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从十月革命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高 放
(中国人民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北京 100872)
以列宁为首脑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于1917年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经过六年艰辛曲折探索,终于开创了不发达国家要采取新经济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和合作社,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随后,由于苏联领导人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急于求成,改变为加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又形成了权力过度集中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越来越偏离列宁开创的正路,陷入崎路和歧路,又一再延误改革,终于变成绝路和死路,使俄国倒退、回归资本主义老路和邪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的正确道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沉重代价,终于取得三大成就。首先,形成新民主主义理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其次,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虽然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曾经照搬苏联模式,吃了不少苦头,遭受重大损失;最后,改革开放以来经过总结正反面经验教训,终于探索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路和新路。今后要不断拓展这条新路使之成为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大同的康庄大路。
十月革命;苏联模式;新民主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要认清从十月革命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命题,首先就要辨明什么是十月革命道路。最近我应邀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讲演了《十月革命的十个问题》专题。依据我个人的研究心得,我讲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由于以列宁为首脑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从理论和对策上解决了十月革命前后俄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十大问题,才指引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且巩固了革命胜利成果,指引俄国走上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十大问题,简而言之就是:第一,提出了帝国主义的理论,指明了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第二,提出了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俄国这样较为落后的国家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第三,俄国在1917年二月革命胜利、推翻沙皇专制政权后,不能停留在民主革命阶段,而要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第四,依据俄国出现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这个崭新情况,俄国可能通过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即首先要求“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把二月革命后成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权力转交苏维埃政权;然后在苏维埃政权内部开展合法斗争,向群众揭露掌握苏维埃领导权的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还要推行帝国主义战争等错误政策,使坚持革命路线的布尔什维克党掌握苏维埃政权的领导权,这样就可以满足广大人民要“和平、土地、面包”的三大要求,然而由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在7月间镇压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和平、土地、面包”的示威游行,同时取缔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这样才迫使布尔什维克党转而采取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的方针。即使如此,在9-10月间列宁还三次向党中央提出:只要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掌控的苏维埃能够与临时政府划清界限,还可能争取和平发展,由革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只是在和平发展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才毅然决然发动武装起义。第五,要选择我优敌劣、我强敌弱、我实敌虚、我精敌疲的最恰当时机,经过周密准备,依靠工人赤卫队和起义士兵,定于10月24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开幕前一天发动首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0月25日(公历11月7日)起义取得胜利后立即召开全俄苏维埃二大,宣布全部政权已经归苏维埃,选举产生以列宁为首的人民委员会工农临时革命政府,宣告十月革命取胜。第六,十月革命胜利后,首先的任务是要通过召开立宪会议,使广大人民群众认清其代表资产阶级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反动面目,然后立即解散立宪会议,进一步巩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第七,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退出帝国主义战争、争取和平的迫切要求,苏维埃政府发布的第一个法令就是和平法令,主张交战国双方立即就缔结公正的民主的合约开始谈判。当和平法令遭到英、法等协约国拒绝后,苏维埃政府只好准备与德国单独媾和。在布列斯特城进行谈判中,德国提出要求俄国签订割地赔款的布列斯特和约。列宁认为,在红军尚未建立、敌我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极度悬殊的条件下,只有善于妥协,只好忍辱负重,以退为进,以空间换时间,先签订和约,待红军建立并且壮大后再废除条约,收回失地。