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

2017-01-21 10:40周菊
卷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大众传媒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周菊

摘 要:大众传媒不仅可以控制社会舆论、引导受众态度,它的影响力还可以渗透到一般的社会心理以及个体思维和行动过程中,这一点对于正处于社会化重要阶段的中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作为祖国的未来,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受到有益信息的影响,促使其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义务和责任,研究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希望能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能通过传媒手段给我们的中学生创造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学校、家长能够积极加以引导。

关键词:大众传媒;中学生;责任;积极影响;负面影响;引导

当今世界,大众传媒飞速发展为中学生提供大量的信息,给中学生带来正面影响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着当代青少年从身体到心里再到行为的各个方面。以至于有人将这些影响比喻为“天使”与“魔兽”。① 中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因此,塑造中学生就是塑造祖国的明天,培养中学生就是培养民族的希望。

1 大众传媒与中学生的关系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这个特殊群体来说是把双刃剑,部分传媒对学生的影响是积极的,但某些大众传媒的内容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多不利的地方。要想认清影响的关键,我们首先要深入研究大众传媒与中学生的关系:

第一,大众传媒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构成了中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无法回避的。大众传媒对中学生既有好的影响,但也存在不良的影响,应该积极认真的看待大众传媒对于中学生的影响。

第二,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成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不仅是法律和道德上的责任,而且还是对中华民族的责任。

第三,中学生是新媒体的重要消费者,互联网、手机、电视等在中学的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何发挥新媒体在中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探索,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四,中学生的成长需要优秀的精神食粮,我们需要大批的适合我们国家中学生的优秀的传媒产品,这是中国传媒界面临的挑战,我们要着眼建设,着眼发展,提升中国传媒产品的品质。

2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责任

大众传媒要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种责任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这是大众传媒应该肩负起的光荣神圣的责任。

第一、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大众传媒的责任。中学生对外界信息的了解和渴望是交往的需要和成长的本能。中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正处在成长的年龄,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在高密度传播和选择难度不断加大的信息时代,大众传媒有责任向中学生展示一个真实的、美好的世界,为他们提供健康有益的资源,为他们了解环境、认知世界提供有益的帮助,使他们积极地看待社会,认识自我,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第二、大众传媒的性质和自身发展决定了大众传媒的责任。大众传媒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当前中国传媒正处在品质提升的关键阶段,这其中既包括它的产业要素的品质提升,同时也包括它的观念即职业道德的品质提升。优良的职业道德是打造品牌平台的前提,对道德尊重,对社会义务尽责,赢得社会公信力,就能够赢得人们的信任,就能赢得市场。

第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决定了大众传媒的责任。大众传媒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在为全民族提供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撑上肩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民族的复兴和中学生的成长紧密相连。一个有远见的民族会把目光投向未来,一个有远见的媒体也应该肩负起对学生成长的责任。

3 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影响

大众传媒分布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全方位、广覆盖地向人类生活各个方面快速渗透,它打破了时空局限,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使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大。大众传媒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立体多元的世界。

第一、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越来越大。

1、大众传媒为中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学习资源和便捷的学习途径。大众传媒把信息以各种媒体传播方式提供中学生检索、查询和运用,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多样性的学习需求。这些信息,开拓了中学生的眼界,活跃了他们的思维,对他们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理解、掌握课堂上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理论、法则、定律等,是极有意义的。

2、大众传媒创新了中学生的娱乐形式。大众传媒包罗万象,形式上丰富多彩,天文地理、衣食住行、古今中外、高雅通俗很好地满足了中学生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和娱乐消费,有效地激发了中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和和参与性。

3、大众传媒影响了中学生的个性成长。大众传媒昼夜不停地向中学生输送各种信息,如百科知识和时事新闻,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中学生参与社会的习惯,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中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对中学生意志品质、兴趣爱好产生影响。

第二、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及其不良后果。

大众传媒为中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信息刺激、广泛的社会生活感受和多元文化的环境影响,对中学生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的负面影响。网络沉溺可能导致其缄默、孤僻、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和欺诈心里。2

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具有如下特征:

1、潜移默化。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会形成一种不良的氛围,不但从客观上诱使中学生作出消极行为,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中学生意识、思维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学生思想的可塑性强,而辨别力、抵御力较低,可以说是“一张白纸”,影响一旦产生,作用久远,往往很难消除;并且这一作用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不为人察觉,而当发现时往往开始发生质变。

2、刺激性强。负面影响普遍具有较强的诱惑和刺激性,它比正面影响更容易拔动人们的欲望,尤其是生理心理上正处于躁动期的中学生的那种本能的欲望,因而对中学生心灵深处打下的烙印也更深刻。

3、感染性强。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通过娱乐休闲服务形式,更容易使好动爱玩、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乐于接受,甚至陶醉上瘾,不能自拔。

4 大众传媒需要努力的方向

第一、坚持正确的导向,教育引导中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树立 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深刻认识现代传媒迅猛发展给中学生带来的复杂影响和诸多挑战,肩负起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使大众传媒成为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阵地。

第三、加强大众传媒与中学生关系的研究,深入了解中学生的特点,倾听中学生对大众传媒的需要和呼声,努力为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提供有效的服务。

第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增强媒体的自我约束意识,增强大众传媒的公信力,抵制一切妨碍中学生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的传播。

第五、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畅通媒体和中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多层次、多渠道发挥大众传媒对中学生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第六、始终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努力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体制、机制和表达方式创新,增强大众传媒对中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心中学生、爱护中学生、尊重中学生的良好舆论氛围。

5 学校和家庭的引导作用

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中学生参与和运用媒体的教育引导,增强中学生对大众传媒信息的鉴别能力,培养中学生参与运用媒介的基本技能,健康利用大众传媒,主动抵御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范钦林,杨长征策划 “天使”与“魔鬼”:面临电子文化的挑战中国青年研究 1997.(3):4——9

[2]宋德如 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及其教育干预中国青年研究 2000.(11):6——11

猜你喜欢
大众传媒积极影响负面影响
网络暴力对大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及其治理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英美原声电影对高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劳动报酬偏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
当代流行文化的负面影响
“微时代”对90后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