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峰,徐 洁
(绥化学院学报 编辑部,黑龙江 绥化 152061)
·龙江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专题·
文化惠民:黑龙江文化建设谫论
王占峰,徐 洁
(绥化学院学报 编辑部,黑龙江 绥化 152061)
对近年来黑龙江文化发展与建设的成果进行全面的梳理,得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就是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力军作用的结论。黑龙江的文化建设走的是文化惠民的朴实之路,无论是文化体系的构建,还是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完善,抑或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的培植,都全方位地引导人们求真、崇善、向美,使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这一方面实现文化产品供给的精品化,另一方面也回答了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特别是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推进以及小剧场戏剧的创新发展充分体现了文化惠民的精神,是文艺创作异彩纷呈的生动写照。黑龙江省的文化发展与建设为欠发达地区的文化突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黑龙江;文化惠民;小剧场戏剧
多年来,黑龙江省致力于文化大省建设,大力实施文艺精品战略,各艺术门类繁荣发展,涌现出一批独具龙江特色、龙江风格、龙江气派的艺术精品,形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艺术家和品牌艺术团体,较好地提升了龙江文化的软实力,为建设富强、和谐、大美、文明、幸福龙江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条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阐释了文化的地位作用,为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黑龙江省的文化建设在省委、省政府的周密部署下,文化新政精准发力、环环相扣,着力破解了省域文化发展的一道道难题。
(一)公共文化服务格局的构建
1.加强顶层设计。在黑龙江省制定的“十三五”总体规划及文化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做出了安排部署。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和改善民生大的体系中,并列为工作重点。
2.深入组织实施。在推进“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的过程中开展实施了“文体繁荣工程”,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等重要精神过程中,启动了“文化事业惠民工程”,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和标准上,有力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问题导向,查摆影响和制约文化建设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抓难点补齐短板,抓重点推动发展一直是黑龙江省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开展文化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对地方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专项推进、跟踪督办,较好地发挥了各级政府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导作用。
(二)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在公共文化服务上下功夫。黑龙江省作为文化欠发达地区也要迎头赶上,通过一系列措施,精心打造政府投资管控、网点遍布全省的公共文化阵地。
1.文化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一批大型文化设施建成投入使用,齐齐哈尔市图书馆以及庆安、兰西、绥滨县文化中心等,逐步改善基层文化设施条件。黑龙江省域内已建有公共图书馆107个(其中57个评为等级馆,进入等级馆比例由上次评估的48.5%上升到53.3%),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8个(其中79个评为等级馆,进入等级馆比例由上次评估的21.2%上升到54%),新型乡镇文化站900个。
2.重点文化工程扎实推进。大力开展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程,黑龙江省早于国家两年启动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建设工程,“十一五”以来,国家和黑龙江省总投入32 310万元,共开展七批900个文化站建设,建设总规模31.27万平方米,覆盖面达到100%,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2014年开展中心村文体设施建设,计划用两年时间投入3.95亿元,为2 604个中心村建设文化体育设施,此项目列入当年省政府34件实事之一。社区文化建设方面,通过设备支持方式,截至2014年,全省累计装备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1 081个(其中:社区文化中心262个,活动室819个),极大地改善了社区文化活动条件,提升了基层文化服务能力,受到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
3.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全省现已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地(市) 级支中心13个,县级支中心210个,乡镇服务点1 097个[1]。并通过推进上述重点文化工程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薄弱的局面得到较好的改善,城乡之间在文化发展上的差距得以拉近,广大群众的文化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一些美好愿望得以实现。
(三)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面向广大群众,着眼群众需求,创新政府公共文化服务,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完善共建共享机制。
