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致用为要、强化技能”的教育理念

2017-01-21 11:04梁湖辉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技能教育

摘 要: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为了使毕业生能物尽其用,诠释“天生我才必有用”的真谛,使其能快速地融入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了“致用为要,强化技能”的教育理念。作者对自身在实践这一教育理念过程中的一些作法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便提高教学质量并实现教育目标。

关键词:教育;技能;致用

作者曾先后在企业任职、中职任教,现已从事高职教育多年,深知高素质员工和熟练工人对劳动生产率、产品成品率及企业利润的关联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深知,企业希望招聘的高职院校毕业生能以最短的时间融入到企业生活实践中和企业文化中,能尽快地成长为企业生产的骨干力量,具有与企业一起发展打拼的精神,能够完成一般员工不能完成的任务,诸如:能发现生产工艺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能对产品的性能参数提出改进措施、包括能对企业生产的产品进行改良等等。企业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素质的等等需求,对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是一种挑战,它要求高职院校各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先深入与专业密切相关的生产企业中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现状,包括每年的需求数量、对高职人才各种素质的需求情况,然后根据调研的各种素质要求,制定出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当然,想要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职毕业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要求企业在现代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承担更加重要的作用,也要求高职院校在践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与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特殊关系,各自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扮演关键的角色,从而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品质,以适应企业对生产技术人才的现实需求。

经过这几年对行业企业的不断调研,虽说企业在不同时期会因工艺、设备和产品的不同和不断改进而对人才素质有不同的特殊需求,但总体上来说,企业对需求的高职人才素质均有一些共性的基本需求,如: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基本技能、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等。对于高职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系统性的训练较为适合,而对于高职人才的特殊素质的培养,行业企业的现场实训则显示更有针对性。因此,对于高职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就显得极其重要。

就我院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来讲,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主要在大一、大二,主要由学院来承担,而学生特殊素质的培养,则在大三,主要由行业企业来承担。这样,由学院和行业企业分工合作,在培养学生的不同阶段起不同的角色,承担各自的责任,来共同完成培养符合企业生产需要的高职毕业生的任务。

1 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有能力根据自己的特点、所选专业、兴趣爱好来发展自己的职业生涯,培养毕业生立足于社会的能力 ,作一个有担当,能为社会、家庭、自己和服务的行业企业负责的社会人士。

(1)学情分析

素质教育要获得成功,就要求学院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共性和个性的特点进行分析和分类,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因材施教,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既个性鲜明,又能融入社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

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在初中或高中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性也不太明确,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基础知识也较薄弱、不够扎实,他们入学时的成绩一般也较低,特别是我院电子信息专业的学生,入学成绩大部分接近高职院校的控制分数线。

(2)素质教育

针对高职入学学生的现状,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教学难度明显极大,这就要求他们有更高的教学技巧和洞察能力,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可塑性,然后给予正确的引导。

为了能全面地了解学生较为真实的情况,作为教育工作者(主要是辅导员、班主任和课任教师),从学生入学接待开始,就要从注意学生的言谈举止开始,事无巨细地观察,并建立学生的个人档案,以便能全面记录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各个学习阶段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人文素质状态,包括诚信、礼仪、社交、组织能力、工作能力、团队协作以及在学校、家庭、宿舍、班级和其它各种公共场所的表现情况等等。只有在全面、尽可能接近真实地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各种情况之后,教育工作者才有可能较为正确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质来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从而成长为立足于社会的有用之人。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学生,使学生从入学开始,就对学院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并且有家温馨的感觉,有利于学生在学院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我院电子信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在新生入学开始就组织好接待工作。如:安排学长接站,派专车接送,辅导员、班主任和助理辅导员(学长)见面并帮忙安排入学注册、宿舍入住、校园卡办理,熟悉食堂、教室和校园周边环境等等。

为了更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制定有的放矢的因材施教的措施,帮助学生有个性健康地成长,从入学开始,学院就对每一个学生建立各种个人档案,诸如:家庭、宿舍、心理、生理、健康、仪表、卫生、礼仪、爱心互助、勤工俭学、班级工作、社团、活动、兴趣、爱好、体育、诚信、军训、出勤、课堂、问答、作业、实验、实训、各学科成绩等可以体现学生个人素质和成长的各种档案。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接近行业企业对高职人才素质的实际需求,我院电子信息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坚持每年均到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掌握行业企业在生产一线、组装生产、检测检验、检修、创新开发等不同岗位对高职人才现场素质的需求,结合本专业在校生的各种基本素质情况,制定出心理、生理、社会、职业等各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养方案,包括诸如元器件识别、焊接技能、测量仪器使用、工艺、装配、检测、检修创业创新等等。然后再根据培养方案,结合行业企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素质情况,设置学生有兴趣、通俗易懂、循序渐进的课题,尽可能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相吻合,与学生的现实素质产生共鸣,让学生在建立自信、成就感和学习兴趣基础上,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最后谋求自我发展。同时,教师不断地改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式一体化教学,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揉合在一起,让老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如电子工艺、电子测量、单片机应用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核心课程。

