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东地区小说创作述评

2017-01-24 12:49王晓雁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丹东辽宁作家

王晓雁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丹东地区小说创作述评

王晓雁

(辽东学院韩朝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1)

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张涛、于晓威和宋长江等作家的创作实绩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如何建立文学的地标,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是目前丹东地区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丹东;小说创作;文化

文学是具有地域性的,文学创作深受地域文化的影响,丹东得天独厚的地域文化特点成为文学创作丰饶的资源。仅以小说为例,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小说创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有多位作家获得省内与国内奖项,为推动辽宁文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创作实绩回顾

丹东地区小说创作的历史应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文革”之前丹东地区从事文学创作者人数寥寥,小说写作者仅有两三位。“文革”之后,当爱情不再成为文学创作的禁区后,大批深入情感世界的小说陆续问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唐庆雄发表于《鸭绿江》的短篇小说《爱情》,这部作品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辽宁文坛获得广泛好评。

丹东地区儿童小说创作起步较早。1972年春天,岳长贵与李述宽结成创作搭档,深入到锦江渔业大队体验生活。他们决定先从熟悉的儿童文学创作入手,只用3天时间便完成中篇小说《大撸的故事》第一稿。这部小说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后由民族出版社翻译成朝文版和蒙文版。此后又有连环画册相继出版发行,总发行量达到350万册,创下当时的出版奇迹。

《大撸的故事》时代背景是解放战争进行到关键时期的1948年春天,此时解放军展开大反攻,盘踞在马蹄岛上的国民党军仍准备负隅顽抗。渔家子弟小铁与爷爷接受一项特殊任务,将岛上的军事设施图设法送给解放军。小说以小铁和爷爷一起出海完成任务为线索,展开惊心动魄的故事情节,包括“火烧鲨鱼寨”等荡气回肠的篇章。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爷爷不幸牺牲,小铁误入敌人占领的虎头岛。但他凭着过人的胆识成功逃离魔窟,并把藏在大橹里的紧急情报及时送到解放军驻地。这部小说1976年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成同名动画片,并在全国引起不俗的反响。《大橹的故事》是建国后由丹东人创作、改编的首部木偶美术片,片中的人物“小铁”和《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一样,成为当时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偶像。

新时期以来,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队伍不断壮大,有数百人之众。20世纪80、90年代,丹东地区迎来了小说创作的鼎盛时期,期间有以张涛、林和平、王金力和于德才为代表的小说方阵。21世纪以来,中青年作家成就斐然。于晓威获得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骏马奖”,第一、二、三、四、五届辽宁文学奖。女作家李彦君的《差等生》《再婚》《寂静的鸭绿江》《咆哮的鸭绿江》等长篇佳作广受瞩目。贾颖儿童小说创作成果丰硕。继《野狼老巴布》获得2010年第21届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之后,又以《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获得第六届“周庄杯”全国儿童文学短篇小说大赛特等奖。

这些作家的小说写作体现出不同的创作倾向,以凝重或诗意的文字书写发生在故乡土地上的风云际会和悲欢离合,充满浓郁的关东风情。其中不乏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品,如于德才以短篇小说《焦大轮子》斩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成为丹东地区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作家。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包思南、邹金红等一批年轻作家开始尝试这种与纯文学迥异的写作形式,并取得可喜的成就。

二、创作队伍综述

在丹东作家群中,张涛以卓有成就的创作实绩丰富了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其长篇小说《窑地》获首届曹雪芹长篇小说奖、第四届东北文学奖长篇小说一等奖。张涛的短篇小说尤为出色,《斗牛人》获1985辽宁省政府年奖,《纸窗》获第四届辽宁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窑地》是一部具有史诗意义的作品。小说以地处辽东半岛腹地的大柞树村为背景,在百余年沧桑的历史巨变中展现窑地上关东百姓的苦乐人生。作家着力书写独具异彩的辽东地区风俗民情,历史的厚重感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使这部作品在丹东作家群的创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林和平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乡邻乡亲乡人》,小说《腊月》《乡长》等。《乡邻乡亲乡人》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腊月》获1987年《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乡长》获第四届《小说月报》百花奖和东北三省文学奖。故土与乡情是他的创作根基,因此他的作品以内涵丰富、贴近生活而广受读者欢迎。

在丹东地区的70后小说家中,于晓威是最突出的一位,并且也是中国大陆70后小说家中颇具影响力的作家。2008年,其中篇小说集《L形转弯》荣获全国第九届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他的中篇小说《北宫山纪旧》《弥漫》《沥青》与短篇小说《圆形精灵》《一个好汉》等都好评如潮。

