,加强品德修养,靠道德的力量、人格的力量,成为高尚人格的代表,靠人格魅力聚人心,靠为官之德聚民意。

3.有权不用,过期作废

领导有权十分重要,有职有权才能干事。但领导干部手上的权力也有期限,一旦转岗了、退休了,往往会门庭冷落车马稀,心理落差很大。所以,一些领导干部为了防止权力“过期作废”,拉山头搞团伙,把“自己人”安排在重要岗位,为离职做准备,这样权力就永远不会过期;有的把权力当作自己的私人物品和谋取私利的手段,滥用、妄用权力,在权力到期之前“大捞一把”,出现“59岁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受此影响以权谋私导致晚节不保,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有了“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观念,很有可能导致“有权乱用、自己作废”的后果。权力有期限,但为人民服务永远没有期限,领导干部应该有这样的认识和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绝不能把它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在位期间一定要能正确行使权力,用权力为民造福。要珍惜权力珍惜声誉。权力是国之公器,是为民服务的。组织和人民把我们推上领导岗位,我们就要珍惜这份信任,在权力的保质期内要以人民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努力方向,珍惜每一次为民用权、为民谋利的机会,勇敢地担起岗位责任,甩开膀子干出样子,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不任性用权、不肆意妄为,珍惜自己的声誉。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权力是把双刃剑,可以成就人,也可以毁灭人,如何使用至关重要。要彻底摒除“以权谋私”的错误思想,心底无私,秉公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公道正派。对权力常怀敬畏之心、戒惧之意,切不可一朝权在手,胡把令来行。要退休不退志退岗不褪色。权力有期限、干部会退休,但为人民服务永远不过期、永远不作废。领导干部要正确面对个人的进退留转,不管是在岗还是退休,都把有限宝贵的时间放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二、政 绩 观

1.没有功劳有苦劳

功劳就是通过辛勤工作取得的突出成就;而苦劳只是经历了一些基本的劳动,没什么成效。功劳与苦劳是相互联系的,有功劳必有苦劳,而有苦劳不一定有功劳。经常听到一些干部自我评价或评价他人时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些年虽没做出什么成绩,但也挺辛苦挺不容易。不仅成为聊以自慰的理由、替人说情的借口、邀功请赏的说辞,甚至一度成为评判、使用干部的一项标准,严重挫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的甚至以此为理由向组织讨价还价,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干部干部,干字当头,当然要有实绩,这是本分。因此,对领导干部来说,无功就是过,没有功劳就没有资格说苦劳,有了功劳才有资格说苦劳,身居要职,又掌握着那么多的资源,却做不出与职位相称、让组织和群众满意的成绩,就是尸位素餐、为官不为、影响发展。有功劳的人不会拿苦劳说事,没有功劳而又善于反思的人不屑于拿苦劳作挡箭牌,只有那些没有功劳却又不知反思改进的人才会把苦劳看得那么重。所以,千万不要被“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观念蒙蔽了自己的心智,忘记了面临的形势和肩上的责任,沉浸在“有苦劳”的自慰中不能自拔。

领导干部不仅要勤政、廉政,更要善政,才能变“苦劳”为“功劳”。要有展示功劳的实在政绩。实干实绩最重要。组织安排一个人到领导岗位,他就应该珍惜机会、有所作为,多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政绩。只有这样,付出的苦劳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成为功劳。要有创造功劳的方式方法。方向正确以后,方法便为王。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不断提升自己善谋良策的能力、善抓落实的功夫、善带队伍的本领,用正确的工作方法代替无用的苦劳,善作善成,取得实效。要有成就功劳的踏实作风。功劳与苦劳是有机联系的,苦劳是功劳的必然前提,功劳是苦劳的可能结果。只有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这种努力应该是积极主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任劳任怨的。

2.新官不理旧账

旧账,本意是指生意往来中遗留下来的债权债务关系,引申到领导工作中,一般是指前任领导或班子欠下的债权债务或是未完成的项目、工程等遗留问题。一些新上任的领导干部,认为这些旧账是上一任的事情,与己无关,不愿收拾烂摊子;有的则想另立“新篇”,将上一任的思路“兜底翻”,另搞一套。有这种错误观念,究其原因,除了怕事不敢理、懒政不想理、平庸不能理、为私不去理外,根子还是政绩观出了问题,是典型的失职和不敢担当。新官不理旧账,往往导致政策缺乏连续性、稳定性,烂尾工程、无头债款就会层出不穷。

