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2017-01-24 08:00:22廖显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人民出版社党员政治

廖显辉

(中共江门市委党校 党建教研室,广东 江门 529000)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优势。探寻这一政治优势的理论源头及其在中国的演变轨迹,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共几代领导人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贡献和实践探索为脉络,梳理其生成过程,总结历史经验,启示今后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渊源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和领导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的革命实践中,针对工人阶级政党党内关系、党内活动准则等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基本主张。[1]

1.维护代表大会的权威和党的团结。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第30条规定,代表大会是“全盟的立法机关。”[2]第39条明确了其“最高权力机关”的地位,负责党章的审查和修订工作。对于党内分歧,修订后的章程第17条明确规定了代表大会的“权力”:即既处理对中央委员会成员的个人控诉,也处理中央与下级之间的矛盾冲突。[3]

2.强调党内平等和民主。从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可了解到,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强调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例如,章程第3条关于所有盟员一律平等的规定。[4]恩格斯把民主看作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原则的重要元素,并且认为,政党组织的各个委员会的产生应走民主程序,由选举产生,根据需要随时可以罢免。[5]

3.纯洁党的队伍。第一,马克思辩证分析了革命者的名与实。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时,马克思对“谁是革命者”的名与实进行了分析,他认为,在每一次革命中总有三种人物出场,第一种是真正的革命者;第二种是只有忠勇精神但并不了解革命的人;第三种是空喊家。马克思认为,空喊家就是一种祸害,而且要命的是,这种祸害无处不在。他认为“摆脱他们需要时间,但是公社却没有这样的时间。”马克思的精辟分析,揭示了保持革命队伍纯洁性的重要性。[6]第二,恩格斯对“关键少数”严格要求。对于如何保持党的队伍的纯洁性,恩格斯提出了要严格要求组织中的“关键少数”——干部。他认为,党内任何人均应从士兵做起,对于担任党内职务的,要求就更高,不仅要有理论知识,写作才能,还要熟悉党内斗争的环境和方式,而且要自愿地把自己列入士兵行列。[7]

4.反对党内特权,实行对领导人的批评和监督。在受邀加入正义者同盟之时,马克思提出加入的条件——要求“摒弃章程中一切助长迷信权威的东西”。在第二国际时期,恩格斯认为,任何一个高层领导,都无权要求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恭敬顺从。[8]与此同时,恩格斯支持党内开展积极自由的批评和争论,认为批评是工人运动健康发展的生命。指出工人运动中言论自由的重要性[9],并对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李卜克内西粗暴压制党内批评的行为提出了严厉批评。

马克思恩格斯的上述思想为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列宁关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考与实践

列宁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忠实实践者。他在领导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革命和执政的实践中,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1.把民主集中制作为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原则。列宁坚持在党的组织中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1906年4月,根据列宁的提议,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四大”上,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10]后来,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加入共产国际,列宁提出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它作为加入的必要条件。

2.坚持集体领导的原则。第一,运用集体管理办法。如何确保俄共出台政策的正确性?列宁认为关键是要实行集体领导,对于工农事务和国家事务,也要运用集体管理的办法。[11]第二,拿起党内讨论和批评这一武器。在俄共(布)十大上,列宁把党内讨论和批评看作是解决党内存在问题的重要武器,除自己亲力亲为参与外,要求全体党员都参与到这样的讨论当中。同时,要力求避免管理机关变成只谈不干的空谈馆。第三,带头践行集体领导原则。在执政实践中,列宁总是带头践行集体领导原则,主张将党的重大事务提交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局集体讨论决定,从不凭自己的威望和地位搞个人专断。

3.铲除党内派别活动,确保党的团结统一。针对十月革命后党内出现的派别活动对党的团结统一造成的危害,列宁明确指出,布尔什维克党不仅要在形式上比过去团结一致,而且要杜绝一切派别活动。[12]为了党的团结统一,列宁在俄共(布) “十大”专门拟写了《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草案初稿》,提出了铲除党内派别活动的方法和措施。即统一全党认识、严禁派别言论、取缔派别组织。

4.倡导同志式的批评和争论。列宁指出,党内的问题要广泛地开展自由讨论,对党内生活的现象讨论不设限制,倡导同志式的批评和争论。[13]如何使这一思想落地?列宁提出在党刊上开辟《争论专页》栏目,对党内重大问题进行争论,同时对重大争论文章结集出版。

