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内监督经验

2017-01-24 11:23
中国领导科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监察事项法规

高 璐 茜

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党内监督经验

高 璐 茜

党内监督对于推进我党全面从严治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了一系列党内监督的重大制度创新和实践活动。其中,巡视工作监督、纪检派驻监督、国际追逃追赃监督、党内法规条例等等都对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内监督有着重大现实作用。

党内监督;从严治党;纪检派驻

十八大以来,我党在党内监督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党内政治生态环境得以净化。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标志着党内监督跨上了新台阶。近年来我党不断提升党员领导干部自我监督、自我制约的能力,用铁的纪律锻造过硬队伍,已取得显著成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党内监督,值得研究和探索。

一、强化巡视工作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开始,中央巡视组发挥了无与伦比的“利剑”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巡视工作作出部署,决定改进巡视制度,做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2015年8月,中共中央出台《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标志着巡视工作进入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阶段。

截止2016年11月,中央已进行了十轮巡视,目前正在实施第十一轮巡视工作,其主要任务侧重于着力发现巡视对象是否存在违纪违法问题,是否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是否存在违反政治纪律的问题,是否存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问题。中央强调: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汇报是渎职,必须追究责任。对改进巡视工作提出了新举措,包括巡视组长一次一授权,巡视组与巡视对象关系不固定。可以“下沉一级”了解情况等。从而拓展了发现问题的视野和维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巡视发现了一批领导干部问

题线索和不少突出问题,有的问题性质是严重的,确实印证了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式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他强调:巡视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凸显了党内监督制度的力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云南原省委书记白恩培、广州原市委书记万庆良等人的腐败案件,都是在巡视中发现线索而查出的腐败大案。中央的巡视工作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激发了群众政治参与热情,打击惩治了腐败现象,对落实从严治党起到积极作用。

二、深化纪检派驻监督

十八大后,中央纪委实行纪检监察派驻全覆盖,除了目前已派驻的52家单位,对其余的近90家还要新设派驻机构。2014年12月,中央纪委在中央办公厅、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统战部、全国人大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全国政协机关等中央和国家机关新设7家派驻机构。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明确向中央一级增设派驻机构8家,包括中央政法委、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等设置派驻机构。

2016年5月,军委纪委向军委一些机关部门和各战区等十个单位派驻纪检组,标志着军队派驻纪检组进入党内监督序列,进一步完善了全党纪检监察体系。实现中央一级党政军机关的全面派驻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使党内监督不留死角、没有空白,而强化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指出:纪委派驻纪检组对派出机关负责,加强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领导干部的监督,发现问题应认真负责调查处置,对需要问责的提出建议。此条例标志着纪检派驻机构迈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对于党内监督职能,其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三、加强国际追逃追赃监督

近年来,中央纪委和公安部加强反腐败国际多边双边合作,启动“天网行动”,加大追逃追赃力度,使一批外逃多年的犯罪分子缉拿归案。如果说2014年是追逃追赃工作的“启动年”,2015年是“提速换挡年”,那么2016年则是“攻坚克难年”,切实实现“有逃必追,一追到底”,坚决把腐败分子追回来绳之以法。

2015年3月“天网行动”正式启动,由中组部、最高法、公安部、人民银行等单位共同实施。“猎狐2016”打击职务犯罪国际追逃追赃专项行动、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向境外转移赃款等都是“天网行动”的延续。截至今年9月,“天网”共捕获外逃人员2210人,其中国家工作人员363人。今年9月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一致通过《二十国集团反腐败追逃追赃高级原则》、《二十国集团2017-2018年反腐败行动计划》等重要文件,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引起强烈反响,开创性地提出对外逃腐败人员和外流腐败资产零容忍,国际反腐败追逃追赃机制零漏洞,各国开展反腐败追逃追赃合作零障碍,体现了中国在反腐败问题上的坚定立场。

习总书记指出,我们主动提出一系列反腐败国际合作倡议,倡议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特别是加大对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反腐败合作方面的压力,要求他们不要成为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原来他们认为那些犯罪嫌疑人是他们手中的牌,现在都成了手里的烫山芋。各方面对我们敢于向腐败亮剑是佩服的,我们的反腐行动赢得了国际社会尊重。随着国际追逃追赃工作的不断开展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网越织越密,党内监督的触及范围越来越全面。

四、完善党内法规条例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依规治党。中央对于从新中国成立到2012年6月期间出台的2.3万多件中央文件进行了全面筛选,梳理出规范性党组织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1178件。

2013年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党内法规制定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近些年,党中央又陆续修订并颁布了《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2015年7月)、《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5年8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2015年12月)、《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2016年7月)、《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2016年8月)等一系列党内法规,为加强党内监督提供了强有力的法规依据。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使党内法规更趋向完善。

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对惩治和预防腐败,加强党内监督,形成不敢腐、不想腐、不能腐的有效机制起到了有力的预防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命题,因此还要注重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有效衔接和协调互补,进一步提高了党内监督的有效性。

五、新的监督方式探索

(一)探索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如何有效整合监督力量和机构成为下一步深入思考的问题。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强调:“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这一表述中,“监察机关”史无前例地与人大、政府、司法机关相提并论。随后在2016年11月7日,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北京市、山西省、浙江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指出要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部署在3省市设立各级监察委员会,监察委员会由省(市)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要求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建立健全监察委员会组织架构,明确监察委员会职能职责,建立监察委员会与司法机关的协调衔接机制,强化对监察委员会自身的监督制约。

监察机关脱离行政系统后,将从“行政监察”改为“国家监察”,这意味着目前由不同国家机关所享有的监督行政权力将向监察机关集中,其中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整合监督机构,即将原来隶属于监察机关的职务犯罪侦查机构(包括反贪局)和隶属于政府的审计机关、预防腐败机关并入国家监察委员会。这一重大改革是党内权力监督和制约的顶层设计,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一步,是我国从行政监察到国家监察的质的跨越。

(二)完善中国特色的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

199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了《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为了顺应时代变化和满足现实需求,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批示要求修改《关于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2010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的《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要求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年如实向组织报告婚姻、出国(境)、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14个方面的个人有关事项。此规定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特别是健全党内监督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认真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并开展抽查核实工作。2013年12月,中组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的通知》,启动了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工作。2014年中组部对做好2015年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做出安排。目前,全国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基本完成了个人有关事项的填报工作,并对其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了郑重的承诺。2015年1月起,对拟提拔为副处级以上干部人选,拟列为副厅级以上后备干部人选一律进行核查核实。扩大对领导干部抽查比例,由3%~5%提高到了10%,建立干部诚信档案,作为考核评价、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逐步完善中国特色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制度体系,对深化党内监督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本文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生)

责任编辑:张颖智

猜你喜欢
监察事项法规
如果要献血,需注意以下事项
宜昌“清单之外无事项”等
明代监察逾权对新时代国家监察制度的历史借鉴
监督“裸官”,监察法何时不再缺位?
疫情期间,这些事项请注意!
青铜器收藏10大事项
网络谣言的刑法规制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新设的监察委与纪委有什么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