理好旧账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格和务实的作风。新官要主动承认这些“旧账”,正常的账要清,失误的账要纠,不完善的账要补,尤其是涉及群众利益的账要分文不差地还。要有正视“旧账”的担当。当官避事平生耻。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念,无条件接受前任留下的债权债务,及时进行清算审计,不怕拖累和麻烦,更不能因前任提拔为上级领导,就不敢较真碰硬。同时,也要有“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境界和担当,考虑经济发展和政策落实的连续性,继承过去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做法。要有偿还“老账”的能力。打铁要靠自身硬。要处理好“陈年旧账”,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素质,丰富自身的经验阅历,把一个个老账圆满了结。要有不欠“新账”的作为。解决了“老账”,并不意味着不会欠下“新账”。要遵循发展规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好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绿色政绩”。

3.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赞同

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肯定是人之常情。被人赞同,可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创造出更大的成绩,这是无可厚非、值得鼓励的事。但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赞同,让所有人都满意,则容易陷入完美主义的陷阱,既不可能实现,也幼稚可笑。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做好官,坏人就不会喜欢你;做坏官,好人就不会喜欢你。领导干部对此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希望得到所有人的赞同,则容易患得患失,甚至丧失原则、丢掉立场,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

公道自在人心,好与坏的界定,根据大多数人的口碑,就可以作出基本判断。干部也一样,只要组织认可、群众满意,自己就是一名“好干部”,无须刻意去寻求所有人的赞同。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获得多数人的赞同。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如果习惯听到一片“赞同”之声,就难以听进“反对”之言,就会“讳疾忌医”,不利于自身成长成才、不利于事业发展。领导干部要认真倾听群众诉求,多听“诤言、实话”,积极汲取好的意见建议,不断自我修正和完善,提升领导能力和水平,才能把握发展趋势,捕捉发展机遇,才能得到多数人的赞同。要敢于得罪坏人获得好人的赞同。要摒弃“老好人”思想,坚守原则底线,面对歪风邪气、大是大非,面对各种损害群众利益,阻碍事业发展的行为,必须“零容忍”,决不搞抓大放小、下不为例,以担当精神和浩然正气,弘扬社会“正能量”。这样虽然得罪了一部分人,但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要大胆干事创业获得组织和群众的赞同。发展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必然要更新落后的观念、抛弃不良的风气,甚至要触碰一些潜在的利益。为了实现和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干部要大胆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敬业奉献中彰显价值,赢得尊重和赞同。

4.雪花膏要涂在脸上,不要涂到屁股上

雪花膏,是一种护肤品,有美容养颜之功效,大家都喜欢把它涂到脸上,使自己光鲜亮丽,得到赞美;倘若涂到屁股上,似乎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人们常说雪花膏要涂在脸上,不要涂到屁股上。一些领导干部也把这种观念带到工作中来,对他们而言,政绩就是能美化自己的雪花膏,只有涂在“脸上”,放在显眼处,看得见、摸得着,既能往脸上贴金,又能为升迁铺路,自己的努力才没有白费;如果涂到“屁股”上,放在了偏远和地下等别人看不到的地方、短期内很难产生效益但有利长远的事情上,就难以“显山露水”。所以,一些领导干部就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贻误发展,组织反感、群众唾弃。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领导干部要想真正在群众中留一点“影”,留一点“声”,就要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真正创造出实实在在的政绩。要抓显绩,更要抓潜绩。显绩和潜绩,二者都重要。既要注重抓显绩,让群众得到更多更快的实惠,增强工作的动力和信心;又要注重抓潜绩,夯实显绩的基础,多做打基础、做铺垫、利长远的事,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耐住性子、扑下身子、撸起袖子,做好长远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要抓亮点,更要补短板。要善抓亮点,抓好亮点,以此带动其他工作。但扬长更要注重补短,要充分认识到越是短板,就越有发展的空间,找准问题,精准施策,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跨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均衡发展。要抓速度,更要抓质量。当前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不进则退,发展的速度上去了,其他工作就会有基础。但只有速度也不行,更要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实现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多用来形容平时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一下子做出了惊人的成绩。领导干部有冲劲和闯劲、激情热情,有功成在我的抱负和不甘落后的想法,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党的事业、领导工作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继往开来、厚积薄发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做出惊人的成绩。有些领导就是不明白这个道理,总想着一鸣惊人、一举成功,于是揠苗助长、急功近利,结果往往是不进反退,身败名裂。或者即使明白这个道理也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跃跃欲试,一门心思总想弄出一点动静来、制造一些新闻来,吸引领导的目光、媒体的关注。这其实都是有自己的小算盘、小九九。

