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京斌+单成钢+董建军+韩金龙+张教洪
摘 要:分析了山东发展中药农业的自然环境、资源、产业基础和政策的优势,指出了研发力量相对不足、规范化基地建设进展缓慢、龙头企业缺乏、关键技术研究滞后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大力促进中药农业现代化、建立中药农业科研体系、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加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和认证、建立中药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六项对策。
关键词:山东;中药农业;中药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567-1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6)12-0162-03
中药农业是集中药材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药产业[1],是中药产业链的基础环节, 其核心内容是中药材生产, 即持续、稳定地以种植、养殖或生物工程方式生产中药材或其有效成分的过程[2]。其内容涵盖了中药材生产的全过程,从种植基地的生态环境到繁殖材料的来源,直至采收、加工和运输贮藏的整个生产环节、生产人员及其档案管理和相应的基地建设等[3,4]。以中药材生产为主体的中药农业与中药工业、中药商业、中药知识产业[5]已形成了完整的中药产业链。只有抓好中药农业这一源头,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药材,真正实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目的[6]。
1 山东发展中药农业的优势
1.1 自然环境优势
山东地处我国东部沿海,海岸线长达3 000多千米,土地总面积达15万平方千米,位于北纬34°25′~28°23′,东经114°36′~122°43′。西部及北部沿黄河流域为黄河冲积平原,南部为泰沂山脉丘陵地带,在鲁西平原和鲁中南丘陵区的交界处有长达数百里的间断湖泊地带,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湖泊群。除黄河以外,山东还有数十条较大的河流。
以花岗岩、石灰岩、钙质砂页岩为母质形成的微酸性、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主要分布于鲁东和鲁中南丘陵区。潮土由黄河冲积形成,富含钙、磷、钾。
山东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1~14℃,无霜期 180~22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550~950 mm,一般雨热同季。由于近海和远海、地势高低及纬度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环境,使得山东药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且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7]。
1.2 资源优势
山东拥有中药材资源近1 500 种, 其中植物类药材达1 299种, 约占全国中药资源种类的10%以上。大量需求的中药材有390 多种, 地产药材200多种。中药材资源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其中金银花主要分布于沂蒙山区,平邑县为主产区;丹参主要集中在临沂、日照、淄博、泰安、枣庄、潍坊、烟台和济南的长清、章丘等地;桔梗主要集中在淄博的博山、沂源及潍坊的临朐;西洋参、黄芪主要集中在威海的文登、荣成等地;瓜蒌主产于泰山西部,济南长清的马山最为道地;烟台地区的莱阳是北沙参的道地产区;郯城的银杏面积最大且历史悠久;菏泽、济宁主产白芍和丹皮;此外还有平阴的玫瑰、蒙阴的全蝎、东营的板蓝根、无棣县的木香、济宁的嘉菊和猪牙皂。葛根、酸枣仁、柏子仁、黄芩、黄精、何首乌、四叶参、泰山紫草、灵芝、柴胡、远志、地黄、徐长卿、蟾酥等道地药材[8]的产量与需求量均名列全国前茅。全国17家中药材专业市场之一的舜王城中药材市场,是国家级重要的中药材购销集散地。
1.3 产业基础优势
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项目的实施以及山东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县建设的推动,山东中药材种植面积由20世纪末的 2×104 hm2迅速扩大至现今的12×104 hm 约占全国药材总面积的10%,已成为全国丹参、金银花、山楂、桔梗、西洋参、徐长卿、瓜蒌、白芍、丹皮、黄芩、地黄、猪牙皂、玫瑰、木香、板蓝根、全蝎[9,10]等的主要栽培产区,中药材产业效益已达到80亿元以上。
1.4 政策优势
2001年山东省被批准建设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省,2003年省政府出台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意见》,随后出台了《山东省中药产业振兴指导意见(2009-2011年)》、《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山东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对大宗道地药材品种选育、规范化基地建设等工作开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09年顺利通过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山东)基地省验收,山东省中药农业步入了国内先进行列。2014年出台了《山东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2015年组建了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草药创新团队,为中药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
2 山东发展中药农业存在的问题
2.1 研发力量相对不足
山东省中药农业的研发中坚力量主要分散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或教学单位,近年来这些单位在完成自身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发挥着全省中药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的职能,任务重、人才缺(全省不足50人),技术力量薄弱,导致中药农业研究小、浅、散,难以形成合力,缺乏在国家层面承担大项目的能力[11],难以适应中药农业对科学技术支撑的旺盛需求,以及山东中药现代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标要求。
2.2 规范化基地建设进展缓慢
山东药材种植品种约100个,绝大部分品种的生产仍沿用分散农户传统种植模式,仓储不规范,药材质量[12]难以保障。全省66.7 hm2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将近20个,但标准化、规范化[13]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相对较少,通过国家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认证的基地仅有10处,在建基地由于缺乏科学指导进展普遍缓慢。
2.3 龙头企业缺乏
全省有中药工业企业159家,其中中成药生产企业110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49家。这些企业无论在生产规模、产值还是国内影响力方面都远远不够,如黑龙江的哈药集团、广东的三九集团和白云山制药、天津的天士力集团发展迅速,相比之下,山东则缺乏拉动产业发展的大型中药龙头企业,特别是很少在省内建有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
