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模糊语言是最为重要的写作方法之一,通过模糊语言可以反映出客观事物在外延上存在着的一种不确定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分析研究工作,明确模糊语言的分类以及构成等方面,并从英语新闻的特点上出发,满足新闻报道中运用模糊语言的需求。本文针对模糊语在China Daily关于灾难事件的英语新闻报道中的运用进行了简要阐述,并提出几点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模糊语;China Daily;灾难事件新闻;运用研究
模糊语言来说,可以看做是一种语言上的概念或是现象等,反映客观事物的不确定性。新闻英语在写作的过程中要坚持按照准确与简洁的原则来进行,同时也成为了新闻工作者在语言上所追求的目标。受到这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一些人认为模糊性新闻与真实准确上是相互矛盾的,但是从实际上来说,在新闻报道中运用这种模糊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1 模糊语言的分类
语用学的角度上分析,就可以对模糊语言作出以下几种分类。第一,通过模糊附加语出现了语言模糊。第二,使用模糊词语造成了语言模糊。第三,在模糊蕴含的影响下出现了语言模糊。
1.1 模糊附加词
对于模糊附加词来说,就是运用一些模糊限制语,也就是说,在意义明确的基础上附加在表达形式前的短语等。以此来对新闻的真实性进行相应的调整,将原本明确的意义变得模糊。其数值型结构为:模糊附加词+数值,数值1 or数值2,或是数值or so等。
1.2 非数值型结构
复数定量词+of+名词,a+单数定量词+of+名词等。对于模糊词语来说,是针对自身存在着模糊表达法等方面来说的,也就造成了语言上的模糊。在非正式文体与口语中,人们常常采用了模糊定量词+可数名词等结构。其次,在表达模糊概念的过程中,程度副词与频率副词也是比较常用。
1.3 模糊蕴含
对于模糊蕴含来说,主要是运用精准的形式来传递出模糊的意义。且在模糊蕴含中,常常依靠精确的数字来表达出模糊的意义,以此来达到夸张的效果。
2 灾难性新闻的特点
灾难性的事件是造成人员出现伤亡等现象的一种比较严重的事件。因此,灾难性新闻就是给针对给人类带来灾难的报道,其中也包含天灾以及人祸等方面。内容方面,包含时间、地点以及事故原因等。由于灾难性事件存在着一定的突发性与不确定性,所以在对灾难性事件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常常会存在着一系列的报道。但从实际上来说,由于一些记者并不能在短时间里获取大量的信息,所以在报道的过程中就会运用一些模糊性的语言来发布信息。通过对真实的语料进行适当的模糊,可以更好的突出信息。作为一种用于交际目的上的策略,想要理解与掌握好模糊语,要求人们要具备相应的词汇以及语法等知识,因此,模糊语不仅不会降低日常中的交际情况,相反还会提高交际的效果与质量。
2.1 模糊语与合作
合作原则是保证自身的话语满足所参与到的谈话中所公认的目标或是方向等。因此,在实际中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准则:数量、质量、关系以及方式准则。虽然记者与读者之间并没有进行面对面的对话,但是却也存在着较为特殊的交流方法。表面上,虽然在准确与客观的新闻报道中运用模糊语是违反了合作的原则,但在实际报道中,使用模糊语并不一定违反合作的原则。
首先,模糊语与数量。对于数量原则来说,其中主要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层面上可以保证话语如所要求的那样信息充分。第二层就是避免呼吁比所要求的信息更充分。换句话来说,就是在进行新闻报道的过程中,要坚持遵守数量原则。其次,模糊语与质量。在质量原则中,会话的参与者要保证自身语言上的真实,也可以说,就是要避免采用自知虚假的话语等,由于灾难性事件存在着不确定性,所以新闻记者往往在进行报道的过程中,对自己说话的真实性并没有完全的信心,但是也并不是说记者就会打破质量原则。最后,模糊语与方式。在方式准则中,要确保表达上的清晰,避免出现歧义以及模糊不清等现象。也就是说,要确保所要表达的内容能够清楚被人们所理解。但是所要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难以通过表达的方式来进行评价,而是要通过信息的接受者来做出相应的决定的。比如,在报道马航MH370事故的过程中,China Daily的新闻主体并没有应用过多的修辞方法来强调受害者家属的起伏情绪,而是细致而具体的描述了事故的内容,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新闻的吸引力,但是其中英语语言的丰富表达较少,所以不会给中国读者造成阅读负担。所以可以说,记者所采用的模糊语在一定程度上刚好可以被读者所接受与理解[1]。
2.2 在灾难性新闻中采用模糊语的功能
首先,通过模糊语可以减少灾害所造成的心理上的负面影响。如在发生印度洋海啸后,新闻媒体并没有过度的描述悲剧中的细节等,只是借助模糊的数据来告知读者人数等,并且采用了大量的语言来表达出对受难者的同情,这样也就可以展现出了对生命的尊重。再比如China Daily在报道马航MH370事故时,题目中使用了“Heart-broken”这个修饰词语,题目中表现了相关家属的悲痛情绪,并且具有强烈的措辞,能够唤醒读者的同情心,相关的表达具有主观性,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其次,通过模糊语可以确保记者避免因为信息失实而受到指责。由于属于突发性事件,所以也就难以在短时间获取准确的信息,这样也就确保了信息的充足性[2]。