饭要一口一口地吃,事要一桩一桩地做,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做工作、当领导要遵守这些基本规律,切不可老去想着一鸣惊人。要稳中求进。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领导工作的重要方法论,稳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行稳方能致远;进是目的、是任务,只有积极进、主动进、持续进,才能更加稳。在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按辩证法办事,保持脚踏实地的作风,杜绝“头脑发热”的“大干快上”,既保持定力、稳定大局,又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做到“蹄疾而步稳”。要墩苗淬火。经济社会发展可以提速,成人、成才、成功却要放慢脚步,确保走得稳、走得实、走得远。领导干部的眼睛不要总是盯着位子、总想着提拔,要知道不经过千锤百炼,根基浅、腹中空,就算到了重要岗位,也往往难以胜任,唯有沉下去,扎根、墩苗、淬火,多到基层一线和不同的岗位上锻炼自己,在急事、难事、大事中苦心志、劳筋骨,才能练就过硬本领,为长高长大提供所需的营养。要注重积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领导干部不要急于做“质变”的突破性工作,而要注重“量变”的积累。注重积累知识、积累经验,积蓄力量、汲取营养,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化能力,提升把握规律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提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时刻准备接受组织和人民的挑选。有了足够的积累,才会有一鸣惊人的可能。

三、工作作风

1.随大流无风险

随大流就是顺着多数人的思想和行为说话办事。长期以来,由于受中庸思想的影响,再加上“出头的椽子先烂”“枪打出头鸟”等教训,有些干部有凡事“随大流”的思想,这实质是一种从众心理。确实,随大流可能会少犯错误,即使犯了错也可能没什么太大的风险,因为很多人认为法不责众。对领导干部来说,看似稳妥合群,其实是不敢负责、怕担责任,是不分是非的表现,如果对官场上一些不良习气盲目跟风,还会导致思想堕落,“随大流”就会演化成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败坏了风气,阻碍了发展。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随大流已经不再是推责诿过的挡箭牌,出了问题,就得承担责任。

领导干部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强化事业心和责任感,摒弃从众心理和思维懒惰,心中有想法,手中有办法,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带领群众走出一条跨越发展的新路子好路子。要坚守原则底线。“大流”也有对错,随了正确的大流,“跟着走”,对人对己对事业都是好事;倘若随了错误的大流,不但会成为末流,还会有大险。所以要正确地认识大流,始终做到是非分明,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守住做人、处事、用权的底线。对错误的大流,要大胆指出,合理引导;对正确的大流,则应该坚守,始终牢记在不好选择时,坚持原则就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要坚持独立思考。有无思想是评判一个领导干部才能高下的重要标志。思想来源于思考,思考的深度决定了思想的高度。面对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只有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看问题才会更深刻,作决策才会更有针对性,从而失去随大流的思想基础。当然,独立思考也不是固执己见,还必须学会吸收别人的思考成果,防止主观臆断,形成“理性思维”。要敢于求新求变。要树立敢于怀疑质疑,敢于创新创造的观念,敢闯敢试、敢冒风险,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打破迷信经验、本本、权威的惯性思维,杜绝闭门造车、照搬照抄等行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闯出新路子,开创新局面,绝不能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2.多栽花,少栽刺