1.营造龙江文化发展浓厚氛围。近年来,黑龙江全省不断聚焦实施五大规划战略、发展十大重点产业、“龙江丝路带建设”等重点工作,大力宣传黑龙江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新理念,积极拓展文化传播新渠道,精心做好形势宣传、成就宣传、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旗帜鲜明地唱响龙江经济光明论,提振精气神、凝聚正能量,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全省上下通过举办高峰论坛、合拍影视作品、联合采访、参加电视节及行业展会等多种形式,搭建对外宣传合作的展示和交流平台,讲好龙江故事,传播龙江声音,展示龙江文化的独特魅力,并呈现出社会共建、专群结合、内容与形式不断创新的特点,基本形成政府倡导、品牌带动、群众参与的群众文化活动格局。
2.深化送文化下乡活动。制定下发了“百馆千站送文化下基层”工作方案,以全省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为活动平台,大力开展送培训、送辅导、送演出、送图书、送数字资源等“五送”活动,以增强为基层服务意识、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较好地满足了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3.免费开放公共文化阵地。各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针对群众文化需求的特点和变化,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创新开展阵地服务,提供服务的总量和档次不断提升,群众参与率和满意度逐年提高。特别是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社会反响强烈,群众评价很高。黑龙江省从2008年首批向社会免费开放了8家博物馆至今,由文化部门归口管理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站)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
4.强化主流媒体的生产能力。近年来,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新闻广电出版局等部门倡导全省坚持“内容为本”,要在弘扬正气、指引思潮、引领风尚、凝聚人心上狠下功夫,不断增加道德建设类、经济类、文化类节目栏目和出版物比例,大力推出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的原创产品,限制和减少了一味模仿抄袭、缺乏创新、数量过多、资源浪费的节目栏目和出版物,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公益属性,积极扩大文化惠民工程发展优势,在加大公益类节目栏目的制作播出力度的基础上,集中开展文化影响较高的文化产品展播、展示,扩大影响、形成热潮。
5.人才队伍建设。近年来,文化管理部门采取集中培训、层级培训、深入基层开展辅导等各种形式,分层次、多渠道对文化人才进行培训。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黑龙江省文化厅与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开展群众文化建设“十百千工程”,即命名十个“优秀群众文艺创作群体”、一百个“优秀民族民间文艺带头人”、一千名“农村优秀文艺骨干”,较好地解决了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公共文化服务人才不足的问题。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惠民有序开展,黑龙江全省逐步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黑龙江省文化厅党组十分重视这项工作,2012年年初已开始筹备,与省教育厅达成共识,研究制定了《黑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和《黑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经费预算》,并已会签报省财政厅。同时,文化厅筹划精选出高雅艺术进校园精品剧(节)目目录和讲座目录,积极推进工作的开展。
黑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在省城哈尔滨主要大、中、小学校开展活动,逐步扩大范围和规模。采取在学校礼堂、剧场或操场、体育馆等场所演出,露天演出舞台由演出院团自行搭建。这些艺术院团到大、中、小学,为学生演出京剧、评剧、龙江剧、曲艺、话剧、交响乐、歌剧、杂技、儿童剧、皮影剧、卡通剧、民族民间音乐歌舞等喜闻乐见的经典节目和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并伴有现场讲解普及等互动内容,让莘莘学子深刻体会文化艺术给他们带来的人生激动和生命感动。除此之外,还组织全省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团赴大、中、小学,根据不同对象举办不同门类、不同层面的艺术专题讲座,让我们的孩子从学生时代就系统地接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培养自身对优秀文化艺术的热爱,不断传承中华民族活态的文化基因,以此激活他们文化艺术的时代生命力。
在黑龙江全省开展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中,省文化厅、教育厅和财政厅三家有明确工作分工,其中,文化厅负责提出全省活动年度计划建议方案;编制活动秩序册;提出参加全省活动的艺术院团的建议名单;制定演出计划;对演出内容进行初审;除此之外,省文化厅根据院团演出场次、演出规模及演出地点做好初步费用核定,会同教育厅向财政厅提出活动专项经费申请;对参演院团进行业务指导及对演出质量把关;组织媒体对活动进行宣传报道。省教育厅负责承接国家级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做好活动申请和实施工作;提出参加全省活动的讲学专家名单、院校名单和演出、讲座场次计划;对专家讲学内容进行初审;提出专家讲课费和学校活动运行保障费用建议;协调学校落实演出、讲学计划;会同省文化厅向省财政厅提出活动专项经费预算与申请,做好院校所需活动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将专业艺术院团的优秀作品列入大中小学的德育、美育必修课和素质教育活动计划等。省财政厅根据文化厅及教育厅提出的活动专项经费申请,安排年度预算,做好实际费用的审核及划拨;除此之外,财政厅还需拟定一个资金管理办法,按规定加强资金管理及经费使用检查,最终形成合理的绩效评价。
几年来,黑龙江省致力于文化惠民工程的构筑,使越来越多的人分享到文化发展成果。其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文艺服务向广大青少年的延伸,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更好地实现艺术作品的价值,使艺术与青年互动,舞台与讲台互补,也可以使艺术家在校园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壤中汲取新鲜的创作养分与灵感。
