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战略联盟 董 涛
高价值专利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添新动力
◎ 中国反侵权假冒创新战略联盟 董 涛
10月18日,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作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强化知识产权创造的有力支撑,国家知识产权局启动实施了专利质量提升工程,一些地方也出台了一系列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通过近年来的实践,高价值专利在企业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正日益凸显。
2017年上半年,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教授团队将其研发的“无氯氟聚氨酯化学发泡剂”专利以5亿元的价格许可给一家企业,创下山东省专利权许可转让价格新纪录。
1.048亿元!继山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相继取得突破后,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赵中伟教授团队的“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技术3件相关专利,以独占许可方式成功转让给上海郸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使用费超过1亿元。
这就是高价值专利的力量,发明专利指标不仅是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也是衡量自身科技创新程度与自主创新能力的标准。如今,基于专利的竞争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高价值专利正日益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地区乃至一国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2017年上半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共56.5万件,同比增长6.1%。共授权发明专利20.9万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6.0万件。截至2017年6月底,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22.7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9件。但我国还不是专利强国。数据显示,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领域,在海外专利布局方面,我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还有不小差距。
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知识产权作为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日益凸显。提升专利质量,是我国由要素驱动发展向创新驱动发展,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必然要求。
创新,不仅不断引领和助推各领域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且其本身就是一种供给。虽然我国近年来在创新产出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但从目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来看,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整体上依然薄弱,创新投入的增加并未带动供给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同步提高。培育高价值专利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升创新质量的现实要求。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应更多强调专利创造的质量和水平,把提升创新效益作为专利创造的目标,通过培育具有较高技术和市场价值的高价值专利作为创新供给来支撑我国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创新的主体,也是高价值专利培育和受益的主体;专利是创新的结果也是知识变成效益的途径。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知识产权上升到企业战略层面,把它作为企业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通过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和运用,显著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高价值专利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的体现,可以让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同质竞争,对企业的创新成果形成一定的保护壁垒,保护企业研发投入的意愿和积极性,为企业的持续创新提供动力。
如今,神舟、大飞机、搅拌摩擦焊接生产线等一批批分布在高端装备、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的重大工程不断惊艳全球,一个个高价值专利逐渐构筑起我国创新的高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高价值专利的效果正在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