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中国智造选择

2017-01-24 11:23杭国强胡晓慧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智造制造业智能化

杨 旸 杭国强 胡晓慧

互联网时代中国智造选择

杨 旸 杭国强 胡晓慧

制造业和工业的强大对任何一国强国而言都是“立国之本”,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全球产业重构和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展开,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国虽然有较为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具备庞大的市场优势,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智能制造时代,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不再那么重要,整个制造业生态都将发生根本变化,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转型升级是历史的必然,造是基础,但关键在智。只有在创新中做到互联网与制造产业的更好融合,中国智造业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互联网;中国智造;融合与创新

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正在改变原有的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对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能否由大变强,必须适时变革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提升国际综合竞争力。我国制造业在去库存、去产能、推动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中国智造”与互联网融合已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必然选择

在制造业上传统竞争优势正在减弱而新的竞争优势还未建立起来的状况下,中国工业发展必须积极适应现代化要求,走创新之路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模仿已经失灵,单纯加工制造已无出路,①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向“智造”迈进是中国制造由大变强的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的中国制造应该从智能制造出发,深化认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意义,依托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于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部环节,通过形成对用户需求等数据链整合为核心的价值网络,从而实现包括销售、渠道、市场、物流、管理所有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智能制造。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

成产业升级,恰恰是技术创新实现传统产业变革的有效手段。依据互联网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推动制造产业升级转型。当然二者之间不是简单的相加,而是依据互联网平台强大的信息优势和辐射影响,通过二者的深度融合,实现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效果,从而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提升传统制造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目前,依据互联网在信息上的传播速度和提高信息整合的效率,已经对传统产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变革,其中一些变革甚至是颠覆性的,特别在制造业领域,“互联网思维”催生个性化、定制化的消费需求不断出现,带动了大规模服务制造模式的创新;推动知识分享和创新模式从封闭走向开放,企业研发不再局限于自身封闭的体系;“人机互联”使企业管理更具动态适应性,企业内外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深度整合成为现实,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业走智能制造之路成为必然选择。

二、中国智造的方向选择:重在造、关键在智

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对制造业来说,它催生出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使企业在研发、生产、服务模式等经济活动中获得一种“新型能力”,给企业带来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实际上是一场新的技术革命。因此,任何经济体都应首先改变经营思维,大数据思维使每个企业融入到整个数据链中,通过数据化的整合,来确立自身的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从而形成自身核心竞争力。而用户思维,体现于“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链中,当互联网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使得生产和消费在产品、价格、品牌方面的信息越来越透明化时,作为企业,必须从市场定位、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乃至售后服务整个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数字化将会带来企业营销、研发、供应、生产等各流程精细化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变革,改变低效和粗制滥造的生产模式;同样,数字化还将带来作业流程和作业方式的标准化,它是企业生产自动化的前提,能够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另一方面,数字化带来的模块化将降低从设计、采购到生产的复杂程度,从而降低制造成本与周期,是智能制造能否实现低成本、满足个性化消费的关键所在。信息化和网络化将带来制造业的服务化和个性化,人、数据和机器有机连接所形成的开放而全球化的工业网络加速了从制造向服务的转型,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营销上的沟通便利,使得个性化实现变得容易。

智能制造重在造,但关键在智,这解决了造什么和怎么造的问题。“智造”,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化和网络化优势,在制造工艺的设计上达到精度化和效率化,从而更快更高提升制造工艺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建立数字化车间乃至数字化工厂,使生产过程向具有感知、决策、自主化执行的智能化发展。首先,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关键。数字化、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将造就制造智能化,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使制造业智能化变成现实和可预操作,服务机器人、无人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以及物联网和大数据云平台的发展,不但大大降低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提升生产效率,而且还深刻改变了企业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这也是智能制造在管理技术创新上的体现。智能化、数字化系统的应用,实现企业在产品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与市场消费者的无缝对接,从而带来企业随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快速产品开发。其次,制造“智能”产品是核心。智能化产品将更以消费者为中心,产品设计更符合消费者个性满足,消费者再也不会被孤立于生产环节之外,用户参与产品开发正是智能产品最大限度迎合市场的智造体现,任何历史时代也没有在互联网时代下如此关心消费者的感受和心理预期。再次,“服务型制造”是方向。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生产性服务业占了整个社会服务业的70%,而服务业增加值又占了国家GDP的70%,使其牢牢占据产业链的至高点,从而获得制造链上的高额利润。未来制造业在各环节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将会导致企业经营更加开放、碎片化和众包化,②制造模式将从封闭走向开放,消费者将被纳入到整个生产环节中来,人人都是“设计师”并不是虚言,每个人都能从产品设计、定制、材料采购到生产实现个性化需求的最大满足,而企业随着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换时空距离的缩短化,在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实现与用户实时有效互动成为现实,从而导致产品供应到消费的环节也会缩短,企业因此会从大规模批量制造转变为定制生产,制造业的产业模式将由此发生根本性变化,生产“去制造化”和基于制造业产业形态走向“服务化”将是未来智造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智造的路径选择:融合与创新