花柔和、芳香,闻着神清气爽;刺坚硬、锐利,一不小心会伤人伤己,所以大家都喜欢栽花,不喜欢栽刺。与人交往也是一样的道理,多说好听的话,多陪笑脸;少说不好听的话,少做得罪人的事。在无关是非对错和原则的日常生活中,“多栽花,少栽刺”问题不大。但如果把这个观念引入领导工作中,放弃积极的思想斗争、讨巧卖乖、回避矛盾,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就变成了庸俗的市侩哲学,是典型的明哲保身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早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斥其为革命工作和队伍建设的腐蚀剂,是一种严重的恶劣倾向,必然难以担当重任。凡事有个度,花栽多了,香气浓了也不好,迷惑别人的同时也迷惑了自我;而刺有明目醒脑的功效,特别是花多的时候,刺就显得尤为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所以领导干部要多听“刺”言、少听“花”语,当“栽刺”时须“栽刺”,不能搞爱惜自己的羽毛那一套。要敢讲带“刺”的话。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面对问题要敢讲真话、讲明话、讲让人警醒的话,不能只讲正确的废话、漂亮的空话、严谨的套话。尤其是上级领导工作中的失误,要大胆指出,这是对工作负责、对领导负责。自己也要听得进带“刺”的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让说真话者感受到正向激励,为说真话者撑腰。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是福气和造化。要敢做栽“刺”的事。敢于向不良现象说不,该制止的制止,该惩处的惩处,敢于亮剑,不怕得罪人。这不是与谁作对,而是对同志的真诚关爱,对事业的高度负责。不要总想着八面玲珑,四处讨好,满足于“和稀泥”、当老好人。当前面有陷阱和风险时,栽的刺就是“安全网”和“防火墙”;当看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栽的刺就是“提神醒脑汤”,当事人即使一时不能理解,但事后会感激不尽。要修炼进“刺”的艺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过”怎么指出来,既让对方能接受,又不至于伤人,就是一门艺术了。要注意“进言”艺术,讲究策略、场合、时机,采用合适的交流方式和表达方法,让带“刺”的话真正发挥作用,让对方感受到真诚的关心。面对栽花人多、栽刺人少的情况,领导干部要更加重视栽刺的人,高看一眼、厚爱三分。

3.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马屁一般用来讽刺谄媚奉承的行为或话语。虽然是一种讽刺,但不少人却很乐意做。不少领导干部很喜欢听谄媚奉承的话,拍马屁,成本低,收益高,没风险,你好我好大家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不会被说破穿帮露馅。马屁实质上是一种“语言贿赂”“精神鸦片”,就像罂粟花,好看却充满了迷人的危险,让“被拍者”在恭维中自我麻痹、自我陶醉,久而久之会上瘾,以致最后被“捧杀”。而对于拍的人,不仅贬低了自己的人格,也贬低了领导的水平,时间久了,也会惹人厌烦,一旦拍得不好,还会拍到马蹄上,倒挨一脚,得不偿失。

领导干部要走在干事创业的大道上,不要去搞那些恭维献媚的雕虫小技,要把精力用在工作上,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取悦”组织和人民。要醒脑,不听“马屁之言”。马屁不绝主要还是因为被拍者没有坚决抵制,甚至很享受这种“精神按摩”,从而让拍者有了市场。领导干部要有清醒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定位,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思想定力,保持心正气淳,耳聪目明,敢听真话,善听真话,听得进真话,时刻警惕各种“精神贿赂”,自觉远离马屁人,警惕马屁精,不听马屁声。要祛疾,不行“马屁之事”。拍马屁容易降低自己的人格和形象,被下属看轻。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强大武器,不唯上,只唯实,敢于直言进谏,客观地评价他人,决不恭维献媚。要清源,刹住“马屁之风”。领导干部不仅要自己不听马屁之言、不行马屁之事,还要教育引导下属摒弃马屁行为,以实干实绩立身。要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知事识人、以事择人,让从严从实、苦干实干的人受重用,让“恭维者”和“马屁精”失去土壤,形成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文化,让“马屁之言”无处说起、销声匿迹。

4.自己不贪不占就不怕

俗话说,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一些领导干部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不贪污受贿、不占公家便宜,认为自己没有做“亏心事”,就无所畏惧,就不怕组织的调查和群众的监督。其实做到这些只是尽本分而已,是最基本的要求。当干部尤其是当领导干部绝不只是管好自己就行了。如果没有管好班子成员和下属,致使本地区、本单位问题频出,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如果没有管好家人和亲朋好友,“后院着了火”,领导本人能说没有责任吗?能脱得了干系吗?事实上,这样的领导干部是不称职的,而且最后是必然要被问责、被查处的。

