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恩图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曾经让许许多多人受到过熏陶和感染,为培养人的道德情操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孩子;感恩之心
少年儿童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时期,基本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还未完全形成,他们在受到家庭、社会过度关爱的同时,往往缺乏珍惜关爱、感恩关爱的基本道德准则。在当今少年儿童中存在只讲享受、不知付出,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这让家长、老师都伤透了脑筋。当前,家长对独生子女普遍的溺爱,加上“再穷不能穷孩子”的观念,父母亲太过于宝贝,总认为孩子小,凡事替孩子包办,好吃的留着,铅笔替孩子削好,书包替孩子背着,家务不让孩子碰着,有的学生饭还要大人喂着。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习以为常,习惯于索取,不屑于付出、感恩,把这一切看做是理所当然。
我班曾发生这样一件事:一位住校学生在住校期不是肚子痛,就是头疼。电话打回去,父母给了零花钱就去读书,病自然好了。若不给零花钱,叫她读书,便以死相胁。小小年纪,如此举措,我很愕然。在思想品德课上,我问全班同学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问题:有谁记得爸爸妈妈的生日?你送过礼物给爸爸妈妈吗?平日里老师对同学的关心、帮助,你有没有主动说过“谢谢”?教室里一片沉寂。
我没有过多去指责学生,学校里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多的是条条框框,学生记住了条条框框却不知从何下手。面对十几岁的学生,此时让我的灵魂深处产生了一种久违的震撼。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我们的学生却根本没有感恩的意识。我想说,让感恩教育涤荡校园,幼不学,老何为?
点燃学生感恩之火
感恩是人的一种美德,对给予自己关爱、体恤、帮助、指导的人心存感激,反映的是人性中真善美。
反思学校德育教育一直以来效果都很不理想,对学生进行空洞说教的多,心灵碰撞的少,更缺乏的深层次的心理辅导与疏通。确切说,我们的教育大多数时候都是从大人的视角出发,所以这种德育得不到学生的关注与喜爱。
感恩很遥远吗?不,我们中国的感恩教育源远流长,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的。德育也应采用换位思考,从学生的立场、角度出发,重新来审视他们自身的生活,让他们懂得父母、同学、老师,乃至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改变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式,让其明白自己永远都是社会的一分子。
学生知道母亲节、父亲节,课余之时给学生介绍西方的感恩节,告诉学生美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一词是“谢谢”,他们感谢身边值得感谢的一切,即使是给一张纸、让个道……学生们静静地听,也许他们此时已经意识到,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值得去感谢的人和事。
课堂上可寻找感恩的故事,诉说自己得到过的师爱、父爱、母爱、朋友之爱的事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打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养育之恩,燃亮学生感恩之火,让感恩意识深植于学生心中,久而久之就成了学生终生受用的好习惯。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什么让我们开怀、幸福每一天?是什么让我们充实、感动每一天?答案就是两个字——感恩。成功学家安东尼指出:成功的第一步就是先存有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如果你接受别人的恩惠,不管是礼物,还是忠告,你也应该抽出时间向对方表达谢意。于是,当学生承蒙周围的人关爱与帮助时说一声“谢谢”,就显得相当重要。因为,只有让学生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心存感激,他才能幸福愉快,才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才能在遇到困难时得到更多的帮助,从而走出大写的人生之路。
感恩并感恩就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教育学生主动帮助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做力所能及的事都是感恩的表现。日常教育中,让学生力争去做:送父母、老师、他人一句温馨的祝福;送给大家一个开心的故事;为长辈、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写感恩日记与作文;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为地球妈妈、我的班级做一件好事等。
怀着感恩的心,珍惜我们健康的身体,这样优雅的读书环境,珍惜我们有如此敬业的老师和和善友爱的同学,珍惜有如此关爱我们的父母。只有感恩才会珍惜,有感恩才会有爱,有爱才会有激情和拼搏,所以,请学生一往情深热爱自己的父母、热爱老师、热爱我们的学校、热爱集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会让世界充满爱,感恩会让世界充满阳光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将会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们总认为许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包括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呕心沥血的教导、旁人义不容辞的帮助……我认为感恩教育应该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的必修课。
参考文献
[1]陈五一.中小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与培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9)[7]韦玉枝.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之我见[J].成才之路.2009(27)
[2]姜永霞.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1(18)[9]许德权.中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1(12)
[3]韦红清.浅谈培养初中学生的感恩意识[J].新课程学习(中).2015(02)
[4]黄红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感恩意识[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4(12)
[5]赵慧.初中生感恩意识的缺失与培养[J].经济视角(中旬).2011(01)
[6]张建平.感恩教育:一种回归生活的德育实践[J].青年教师.2006(06)
[7]谭风兰,刘晓燕.对感恩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宁夏教育科研.2010(02)
作者简介
吴益俊(1979-),男,民族,汉族,福建三明,本科,中学一级和研究方向中学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