列宁力排众议,反对革命空谈,最终在党中央委员会和党代表大会上争取到多数人赞同。1918年3月3日签订和约,到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后13日立即废除布列斯特和约。第八,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与无产阶级民主的关系。由于俄国无产阶级当时只有约260万人,而贫农却有几千万人,所以1918年7月制定的第一部苏维埃宪法中还是规定苏维埃国家是无产阶级与贫农专政,随后才更多地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国体,即规定无产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则是被统治阶级。由于建国初期资产阶级极力反对苏维埃政权,所以在苏维埃代表选举中剥夺资产阶级分子的选举权,列宁说这只是俄国的特殊情况。无产阶级专政以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民主为前提,无产阶级专政只是对敌专政,对己和友则是民主。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鼓吹“纯粹民主”来反对苏俄的无产阶级专政是超阶级的不符合实际的偏见。第九,列宁提出民族自决权口号,凡是不愿意分立出去的民族采用联邦制与民族区域自治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方式来解决俄国复杂的民族问题,在联邦制之下分加盟共和国、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五种形式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这是有俄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好方案。第十,在苏维埃国家初步巩固后,1918年4月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中就提出了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鉴于俄国是资本主义发展不足、社会生产力较为落后的国家,所以俄国不能一步登天、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所谓逐步迂回过渡就是在过渡时期要充分发挥资本主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加强工农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监督和调控,使私人资本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同时,还要以高薪聘请资产阶级专家,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
不料,1918年春天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里应外合,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苏维埃国家被迫中断逐步迂回建设社会主义的计划,转而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直接没收大中小私营企业2000多家,对广大农民征收余粮甚至口粮,以保证城市和军队粮食供应,停止使用货币,实行消费品的定量凭证供应,强制剥削者参加体力劳动等措施。列宁误以为采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可以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到1920年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及时改变政策。到1921年初发生水兵暴动、工人罢工、农民反抗后,列宁才幡然悔悟,立即承认错误,转而采取新经济政策,除了对农民以征收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开放农贸市场之外,对发展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采取较1918年初国家资本主义的设想更加宽松的政策。主要采取租让制,即把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矿山、森林、牧场、土地等资源和部分自己无力经营的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经营,其盈利按合同分成,互利双赢;另一种租借制则是把资源租借给本国资本家经营,同样按合同分成,互利双赢。列宁于1921年曾经预期租让制要实行50-60年之久,充分利用外国资本主义先进经验和充足外资来发展社会主义。列宁于1921年4月11日在有关租让制问题的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共和国不同世界发生联系是不能生存下去的,在目前情况下应当把自己的生存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联系起来。”[1]1671922年11月他在回答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提问时更加明确地阐明:“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2]263早在1918年3-4月间列宁写的《〈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的几个提纲》中,就开列出一个简明的社会主义的恒等式。什么是社会主义呢?列宁说:“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秩序+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3]520简而言之,社会主义就是依靠工农政权,乐于吸收资本主义各国的文明成果,这样社会主义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文明更新更好更高的社会主义文明。依我体会,列宁在1921-1923年制定新经济政策时,实际上还提出了新政治政策和新文化政策,其重点是消除封建专制主义、官僚主义余毒和小农意识、资本主义唯利是图意识等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和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培养一代社会主义新人。总之,列宁晚年已经初步认识到不发达国家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律在于:第一,要充分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第二,要彻底清除封建主义余毒,不能让其渗透到社会主义体制中来;第三,要逐步迂回建设社会主义,不能急于直接建成社会主义;第四,要逐步积累共产主义因素,更不能急于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
