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2+2”培养模式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2017-01-21 11:51王奕博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人才

王奕博

摘 要:在当代,人们对于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等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越来越多。水资源作为地球重要的自然资源,其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也受到了更多的重视。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是水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其人才培养模式也逐渐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从“2+2”培养模式的含义出发,探讨了在此模式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2+2”培养模式;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教学改革

在新的时代,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关注日益增加。而水资源作为地球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们的生活等具有重大的影响。在人类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水资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水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也是影响地球环境、生态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无论是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还是解决洪涝灾害等危险因素,都需要相关的专业人才。这就使得整个社会对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着更大量的需求。而在满足人才培养数量的同时,也应当关注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通过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1 “2+2”培养模式的含义

“2+2”培养模式是指,在高校招生时,按照“环境生态类”的大类进行招生,将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等专业的学生进行统一招生,在学生入学前两年之内,进行环境生态等基础课程体系的学习,而在毕业前的两年,依据学生学习成绩和个人学习意愿,以及国家和社会的人才需求等因素,使学生按照导师的指导进行某一专业的学习,并授予相关专业的学士学位。“2+2”培养模式是大类招生小专业培养的重要模式,针对本科教学的目标和相关专业的设置,不同的专业需要根据相关院校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

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1、打好专业基础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也不是一个单一的研究领域,而是与水文、气象、地质、生物等等严密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学科,因此,与其他学科和研究领域之间有较多的交织。在进行前两年的基础学习过程中,相关的教学设置应当注重学生在基础科目包括环境工程、水土保持与沙漠化防治等科目的培养和学习,促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并且深入到相关的不同研究领域之中。

专业基础的积累主要集中在进行统一学习的前两年,在这一阶段,应当使学生充分掌握不同分支学科的知识,并了解其必须的相关性技能,这样,不仅为后两年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有利于学生对于不同的科目特点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树立起后两年选择专业时的清晰目标,更加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针对性培养。

2、注重实践教学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的学习不仅仅是针对书本上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应当得到一定的拓展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学校与岗位的无缝对接,促使相关人才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相关院校在进行该专业的教学改革期间,应当在合理安排课程设置的同时,增加相关的实践教学课时和教学内容。

一般而言,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实验、实习等等,因此,学校应当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对其质量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实践教学也可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利,例如,学校可以拨出专门的款项,根据学生的意愿和成绩安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和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这样,能够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认识到本专业对相关能力的具体要求,从而以此树立起自身的学习目标,而教师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人才的培养。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往往需要借助相关的仪器仪表等设备和相关技术,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校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先进仪器的引进以及对学生操作能力和操作规范性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促进学生适应相关设备自动化、数字化和多功能化的发展方向,时刻保持自身能力水平的先进性。

3、促进学生自我培养

在当代的社会竞争环境中,人才的定位依据不同的研究领域等而各不相同。但是,人才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始终是对于现代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要求。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是培养起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当通过不同形式的引导等加强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而学生只是扮演着参与者或者倾听者的角色,因此,新的课程改革应当转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思维,采取新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自我培养。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培养的最终目的。

4、注重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新时代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而在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人才的重要标准不仅是其掌握的相关知识和实践水平,更重要的是其进行科研的能力。只有增强相关领域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才能使相关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一直向前推进。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生的科研能力应当是拔高学生培养水平的重要能力,只有专业基础扎实、学习能力较强、实践经验丰富,加之科研水平较高的人才,才是一个合格的当代高端型人才。也只有注重此类人才的培养,才能推进学科的不断进步。

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方式很多,除了注重科学的培养模式之外,还应当注重相关院校或者专业学术氛围的建设。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性地讲解相关的科研案例或者进行相关的实验。另一方面,学校或者专业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诸如业内知名专家的讲座等等,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增加院校的科研氛围。

3 总结

人才培养始终是当代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话题,也是提升相关领域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学科,而“2+2”培养模式能够满足其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在相关院校依据“2+2”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结合社会需要、自身实力、学生意愿等多方面的因素不断进行尝试,制定出有效的人才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方樟,马喆,肖长来,梁秀娟.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本科教学存在问题及教学改革——以吉林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为例[J]. 科技创新导报,2015,01:145-146.

[2]史文娟,张建丰,沈冰,宋孝玉.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2014,35:35-37.

猜你喜欢
水文水资源人才
人才云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继往开来 守正创新——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水文
水文水资源管理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文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