有关黑龙江戏剧生态艺术图谱的绘制,小剧场戏剧无疑作为最为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一朵奇葩被高度重视。连续多年展开的黑龙江省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带动了人们观察戏剧文本创作、审美走向、文化趣味、市场选择的无限兴味,不仅让黑龙江的观众感受到了多元的戏剧文化,而且在观演交流、市场拓展、办节模式等方面给黑龙江小剧场戏剧发展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几年来,黑龙江小剧场优秀戏剧在题材选择上高度注重剧作家对社会最深层问题的体验,让小剧场戏剧重新进入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成为老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让观众看到更具体、生动的戏剧。小剧场戏剧灵活、轻便、快而精的优势很适应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更多的观众回归戏剧,走进剧场,为艺术追求开辟了新的戏剧文化语境。
新语境下,黑龙江小剧场戏剧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对戏剧与观众关系加以全面考察,以此推动小剧场戏剧的繁荣发展,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只有考虑观众,沉下身子,才能近距离触摸黑龙江白山黑水这块别样的文化土地,感受在文化多元发展的冲撞下,这块土地上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对黑土地文化不变的岿然持守,力求把这里历史之浑厚、民风之淳朴、文化底蕴之深厚、人心之真诚等表现出来,让更多的文化艺术笔触指向这片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大地,让书写黑土地故事成为文化表达的重要形态。
客观地讲,黑龙江省域内的省、市级话剧院团较好地、全面、准确、迅速宣传了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并侧重宣传五大发展理念,它们推出的剧目极具地方文化水准,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剧目演出,如黑龙江省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民族风情歌舞《恩都力乌拉》;黑龙江省评剧院演出的评剧《半江清澈半江红》;黑龙江省龙江剧院演出的龙江剧《鲜儿》;黑龙江省京剧院演出的京剧《英雄赞》;哈尔滨京剧评剧院演出的评剧《赵一曼》;哈尔滨儿童艺术剧院演出的儿童话剧《秘密在脚下》;齐齐哈尔话剧团演出的话剧《风刮卜奎》;牡丹江市文化艺术中心演出的评剧《毛泽东在1960》;大庆歌舞剧院演出的大型生态舞剧《鹤鸣湖》;富锦市龙江剧院演出的原创通俗歌剧《红雪花》;鸡西市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大荒涅槃》;黑龙江林业文工团演出的话剧《青山常在》[2]。这些剧目为大力弘扬主旋律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并坚持社会效应的首位原则,力求在精短的艺术构架中表现宏大的历史叙事,唱响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时代高歌。
各级演出团体的集中发力使得小剧场戏剧的创演面貌发生变化。从演出情况来看,地市级剧团制作的剧目有了较大的质的飞跃,地市级剧团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域内小剧场戏剧不可忽视的力量。省级戏剧院团为主导,基层话剧团体、转企改制的戏剧院团加盟的文化传播形式[3],为黑龙江文化建设寻找到新的突破口,也为做好“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这篇大文章构建了舆论引导的新高地,主动适应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强化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传播正能量,坚持保障改善民生,强化政治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大局意识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基本上反映出当下小剧场演出市场兼容并包、多元并存的现状,做实做亮龙江品牌,它们共同推动着小剧场戏剧演出的繁荣。与前几年相比,小剧场戏剧创作显现出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坚持“内容为本”,不断提升内容产品质量,打造内容生产中心和内容传播高地,反映时代特色和主流精神的作品多了起来,及时纠正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较好抵制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出现的低俗、庸俗、媚俗现象。
当下黑龙江小剧场戏剧是对传统戏剧形态的一种超越和创新,它混杂着西方戏剧和中国戏剧的特点,同时有极具地域文化色彩,是黑龙江文化体制改革中值得借鉴的一种戏剧文化发展新模式[4]。比如齐齐哈尔市话剧团制作演出的国内首部描写黑龙江历史的舞台剧《风刮卜奎》,描述了卜奎城德平一家人的百年遭遇。话剧灵活地运用了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有几分“学院范儿”,又很接地气。该剧由国家一级编剧张明媛创作,著名话剧演员艾平出演女主角,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十九届上海国际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主角奖[5]。再如大庆歌舞剧院的生态舞剧《鹤鸣湖》,剧作讲述人与自然故事,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表现手法以表现主义为主,走的仍是“西学东渐”的路线,重点突出“仙鹤飞来的地方是个神奇的地方”“神奇的地方是和谐的地方”的主题。该剧有几分“国际范儿”,无论是音效设计还是舞蹈服装理念表达都有与国际接轨的意味。