中国智造有着独特的制造业基础优势和互联网规模优势,中国制造业要在新的发展变革前取得话语权,就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发展优势,推动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通过创新能力培育,形成技术、科技、高素质劳动力以及整个社会综合配套的立体化制造业优势格局。

互联网规模的应用、创新,并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结合,而是对所有行业的再造,这种再造亦成为新经济发展的引擎。传统制造业只有与互联网更好的融合,才能实现制造的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我国有着6.5亿互联网用户和较全面的传统工业基础,通过建立开放的互联网生态系统,推动传统制造业升级,实现对传统工业的智能化改造,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行业互联网建设着手,把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贯穿于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及营销等各个环节,从而实现制造的智能化、自动化。优化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利用大数据整合各生产要素,实现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初步完成工业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合理布局和科学规划,通过新兴经济体的龙头引导,发挥示范效应,到2020年,初步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智能化。

另一方面,用创新引领中国智造。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会带来生产结构和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带来新的经济形态中生产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互联网所构建的开放、共享、共赢平台,使生产活动和消费者消费行为直接相连,并在产品规划、品牌定位等诸多经营环节变得更加简约,反过来,制造业的智能发展也会从理念、技术创新方面为互联网发展提供支持。因此,要以创新支撑和引领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将其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摆正企业战略发展的位置,推动中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智能制造离不开先进的控制、传感技术,软件、网络技术,单纯依赖直接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我国智能化生产的形势要求,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应在自主研发上下功夫。走向“中国智造”,必须坚持科技创新,应用数控技术和智能技术实现产品创新。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看,早在2010年,企业发明专利申请就占了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半壁江山,足以证明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上开始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然而,也不能不看到,在研发投入上,占1.4%的投入比例仍远远低于5%的发达国家水平;更突出的问题是,尽管每年我国企业有着大量的专利申请,但真正反映企业核心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授权数仍然较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例如,在核心技术方面,我国的国外知识产权依存度达到了90%以上。而发达国家一般低于30%③。目前,近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5%的集成电路芯片制造设备,80%的石油化工设备,70%的轿车工业设备等高技术含量产品依然依赖进口。此外,我国创新链不完善导致企业创新动力不足,研发费用过高、研发偿还期过长和创新成果研发转化成功率低导致创新风险加大。产学研严重脱节,知识产权保护不到位,对于侵权的惩罚力度不够,执法水平和力量有限,执法不严等问题突出,由此造成企业创新成果得不到有效保护,这些问题成为阻碍企业科技研发及转化动力的因素。

未来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核心在于加快制造业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关键在智能制造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突破核心技术的创新是真正实现中国智造的着力点,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应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整合研发资源。营造良好公平的创新氛围,国家在“中国智造”的创新中应扮演重要的推动角色,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支持上应从战略布局的高度全盘规划,特别是在资金投入方面,应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的进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企业技术改造和关键基础设施建设。另外,政府在关注基础理论研究和基础技术开发的基础上,应在法规健全和执行力度上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为企业创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

①方栓喜:《大趋势: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上海证券报》2015年3月26日。

②耿雪、潘玥斐:《“中国制造”正走向“中国智造”》,《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11月27日。

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15》,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年版。

(本文作者: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博士;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博士;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李冬叶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胶体量子点配位体的界面结构及其载流子输运机理研究,项目编号:LY15F050009

猜你喜欢
智造制造业智能化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飞跃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探讨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3D打印智造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