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万妮娜
摘 要: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迥异的特性导致了两种文化中礼貌用语的不同,中国人在与英语国家人士交往时如能主动适应对方的文化礼貌语境,在礼貌用语的使用上做到即便不入乡也能随俗,将为双方跨文化交际的成功进行开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关键词:英语;礼貌用语;跨文化交际
中图分类号: H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5-88-2
1 概述
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宗教或非宗教信仰、思维习惯、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和各种科学技术的总模式,文化包括一切该社会所共享的产物,不仅包括城市建筑、社会组织、学校、医院等物质上的东西,而且包括思维方式、生产生活习惯、家庭模式、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等非物质的东西。简单地说,文化是指一个社会的整个生活方式,一个民族的全部活动方式,一切文化都是独特的,互不相同的。
在涉及跨文化交际场景时,参与其中的人们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冲破自己文化的固有思维和约束,去理解、认可乃至接受其他文化中多重且隐秘的性质,让自己适应不同的文化礼貌语境,使自己设身处地理解对方文化习俗和用意,最终达到语言交际双方能够沟通思想感情的目的。
从英语单词modest出发,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窥见中西礼貌用语的不同,英语国家的人们在表达“谦虚”方面意思时用“modest”一词,其本意为适中、中等,觉得自己态度适度了,也就谦虚了;而中国人表达“谦虚”时却是用谦卑的态度来表达,也就是将自己摆在比“适中”、“中等”更低一些的位置。西方人的谦虚是摆出中等的态度,中国人的谦虚是将自身摆在一个中等偏下甚至很“下”的位置,从中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出的中国人的谦卑要远胜过西方文化浸润出的西方人。基于此,汉语与英语在表达礼貌时所用语句的不同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也就可见一斑了。
为了达到更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目的,本文将提出与西方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礼貌用语方面的一些建议和有必要规避的一些禁忌,按照一般交际时间顺序排列。
2 称呼方面
2.1 跨文化交际时称呼用语方面的建议
英语民族不太区分长幼、尊卑,表现出平等、个性独立的文化特征,无论是在年龄相似的人之间或者年龄相差巨大的人之间,社会地位相差不大或者社会地位相差悬殊的人之间,甚至是学生对老师、孩子对父母、下级对上级都一般直接以名字来称呼,而且丝毫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如果是在正式场合,也只是用Mr. Mrs. Miss. Ms.一类简单的称呼加在被称呼对象姓氏的前面,如Mr. Johansson, Mrs. Smith, Miss Stone等。
2.2 跨文化交际时称呼用语方面的禁忌
注意避免陷入汉民族的习惯性思维,用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亲属名称来称呼非亲属成员,如Aunt Lucy, Grandma Mary等在西方文化中都是不可接受的。如有一美国妇女Gina应邀去参观一家中国的托儿所,刚走进门,孩子们便一涌而上,喊着“Aunty,Aunty”,Gina为此而感到十分不悦,她认为自己不是孩子的Aunt,怎么这样称呼自己呢?在汉文化习俗里,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可以称呼非亲属人员,而在西方文化里是行不通的,所以出现了Gina的不悦。
另外,要注意在绝大多数时候避免用被称呼对象的职务、职业来称呼对方,如Teacher Zhu,Bureau Director Li,Comrade Zhang,Commander Liu 等在英语文化中都是不被允许的。在西方,只有少数几个职务或职业用于称呼,如医生或有博士学位的人被称为Doctor,有权主持法庭审判的人可称Judge,州长和市长可称Governor和Mayor,但往往只称Governor和Mayor,省去其姓名。除此之外,Professor一词也有类似用法。
最后,还要避免用汉语思维编造出一些自认为表示礼貌的称呼,例如,老太太Old Lady,老先生Old Mr.等称呼在西方称呼史上是找不到的。