当然,当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老师应首先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在自信和自尊中提高学习兴趣,尽可能独立完成项目。与此同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他们的问题,发现每个同学能力的区别,并根据每个人素质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提示、引导并因人而易地给予帮助,使他们每个人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知识和技能,又锻炼了自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为了让高职学生能有个性顺利地成长,让他们在温馨、自信和自尊的环境下好好学习,教育工作者除了能因人而异地改变教学方法、手段和内容外,同时还要有因人而异的考核手段和评估方法,把阶段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并且以个人过程考核为主,在过程考核中,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完成学习项目的过程中有成就感并建立自信心,然后快乐、自主地学习后续内容。

当然,每个人的成长均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还必须有目的地对他们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具备不怕苦、不怕累和不怕困难的精神,磨练学生的意志,让学生敢于直面困难、直面人生。为了达到此目的,在进行学习项目设置时,应有目的地布置陷阱,让学生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心智得到锻炼,帮助学生树立独立面对困难和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当学生在解决困难的时刻,教师应时刻关注每地个细节,然后,有目的、有技巧和有艺术性地给予适时的鼓励、提醒和帮助,直到困难解决为止。

2 强化技能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毕业生具备生产一线所需熟练技能是对毕业生的重要要求,目的是使高职学生一毕业就能正常上岗,无需招聘企业再花更多的精力对高职人才进行基本技能的培训,所以,对高职院校来说,如何强化毕业生的具备行业企业所需的基本技能就显示特殊重要,

当然,技能教育是高职教育最重要的教育之一,但高职教育又不是简单的技能教育,它不是培养只会机械操作的劳动者,而是培养有思想、会思考、具备开拓创新能力的劳动者。

通过对行业企业各一线岗位的充分调研,分析归纳出电子信息行业各一线岗位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量和识别、焊接技能和焊接工艺、电子产品装配技能、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编写、PCB电路板设计和制作、电子产品的调试、常用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等。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第一学期开始,到大二结束,把各种基本技能穿插安排到各课程的实训中,进行反复强化训练,让学生熟练掌握行业企业所必须的基本技能,为大三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时,通过选择与基本技能训练相匹配的真实电子产品为载体的生产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在这过程中,学生可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技能的强项,而老师也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并进行引导,尽可能使每个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有所长。

在经过两年的基本技能训练后,从大三开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到行业企业去顶岗实习一年,进行企业生产现场各岗位有针对性的特殊技能的强化训练。

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会有目的地安排各实习生在生产一线的各岗位进行轮岗训练,也就是会在各个岗位一一受到技能训练,直到掌握各岗位所需的各种生产技能为止。

学生经过在行业企业顶岗实习的磨合和训练,经过企业生产现场各岗位的实际生产技能的强化训练和适应,掌握的生产技能可以与企业的需要无缝接轨,并由此增加了就业的自信心,从而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特长发展的企业和岗位,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

3 致用教育

所谓“致用”,就是尽其所用,即物尽其用。高职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从传统教育走到职业教育的哪些人培养成社会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把培养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信念作为首要任务,只有他们自信了,认为自己选择接受高职教育是可以成功的并可以成为服务社会的有用之人,他们才能主动配合老师,对他们的教育才有可能成功,否则一切都是白搭!

在设计培养方案时,首先从“立德育人”入手设置学习情境,再辅以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项目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让学生在共性教育发现自己的特点;在通用技能训练,发现自己的特长;在企业技能强化训练,发现适合自己成长的岗位。

在培养过程中,要允许学生犯错,让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成长,重新建立自尊心、自信心和成就感,最终掌握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当然,老师在实际操作时,一定要结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让他们自觉又自然地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4 结语

总之,我们在进行高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始至终,要把握“致用”的精髓,无论是知识或技能,包括“立德”育人的过程。因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是能够自然地融入社会的人,就像水融入大海一样无声无息,其道德品质、文化底蕴、知识和技能都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当然,社会、知识和技能都在不断地进步,因此,“致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和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变化,所以,“致用”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适时的进行调整。

作者简介

梁湖辉(1965-),男,教授,从事自动控制、电子技术应用、高职教育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技能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医院院长必备十大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