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
固废:环境质量改善的必解题
2017年“两会”期间,环保再度成为“两会”必答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而这种关注不仅体现在“两会”这样的关键时刻,更体现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2016年底到2017年初,频发的重污染天气再次将环境、环保推上风口浪尖,“两会”前,焦点访谈栏目连续三期关注大气污染,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正体现着公众对良好环境的热切期盼。然而,对于环保而言,必答题不只空气一项,土壤、水质也牵动着我们的神经。同样是“两会”前,从国家到地方,多家新闻媒体对“2•24”打击固体废物走私专项行动进行了报道,2月24日,6省在专项行动中初步查证涉嫌走私进境的废矿渣、废塑料、废电子产品等各类固体废物共2.62万吨。
“洋垃圾”漂洋过海而来,与之同时抵达的还有对我国环境未知却严重的损害。“洋垃圾”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如果回收加工再销售则导致质量不稳定,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若不正确处理则会导致有害物质渗入地下,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如果进行焚烧,会释放大量有害气体,造成空气污染,这些后果都将对生态和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而“洋垃圾”背后,凸显的是固体废物管理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固废,是环境质量改善的必解题之一。
与大气污染的可观可感不同,固体废物污染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持久性,危害程度也较大,对环境可能造成的污染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会造成水体、土壤和大气的直接污染,还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威胁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固体废物污染日趋严重和社会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固体废物治理日渐得到重视。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到水、气、土三个“十条”,从宏观到具体层面,从管理体系到防治措施,对固体废物治理做出部署,整体而言,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还存在较多薄弱环节,需要不断补齐短板,以切实服务于环境质量改善。
固体废物管理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固体废物种类繁多,特性复杂,牵涉面广,处理和利用环节多,流程长,其环境管理本身具有艰巨性和持久性,对于我国而言,需要建立统一的固体废物产生量核算方法及基础信息数据库,完善固体废物环境管理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强化固体废物全过程管理和风险管理,同时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理念。
与此同时,随着固体废物产生量的持续增长,在政策驱动和社会需求下,固废处理产业发展迅猛,而我国固废处理行业产业化和市场集中度较低,需要予以正确的引导和扶持,以推动行业良性发展。此外,固体废物的社会科普亦是刻不容缓,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向公众普及固体废物的危害、正确的处理方式等,让更多人以实际行动自觉参与并支持固体废物的监督和管理。
中华环境编辑部
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