5.遵循党章,开展正确的党内斗争。第一,用党章捍卫少数派的权利。列宁强调在党章框架内开展党内斗争,通过党章捍卫少数派的权利、宽容犯过错误的同志、保证党内斗争的正常开展等等。[14]第二,指出思想斗争的界限。党内思想斗争不能导致破坏活动,不能妨碍正常工作。[15]第三,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对待在实践中犯错的“关键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列宁的办法是强调思想教育的重要性。通过严厉的批评教育,使其认识并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地采取组织处理手段。

二、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探索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一直高度重视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并以此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举措。党的建设的不同时代,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党的几代中央领导人为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丰富的探索与实践。

(一)毛泽东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出了重要贡献

1.首倡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毛泽东等人在探索革命新道路,开辟赣南闽西根据地的斗争实践中,开始思索党内政治生活这一严肃的政治课题。第一,提出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杭古田,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提到,教育党员的问题,也就是如何使党员的思想以及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6]第二,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的方法是思想教育。根据《古田会议决议》,红四军对党员进行了充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

2.倡导党内生活民主化,认识党内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在党内如何进行民主教育的问题。第一,提出了进行民主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由于中国是一个经历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国家,家长制作风在一些人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同时,由于革命战争的需要,党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因而,长期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头脑中不可避免地形成了“集权”的思维惯性。这种现象不利于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某种程度上也妨碍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毛泽东就此提出了必须对党员进行民主生活教育。第二,指出了开展民主教育的方法。比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认为,批评别人要坚持实事求是、讲究辩证法,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同时,要求开展民主教育要与严格党的纪律相结合。这样,才能做到既“确实扩大党内民主生活”,又“不至于走极端民主化。”[17]

3.提出“四个服从”的纪律要求,作为民主集中制的重要原则。为总结长征途中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教训,1938年10月,党在延安召开了六届六中全会。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促使全党意志统一和行动一致的纪律——“四个服从”,即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18]从此,“四个服从”成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铁的纪律。

4.提出党内斗争的方针和目的。党内斗争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党内斗争的目的是团结同志,即达到“团结——斗争——团结”的最终目的。1942年,为肃清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树立马克思主义作风,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毛泽东作了《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报告,号召全党开展整顿学风、党风、文风运动,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延安整风是中共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的一次生动实践。[19]

5.提出“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西柏坡举行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用“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在革命胜利面前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在执政后仍然要保持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20]这一重要思想,为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继续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指明了方向。

(二)党内政治生活的新发展及曲折探索

1.建国初期党内政治生活的理想建构。第一,提出“党的团结和统一是党的生命”的政治命题。建国之后,党开始探索如何领导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1956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全国第八次代表大会,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蓝图。在党的八大报告中,首次把党的团结和统一看作党的生命。第二,毛泽东提出党内政治生活的“六个又有”目标。为动员一切力量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1957年,毛泽东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理想目标是“六个又有”。即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21]

2.党内政治生活严重受挫。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民主集中制被削弱的不健康倾向。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的“文化大革命”,党内政治生活发生了严重扭曲,极不正常、不健康。比如,各级党的组织受到冲击,工作上处于半瘫痪状态,党内生活极不正常;红卫兵等一些群众组织,凌驾于党组织之上,踢开党委闹革命;党的领袖凌驾于中央之上,独断专行等等。

由此观之,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共29年时间,总的来说,党内政治生活是曲折发展的。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于1957年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主张运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之后,又提出政治生活的“六个又有”目标,党内政治生活有序开展。但是,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后,党内民主集中制得不到正确执行,导致党内政治生活不健康发展。1966年至1976年,十年“文革”期间,党内政治生活严重扭曲。

(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进一步丰富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理论与实践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了党内政治生活的正常化。全会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真正实现了毛泽东所提倡的“六个又有”的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

2.制定党内政治生活法规。在深刻反思和总结党内政治生活严重扭曲的惨痛教训基础上,1980年2月,中央出台了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首部法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内政治生活从此进入了依规建设阶段。

3.高度重视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建设。第一,邓小平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建设的推进。执政党建设2.0时代,邓小平对党的制度建设有过精辟论述,而且把制度问题提高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22]在党内政治生活上,邓小平带头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他认为党内生活、社会生活都要肃清封建主义的影响。第二,江泽民对党内生活制度化的发展。1990年7月,中央颁布《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首次提出“党内生活制度化”的命题和任务。1994年9月,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要求健全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完善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1997年,江泽民提出了党内生活要向制度化、规范化迈出新步伐的问题。[23]第三,胡锦涛对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化的丰富。2009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十四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强调要认真落实党章及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使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2011年7月1日,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提出了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问题。提出党的建设要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24]