列宁在1921年10月18日发表的《十月革命四周年》一文中总结了十月革命胜利以来如何首先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致力于肃清中世纪封建制度的残余,而且已经创立了无产阶级苏维埃民主制度,取代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列宁说:“我们确实很自豪,因为我们有幸能够开始建设苏维埃国家,从而开创全世界历史的新时代,由一个新阶级实行统治的时代。”[4]566-567“我们的十月革命也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总结十月革命四年来的历史经验,列宁坚信:“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明确。”[3]569十月革命所指明的这条道路是什么道路呢?原先以为可以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通往共产主义,实践表明“我们遭受的失败最多,犯的错误最多”,“如果原先的道路在当前这个时期证明不合适,走不通,就选择另一条道路来达到我们的目的”。[4]569这就是只有“实行新经济政策”,大力发展合作社,才能“在实际生活中能把人民从小农经济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引导到社会主义。同个人利益结合,能够提高生产;我们首先需要和绝对需要的是增加生产”。[4]570“为了做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不能直接凭热情,而要借助于伟大革命所产生的热情,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到达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引导到共产主义。”[3]570这表明列宁给俄国这样的小农国家指出的正确道路是: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
才54岁的列宁,1924年1月过早病逝后,后来苏联领导人继续沿着列宁开辟的实行新经济政策通往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迅速恢复了遭到七年外战内战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1928年开始施行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出现了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工业化的热潮。可是从1929年起党的领导人就转向推行急于求成的“左”的路线,提前结束列宁确定的新经济政策和国家资本主义方针,急速停止租让制与租借制,1930年开始用行政命令和群众运动办法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展开全面进攻,工商业中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都被排挤出局,在农村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急于把初级合作社改变为集体农庄,把富农阶级也消灭了,富农分子都被集中遣送到遥远的外地,还强制劳动改造,把农民的农具、牲畜等也都归集体农庄所有。1932年底宣布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后又推行第二个五年计划。1936年又宣布基本上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小农经济,消灭了城乡资产阶级,使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和集体农庄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绝对统治地位,使全苏联社会只剩下工人阶级和集体农民两大阶级以及劳动知识分子阶层,宣布马克思主义理想的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已经变成现实。当时全世界各国劳动人民都为苏联消灭剥削阶级、实现了没有剥削和压迫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倍感鼓舞。1936年苏联还通过了第三部宪法,宣告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全部权力属于城乡劳动者,由劳动者代表苏维埃行使之”。宪法还规定劳动者苏维埃代表的选举实行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投票的原则,取消以往对剥削者选举权的剥夺和对农民选举权的限制,体现出苏联已经实现了全民一律平等的民主选举。1939年俄共(布)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又制定了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计划。实际上1936年宣布建成了的社会主义,只是在生产力和人均国民收入方面低标准的社会主义。急忙用行政命令消灭私有制的社会主义还没有很好巩固与充实,到1939年又要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显然是违背不发达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依旧推行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1946年就提出能够在苏联一国建成共产主义。经济恢复后,50年代苏联就开始搞共产主义建设工程。战后,苏联帮助东欧多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可是,苏联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使新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照搬有严重弊病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1952年苏共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斯大林指定由马林科夫取代他在大会上作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并且把马林科夫选为新中央领导班子的第二号人物,显然他是指定马林科夫为自己的接班人。1953年3月5日,他因突发中风逝世,以72岁结束了他党政军三大职的终身制。斯大林率先实行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这“三制”明显违背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原则,带有沙皇君主专制的色彩。苏联从30年代中期起,一方面用行政命令手段消灭了一切剥削阶级,另一方面又培植了一个高薪特权官僚集团。苏联党政军高级干部的工资待遇,在30年代中期已经超出最低工资约30倍,到50年代初期又扩大到约50倍。苏联模式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已经把列宁开创的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变成为崎岖曲折之路。
在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后继的领导人,在长达30多年时间内基本上沿袭了斯大林的过左路线、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命令经济体制,一再延误了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更使得社会主义的崎路变为歧路。到1985年戈尔巴乔夫担任总书记后,逐步转向右的方面,更使苏联模式社会主义陷入绝路和死路。到1991年苏共亡党、苏联亡国后,俄罗斯又回到资本主义的老路和邪路。逐步偏离列宁开创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必然由歧路和邪路蜕变为绝路和死路从而葬送了十月革命的成果,倒退到资本主义的老路和邪路,这是惨痛的历史教训!
