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纯
410205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医务室
长沙市416名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调查
唐小纯
410205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医务室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态度。方法:对长沙市3所高校416名大学生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但是缺乏系统、全面的理解。结论: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多样化的防艾活动,开发健康教育网站、微博和微信平台,建立专兼结合的健康教育师资,打造立体化的大学生防艾教育体系,让防艾教育系统化、常态化,营造和谐、友好、健康的校园环境。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
艾滋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艾滋病在我国的传播和蔓延,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已刻不容缓。2005年7月,卫生部正式将大学生列入艾滋病高危人群[1]。信息时代的大学生每天接触海量资讯,思想最活跃、意识最前卫、行为最主动。他(她)们正处于性活跃期,是艾滋病的易感脆弱人群和预防教育的重点人群,也是预防艾滋病的生力军[2]。掌握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并保持安全的行为,是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手段。为此,对长沙市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认知和态度的调查分析,以期为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控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现报告如下。
2016年10-11月,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和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部分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艾滋病基本知识、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知识的获取途径以及对待艾滋病的态度。
方法:调查组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表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客观题,第二部分是主观简答题。采取现场发放问卷的方式,当场答题当场交卷,采用不记名形式。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433份,有效问卷416份,有效率92.44%。调查数据均采用Excel录入、管理与分析。
艾滋病基本知识:调查的主要内容为艾滋病全称是什么?艾滋病的病原体?是否有疫苗?艾滋病患者与携带者的区别是什么?感染后多久能够检测到艾滋病病毒等。调查结果显示,有51.7%的大学生不太了解艾滋病全称,有44.7%的大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13.2%的大学生不知道目前尚无有效疫苗预防,对艾滋病患者与携带者的区别以及感染后多久能够检测到艾滋病病毒等方面的知晓率相对较低。这表明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还很不全面,甚至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水平和防范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艾滋病传播途径: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共用剃须刀、蚊虫叮咬会感染吗?同池游泳、共用马桶和餐具会感染吗?正确使用避孕套是否能预防艾滋病?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血液、性接触和母婴这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高达94.5%,这可能与近年来各地高校针对大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宣教活动有关[3]。而对共用剃须刀、蚊虫叮咬可能感染艾滋病的正确回答率仅71.2%,并有一少部分认为一般生活接触可以传播。可见,高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还缺乏系统性。
艾滋病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途径是与他人交流、网络、影视报刊、医学书籍、学校健康教育等。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学校健康教育分别占26.9%、40.4%;影视报刊、医学书籍分别占14.4%、8.2%;而通过与他人交流只占10.1%。可见,正规的教育途径正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主要途径。但不容忽视的是,网络也成为大学生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
对待艾滋病的态度:问卷设计了两道题:假如同学或朋友得了艾滋病,选择主动帮助的占总人数的84.4%,尽量躲避的占14.9%,断绝来往的占0.7%。调查表明,除了极少部分外,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充满了同情、宽容和理解。对于学校开展艾滋病教育是否必要,回答“是”的人数高达96.4%,可以看出学生非常希望从学校了解更多的关于艾滋病的知识。从访谈中也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认为自己不可能感染艾滋病,同时也深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了解的不足,尤其是女大学生,希望学校能通过多种形式系统化、经常化地宣传教育,普及防艾知识,满足广大学生的需求。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认知、成长、实践阶段,对外部世界充满新奇感,思想不成熟,易冲动,感染危险意识不足。信息爆炸时代,种类繁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使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复杂并呈多元化倾向,手机、网络的普及改变了传统的交友方式,网络交友、多性伴、同性伴等使大学生成为艾滋病易感人群。大学生对于艾滋病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有所提高,但是防治知识掌握得不系统、不完整,个别学生对艾滋病患者充满歧视。针对大学生的预防艾滋病教育,高校要发挥教育主战场的作用,教育当代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正确看待艾滋病,消除对艾滋病的恐惧,营造和谐、友好、健康的校园环境。
根据目前高校健康教育的现状,应把艾滋病防治知识列入教学计划中,编写相关教材,开设专门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艾滋病防治知识。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也很重要,为了在高校全面推进健康教育工作,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专职和兼职的教师队伍,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决定着防艾教育的水平和成效。同时,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和形式,开展受学生欢迎的丰富多彩的防艾健康教育活动,如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用单纯文字表达枯燥、难记,而科教视频比文字、图片更加生动形象,宣传效果也更好。大学生最希望的艾滋病知识获得途径中,微信、QQ和听老师讲授位列前三位[4]。根据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高校应建立健康教育网站、微博和微信平台,让大学生们在一个相对私密、宽松的空间学习、交流和讨论。若条件允许,高校可以依托校医院设立专门的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或开通健康咨询热线电话,让大学生们获得及时的、必要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心理救助,及时调整、纠正行为偏差。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在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建立高校-家庭-社会联动模式,保持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多方位、多层次、常态化,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防艾滋病教育效果[5]。
[1]张艳萍.辽宁省沈阳市某高校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1,27(8):596-599.
[2]吴文君,邓腊梅,陈卫建,等.新形势下高校艾滋病预防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2(9):765-767.
[3]张莫,唐松源.大学生性健康教育与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现况调查[J].医学信息,2015,28(37):361.
[4]侯蕾蕾,张东方,牛家峰,等.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宣教方法的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6,32(32):175-177.
[5]郭振友,黄丽仙,谢润德.广西某医学院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信行调查[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6,27(2):123-125.
Survey on AIDS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416 college students in Changsha city
Tang Xiaochun
The Infirmary of 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410205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master degree and attitude of AIDS knowledge in college students.Methods:416 college students of 3 universities in Changsha city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by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awareness rate of AIDS related knowledge in college students was high,but they lacked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Conclusion:Establish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curriculum,carrying out a variety of AIDS prevention activities,the 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website,micro-blog and WeChat platform,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combination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teachers, building a three-dimensional college students AIDS prevention education system make AIDS education system systematization and normalization,and create a harmonious,friendly and healthy campus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AIDS;Knowledge;Attitude
10.3969/j.issn.1007-614x.2017.10.93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15年科研课题(XYS15S32)
Fund project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 2015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XYS15S32)