4.党内民主建设思想进一步提速。党的十二大党章提出“党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党的十四大党章提出“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党的十六大从党的生命的高度揭示党内民主的重要性。[25]党的十七大提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26]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突出共产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的主体地位和作用等等。不难看出,党中央在加快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5.为党内政治生活设立界线。党内政治生活要讲原则,反对庸俗化。针对实践中出现的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的倾向,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增强党内生活原则性的问题。要求全党善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全党要兴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提倡讲原则讲实效,反对讨好吹捧和庸俗化。[27]

概括来说,中国共产党坚持真理,勇于承认并修正错误,特别是纠正“文化大革命”和以前的“左”倾错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这一阶段,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最大的特色,是突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比如,1980年2月,中央出台了《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使党内政治生活进入到依规建设阶段。党的十二大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1990年7月,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提出“党内生活制度化”。十四大党章规定,领导干部必须参加双重组织生活(支部的组织生活、党委或党组的民主生活) 并沿袭至今。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等等。

(四)习近平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新思想新实践

1.把思想武装放在首位,抓思想政治建设不放松。思想政治建设是党的政治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多个场合论述了思想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四个意识”。即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2.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一方面,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土壤。另一方面,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也是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手段。在实践中,党中央通过反“四风”、打“老虎”、拍“苍蝇”、“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等举措,进一步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3.十分重视纪律建设。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习近平高度重视党的纪律建设,强调纪律建设是治党之本。在党纪与国法之间,要更加突出纪律的位置。[28]与此同时,他还强调严明党的纪律,首先要严格遵守党章,必须严明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

4.重视用制度治党管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全面从严治党的法规制度,为新形势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尤其是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新形势下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提供了新的遵循。

总之,习近平对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比如,2015年7月,在吉林调研时,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全面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时时处处讲原则、按原则办事。2016年4月,习近平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作出指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2016年的“七一”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四性”,即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主要从思想武装、纪律建设、制度治党等方面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提出要求、指明方向。

三、中国共产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经验启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代中央领导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思想贡献和实践探索,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党的建设的思想财富和经验总结,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对于今天的党员、党组织和执政党的“角色扮演”,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就党员个体而言,务必做到:

1.具备党章意识,牢记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在“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中坚定理想信念,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尤其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任何时候都不会动摇坚持党的领导的信念和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

2.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毛泽东总结提出的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党的发展历史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它对党自身建设的强大功能与作用。广大党员干部如何勇于和善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对于保持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战斗性,进而提高党员思想的敏锐性和立场的坚定性意义重大。作为党员,要勇于正视和剖析自己和同志们思想及实际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实事求是地提出批评意见建议,及时纠正,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3.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党的政治纪律和规矩是每个党员必须坚守的政治底线。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不仅是党员遵守党纪国法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对党员提出的时代要求。

(二)就党组织而言,务必做到:

1.教育、管理、监督党员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通过开展正常的党的组织生活和民主生活,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纯洁党员队伍、凝聚思想共识中永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2.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为抓手,提升党组织的制度化建设水平,夯实党组织战斗堡垒的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提供了基本遵循。以此为契机,不断提高党组织的制度化水平,可以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提供强大的制度保证。

(三)就执政党而言,务必做到:

1.必须明确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党内政治生活的目标,即六个“又有”。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成为新常态,这一目标无疑是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的理想状态,它仍然具有重大现实价值。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今天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的目标指向。

2.必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成了管党治党的新常态。某种程度上“管党”与“治党”的切入点,就在于党员干部的政治生活。所以,中央才提出“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这一重大命题。纵观中共建党90多年,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时期,只要是开展了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我们的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因此,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逻辑起点,突出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久久为功,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1]苏联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会议和中央会议决议汇编.第 1 分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165.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745、746-747.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19.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6.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6.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8 卷[M].北京:人民出社,1972:72-73.

[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80.

[10][12]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7.

[11]列宁全集.第 4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

[13]列宁全集.第 9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5-16.

[14]列宁全集.第 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201.

[15]毛泽东选集.第 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2.

[16][17]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8、529.

[18]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8-1439.

[19]张秀珍.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问题探讨[J].中共云南党委党校学报,2016(06).

[2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5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240.

[21]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2-333.

[22]江泽民文选.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7.

[2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7.

[2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568.

[2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1.

[26]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3.

[2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2.

[28]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28.

猜你喜欢
人民出版社党员政治
我是党员向我看
岭南音乐(2022年4期)2022-09-15 14:03:12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我可以咬你一口吗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