1949年7月1日,毛泽东在为纪念中共建党28周年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这篇雄文中,曾经深刻指明了十月革命对中国的重大深远影响。他这样说道:“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5]1471那么,近百年来,中国人民是怎样走俄国人开创的十月革命之路呢?我认为这是当今我们在纪念十月革命一百周年时非常值得回顾和反思的一件大事。
据笔者的研究和思考,百年来中国人民沿着十月革命道路前进,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中国共产党人都犯过简单照搬十月革命经验和苏联模式的错误,同时在总结挫折教训的基础上又都有自己独立的创新。在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仍然面临着彻底铲除苏联模式弊病的艰巨任务。百年来,十月革命道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这三个阶段的长远、曲折影响,这是符合辩证唯物论所指明的客观事物总是波浪式起伏发展变化的规律的,也是符合人类认识论总是螺旋式逐步上升的规律的。这也表明,不发达国家实现社会主义更应认清其特殊规律。
首先,看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第一阶段。十月革命加速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21年在苏俄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党创建后即投入了反帝、反封建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斗争。由于建党初期党的力量弱小,按共产国际指示,实现了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同推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26年10月至1927年3月中共领导上海工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军阀统治。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右派掌权后,中共独立自主地开展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了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中共于1927年8月1日领导南昌武装起义,12月11日又在广州领导武装起义。上海起义、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这三次城市起义可以说都是学习十月革命经验的壮举。这三次城市起义的规模证明了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采取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的方式夺取政权,这条道路是走不通的。
正是在1927年秋后,毛泽东于9月9日在湘赣边界领导工农大众举行秋收起义,进军长沙失利后,转而将起义军整顿改编,转移到井冈山,在敌人统治薄弱的山区安营扎寨。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的部分军队在湘南宜章县也发动工农起义,建立了工农政权。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军转移到江西宁冈砻市与毛泽东的队伍会师,在井冈山成立了工农革命军。6月4日根据在上海的党中央来信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5月底在宁冈召开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苏维埃政府。从此,“苏维埃”和“红军”这两个标志十月革命胜利成果的神圣、神奇的种子都移植到中国来了,并且在中华大地茁壮成长,开花结果。红军与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使井冈山成为中共领导的第一个最有实力和影响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从1927年到1931年,在广东海陆丰两县、鄂鲁皖边区、广西左右江地区、海南岛琼崖山区都成立地方性的苏维埃政权。各地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纷纷建立,在理论上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也就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景是什么样的重大的问题。毛泽东于1928年10月5日发表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同年11月25日发表的《井冈山的斗争》;1930年1月5日写出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等文章中把马列主义原理和十月革命经验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政权的理论。①评见拙文《马克思主义在现代中国独创性的发展——对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革命理论的历史考察》,载《马克思主义研究丛刊》1984年第3期,收入高放文集之二《社会主义在世界和中国》,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第396-421页。各地苏维埃红色政权纷纷建立后,1931年11月进而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制定了宪法,把江西瑞金作为首都(瑞金改名为瑞京),毛泽东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主席。中国的苏维埃革命运动历经10年之久,到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实行第二次国共两党合作时,才把中国工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与新四军,苏维埃政府才改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十月革命的经验又有重大的新发展。这就是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吸取理论界研究的新成果,于1940年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这个新理论昭示我们,要认清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不同于俄国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不可能像俄国那样,在1917年二月民主革命胜利后只经过8个月就可以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将较长时期在农村坚持斗争,并且在农村根据地坚持新民主主义建设,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将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待将来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社会化才有条件过渡到社会主义。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实际上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新民主主义建设论、新民主主义国家论和新民主主义社会论。这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性地发展了十月革命道路的崭新理论。
到1949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时,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进而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5]1480俄国十月革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城市武装起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中国则是沿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采取工农武装割据、通过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这是既继承十月革命的传统,又开拓创新了十月革命的道路。应该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正路的新拓展。
其次,看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第二阶段。即1949年建国以后,至1978年,苏联模式对我国越来越深的影响,使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了一段弯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胜利后,本来是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要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共同纲领》中还规定:“国家资本与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为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在必要和可能的条件下,应鼓励私人资本向国家资本主义方向发展,例如为国家企业加工,或与国家合营,或用租借形式经营国家的企业,开发国家的资源等。”《共同纲领》显然是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纲领。当时中共中央领导人刘少奇代表中国共产党于9月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在协商过程中,有些代表提议把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写进共同纲领中去,但是我们认为这还是不妥当的。因为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的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如在共同纲领上写上这一个目标,很容易混淆我们在今天所要采取的实际步骤。无疑问,中国将来的前途,是要走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去的。……但这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对于这些事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很可以在将来加以讨论。在中国采取社会主义的步骤,必须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全国最大多数人民的要求。到了那时候,中国共产党也一定要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及其他爱国民主人士进行协商并共同地加以决定。”[6]435毛泽东在1952年9月5日回复著名民主人士、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的信中也强调:“要遵照《共同纲领》,对资产阶级讲社会主义,在现在却是言之过早,在少数人想想是可以的,见之实行是不可以的。”[7]594可是再过9个月后情况发生变化。
