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恺旻
摘 要:以福州闽王祠为范本,探讨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并对现有的保护和利用方式进行评述。
关键词:闽王祠;孤岛;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保护单位是对列入我国国家保护名录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法定称谓,城市中的文物保护单位多以古建筑为载体,收藏其他可移动或不可移动文物。在城市旧城区的改造过程中,一部分历史文化街区能够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如福州三坊七巷,集中分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共计28处。但另外一部分文物保护单位则被新建成区分割包围,成为了现代城市中的孤岛,在文物保护、空间利用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忠懿闽王祠(以下简称闽王祠)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东、北、西三面为福州市第十九中学(以下简称十九中),西南面在2012年之前是一片400平方米左右的棚户区。南面隔庆城路与福建省立医院相对。本文试以闽王祠为范本。对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面临的保护和利用中的两方面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 当前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1.1 长期存在的非法侵占和破坏现象
闽王祠本为王审知故居,原本占地面积远较今日为大。然而今日仅残余南北长50米,东西宽30米左右的狭小地块。大殿在文革期间被十九中校办工厂占用作为厂房,西侧院落被占用作为十九中宿舍楼直至2012年。第三进院落作为公房,直至2011年依然有两户居民居住。本就有限的空间被大量侵占,导致闽王祠布展空间非常狭窄,办公空间也极为紧张。展厅只能布置在大殿内,工作人员只能在西连廊下约7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办公。镶嵌于第三进墙体内的吴越国重修忠懿王庙碑铭也长期不见天日。
依据自2009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四条明确规定: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内的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中也都有类似规定。然而在相关法规出台之前,文物保护单位用地被侵占已经成为既成事实。防止进一步侵占只是保护工作的一部分,收回已被侵占的文物保护单位用地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2 复杂的安全隐患
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多以木、砖、瓦、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夯土或砖块作为外墙,木梁柱作为主要支撑承重结构。以传统建筑材料营建的古建筑结构强度普遍较低,且存在耐火性差、耐腐蚀性差、防潮防水能力弱等先天缺陷。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的能力也远较现代建筑为弱。
依据《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在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禁止进行有损文物安全的活动,禁止存放易燃、易爆、易腐蚀物品。当前文物保护单位周边的棚户区和危旧房,居民多为流动人口和老年人,难以约束其日常行为进行。如闽王祠内的十九中宿舍楼和第三进没有独立出口,居民长期通过闽王祠侧门进出,甚至带入无关社会人员,使安防工作局面更加复杂。西南面的棚户区也存在着建筑结构危旧、杂物堆放混乱、用电线路老化和居民私自破坏建筑墙体等安全隐患。
此外,城市地平线日渐抬高,而闽王祠却依然在原地。时至今日,闽王祠大部分地面已低于外部路面数十厘米,极易受到内涝威胁。
1.3 文物陈列与受众认知水平的矛盾
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通常保存有非常丰富的历史遗存,如闽王祠保存有唐代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吴越国重修忠懿王庙碑铭、明代重修忠懿王祠碑记等珍贵碑刻。全国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华林寺是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物。
当前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的陈列,普遍呈现不可移动文物丰富且价值高、可移动文物贫乏且价值低的特征。如闽王祠陈列以附属碑刻为主,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泛船浦天主教堂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于建筑本身。而相比瓷器、书画等常见的古董,碑刻、古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鉴赏难度更大。公众更容易从拍卖会的成交价去评价古董的珍贵与否,反而忽略文物古迹本身的内涵。
许多文物保护单位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也对于公众而言也比较陌生。如很多福州市民在教科书上学习过左联五烈士的相关内容,但并不知道五烈士中的胡也频是福州人,故居就在福州乌山南麓。
1.4 接待能力与交通条件的不足
市区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普遍存在着馆舍面积小、工作人员少等先天痼疾。在接待大批参观者常有力不从心之感。如闽王祠在接待王审知后裔组团参拜的时候,上百甚至数百王氏宗亲涌入其中,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的难度急剧增大。
同时,大部分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的交通状况都不甚理想。如闽王祠通过庆城路与五四路相连。庆城路是二车道单行线,南北分别为福建省立医院与十九中,昼间车流量大,交通拥堵现象非常严重且缺少停车位。不少参观者驾车抵达后才发现附近无法停车。
接待能力的不足限制了大型旅行团参观团的参观访问。交通条件的不足则增加了市民自行前往参观的难度。
2 今后的保护和规划使用
2.1 文物保护单位的环境整治
在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应当保持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风貌和民俗传统,不必迁出其中的居民。但根据我们的工作实践,这种观点并不适用于大部分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
部分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并不是古民居,如闽王祠是祠堂、台江区琉球馆是馆驿,本身不应当也不适合承担居住功能,居民是在破坏而非保持历史风貌。另外一部分文物保护单位虽然是古民居或者名人故居,但居民是近几十年内迁入居住的,其生活方式与历史传统风貌并无传承关系。就地安置保持历史风貌的操作方法仅适用于较好地延续了历史传承的古民居古村落。为了消除安全隐患、改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和接待条件,应当通过产权置换、拆迁安置等渠道,尽量将文物保护单位内的居民迁出安置。
福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现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会同福州市博物馆经多方努力,与福州市教育局、福州市住宅发展有限公司多次协商,将侵入闽王祠西侧院落的十九中宿舍楼予以拆除,闽王祠第三进居民重新安置在西园新村两套60平方米安置房内,其后对闽王祠第三进建筑进行了修复重建。另结合城市综合整治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对周边棚户区居民进行重新安置,原棚户区地块改为十九中用地。经过整治,大大增加了闽王祠的布展空间,也改善了办公条件,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视觉效果。也使得原本深藏第三进的吴越国重修忠懿王庙碑铭具备了展出的条件。
2.2 合理利用,深入发掘文物保护单位的内涵
在完成第三进建筑的修复重建后,福州市博物馆在闽王祠陈列布展了《海丝门户 有福之州——福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专题展》的分展馆。同时组织研究人员,对王审知及其继承人治闽时期,福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港口崛起和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这一历史进程中福州海上贸易发展的原因以及王审知在其中的贡献。并进一步分析王审知开拓海上贸易对当时以及后世福州的影响。
2.3 文物保护单位的联动
闽王祠距离福州文庙、华林寺两个文物保护单位各约1公里,距离历史文化古迹集中的三坊七巷则有大约1.5公里。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接待能力较弱的痼疾,未来可望通过与旅游部门沟通协商,将大旅行团拆分为小分队,在不超过文物保护单位接待能力上限的情况下,分别按不同顺序前往各个文物保护单位参观的方式予以缓解。
3 小结
美国作家R·W·埃默森(R·W·Emerson)曾经说过:城市“是靠记忆而存在的”。城市孤岛型文物保护单位在岁月的洗礼下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历程,保持着城市的历史记忆,展示着城市的特色风貌。相比较为完整保存的历史文化街区,它们的保护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文物工作者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社会公众更多的关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修订)2013
[2]《福建省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