3 在新闻报道中对模糊语言的实际需求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新闻报道中准确与模糊是并存的,两者之间也没有矛盾存在。虽然将其说为是模糊词,但是运用到灾难性新闻报道中却是十分的科学与合理的,其目的就是要确保表达上的准确性。
3.1 满足其特点需求
对于灾难性新闻报道来说,可以实现对世界的变化进行客观与公正的反应,或是对事件或是情况等方面的报告等。但是由于受到了客观物质世界不断发展的影响,使得在新闻报道上也存在着矛盾点。事实是十分复杂与变化的,但是在新闻报道中却是十分简明的。社会评价是存在着多元化的,但是报道者自身的认知却是有限的。因此,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提出了严格的规定,对于新闻语言来说,其事实的载体必须要是准确的。所以有的人就会提出了保证新闻语言准确性是否与模糊语言的使用上存在着矛盾,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这种答案是否定的。主要是因为在实际中并不存在着绝对的确定,相应的也就不存在着绝对的模糊。在语言中准确与模糊是相互统一的,在精准中模糊也是被允许存在的。对于新闻语言来说,其特征就是要保证真实性高、提高时效性,在有限的篇幅中提高读者的知识面。在新闻报道中使用模糊蕴含词的过程中,要在其简洁性与时效性的基础上来决定。新闻报道的简洁性中,要求记者要正确的运用好模糊语言,以此来对事情进行概括性的描述。从简洁性的实质上来讲,应尽可能的减少语言的数量,增强表达的效果。因此,对于记者来说,则不需要对事情的细节进行全面的报道。此外,在新闻写作中,还比较注重时效性,以此来确保新闻的价值。
3.2 满足人们的阅读习惯
从传播学的理论上出发,人们为了满足精神与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往往对可以满足需求的信息比较关注。一般来说,读者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只是大致的了解一些发生的事情,并不会详细的了解每一条新闻中的细节与数字等方面。所以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适当的使用模糊词可以满足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在面对精确细节的报道时,往往会产生出乏味的心理,而对于一条适当使用模糊语的新闻报道来说,却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3.3 保护好国家的机密,维护好个人隐私
新闻语言往往要求真实与准确,但从概念与内涵的外延上来说,却是模糊不清的。加之受到了新闻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新闻中常常涉及到一些较为敏感的话题,如果一个记者的言辞不够准确,很容易造成误会的出现,严重的还会直接影响到政治外交等方面。所以,对于一名记者来说,要运用好模糊语,以此来处理好这些问题。在报道有关国家机密事件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就要坚持从满足读者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出发,同时还要坚持保密的原则来运用好模糊语言。此外,对于一些来源不准确的消息时,记者运用模糊语可以保证新闻的客观性,也可以给自己留有一定的空间。尤其是在遇到不能直言等事件时,就可以运用模糊语言,以此来为后期留下回旋的余地[3]。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糊语在China Daily报纸灾难事件的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并不是表明可以随意运用模糊语。因此,在实际中就要从新闻的实际上出发,尽可能的采用确切的语言,发挥出模糊词的效果,实现模糊与确切上的有机融合,保证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周红.模糊语言的构成特点及其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以China Daily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31)
[2]胡月月.以China Daily为语料看英语新闻中的模糊语言[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
[3]张风.从顺应论分析英语新闻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J].山东文学(下半月).2011(10)
作者简介
李芸(1979-),女,土家族,湖北省黄石市人,硕士,湖北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及应用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