1953年6月15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些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8]81这实际上是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这次政治局会议还不指名地批评了“巩固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右倾观点。促成中央转变思想观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内方面是到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在1951年“五反”运动中暴露了一批资本家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情报五种违法活动严重,同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和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互助合作组织发展较快,1953年我国已开始执行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国际方面则是1949年形成以苏联为首的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后,中国是社会主义阵营拥有5亿多人口的最大国家,50年代苏联已在热火朝天地开展共产主义建设,在东欧7个国家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南斯拉夫共产党因不照搬苏联模式已被共产党情报局开除,国际形势逼人,如果中国还停留在建设新民主主义社会就显得过于落后了。上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原定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实现。当时形象的说法是:国家工业化像是鸟的躯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像是鸟之双翼。
可是由于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到1956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国家工业化初奠始基,就提前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我国就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由原定10年至15年或者更长时间提前只用3年时间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从1950年起,我国社会上流行的口号是:“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但是,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对斯大林的批判引起我们对苏联模式的警觉和思考。毛泽东于1956年4月25日发表《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27日又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两篇重要文章,提出要“对苏共犯过的错误”引以为戒。1956年9月召开的中共八大有许多重要成果,其中新党章还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实行党代表大会的年会制和常任制,这是发扬党内民主的崭新举措。1957年4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开展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号召广大知识界人士大鸣大放,帮助党整风。有些人在帮助党整风的鸣放会上,发表了较为尖锐的批评意见。可惜的是此后在全国开展了反对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猖狂进攻的反右派运动,并且认为这是继经济战线之后政治思想战线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从此,苏联急于求成的“左”的路线对我国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深重。1958年我国掀起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三面红旗的群众运动。1958年5月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提出了急于求成的“左”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其要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力求多快,难以好省。所谓大跃进主要是要在1958年一年之内就要把钢铁生产从500万吨翻一番,要求达到1070万吨。同时还要把1956年刚刚基本上完成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进一步扩大、合并,建立“一大二公三高四纯”的人民公社。1958年全国刮起了“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旋风。当时还盛传全国都要以供给制取代工资制。三面红旗运动在实践中遇到重大挫折后,1959-1961年出现三年严重困难时期。
经济有所恢复后,1963-1964年中苏两党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展开大论战。其中,反对苏共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主张各党独立自主,捍卫国家主权等,是合理的、必要的,也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论战中我方发表的一系列大批判文章,现在看来是较为充分地显示出极左的观点,如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和世界革命的形势作了过高的估计,主张要进行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逐步实现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完全胜利,建立一个没有帝国主义、没有资本主义、没有剥削制度的新世界”。[9]5在这种总认识的指引下,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斗争的首要性和紧迫性,强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是目前打击帝国主义的革命风暴的主要地区,它同国际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构成当代两大历史潮流,暴力革命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普遍规律,等等。在这种思想指引下,进而于1966年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力图以中国为基地进一步推进世界革命。笔者手边收藏着一本“文革”期间重要文件汇编的红皮书,其中收录了1967年11月发表的题为《沿着十月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的重要文章。此文是为纪念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50周年而写的。当时笔者就非常认真地研读并深入思考此文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文中把十月革命的道路简明地归结为实现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道路。文中特别指出:苏联和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被现代修正主义者篡夺了政权,已经全面复辟资本主义,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打开了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通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实践表明,上述这些论断都是不切实际的,是对十月革命开辟的正确道路的偏离。随后甚至认为,现时代是“帝国主义走向全面崩溃、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的时代”。现在看来当时对时代的这种判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6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正带头掀起以电子信息为先导的新科技革命。信息化是继18世纪蒸汽化、19世纪电气化之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新浪潮。当时帝国主义并没有全面崩溃的征兆,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力量还比较薄弱,也难以走向全世界胜利。当时人们是指望以中国的文化大革命来推进无产阶级世界革命取得成功,这样就能使社会主义走向全世界胜利。总之,以上所列当时的认识观点,现在看来都是偏离十月革命经验的。
实践表明,“文革”十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苏联模式一样都严重地偏离列宁开创的十月革命的正路,走了一段弯路。总之,我国在建国后近30年中虽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也深受苏联模式弊病之害。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之后,我国经过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
