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彦 茜文彬
邯郸:制度整合让城乡居民受益
■文/王彦 茜文彬
河北省邯郸市自2016年3月开始推动城乡医保统筹,截至目前,参保人数从整合前的771.4万人增加到现在的793.5万人,参保率达到98%;最高支付限额从整合前的26万元提高到45万元;城乡居民统一使用省医保药品目录,农村居民可报销药品范围从原来的1300多种增加到近4000种,并轨后医保用药范围增加2倍。
邯郸医疗保险城乡统筹是按照“先移交、后审计”的工作思路进行的。
强化考察调研,全面摸清底数。一方面,组织赴山东学习整合经验;另一方面,由人社部门负责人带队,深入县区、经办窗口、乡镇卫生院听取意见,掌握两项制度政策体制差异,摸清整体参保、政策待遇、基金运行等情况。
强化督导检查,确保按时移交。
2016年6月,人社、编办、卫生三部门开展联合督导,调度21个县(市、区)并于7月12日顺利完成整体移交工作。
强化部门配合,实现规范交接。各县(市、区)政府兜底解决整合过渡期间人员工资待遇问题,编制部门按“编随事走、人随编走”原则,按程序做好新农合机构编制、职能、人员的整体划转;人社部门积极做好办公场地、人事手续、后勤保障、业务对接等承接工作;卫生部门开展划转人员思想稳定工作,配合做好新农合移交,督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疗服务;审计和财政部门加强基金财务审计和管理;纪检部门全程监督。
城乡医保整合之后,邯郸又按照“统一制度、整合政策、均衡水平、完善机制、提升服务”的总体思路,积极创新政策,提升保障水平。
创新普通门诊统筹管理制度。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普通门诊,费用从城乡居民统筹基金中支出,参保居民不另缴费。实行最高支付限额逐年累计。年度内未达到最高支付限额的剩余部分,累计到下年度继续使用。连续两年不参保的居民累加部分清零。市统筹区内变更参保地点的人员继续享受原有的普通门诊待遇。通过社保卡即时结算。严格普通门诊协议管理,建立普通门诊监管机制,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奖惩措施等,落实到协议中。
创新意外伤害保险制度。新增意外伤害保险,参保群众因无责任人导致意外伤害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按照政策规定给予保障,不用另外缴费。探索创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模式,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解决意外伤害界定难等瓶颈问题,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意外伤害筹资标准按照不高于每人每年20元从医保基金中提取。同时,列出4种不予保障的情形。保障水平和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同时和大病保险接轨,并纳入保障范围。
创新特定群体政策。对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精神障碍患者等困难群体免除个人缴费;增加妇女生育住院保障,对异位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给予住院保障;对长期吃药慢性病人群增加保障力度,门诊保障病种增加50%,最高报销限额达到8000元;大学生、中专生入学第一年保障期为9月1日零时至第二年12月31日24时,避免重复参保,减轻负担。
按照“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优化实时监控系统。推进实时链接监管系统应用,实现数据实时、同步交换,医疗和医药费用自动预警功能应用。同时,对全市医院住院人数、人均费用、患者同一医院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等自动统计分析,发现违规现象及时进行现场稽查和病历审核。推进手机“医务通”上线运行,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定人定点定位实时监测;在后台随时查看住院状态,核实患者身份,有效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优化电子病历审核平台。在全省率先对全市所有“三甲医院”实行电子病历,实现了对医院诊疗行为监管的信息化。积极搭建电子病历审核平台,供病历审核专家在线审核,及时发现处理违规行为。目前,全市三级医院电子病历都可上传审核平台。
优化医保经办体系。在市县两级服务大厅,同步铺设了60台查询缴费自助一体机,参保群众可自助查询个人医保信息、参保缴费等。建强乡镇服务平台,在乡镇可提供参保缴费、信息核对、转移接续等服务。■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人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