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化、常态化的形势下,领导干部不仅要守住自己,不贪不占;还要净化周围,扎紧自家篱笆,管好身边人,才能真正挺起腰杆,无所畏惧。要履行“一岗双责”,带好队伍。要干事,还不能出事;不仅自己不出事,下属也不能出事。在抓好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同时,要切实抓好本地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知道干部在想什么、干什么,思想是否积极上进,作风是否扎实深入,要特别关注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对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要及时咬耳扯袖、批评教育,防止不纯洁思想演变成不廉洁行为。要树立良好家风,管好家人。要弘扬遵纪守法、艰苦朴素、自食其力的家风,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切实承担起家庭责任,教育好亲属和子女,严格要求自己的家人,不让家人利用自己的身份搞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更不能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为他们的违纪违法行为充当保护伞。要净化朋友圈,慎重交友。要自觉净化朋友圈,防止被那些别有用心的“朋友”围猎,多交挚友、诤友、益友,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

5.遇到红灯绕道走

“红灯”本为警告车辆停止前进的意思,一般是指要停止干、不能干、严禁干的事。“遇到红灯绕道走”,绕开的是党纪国法,破坏的是政策的严肃性,走的是投机取巧的“捷径”,其本质与“闯红灯”并无区别,一旦越过了纪律红线、法律底线,就会弄巧成拙,造成秩序混乱,小聪明导致大错误。

领导干部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上级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不能绕开政治纪律走。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的纪律,是为官从政最起码的要求。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做到“四个服从”,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讲政治是具体的,绝不能对党中央和上级的指示搞实用主义,搞变通执行、选择执行。不能绕开法律法规走。法律法规的生命力在于执行。领导干部要树立法治信仰和法治权威,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导向,始终把依法行政、依法用权当作思想指引和行为准则,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养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良好习惯,切实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不闯红灯,不越红线。不能绕开各种监督走。遵守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既要靠行为自觉,更要靠对权力的监督制约。要积极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和结果公开,主动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杜绝闯红灯、绕红灯的冲动和行为。

6.拖也是一种办法

拖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放一放再作决定。遇到一些重大问题,不急于拍板,反复思考、慎重决策无疑是正确的。有些事情解决的时机不成熟,等一等也许是明智的选择。但领导工作中,有些人把“拖”当成官场“真经”,当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一种工作习惯,毫无紧迫感,事事处处拖拉散漫。面对一些群体性、突发性事件,面对群众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面对前有标兵、后无追兵的发展局面,靠“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拖延是一种病,是工作不在状态的真实反映,有百害无一益。

当前正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领导干部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在“负重”中快速前行。要分清轻重缓急。事有先后,用有缓急。工作纷繁复杂,首先要分清主次、分出轻重缓急,把最重要最紧迫的放在第一位,集中精力,攻坚克难。要善于抓本质抓重点抓关键,对急事难事要打歼灭战、薄弱环节要打持久战,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切实做到“打鼓打到重心处、工作抓到要害上”。要立即做马上办。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增强“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立说立行。能办的事,能快则快,绝不拖延;定下来的事,快节奏、高效率完成;面对机遇,反应要快、落实要跟上,做到凡事先人一步、快人一拍。今日事、今日毕,努力做到日清月结,不守成、不观望,不让群众的“热期待”换来“冷处理”,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要根除“拖延症”。拖延是扼杀成功的毒药,是工作不在状态的表现。拖延久了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患上“拖延症”,今天拖明天、明天待后天,最终一事无成。凡事要长计划、短安排,分层次、有节奏地推进。遇到困难时,不要总想着给自己“留后路”,多为落实想办法,不为拖延找借口。

7.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过得去就是满足于一般化,能交差应付、完成任务就行,是“差不多先生”;过得硬则不然,时时事事处处高标准严要求,让人挑不出毛病,是“大国工匠”。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人民群众诉求增多,领导干部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的人发出了“为官不易”的感叹,于是降低标准、放宽要求,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过得去”与“过得硬”,虽只一字之差,实则天壤之别,反映出工作学习生活中两种不同的格局境界和价值追求,最终也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只求“过得去”者追求不高、小进即满,凡事推脱应付;反之,“过得硬”的人做事精致、细致、极致,不断追求卓越,自然也就会取得非凡的成就。