最后看十月革命对中国影响的第三阶段,即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怎样沿着十月革命正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最早是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中共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花35天时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热烈讨论党的工作重点要从阶级斗争转向现代化建设问题,并且要求解决“文化大革命”中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紧接着,同年12月18-22日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决定纠正过去党在指导思想和基本路线上曾经发生过的“左”的错误和倾向,使广大干部和群众从以往盛行的教条主义中解放出来,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全面恢复并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行动路线。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鲜明提出:要顺利实现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上来,“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现在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点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在党的一元化领导之下,认真解决党政企不分、以党代政、以政代企的现象,实行分级分工分人负责”;“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极大的权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0]4,6-7,11三中全会所作出的这些决定应该说都是旨在纠正我国以往照搬苏联模式急于求成的过左路线和缺少民主和法治的弊病,要纠正以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陷入崎路和歧路的错误,回归十月革命新开创的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路。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这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指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要进行重大改革是出于以下原因:“兼职、副职不宜过多。一个人的知识、经验、精力有限,左右上下兼职过多,工作难以深入”;“从长远着想,解决好交接班的问题”。[11]321“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11]327“这种现象,同我国历史上封建专制主义的影响有关,也同共产国际时期实行的各国党的工作中领导者个人高度集权的传统有关。”[11]329“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11]333邓小平在同年8月23日回答意大利记者奥·法拉奇提问时断言:“一个领导人,自己选择自己的接班人,是沿用了一种封建主义的做法。刚才我说我们制度不健全,其中也包括这个在内。”[11]347以上引证表明,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邓小平就已经从自己长期的亲身经历中深切认识到,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主要是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克服斯大林带头实行的个人集权制、职务终身制和指定接班制这三大制度性、体制性的弊端,以及与此相关的官僚主义、高干特权等弊病。只有从这个关键问题着手改革,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苏联模式的崎路和歧路,回到十月革命开创的正路。
1982年9月1日,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深刻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2]2-3前面笔者曾经引用了毛泽东于1949年6月30日写成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总结我们党建立28年的历史实践经验时所说的:“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过了33年,邓小平在重新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却改变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认为,这并非是完全否定“走俄国人的路”,而是表明我们还要继承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的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路,还要克服后来苏联模式使社会主义越走越偏的崎路和歧路,进而另辟蹊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随后,邓小平本人对此作了更加明确的阐释。他于1985年8月28日发表的以《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为题同非洲朋友谈话中坦诚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12]1391988年5月18日邓小平以《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为题对非洲朋友发表的谈话中又讲到:“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我们很早就发现了,但没有解决好。我们现在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要建设的是具有中国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12]261再隔一周,即5月25日他会见捷共中央总书记雅克什时又说:“过去我们中国照搬别人的,吃了很大苦头。中国只能搞中国的社会主义。”[12]265邓小平总结历史经验的上述这些肺腑之言,显然表明,只有继承并发扬列宁晚年探明的通过新经济政策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路,纠正苏联模式走偏了的崎路和歧路,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
1987年,中共十三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9年的实践经验,首先指出中国将在上百年的很长时间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十三大报告还第一次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包括十二个主要观点: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第二,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的路;第三,在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有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第五,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第六,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第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两大特点;第八,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方针互相结合、缺一不可;第九,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来实现国家统一;第十,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第十一,以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原则来发展同各国政党的关系;第十二,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等等。十三大报告还专门就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分三步走的方案,即第一步到198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基本上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上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关于政治体制改革,十三大提出了七点要求,主要是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些观点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进的道路。十三大之后,每隔五年召开一次党代表大会都重新总结新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1992年,中共十四大依据邓小平1992年1-2月间在南方谈话的内容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比十三大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前进了一大步)。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是在邓小平逝世后7个月召开的,这次大会最显著的特点是把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并且认定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进而在新党章中规定,中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2002年,中共十六大的主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大会新增加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指明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建设政治文明的任务,强调了“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2007年中共十七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予以新的说明。中国特色在社会主义道路中除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外,新增加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改变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指明是“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体系”。