2.4 关键技术研究滞后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 基地建设的目的在于加强中药材生产全过程的生产质量管理与可追溯性,稳定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GAP 基地建设过程中, 诸如产地生态适宜性、良种选育、病虫草害防治[14,15]、连作障碍、合理采收和加工贮藏等很多带有共性的关键技术亟需研究解决。
3 山东省发展中药农业的对策
3.1 大力促进中药农业现代化
历史上,山东中药材生产主要以山区丘陵为主,耕地零散、面积小,用工成本基本忽略不计,大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品种化所带来的效益不能很好地显现,现代化的生产手段难以实施,导致中药材生产一直停留在原始的靠天吃饭的水平。随着中药的需求量增大,中药农业蓬勃发展,药材生产逐步显现出规模化和平原化的趋势,由规模化带来了用工成本急剧增加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加以解决。因此,大力发展以农业机械化、品种化、肥料专用化、综合防治无害化[16]等为代表的现代化技术是中药农业的根本出路。
3.2 建立中药农业科研体系
建议省级科研单位组建专门的中药农业科研机构,打造一支中药农业的科技创新团队,提升科研和技术推广水平。作为山东中药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应主要开展中药材品种选育、栽培耕作技术、专用机械、初加工技术、规范化生产等研究、试验示范与推广,为全省中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在大专院校设立中药农业专业,为中药农业科研创新和技术推广培养人才[17]。打造中药农业省级重点实验室和试验示范基地,提升中药农业科研装备水平。借助中草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整合省内中药农业创新团队,实现科技资源互联互通,打造提升全省中药农业科技创新的整体水平。
3.3 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为了进一步建设好中药材生产基地省,山东各级政府应把中药农业当成一大主导产业来抓。建议成立中药农业专门管理机构,指导和监督山东中药农业发展,从宏观上对中药材种植进行资源调查和区域规划,确定各市、县的中药材基地布局。
3.4 大力扶持中药材深加工企业
山东规模化以上的制药企业20多家,如:东阿阿胶、鲁南制药、国风药业、烟台绿叶、圣旺药业、山东凤凰、烟台荣昌、菏泽步长等,在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和中成药产品生产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建议加大扶持力度,多创名牌产品,特别是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扶持新建一批规模大、现代化程度高的生产加工厂。在深加工基地建设和设备配备上,要力求技术一流、设备一流,使山东中药加工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带动山东中药农业向更快、更好、更高的目标发展。
3.5 加强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和认证
中药材GAP基地建设是中药农业的基础,必须切实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积极推行GAP 种植技术,全面提高中药材质量,牢固树立山东药材的品牌形象。重点发展平邑的金银花、徐长卿,郯城的银杏,蒙阴的全蝎,沂水的蟾蜍,莒县的黄芩,临朐的丹参,青州的山楂,沂源的桔梗,文登的西洋参、黄芪,平阴的玫瑰,长清的瓜蒌,菏泽的丹皮,鄄城的地黄,莱芜的白花丹参,莱阳的北沙参等著名道地药材,科学规划区域布局,积极采用“公司+科研+示范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新型组织形式,鼓励省内外中药企业和其他非中药企业参与中药材规范化基地建设和认证工作。
3.6 建立中药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整合全省中药材生产企业、药材加工企业、科研教学单位以及大型药材生产经营合作社,建立中药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产业链条的有效衔接,发挥其在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技术经济合作、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保护知识产权及相关权益等方面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魏建和,屠鹏飞,李刚,等.我国中药农业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思考[J].中国现代中药,2015,17(2):94-98.
[2] 陈士林,魏建和,韩建萍,等.中药农业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4):1-7.
[3] 王志芬,刘喜民.中药农业生产的基本原理与实践探讨[J].山东农业科学,2015,47(1):135-138.
[4] 冯前进.建设中药农业在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2009,37(9):70-73.
[5] 杨成民,魏建和,隋春,等.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J].中国现代中药,2013,15(9):727-737.
[6] 钟国跃.重庆市发展现代中药农业产业的问题分析及建议[J].科学咨询,2003(4):16-17.
[7] 王志芬,刘喜民.山东中药材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1):114-116.
[8] 黄璐琦,郭兰萍.环境胁迫下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及道地药材的形成[J].中国中药杂志, 2007,32(4):277-280.
[9]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5.
[10]单成钢,张教洪,朱京斌,等.我国药用植物种子生产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25(4):14-15.
[11]韩国彪,张金焕,段怀明.山西省大力发展中药农业的建议[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2):116-117 .
[12]杨利民,张永刚,林红梅,等.中药材质量形成理论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2,34(2):119-124.
[13]单成钢,张教洪,朱连先,等.栝楼种子质量检验方法的研究[J].种子,2011,30(5):115-118.
[14]杨银慧,豆小文,孔维军,等.我国中药材中农药登记现状及污染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24):4238-4245.
[15]苗青,孔维军,魏建和,等.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现状及控制措施评析[J].农药学学报,2012,14(4 ):363-370.
[16]段煜,秦昆明,邹娜姝,等.中药材硫磺熏蒸后有害物质及其危害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5):2801-2806.
[17]孔德鑫,韦记青,邹容,等. 广西中药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初探[J].中药材,2010,33(6):84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