领导干部如果只求“过得去”,最终必然过不去;只有“过得硬”,才能真正过得去。那么,如何才能确保“过得硬”呢?思想上要认真较真。“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思想上处于什么站位往往就得出什么结果,甚至会产生递减效应。世界上的事最需要“认真”,也最怕“认真”,而我们共产党人最讲“认真”。所以,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传统,要讲认真敢较真,高标准严要求。行动上要用精工出精品。拿出打铁的韧劲和绣花的功夫,发扬专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严格严肃严谨地对待工作,精益求精,绝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绝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把“严细实”要求贯穿工作的全过程。效果上要组织满意群众满意。工作是否“过得硬”,评判者是组织、是群众。长期“过得去”,组织和群众必然对你“过不去”。领导干部不仅自己要过得硬,还要树立正确导向,让“过得硬”的干部腰板硬、立得住,让“过得去”的干部过不去、立不住。

8.死猪不怕开水烫

杀猪褪毛都要用开水,但猪死了就算被开水烫了也不会感到疼痛。有的领导干部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别人指出了,自己也意识到了,就是不改正,认为自己就这样了;有的特别是在落后偏远地区、弱势边缘部门任职的,认为组织的春风吹不到这“玉门关”,干事创业没有激情;有的长期得不到提拔使用,心灰意冷,对工作完全没有了斗志。他们对上级的部署、领导的安排、群众的呼声不落实不解决,一副“我就这样”的嘴脸,无欲无求、无所顾忌、不求上进,严重影响了干部自身以及党和政府的形象。究其原因是心中无党、心中无民、心中无责、心中无戒,既是政治品格的问题,也是精神状态的问题。

我们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身在工作岗位,就要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在其位、谋其政,司其职、尽其责。要激活危机感。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缺乏危机感或者没有危机感,就很难接收新知识、新理论,很难破旧立新,容易说话过时,办事老套,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当今社会,糊涂官、太平官、慵懒官是愈来愈没有市场和空间的。要增强使命感。要有舍我其谁的使命感,要清醒地认识到,领导干部承担的是党和人民的事业,必须把主要精力用在工作上,义无反顾地去奋斗。要主动履职尽责,不推不诿、不慢不拖,秉着“我不干谁干,我不上谁上”的魄力,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啃下“硬骨头”、敢于解“挠头事”,在敢于担当中历练提高,在真抓实干中建功立业。要压实紧迫感。一名领导干部,在位在岗的时间是有限的,要倍加珍惜在岗在位的时间,不能仅仅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手段,要把工作当成终生的事业来对待,以时不待我的紧迫感,以火一般的热情投入工作,以昂扬的斗志来对抗工作压力,以百折不挠的勇气和充满激情的干劲来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

四、工作方法

1.屁股指挥脑袋

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脑袋是神经中枢,屁股只是一个“信息终端”,理应是“脑袋指挥屁股”。但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代表的利益不同,其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思维路径和落脚点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你的屁股坐在什么位置上,你的脑袋就自然会考虑这个位置上的事,也就是常说的“屁股指挥脑袋”。在其位谋其政,领导干部立足岗位实际履职尽责,这是其职责所在,无可厚非,但不等于说不要用脑袋进行思考、进行指挥,而是用屁股来指挥脑袋。这样局限就大了,并且容易出偏差。如果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片面强调本地区本单位或分管部门的利益,就会变成本位主义,缺乏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是私心在作祟。领导干部要始终明白一个道理,局部利益什么时候都不能置于整体利益之上,只能在融入全局发展中去谋求,否则,就会影响全局、损害整体。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领导干部既要立足自身看自身,又要跳出自身看自身,养成高出两三个层次看问题的习惯,涵养大气象,追求大格局,达到高境界。要增强大局观念。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窠臼,自觉回到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上看问题,去思考、定位和摆布,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只有这样,才能摆脱自身局限性,找准前进的方向,才能围绕中心、紧跟节奏,也才有可能取得成绩。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克服本位主义,多从不同的立场看问题,多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多从自身找找原因,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心胸就会宽广,就能妥善面对和处理生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提高协同意识。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多些协同思维,加强协作配合,做好补台补位,通过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实现协调发展,取得共赢,决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看客心态,更不能以邻为壑,损人利己。