对生命与存在的思考贯穿于晓威的全部创作。作家认为文学的使命之一便是对抗那种对于生命的麻木感,“让人对现实保持感觉的灵敏和灵魂的不安”,进而“让人更加热爱生命”。[1]许多研究者都指出很难将于晓威的创作归入某一文学潮流,其原因在于他小说取材的广泛性与艺术构思的新奇性。作家深知正是由于生命中存在无数的不确定性,才使生命呈现出不可捉摸的未知性与复杂性。对生活中意外事件的描述是于晓威小说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他热衷于书写“生命中那些猝不及防的转弯”。[2]对自由写作的热爱使他将历史与现实、乡村与都市、欲望与悲哀、生命与死亡这些复杂内容巧妙相融,自如出入于幻想之境与现实之境。《圆形精灵》是于晓威短篇小说中最重要的作品。一枚350年前的铜板在作家笔下被赋予某种神秘的灵性。它的遭遇与一系列人物的命运相交集,成为永恒人生的一种隐喻。

姜宏敏的长篇小说《妻本佳人》以波澜壮阔的土地改革为背景,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是对一段民族历史整体性的深沉思考。作品以朴素练达的文字、流畅生动的叙事,以及深邃的哲学意蕴为读者留下了那段特定历史时代的真实记忆,是近年来历史题材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丹东的小说家中,最具平民写作姿态的作家是宋长江。他的小说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对社会与现实人生的密切关注。在长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宋长江创作和发表了近百篇小说。他的作品是当代人生存的客观真实写照,以人生感悟的独特性、现实生活的厚重感和情感描述的细腻性取胜,为读者提供了解读时代风貌的密码。宋长江的小说中没有叙述者强烈的参与意识,他以真实生动的生活图景展现人物本真的生存状态,构成其小说特有的艺术张力。中篇小说《绝当》获第八界辽宁文学奖。这部小说是当代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缩影,表现金钱、权势与欲望对凡俗人生的冲击和割裂,传达出浓重的人生悲剧意识。《谁家有小孩呀赶快出来玩吧》《水袖舞翩翩》聚焦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表现人性在浮躁喧嚣的时代里,在重重束缚中自我博弈的苦闷历程。

三、创作困境探究

纵观丹东地区小说创作的历史与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创作成果颇丰,但仍然缺少真正能够走向全国的扛鼎力作,而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具有突破性与引领性的作品,缺乏真正震撼心灵的力作。这首先表现在许多作家虽然能够葆有旺盛的创作生命力,却没有层出不穷的艺术构思,无法找到小说创作的密码。

另一方面,在这个极度商业化的时代,对速度的崇尚使许多人变得追求急功近利的短期效应,缺少精品意识更使他们无法真正潜心创作。时代的浮躁与个体的浮躁相重合,必然使作家们的创作格局变得狭小,无法形成旷然弘大的意境,对大时代和大主题的忽略自然使他们陷入写作内容狭窄的困境。

唯有增强本土文化自信,才可以成为小说创作的巨大推动力。丹东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承载着民族记忆的历史遗迹共同构成丹东地区独具异彩的人文景观。目前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对本土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远远不够,尚需进一步深入挖掘。

优秀的作家,应该时刻具有与时代对话的意识,能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触摸身处的时代。因为小说家首先“是一个发现者,他在摸索中试图揭示存在的不为人知的一面”。[3]现阶段丹东地区从事小说创作的人数虽然不少,但大多数写作者并没有真正懂得小说内在规律,也并非将小说写作视为事业追求。优秀的小说家必定是思想家而成为时代的代言人,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崇高的文学使命感,还应该具备超越现实的思想能力,在此基础上寻找最切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丹东地区的小说创作曾取得过骄人的成就,但进入21世纪以来,曾经在辽宁文坛领先的辉煌不复存在,甚至面临后继乏人的危机。如何建立文学的地标,在历史与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这是目前丹东地区小说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于晓威.流动或寻找[J].当代小说,2006(1).

[2]张晓琴.时间之河的隐秘潜水者[J].当代作家评论,2017(3).

[3]米兰·昆德拉,董强译.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I247

A

2017年丹东市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项目编号:2017DDSK093)。

王晓雁(1971-),女,辽宁丹东人,文学硕士,辽东学院韩朝学院汉语言系教师,副教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特约评论家。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丹东辽宁作家
丹东鸭绿江磨片有限公司
作家的画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辽宁之光
丹东纺织业新引擎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丹东一号”沉船水下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