3 问候方面
3.1 跨文化交际时问候用语方面的建议
一般对西方相熟的友人用Hello. How are you?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doing? 等问候用语;对于第一次见面或不熟的西方人士用Nice to see you. Pleased to meet you.等用语来表达双方第一次见面时的问候。
3.2 跨文化交际时问候用语方面的禁忌
Have you eaten? 您吃了吗?在西方文化里,如果用它来打招呼则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出于中国特殊的历史与国情,近现代苦难深重的中国人民长期饱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殖民统治以及内部军阀混战的摧残,普通民众将生存的最基本要素——“吃”,摆在了首当其冲的重要位置,所谓“民以食为天”反映的正是求生的欲望刺激了民族食欲的状况,因而在国人的问候语中出现“您吃了吗?”就不足为奇了;但是,整个西方文化中都没有这样一种问候方式,中国人用Have you eaten? 或者Have you had your meal? 与西方人打招呼后,西方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个中国人想请自己吃饭。
然后,Where are you going? 您去哪儿?也不能用来与西方人打招呼,中国人之间问“去哪儿”只是用来寒暄,并不真正想知道对方去哪儿,中国人用这句话与西方人打招呼后,西方人士则会感觉到自己的隐私有被探听的危险。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问候语How do you do? 要尽量规避使用。在英式英语中,人们一般将这句话理解为“你好”,可以用重复该句话来表示回答和问候(注意:虽然从表面上看How do you do? 是疑问句,但实质上并不表示任何疑问的意思),这句典型的英式英语属于极端正式场合的问候语,一般是在极其正式的社交场合,双方初次见面时伴随握手或点头等社交礼仪时使用的问候语,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会用到,甚至可以说,在日常交际中这句问候语已经被淘汰了。
4 就餐方面
4.1 跨文化交际时就餐用语方面的建议
与西方友人一起用餐时,如果自己是东道主,可以用些一般礼貌用语,诸如Help yourself to some fish.或Make yourself at home. 来适度表达自己的好客即可。
4.2 跨文化交际时就餐用语方面的禁忌
在用餐之前,不过度谦虚地将自己为西方友人准备的丰盛饭菜称为“便饭”或“随便吃点的东西”等,因为在西方文化里,中国人过度谦虚所说的话通常会被西方友人认为是一个事实,“随便准备的饭菜”会真的被对方看成是中国主人对自己的不尊重。
用餐时不强行劝吃、劝喝,因为与中国人的“热情”相比,西方文化不认为替别人夹菜、劝酒等是可取的礼貌行为,反而觉得这样的行为是对自我隐私的一种轻微侵犯。同时,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在餐桌上绝对不能按照部分国人的粗鲁行为方式行事,大声喧哗、划拳斗酒、喝到兴起光膀子拼酒等行为都是与西方文化格格不入和绝对不允许的。
4.3 非语言的礼貌行为方面的一些建议与禁忌
在中国,如果主人家有小孩,客人或者朋友不过去摸摸、拍拍、搂搂、亲亲,可能会让中国母亲不悦,认为这人没有人情味,不热情、不亲切;与之恰恰相反,在西方国家里,妇女不喜欢别人抚弄她们的婴儿或很小的孩子,不论是摸摸、拍拍、搂搂或是亲亲孩子,都会让母亲认为别扭、无礼。
同样是在中国,两位女性或两位男性手牵着手或臂搭着肩,以示非常亲密要好,表示两人是好闺蜜或好兄弟;而在西方,同性男女过了童年时期就不能走路时手拉着手,或一个人的手臂搭在另一个人的肩膀上,这意味着同性恋。
综上所述,中西文化背景不同,价值观、文化习俗、行为规范上存在诸多差异,对礼貌语言和非语言的礼貌行为的理解都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与各英语国家人民交往时,尽量全面地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以避免因不了解西方文化而导致的礼貌语言使用不当的情况,使中西交往和谐友好地顺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10-17+80.
[2] 韦琴红.从“礼貌”特征看中西文化差异[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03):141-144.
[3] 杨琦.中西礼貌语言的语用及文化差异[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0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