2.只要结果,不管过程

过程是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经过了一定的过程,必然会有一定的结果。“只要结果,不管过程”这句话在时下颇为流行,往往是领导对下属提出的硬要求。这是一种唯结果论,是典型的官僚作风和甩手掌柜的做法。过程是完成结果的方法步骤,没有过程哪儿来的结果。而脱离实际的结果导向,还会促使少数干部为了完成任务、交付差事而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造假数字、搞假政绩。事实上,过程同结果一样都重要,过程管控好了,结果自然差不到哪里去。

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理念之一,更能反映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领导工作要强化过程观念,遵从事物发展的规律,不急不躁,循序渐进,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要合理安排任务。尊重客观实际,实事求是地给下属安排任务、下达指标,既不能当甩手掌柜,只提要求,只问结果,把责任和问题全部推给下属,也不能好高骛远,搞大跃进,不考虑实际情况和下属的承受力,逼着下属走“捷径”、犯错误,严重挫伤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的结果很有可能只是“后果”。要把握进度节奏。工作任务不能大而化之,要有可执行性。要细化任务分工,规范流程,压实责任,便于工作开展;要明确任务的时间节点,对进度提出具体要求,对标对表,提高效率;要强化督促检查,给下属传导压力,及时整改问题,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要注重纠偏。只有努力方向是正确的,才会有好的结果,注重过程必须注重纠偏。既要注重纠正偏向,避免大方向上的南辕北辙;又要注重纠正偏差,善于发现并关注下属在办事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问题,认真帮助分析,出出点子,教教方法,及时修正完善,切实提高工作质量;还要做好绩效评估,定期反馈通报,注重总结反思,更好地推进工作。

3.凭经验办事情,八九不离十

经验,是指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经验很重要,工作生活中借鉴以往的经验,可以使人少走弯路,提高效率。当干部需要重视经验的总结和借鉴,但不可只凭经验办事,认为凭经验办事“八九不离十”。如果忽视事物的特征和情况的变化,一味地迷信、套用经验,就会犯“经验主义”的错误,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四处碰壁。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和经验上。

经验虽好却不可妄用。领导干部要总结经验、提高自己,但绝不能迷信经验,对经验的使用一定要多了解、多分析、多实践,靠科学的方式方法办事,靠合理的经验做法取胜,打破惯性思维,不做经验的奴隶,不养成“经验依赖症”。对经验要“学”。要从自身的经历中学,学会应对问题;从他人的教训中学,学会借鉴利用;从历史的传承中学,学会警醒自勉。通过学习和吸收好的经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自身掌握的经验具备可用性和可行性,更好地推动工作、提升自我。对经验要“辨”。任何经验都是一定时空条件下的产物,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环境,不能把其当作“万能钥匙”,不加分析地盲目套用。要打破惯性思维,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经验,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作出决定,对照客观实际用好经验,不做经验的奴隶。对经验要“升”。经验来源于实践,很多人也会用以指导实践,但很大一部分经验只是浅层次的、表象式的,所以要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真分析研究经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揭示内在规律,把经验升华为一般理论,开拓新的理论视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新的实践。

OversightandRectificationsofLeaderships’PerceptionsDeviations

XIAO Shan

Leaderships’ perceptions problem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guiding their behaviors. Leading cadres should have a proper value judgement on different outlooks, discarding old ideas that have outlived their usefulness and adapting others to current conditions. With strict requirement on themselves, Party leaderships should give up irrational, mistaken and outdated perceptions of power, achievements, work style and methods. With proper outlook on these aspects, leading cadres should have a firm belief, be diligent and pragmatic, keep honest and upright, and also be ready to fulfill their responsibilities in serving the people wholeheartedly.

leading cadres; perceptions; outlook on power; outlook on achievement; work style; work method

D251

A

1674-0955(2017)06-0121-09

2017-06-05

[责任编辑李冲锋]

猜你喜欢
领导干部工作
不工作,爽飞了?
桃之夭夭B(2017年8期)2017-10-25 14:53:20
2016重要领导变更
军工文化(2017年1期)2017-03-14 10:11:20
领导致辞
印刷经理人(2016年9期)2016-12-20 16:02:55
我要出舱工作
再说还有工作忙
儿童绘本(2015年6期)2015-05-25 17:55:54
选工作
不能比领导帅
小说月刊(2014年12期)2014-04-19 02:40:08
干部任免
干部任免
信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