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在晋东南

2017-01-21 19:37戴玉刚
文史月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分校大队抗日

戴玉刚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以太行山、太岳山为依托的晋东南抗日根据地。从1939年1月至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抗大第一分校、抗大第六分校、抗大太岳分校、抗大太行分校、抗大太岳陆军中学先后在山西晋东南,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及山西各级地方抗日民族政权培养了大批德才兼备的干部,对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抗大总校

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1936年6月在陕北瓦窑堡成立,1937年1月改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最高军事学府。

1939年8月上旬,抗大离开陕北,奉命赴晋东南办学。学校5000余人,在罗瑞卿副校长的率领下,从延川、延长一带出发,经清涧抵达盘党渡口,乘船渡过黄河,到达黄河对岸的山西省兴县的黑峪口,在康宁附近翻赴吕梁山,穿过娄烦,徒步汾河抵达忻县南部和太原以北的庄磨一带,在八路军护送部队的掩护下通过同蒲路封锁线,翻过五台下南侧的系舟山到达晋冀北抗日根据地,进驻河北省灵寿县陈庄。

由于晋东南还处在日伪军“扫荡”之中,抗大总校暂缓前往。总校领导利用在晋察冀边区待机之时,认真学习中央军委《关于抗大工作的指示》,对东迁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以后赴晋东南办学问题进行研讨。

1940年2月,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基本上粉碎了日伪的大规模“扫荡”,局势比较稳定,总校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从陈庄出发,2月13日越过正太铁路敌人封锁线经南障城,进入山西省和顺县,经辽县(今左权县)的拐儿镇、麻田,于2月26日到达武乡县的蟠龙、洪水一带。3月1日,何长工率领抗大第一分校留守人员1300余名教职学员与总校会合。至此,抗大总校胜利地完成了抵进晋东南的任务。

抗大总校在开办的八个月实践中,校部从武乡蟠龙镇一带,转移到黎城县霞庄一带,不久又转移到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一带。1943年1月党中央决定由何长工副校长率领总校返回陕北地区,经过2个多月的行军,3月上旬抗大总校返回延安。

抗大第一分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简称抗大第一分校,对外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随营学校”,1938年12月在陕西延长县成立,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黄欧东为政治部主任,教职学员3237人,1939年1月3日,抗大第一分校从延长县向晋东南抵进,由延水关渡黄河进入山西省永和关,至8日,经永和、石楼等县,踏上吕梁山抗日根据地,在——五师陈士支队的掩护下,通过同蒲铁路封锁线,攀越海拔2405米的绵山,经沁源、沁县、襄垣,于21日到达屯留县第二区故县镇(现长治市郊区故县村)、岗上和潞城县第二区故漳、西旺、东旺、西沟一带。2月25日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大会,会后学校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1939年7月初,日军5万人对晋东南进行扫荡,抗大第一分校奉命转移到壶关县神郊村一带,同年11月赴山东抗日根据地,学校留下了1300多名学员组成留守大队在驻地,等待抗大总校的到来。抗大第一分校培养干部最多、历时时间最长、办学成绩显著,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

抗大第六分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六分校,简称“抗大第六分校”,1940年在河北省涉县故新镇成立,刘忠任校长,姚继鸣任参谋长,铁坚任政治部主任。12月中旬,抗大第六分校进驻武乡县东沟村一带。1941年1月,第六分校转移到黎城县东西黄须一带。1942年4月28日奉命调回总部。

1943年1月,重建抗大第六分校,归一二九师领导,校长徐深吉,政治委员袁子款,同年冬结束。抗大第六分校在太行山区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培养了数千名干部,为坚持太行抗日游击战争作出了贡献。

抗大太行分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太行分校,简称“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3月成立,为八路军一二九师短期轮训基层干部。学校以抗大太行大队为基础,童国贵任校长,彭宗珠任政治委员,孟擎宇任教育长,李克如任政治部主任。1945年10月抗大太行分校600余名教职学员奉命从河北省涉县到山西省长治与抗大太岳分校合并,正式组建“晋冀鲁豫军政大学”。至此太行分校即结束。

抗大太岳陆军中学

1942年春,太岳军区从一二九师和三八六旅及山西青年决死纵队精兵简政中的连排长、优秀班长和老战士中,挑选了3000多名学员成立了抗大太岳分校陆军中学,陈赓旅长兼任校长,张力之任副校长,曾延伟任教导主任,李一萍任政治处主任。学校下属三个学员队。1944年1月,太岳陆军中学教职学员由张力之率领开赴陕甘宁边区,4月到达陇东合水,并入抗大第七分校。

抗大太岳分校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太岳分校,简称“抗大太岳分校”。

1992年2月2日,日军开始所谓“第一期驻晋日军总进攻”,出动12000余名兵力扫荡我太行山区,出动7000余名兵力扫荡太岳山区,因而给抗大总校的招生和毕业学员的分配增添了许多困难。为了粉碎日军的扫荡,培养更多的干部,抗大总校决定派出一部分干部和教员到太岳山区建立太岳大队,就地培养干部。

太岳大队从抗大总校第一大中队中抽调部分大队干部、军政教员和五个学员队的区队长(排长)以上共100多人组成。任命杨秀为大队长,张力之为政治委员,刘鹏为军事主任教员,率队从河北省邢台县浆水镇,前往沁源县阎寨、郭道一带办学,受抗大总校和太岳军队领导。

太岳大队到达沁源县阎寨之后,接收学员约700余人,分为五个队,大多数是八路军三八六旅和决死纵队第一旅的基层干部。太岳大队是抗大的一个独立大队,带有随营学校的性质,随太岳军区机关行动。1944年秋,抗战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将太岳大队扩编为抗大太岳分校,校址在陕西省阳城县上下庄一带,太岳区司令员陈赓亲自任校长和政治委员,赵征夫任副政治委员,李良汉任政治部主任,李茂之任教育长。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派出一支由150名干部、教员组成的干部大队,由大队长赖光勋、政治处主任郭奇率领,到达长治,筹建“晋冀鲁豫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奉命由李良汉率领600名教职学员从阳城到长治集中,与抗大太行分校合并,正式成立“晋冀鲁豫军政大学”,继续培养新的干部。

猜你喜欢
分校大队抗日
抗日小英雄杨杨
抗日胜地 多彩阳湾
陈道明不拍“抗日神剧”
The Impact of Celebrity Endorsement in Chinese Fashion Market: in the Perspective of Source Credibility
2019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本科分校、分专业招生计划
On the Qualifications of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
A Commentary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ho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驱猴大队
《同仇敌忾:黄埔将帅浴血抗日记》等56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