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山 封不住的梦

2017-01-21 00:16hostelst
中华手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坝子麦地大雁

hostelst

梦想驻地

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兴隆镇蒲麦地村。牛背山的一群年轻人,用青春热血去打造一个现代化青旅,以此来追求公益梦想。在建筑师李道德的带领下,经历了最艰难的改造、最无望的完工日子。整个工程耗时大半年,是《梦想改造家》第一季的收官之作,也是投入最多、工程最大、最具公益性的项目。

建一栋房子 留住一片山乡

2014年元旦,大雁和他的伙伴们第一次来到蒲麦地村,山上是奇幻的云海风光,瑰丽夺目,村里却有一大半上着锁的院子,孤独寂静。只剩留守的老人、儿童,守着这片美丽的土地。

大雁喜欢这个山村,尤其是那些就地取材而建的石木结构老房。据说都是依照当地的古法建造而成,不仅漂亮,而且结实,2008年大地震都没受到丝毫影响。但村里人丁如此稀少,这些院子以后怕都要荒废了。出于职业习惯,在公益组织工作的大雁带着伙伴们把这次跨年旅行改成了为期3天的乡村社会调研。他们觉得一定可以为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村子做点什么。“留住它的美好。”

结合当地的“优势”和常出门旅行的经验,大雁凭直觉认定发展优质民宿带动旅游综合服务是蒲麦地能留住人、留下建筑最好的出路。“现在国内外有很多这种山乡改造案例,比如日本的越后妻有,国内的碧山、法云安缦,都是利用当地原有民居的特色让一个地方有机地新生。”他觉得蒲麦地也可以。就这样,他们租下村里独居老人三叔家房子10年的改造、使用权,建起了他们的“牛背山蒲麦地青年公益实践基地”,并开始规划对老房子的整修。

要有现代卫浴、宽敞的公共空间、山难救援室……细致的规划需要专业的帮助。无意间,大雁和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时结识的朋友聊起了此事,恰好朋友在做家装改造节目《梦想改造家》,当即被纳入节目选题,并邀请了国内最新锐的青年建筑师李道德亲自操刀设计。

“从来没为一个工程走那么远的路。”设计师李道德笑。他们从成都到牛背山,赶上堵车,6个小时的路走了12个小时,然后徒步上山又是一天。“也没做过这么难的项目。”牛背山的路不但窄,且坑坑洼洼,两侧也没有任何保护设施,大型工程车都不愿意上山。山上生活条件艰苦,工人都不愿意来。施工又赶上雨季,工期一拖再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工程队,干到一半又因一些风俗差异和当地人产生了摩擦,被村民赶跑了。后来只能在当地临时组织队伍,结合当地盖房子的方法指导着干才完成。

点亮一个山村的梦想

若只是按照大雁的委托要求,或许容易许多。但勘察了当地后,李道德认为这个项目的改造绝对不应该止于功能。它必须成为一座特别的建筑,能够让这个村庄因此被外界关注,能够点亮这个山村的梦想。

老房一共3层,旁边有一个水泥砖房,一层是杂物间,二层是住房,还带一个阁楼,房间的透气性、采光都很差。房子依山势而建,二层正房外一个开阔的平台,当地人管它叫“坝子”,是难得的一块平地。坝子延伸了房子的公共空间,李道德把改造焦点放在了这个坝子上。

为了增加坝子的延伸感和视野的开阔度,首先拆了与原本建筑极不协调又有诸多安全隐患的“水泥盒子”,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既能避风挡雨,又能遮阳纳凉的异形“檐棚”。从一楼地面生长,衔接起二楼正房的屋檐和阁楼的房顶,再在坝子的右边高高耸起如同一个巨型的拱顶。如此,既罩住了建筑的气场,又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设计师说:“这个起伏的屋顶与背后的大山及远方的云海之间存在着某种形式上的关联,但我们更希望营造的是内心与情感上的联系。当大家徒步多时至此,远远地看到,村口有这么一个小小的、独特又熟悉的建筑泛着微微暖光,就像航船在大海的航行中看到了灯塔,给人们一个召唤,一种鼓励,一份归属感。”

拱顶是李道德设计的当地与外界生活的“纽带”,在拱顶和它的延伸之下,可以看到这座房子的过去、现在,甚至对未来的憧憬。它是整个改造中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施工建设中最复杂、艰难的部分。最初,他们希望用木头的榫卯结构来造,反复磨合后,转而“就地取材”和“当地人施工”,选择了当地盛产的慈竹所提炼而成的新型竹基纤维复合材料。

拱顶所需材料是异形的,材料商从没加工过,觉得无法实现而一直拒绝。在他们软硬兼施反复恳求后才勉强一试。他们用计算机的模型出图纸,根据图纸在地面上放样,工厂预制出来后运到现场。最后在现场,设计师和工人、材料商一起动手,边实验、边加工、边优化设计、边建造,才完成这个异形框架结构的搭建。

异形拱顶如何铺瓦,团队也反复推敲。“最初我们希望定制一种S型的瓦,因为它是双曲面,可以保证在坡度变化时雨水不会流入缝隙。”结果可行性不大,只能选用当地小青瓦。为了解决漏水问题,他们在传统的沟瓦和盖瓦下面又多做了一层底瓦。

简单的开始 不简单的未来

为了透光,他们把老房一楼和二楼正面的老墙全部打掉。一楼用整面的玻璃双层幕墙把阳光充分地引入房间,规划成公益实践基地和山难救援中心的办公室、物资储藏室。同时用柜子隔离出一个“房间”,作为平时工作人员的休息室,必要时还是遇险伤员的急救室。

二楼给房东留了一个房间,其余的都规划为公共空间。屋子用可以全部打开的钢架玻璃门与坝子联通,外边是大家嬉戏玩耍的活动空间,里边就是住宿的接待区和图书室、咖啡厅。无论是住这里的客人还是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在这里看书、聚会。

当地人惯用烧柴火的小钢炉取暖、烧水,因此每家每户都会堆满劈好的木柴。李道德把这个元素运用到设计中,钢架玻璃门上正好可以疏密有致地摆放劈好的木材,用的时候就随手取下。既结合本地生活,又是房间最温暖的装饰。后来,这些木头被驴友们当做留言墙。他觉得十分有趣。

原本废弃的阁楼被改成住宿空间,两个单间和10个床位紧凑排列。为了消除阁楼低矮的压抑,设计师用飘逸的纱幔装饰。半透的老棉麻布,既带来田园生活的拙朴诗意,也为居住者提供柔软温暖的舒适感。

老房一侧还有一个鸡窝和猪圈,设计师一番改建并引入了上下水系统,将最污浊的部分改成最明亮的现代厨卫。不过因为整体改造的困难,上下水系统没有接入主体建筑,稍显遗憾。“我们先解决一个问题,日后慢慢升级。”大雁已经很满意。

条件所限,还有一些通风、采光等未能实施。“很多人甚至是因为这个建筑才知道了牛背山,来到了蒲麦地。我们也收获了很多经验,已经是非常大的成功了!”

从硬件上看,这里只能算一个很普通的青旅。但在村庄,它的存在不一般。这里不但是一个歇脚的地方,更为村民搭建了一个与外界连通的平台。村里人越来越相信大雁和他的伙伴描绘的“蒲麦地山乡复兴计划”,也越来越积极地参与其中。

猜你喜欢
坝子麦地大雁
食药兼用野坝子
降狗记
几株月季
大雁
保山市粮食生产发展的辉煌历史成就
后记 一生的麦地
青青的麦地
蓝天与麦地 千阳万亩旱作梯田
大雁
路过一片麦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