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革中央
优化京津冀能源结构 让持续蓝天不再是奢望
◎ 民革中央
“大气十条”实施三年多来,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一定改善,年均PM2.5浓度逐年下降。但是一入冬,北方仍频发持续大面积重污染天气,其中以京津冀地区情况最为严重。近几年,该地区几乎都是在重度雾霾中迎来新年,2017年元旦前后更是经历了长达十天的重污染过程。百姓们望眼欲穿“等风来”。
京津冀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消费中心之一,也是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尖锐的地区。2015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为43亿吨标准煤,京津冀以全国约2%的国土面积消耗了全国总量10%以上的能源,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左右。在能源发展上,这一地区还面临着诸多问题:能源对外依存度较高、供应保障压力大;能源消费结构以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为主,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低;能源利用方式粗放,单位能源产出效率不高,清洁高效利用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能源发展缺乏统一规划;等等。
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大量聚集,燃煤、燃油集中排放,是造成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雾霾治理,不能只靠“一阵风”,不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能源结构改革,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就无法取得突破。我们建议,应进一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能源结构调整试验区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示范区。
一、统筹规划京津冀地区能源结构。破除地方保护,加强协同立法、协同执法,对能源的生产、流通、消费和污染排放进行最严格的规范,对环境违法活动实行统一监管。统筹制定区域能源政策,降低高耗能行业比例,发挥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优势,带动河北大力提升先进制造业份额,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设立“京津冀能源结构调整基金”,长期为支持可再生能源研究和开发、提高能效、科学有序去产能、扶持低收入群体提供低息融资。
二、优化京津冀地区能源供应结构。加大区域外清洁能源的输送力度,加快特高压大容量输电通道、天然气供气管道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区域内清洁能源的供应规模,优先支持风电、光电、地热等清洁能源的开发、消纳和输出。统筹地区电力和热力需求,合理布局能源中心建设,充分发挥热电联产优势,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大力推进电能替代,还可消纳周边地区电力过剩产能。
三、破解农村散煤治理难题。提高煤炭质量标准,规范散煤供给,强化各环节监管,斩断低质烟煤的流通渠道。大力推广农村节能,加大对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如加盖保温层和更换清洁炉具等的支持力度,有效压缩农户生活取暖对散煤的需求。制定小型燃煤锅炉制造标准,发展农村综合能源服务体系,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加快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和天然气管道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沼气、风光互补分布式能源。
四、大力提倡全民节能。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应率先垂范,通过政策激励和舆论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牢固树立节能意识,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特别是在交通领域,应倡导“绿色出行”理念。在城市完善各类骑行设施并设立“骑行日”,推广班车、校车,鼓励拼车合乘,提高非机动车出行和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开展将排气量和上一年行驶里程数作为车船税征收依据的试点,利用经济杠杆引导公众少开车。强制推广新车使用“智能启停”等机动车新技术,有效降低交通拥堵时的尾气排放。
我们期待,在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地区能够早日散霾见蓝天,健康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