这些剧目从艺术质量的总体把握上体现剧作家的艺术价值,而开放的舞台呈现形式也为表现人物的行动与故事叙述的顺畅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展示空间。黑龙江省的小剧场戏剧展演活动不仅助推了观众观演的热情,带动了创作者的创作激情、调整了戏剧创作生产格局,而且体现了文化主管部门对本省戏剧的关注程度和扶植力度。事实上,剧作家就要担负起反映民生、关注现实和引导社会问题的责任,越是浮躁的状态下,我们越应该沉下心来,把戏剧的发展与观众的需求对接起来,这就要求我们的戏剧工作者,也包括我们的文化主管部门,要遵循戏剧艺术自身的规律,把握住戏剧艺术的本体,永不放弃人文精神,并在实践中将其不断发扬光大,在积极创新表现手段、接受新的舞台艺术理念、寻找与世界当代主流戏剧对话的方式过程中自觉地将文化惠民理念融入戏剧的发展当中,依此聚焦文化发展,提升基层文艺人才水平,促进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综上所述,黑龙江文化建设及发展可谓风雨兼程,与我们国家提倡的文化创新理念并肩前行。从目前来看,黑龙江的文艺创作视野开阔,一些传统的观念不断开始变革,多元的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科技的投入趋于理性化,特别是随着“文化+”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催生,传统的文化产业面临着全面转型升级,以创新为驱动力的科技进步将使文化产业释放更大的社会功能。可以这样讲,黑龙江的文化发展与建设为欠发达地区的文化突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黑龙江“文化人”时刻把为国家立心、为民族铸魂、为人民立传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充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高扬我们的文化旗帜,坚守我们的文化立场,彰显我们的文化优势,以文化的自信建设自信的文化,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社会责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讲品位、讲格调、讲操守,讲好龙江故事,努力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诚然,黑龙江的文化发展与建设基础还很薄弱,发展的方向还需引导与明确,许多问题面临着实际的考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还有待厘清。因此,龙江的“文化人”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让更多的民众享受到更好的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精神食粮。
[1] 子木.文化引领龙江百姓美好生活——黑龙江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综述[N].中国艺术报,2014-03-21.
[2] 印蕾.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黑龙江省优秀剧目献礼演出开演[EB/OB].(2009-09-17).http://heilongjiang.dbw.cn.
[3] 徐健.小剧场戏剧:小空间要有大格局[EB/OB].(2013-09-18).http://www.chinawriter.com.cn.
[4] 羊驰.小剧场戏剧的变化:民营剧社已成演出主体[N].中国艺术报,2011-06-27.
[5] 李楠, 杨尚峰.黑龙江历史舞台剧《风刮卜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演[EB/OB].(2009-10-22.).http://heilongjiang.dbw.cn.
〔责任编辑:徐雪野〕
Culture benefits the Mass: 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Wang Zhanfeng, Xu Jie
(EditorialDepartment,JournalofSuihuaUniversity,Suihua,Heilongjiang152061)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and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draws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cultur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are the main force of the people. Heilongjia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aking the simple road of culture benefiting the mass. Either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system, or the improvement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network, or the cultiva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ability, can comprehensively guide people to seek truth, respect for goodness, and pursue beauty, and all these can make the main theme louder, and positive energy more powerful. On the one hand, it can achieve the quality of cultural products supply;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provide answers to the problems in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that is in urgent need to be solved. In particular, the development of elegant art into the campu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ini-theater drama fully embodies the spirit of culture benefiting the mass, which is a vivid portrayal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has made a positive contribution to the cultural breakthrough in underdeveloped areas.
Heilongjiang; culture benefiting the mass; mini theater drama
2016-12-15
2015年度黑龙江省艺术规划课题“黑龙江省小剧场戏剧研究”(2015B033)
王占峰(1965-),男,黑龙江肇州人,教授,副主编,从事比较文学与影视改编研究。
G123
A
1000-8284(2017)02-0111-05
龙江发展智库 王占峰,徐洁.文化惠民:黑龙江文化建设谫论[J].知与行,2017,(2):1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