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 宁
(青岛市文化馆,山东 青岛 266002)
喧嚣下的务实主义
——将文化馆打造为非遗保护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
万 宁
(青岛市文化馆,山东 青岛 266002)
文化馆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单元,代表着政府政策导向,高度影响着区域非遗保护工作的开展。但是目前的非遗保护工作普遍面临“投入大、产出小”“雷声大、雨点小”“名保护,实破坏”等问题与阻碍。因此,为了促进文化馆在非遗保护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应当推动文化馆的职能转型,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将文化馆打造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馆;服务型政府
近年来,由于现代化进程加快带来的城市规模的高度扩张和城乡面貌的巨大变化,一时间,“乡愁”“乡村”“古镇”等词汇充斥着媒体、网络甚至口头交流,被赋予了诗性意义的“乡土中国”成为了国人的集体缅怀对象。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学术色彩和翻译特质的外来语汇,因为其特有的“怀旧”意义,高频率地出现在媒体宣传中,从而进入到公众视野。文化馆作为一个非遗保护官方机构,与非遗工作开展初期相比,面临着社会认知度更高、社会参与面更广的新形势。如何利用好自身优势,结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做好非遗传承工作,是每一个非遗人必须静心思考的问题。本文围绕青岛市近年来的非遗保护工作实践中出现的困难,如“投入大、产出小”“雷声大、雨点小”“名保护,实破坏”等问题,就此提出作为非遗保护的官方机构,文化馆下一步应该充分整合区域资源,将自身打造为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从而促进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为了能更好地规划文化馆在开展的非遗保护工作,首先我们要找准文化馆在非遗工作中的定位。自我国开展非遗保护工作以来,在逐步确立、完善的非遗保护工作的组织支撑体系中,文化馆一直作为非遗保护的中坚力量存在,肩负着非遗保护工作监督、管理、组织等大部分实务,是进行非遗保护工作的主要阵地。[1]截止2015年,北京、上海、浙江、安徽、山西、内蒙古等少数行政省和个别地级市,已设立了独立的非遗保护中心,并配备了较为齐全的人员编制和综合的办公条件。但在全国大多数省市,非遗保护中心均作为同级单位,加挂在本地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下,非遗保护职能由文化馆承担。作为本文参考研究对象的青岛市及国内同类城市(大连、宁波、厦门、深圳),均采用此种模式。
在中国当前建立的非遗保护组织制度中,共有三方力量的介入。跟非遗保护有密切相关的人主要有三方:政府、学者、民众。[2]如果我们将之细分,就会发现“政府”“学者”“民众”分别由两个部分构成。以青岛市为例,“政府”由青岛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共文化处(非遗保护处)、青岛市文化馆(青岛市非遗保护中心)构成;“学者”由高校教师和其它研究机构构成;“民众”则由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构成。文化馆作为政府管理机构中的一环,主要是负责非遗的各项实务工作。
作为当前社会的文化热点,众多公共文化机构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也在从事非遗保护工作,但是文化馆与之相比既有历史的传承,也有先天的优势:非遗保护工作和群众文化工作在工作内容和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在深入基层、扎根民间这方面,有着本质的相通之处。
以国家机器作为保障,借鉴欧洲、日韩等国家相对成熟的经验,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虽然起步晚,却在短期内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保护体系。但是,一些诸如“投入多、产出少”“雷声大,雨点小”“名保护,实破坏”的难题却阻碍了非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首先,“投入多、产出少”是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普遍困境。以青岛市为例,自2008年起设立每年60万元的非遗专项保护经费,到2010年提高至每年100万元,由市财政统一拨付。2015年的官方统计数据显示,青岛各区市县级财政投入近300万元,街道/乡镇一级投入140余万元,可统计的社会力量投入也有上百万元。这样的巨额财政投入,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却没能起到与之相匹配的巨大作用。
其次,“雷声大,雨点小”是当下政府非遗工作中存在的重要矛盾。根据市非遗中心与青岛大学民俗学社、青岛理工大学民俗社团联合进行的高校问卷调研显示,在文化知识水平、社会关注度较高的大学生中间,能明白说出非遗概念的占53%,能够列举三项及三项以上非遗项目的占73%,能够列举三项及三项以上青岛地区非遗项目的占47%,能够展示一项及以上非遗的仅占7.3%。而在这两所高校,除了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之外,市非遗中心曾联合多个项目开展过“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而大学生已经是对新鲜事物接受最为敏感的群体。各项数据说明,由于社会信息的碎片化和高速流动,仅凭一两场活动,是很难达成非遗保护工作所需的宣传强度的。在现代化进程的剧烈冲击下,非遗保护名目花样繁多,真正的有效手段却比较匮乏。除了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的非遗普查、整理和记录,以及建立的四级非遗名录制度和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之外,我们所常见的非遗传承传习手段,多借由“文化遗产日”、传统民俗节庆等契机,进行“非遗进校园”“非遗进课堂”“非遗进社区”、免费公益培训等系列活动,这似乎受到了文化馆常年从事的群众文化活动思路的影响,过分注重规模和宣传效益。事实证明,这些活动多数是“过云雨”,能产生较大区域影响力的不多,真正能形成传统的更少。