十七大报告还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要“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还指明“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2012年中共十八大的主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新增加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内容,十八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外,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证,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十八大还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在国际方面提出了“合作共赢的精神”和“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是对中共十七大“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新发展。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贯彻执行十八大决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个地球好家园等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尤其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得到世界大多数国家同声赞赏。这项伟大倡议对引领新全球化、改变世界格局、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习近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理论体系、社会制度、总体布局等问题有过多次深刻的论述。他于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的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近五百年来的发展图谱。其中讲到了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他说,第一个在大国把科学社会主义付诸实践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和后来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俄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领导十月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飞跃。十月革命胜利后,究竟如何搞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列宁进行了深入思考和艰辛探索。”[13]21经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晚年对十月革命道路和新经济政策的初步实践进行了总结,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想。后来苏联模式“逐步形成的过分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其主要特征是:在所有制上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经济体制上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在发展战略上以重工业为重点追求外延式粗放增长,片面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在政治上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终身制、家长制、个人崇拜,等等”。[14]32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苏联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执政的共产党一再延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才让历史和现实的诸多原因相互交织,最终导致1989-1991年苏联东欧发生雪崩式的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重创。我们党正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沉重代价,才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人民在近30年之中吃尽了苏联模式的苦头之后,又在30多年改革开放的奋斗中备尝了甜头而结成的硕果。依笔者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我们党和人民延伸并扩展了十月革命后列宁开创的不发达国家逐步迂回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正路,正在大力纠正后来苏联模式偏离正路陷入的崎路和歧路,从而才能避免重蹈苏联覆辙,避免最终陷入绝路和死路,并且重新逐步把这条正路拓展为通往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世界大同的康庄大路。要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看来依然任重道远,尤须炎黄子孙世代不懈地持久奋斗,力争为人类的福祉多作贡献。
[1] 列宁全集:第41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 列宁全集:第43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 列宁全集:第34卷[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 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8] 毛泽东选集:第5卷[M].竖排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
[9] 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建议[M]//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路线的论战.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0] 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14]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干部读本[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FromOctoberRevolutiontothePath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GAO Fang
(SchoolofInternationalRelations,RenminUniversityofChina,Beijing100872,China)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Lenin, the Bolsheviks acquired success in October Revolution in 1917. With six years of painstaking exploration, the Bolsheviks adopted new economic policy of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to achieve a steady transition into socialism through state capitalism and cooperative. However, leaders of the Soviet Union ended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and targeted to the immediate transition of socialism. Under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of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the reform gradually deviated from Lenin’s proper guidelines, and became a dead-end path in socialist transformation. The reform finally led to the recession of Soviet Union and restoration of capitalism. For hundreds of years, by drawing lessons from October Revolution and overcoming hardship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led the Chinese people in achieving three major great accomplishments. Firstly, under the guidance of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we won the new-democratic revolution. Despite of our great achiev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Party also suffered heavy lost by copying of Soviet Union model.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by drawing successful and un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the reform, the Party finally succeed in finding a practical wa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e should make it a great path to the shared future and great harmony of the world.
October Revolution; Soviet Union model; new democratic theory; socialism;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D15;D61
A
1674-0955(2017)06-0035-11
2017-06-30
高放,男,福建长乐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责任编辑闫明]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7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