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作风优势,守住人心阵地

2017-01-21 18:05黄杏福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人心作风

黄杏福

摘 要:党风问题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党风的好坏,关系党的生死存亡。通过回顾党的奋斗历史,认识党风建设的现实意义以及在现实生活中保持优良党风赢得人民拥护。

关键词:保持;作风;守住;人心

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党风的好坏,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认真回顾党的作风建设的光辉历程,总结党进行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保持优良作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党的奋斗历程就是不断加强党风建设的历程

在九十五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党风建设,从而保持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中国近代史以来的历史进程,大体三十年有一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有一项主要任务被完成。

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的情况下,如何继续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成为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反复思考的问题。在新中国建立前夕,在河北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向全党郑重地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开始加强执政后党的作风建设。首先,在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风运动,较好地解决了党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强有力的作风建设举措,使我们党保持、发扬了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作风,有效地抵御了“糖衣炮弹”的进攻,使新生的人民政权得以巩固。其次,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充分依靠群众,加强人民监督。再次,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然而,在执政党作风建设探索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曲折,走了弯路。1957年的反右扩大化、1958年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后来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使党的“三大作风”受到了严重破坏,在作风建设方面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为了全面恢复和进一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一定要把“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从1983年10月到1987年5月,我们党又用三年多的时间,在全党进行分期分批整顿。通过整党,党的作风进一步改善,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科学论断,在总结以往党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把坚持党的优良作风与制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的新思路,从此,党的作风建设走上了靠改革和制度建设来推进的健康的发展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坚持党的优良作风与倡导新的时代作风紧密结合起来,明确提出“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继续推进党的作风建设。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并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多策并举,大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强调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得到广大群众的衷心拥护,赢得了民心。习近平总书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这话意义深远,切中要害。人体缺钙机能差,精神“缺钙”会松垮,说到底还是“三观”出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追求,这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官员领导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凸显出精神“缺钙”何其严重。

2 深刻认识党风建设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社会预期普遍提高,对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明显增加,利益诉求的内容和方式呈现多样化。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十八大确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全党必须深入思考和切实行动的核心课题。无论是实现两个百年的宏伟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需要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需要排除各种错误思潮的干扰,需要凝聚攻坚克难的正能量,需要人民群众的充分理解和积极参与。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实现目标,这是决定性阶段。

(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党如何继续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跳出历史周期律,是党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在纪念建党90周年报告中强调:“我们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我们党执政后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习近平强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会议上强调,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四大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中央提出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时代的呼唤,是民心之所向。

3 以优良党风托起伟大的中国梦

我们党95年的奋斗实践证明,党风正,则民心聚、事业兴。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也是我们党的生命线。依靠这个传家宝,我们赢得了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辉煌胜利。在今后的奋斗征程中,我们更应该大力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依靠这个传家宝而取得实现中国梦的伟大胜利。

(一)党的作风建设要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任何政权、任何政党的兴衰存亡,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以密切党群关系为核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与风险、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党在执政前后和改革开放前后,所处的环境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脱离群众的可能性增加了,而看不到这种危险是最大的危险。当前,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强化对群众敬畏之心,不断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我们坚持,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将得到更好的发挥。

(二)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领导带头。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弘扬党的优良作风,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壮大,得益于其有一代又一代好的领头人和接班人,他们始终把老百姓的生活放心头,把国富民强作为执政的最终目标。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就强调整风首先从高级干部入手,高级干部率先垂范,为全党做出榜样,以此带动下级和全党的整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也都十分重视领导干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表率带头作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身体力行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带了一个好头。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这也使这些规定更具主导力、执行力和持久力。

(三)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坚持教育和制度相结合。作风建设离不开思想教育,但又不能仅仅依靠教育。因为再好的思想教育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也不能持久。制度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健全相关制度,可以巩固、确保和发展党的作风建设的成果,保证好作风得到巩固和延续、消极的东西得到控制。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教育和制度相结合,把制度建设贯穿于作风建设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志亮.党的作风建设常态化的五个着力点[J].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6(03)

[2] 郭美辰.关于建立健全党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思考[J]. 共产党员(河北). 2015(14)

猜你喜欢
人心作风
“三老四严”作风诞生记
愿得一人心
人心换人心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软糯甜美 俘获人心
“反腐”过后人心能否维稳?
提能增效转作风 真抓实干谱新篇
从严从实抓作风 力促落实求实效
"五老"宣讲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