最后,“名保护,实破坏”是非遗保护工作中客观存在的尖锐问题。有关非遗话题的社会关注度提升,是非遗工作者努力的结果,也是在现代社会中宣传保护非遗的必然选择。然而,非遗的红火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更多的个体,有时候包括代表性传承人本身,希望能够借此谋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声望,而不恰当的非遗开发与利用,最终导致的就是“保护”名义下的“破坏”。[3]此外,商业化开发也给非遗带来严重的破坏。例如,胶州秧歌是目前青岛市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较好的项目之一,其传承保护得力于两个方面:良好的群众基础和专业化的剧团保护单位。虽然胶州秧歌在当地仍然保留着很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但近八年来,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中心的演员换了一茬又一茬,舞美服装、舞蹈技巧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以秧歌为题材的作品也屡屡搬上舞台,但是剧团演员虽然更会跳“舞”了,却越来越没有了“扭秧歌”的味道。胶州秧歌独有的“三弯九动十八态”随着舞台化、艺术化乃至商业化的呈现,最终出现了表演的趋同和特征的弱化。
非遗保护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继承发展我们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要达成这个目标,非遗保护工作应做到“点”“线”“面”的结合,“点”:代表性传承人、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和管理;“线”:保护非遗传承文脉不断;“面”:保护文化生态的完整性。因此整合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力量,实现更科学的保护规划,实施全方位多方面的监督与指导,是未来非遗保护发展的必然趋向。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要求文化馆突破原有的管理机制,将自身定位为服务型政府机构,打造非遗保护区域性综合服务平台。这个平台要求能够实现“官方”“学者”“民间话语”的完全对等,社会信息的共享、资源分配的优化、吸引社会力量主动参与。目前,青岛市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
一是通过平台达到信息的最大化利用,逐渐实现非遗生产生活、展示展演等各方面信息的汇集与相通。从青岛市的非遗保护情况来看,真正能够以项目为生的代表性传承人寥寥无几,非遗仅作为辅助的经济手段,甚至有个别传承人将之作为兴趣反而需大量投入资金。而在民间,更有大量的民间艺人、学艺者处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尴尬境地。同时,近两年国学热、汉学热的兴起,也导致对非遗人才资源和产品资源有一定的需求。文化馆拥有较高层面的信息与资源,应当利用这些资源帮助传承人拓展生存空间。在寒暑假,市非遗中心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为国学培训班、汉学夏令营和非遗传承人之间牵线搭桥,使得传承人能够得到一部分收入补贴,同时也给较为混乱的幼儿国学市场推荐了良好的师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是通过平台整合更多的非遗保护力量,让更多的“游击队”成为“正规军”。上半年,青岛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志愿者服务组织,招募了40位志愿者,通过培训并将之分为田野、讲解、纪录等组,建立通讯联络制度,运用网络手段保持信息的及时传递。下半年,还将重新整合青岛市非遗专家库、青岛市非遗保护协会等工作的真空地带。
三是通过市级非遗保护平台,尽量扩大非遗项目的影响面,帮助代表性传承人扩展收徒圈子。[4]不把公益培训、传承传习活动的意义局限为每年完成任务若干场,而是在这个过程中,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帮助代表性传承人发掘、培养潜在的学艺者乃至新一代传承人。胶州八角鼓传承人王锡璧就正是通过市级非遗培训平台,培养了两支队伍共六位学艺者,并准备打算观察一段时间后从中收徒。让更多项目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得以更好地传承,文化馆非遗服务平台的建设正是为了实践这样的目的。
今年,我国的非遗保护事业已经持续了整整十二年。在此期间,我们解决了一些问题,同时又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在为成绩振奋鼓舞的同时,也经常感受到无奈。作为一名非遗保护工作者,必须要能够承受与历史发展方向相悖所带来的类似于“螳臂挡车”的无力感。“非遗保护无用论”的声音一直伴随在非遗保护生活中,但我们应该看清的是,目前中国社会急速现代化带来了社会的剧烈变迁,传统文化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大量丢失,并由此给民众造成了不安全感和幸福指数的降低。因此,非遗保护工作意义不仅仅在于打扫历史的陈迹,我们保护非遗传承不断,留住传统文化的根,其未来可能实现的意义,比我们现在能看到的,也许更为重要。
[1]潘雪虹.基层文化馆(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2]黄涛.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偏误与矫正[J].文化遗产,2013(3).
[3]陈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利用[J].贵州民族研究,2007(2).
G122
A
万宁(1985-),男,江苏南京秦淮区,青岛市文化馆主持人(助理馆员),文学学士,研究方向:播音主持,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