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佳
(北京科学中心,北京 100101)
科技馆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王 佳
(北京科学中心,北京 100101)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的重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普及场所,越来越作为一种当代群众文化现象被大众接受,如近几年北京市的中考题与高考题,都以博物馆、科技馆的展陈内容作为出题方向,而老的中国科技馆也常被人称之为北京市的“城市记忆”,所以它以其特殊的教育性、普及性、互动性、服务性、观赏性、社会性等特征,逐步成为群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科技场馆建设,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是当前实施科学文化普及,保持群众文化多样性,促进群众文化活动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内容。
科技馆;群众文化;作用和发展
群众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群众文化。群众文化起源于劳动,它是在人类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原始的群众文化带有两个最鲜明的特点:一是与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直接结合在一起,文化活动就是劳动生产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二是集体创造并为集体所享受。人类创造了群众文化,也创造了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而群众文化的繁荣与否又往往能反映出时代的发展程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的颠覆性的变化,人民群众对基础温饱问题的关注逐渐转变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科学技术作为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影响群众文化生成和发展的重要生态项,他们互为环境、交互作用,共同成为促进人类进步的动力因素,这也是如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技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那么科技馆就是科技成果展示的前沿阵地。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的重大变革和人类社会的飞跃式进步。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科技发展息息相关。
作为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联系颇深的国家事业单位,以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科技馆在群众文化建设、发展和传播过程当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中,也提到了要推动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新理念。
由此可见,科技馆不仅是以提高人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主要是为人民群众讲述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展示科学现象及其原理,从而引起人民群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的社会公益性机构,也是能够组织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以共同推动群众科学素质能力提升与群众文化素质能力提升的公益型科普教育、文化传播机构。
从行业发展来看,科技馆现在发展到了“科学中心”阶段,更加注重面向公众开展综合性的科普文化活动,以互动体验的方式揭示科学原理的形式,与文化创意和艺术展现形式密切结合,突出现代科普机构的寓教于乐、教育培训的功能。2016年,在中国举行的亚太科技中心协会年会就以“全民的科学中心”作为大会主题,突出全民、狂欢、广场文化的群众文化属性。所以说,科技馆在群众文化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其重要作用日趋凸显。
科技馆的出现源于人类对自然和科学规律所拥有的永无止尽的探索欲望,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科技类博物馆不仅可以通过各种标本、实物、模型、互动体验设施、多媒体互动和演示设施来传播现代科技知识,而且十分强调个体的参与性和体验性,因此在倡导科学方法和弘扬科学精神上具有非常独特的优势。通过大量与其科普教育特征相适应的科普展品,完成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的作用,并借助展览和互动设施,培养人民群众对科学技术的爱好与兴趣,开发人的智力,提升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人们在与展品的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精神,获得启发,培养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科技馆与群众文化的普及有寓教于乐、因材施教的共同特点,这是由两者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寓教于乐,是由于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公众大部分都是抱着休闲、放松、娱乐的态度和目的参与;而科技馆的科普活动,也是通过“让公众愿意、乐于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这一手段,来体现科普的互动性。而因材施教,则是说射箭要看准靶子,有的放矢;正如人民群众喜爱在开放的公园、小区绿地跳广场舞,在典雅的歌剧厅欣赏古典的音乐剧,科技馆的科普活动,也无不体现着社会的热点和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平衡。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科技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根本上说是知识的差距,是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差距。” 所以,国民科学素质的高低,不仅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决定着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我国对科学和教育工作的认识也不断深化,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全民科普工作被我党提升到了国家文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新的要求。2002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2006年,颁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标志着我国科普事业的历史性战略转换。2017年,科技部与中央宣传部共同印发了《“十三五”国家科普与创新文化建设规划》,提出了“推动科研人员和文艺工作者的跨界合作”,激发社会各界人士从事科普事业的热情,由此可见科技馆不仅是科技创新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更是展现群众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基地。
科技馆的科普工作借助丰富多彩的形式,其为公众科普的“科普精神”也将始终在人民群众之中。如今,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根本特征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被动欣赏,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和创造。
科技馆中蕴藏着丰富的展品资源和教育资源,有着传统学校和科研机构等不能比拟的优势。其通过组织科普展览以及相关的文化活动,向公众传播宣讲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历程,展示科学原理与现代技术的应用,展望科技最新成果和前沿资讯,甚至走出固定场馆,深入社区、学校、商圈,为人民群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到科学技术的展示中来,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科学技术的兴趣,满足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和主动学习科学技术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探索和创新能力,达到科学教育、普及、传播和应用的作用,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水平,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全面发展,推进群众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科技馆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一个间接作用的过程,它是通过提高国民科学素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高素质的劳动者来实现其价值的。科技馆除了展示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之外,还注重当前乃至未来的科技走向,给社会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公众提供了了解前沿、尖端科学技术的机会,为国家科技发展和全民创新奠定了基础。
目前我国科技馆的主流功能仍是收藏、展示各个历史时期对人类社会产生重要作用的科技文物。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科技馆的功能定位已经发生了改变,开始逐渐倾向于反映当代高新技术、前沿科学和时事科技的展示,尤其是“科学中心”的概念越来越被大众接受,科技馆的广场文化属性与艺术文化属性将越来越凸显。
科技馆的功能与目标,都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和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科技、文化创造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目标。科技馆在群众文化传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科学普及的内涵,更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满足群众文化多样化需求,提升群众文化传播效应带来重要内容补充,随着科技馆与纪念馆、美术馆、博物馆、文化宫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下一步,如何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及时准确了解和掌握群众文化需求,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服务项目是科技馆内容建设与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
[1]张晓玲.和谐社会中科普场馆的社会责任[C].中国科协,2005:144-148.
[2]石振怀.群众文化工作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1.
[3]林坚.科技传播的特征及其社会文化指向[J].科普研究,2008(2):37-38.
[4]王雪.如何深入有效地传递科普之光——科技馆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作用之初探[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3).
[5]王可炜,易和,胡华,肖新明,江洪波,朱才毅.现代科技馆新型发展模式探讨[J].科普研究,2011(2).
[6]曾川宁.浅谈科技馆在公众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的作用[J].科协论坛,2011(4).
[7]刘军.浅谈科技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J].科技信息,2010(33).
G241
A
王佳(1981-),女,汉族,河南新乡人,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